為什麼一般從事腦力勞動為主的人們不喜歡多生小孩,而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生得比較多一些?

其實從事腦力勞動為主的人們一般收入水平還比較高一些,但現實就是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人們雖然平均收入水平低一些,但也更願意生育一些。甚至歐洲越來越MSL化,也與此現象有關。

個人先分析一下:

從事腦力勞動為主的人們更怕麻煩一些,撫育嬰幼兒有很多繁瑣的事情,比如餵奶喂飯、換屎尿片、要抱著走動、帶小孩玩耍、晚上吵鬧等等,使他們比較生畏。而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人們對這些似乎更容易接受一些,比如有的人本來就是從事家務勞動、幫別人帶小孩等家政以及在餐廳旅館裡從事較低端的服務工作,等等。

其次,一般說來,從事腦力勞動為主的人們更重視後代的教育,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讀大學(有的不只是希望後代本科,還要讀碩士博士,甚至出國留學),這都意味著自己的巨大責任和耗費(精力財力),有的甚至還希望能幫助後代解決住房問題。故養育一個已經不容易,何況兩個三個?不寄太大希望讀大學的則可能較早就能參加社會勞動為家裡掙錢(比如去工廠里做工、去商店和飯店等從事普通服務業)。

另外,大多數人還操心後代的結婚、生子、就業、醫療等問題。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人們在這些方面對後代的期望也普遍低一些,從而可能操心少一些。

最後,人們的競爭激烈程度也不一樣。低端工作機會更多一些。較高端工作(如白領金領工作)崗位更少一些,競爭更激烈一些,因此人的工作壓力也更大一些,更珍惜一些,故必須花更多時間在工作和充電(提高技能以及綜合素質)上,而不能在養育孩子等事情上花太多精力。

以上分析為拋磚引玉。


個人見解 不喜勿噴

腦力勞動者總是想了再生,沒懷上就先談如何養育……立志給娃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本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對很多細節苛求,腦洞越開越大,看到的阻力越來越多,到頭來只生一個!

體力勞動者總是生了再想,先懷上再談如何養育……儘力而行,在利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有了孩子幸福和辛苦並存,也樂得其中,所以好多不止生一個!

我自己上班用腦,下班帶娃用體力,所以我被卡在中間,至今猶豫徘徊……哈哈哈


為什麼這種問題會邀請我?我在知乎的定位好奇怪~

別人的想法我不知道,我自己算是純粹的腦力勞動者,而我父母是體力勞動者。我跟老公對未來的計劃,只生一胎,除非命運賜予我們雙胞胎,否則只要一個孩子就好。這麼做的原因有一下幾點:

1)我們夫妻倆自我意識比較強,除了生育子女之外,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各自有自己的事業要操心,工作之外有各自的朋友圈子要維護,我們有各自的興趣愛好需要投入精力。家庭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但是「之一」不是「唯一」。

2)女權意識影響。生孩子養孩子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懷孕帶孩子至少耗費三年精力,對我(女)的事業有不可逆的損害。生一個孩子耽誤3年,還能通過聰明和勤奮彌補一下,2個孩子耽誤6年,基本上宣告我事業的終結。而我絕對不願意做一個生育工具,將家裡的經濟大權和自己的人格全部寄託到老公一個人身上,我寧可過得累一些,也要掌握主動權。

3)生育孩子對我們而言,不僅是血緣的延續,也是精神的寄託。人只有盼望一代更比一代強的,沒有希望自己孩子過得還不如自己的。我們自己從社會底層一步步爬出來,對比身邊那些家庭出身遠高於自己的同學朋友,能夠更深刻地意識到知識、金錢、家庭環境、眼界、教育對人的影響,自己的命運已經不可逆了,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起點高一些,彌補自己當年的缺憾。而人的財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全家資源集中到1個孩子身上和分散到10個孩子身上是不一樣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家裡有100萬夠1個孩子去美國,2個孩子能去法德,10個孩子就連大學都上不起了。

4)我們深知教育對收入和人生的巨大影響。我工作5年攢的錢跟父母辛苦30年攢的錢差不多,而且我的工作遠比父母清閑有保障;面對複雜的疾病時,初中教育水平的父母驚慌失措,而我可以迅速理解醫囑配合醫生治療最終很好地將病情穩定住。我們既然知道自己為什麼贏,又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輸?

5)獨生子女政策影響。自己是獨生女享受了家裡那麼多資源,日子過得也挺順心如意,覺得孩子跟自己一樣也挺好。

當然這只是我們家的情況,我也見過很多億萬富翁將妻子娶回家只為裝門面和傳宗接代的,這跟我們這種稍微有點文化但收入方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普通城市小屌絲又完全不同。


雖然不曉得圈我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是做這個研究的,不過之前有看到過相關的

知識程度越高,經濟越寬裕的家庭的地區,生育率越低。

經濟有保證--------人就有更多受教育的機會---------懂得更好的避孕和懷孕知識-----------傾向於生育更有競爭力的後代----------養育後代的成本提高所以生育慾望降低規避風險---------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和教育導致人們對生活有很多選擇,而生育的優先順序降低----------如此循環

同樣的體力勞動者生的多

經濟得不到保證-------只能通過增加人口增加勞動力------人口增加導致教育和衛生更加惡化--人口容易死亡-------競爭力更弱只能繼續增加人口-------------如此循環


謝邀。

對生活及生命的認知有差異。

多生孩子要麼是源於想要男孩或者是女孩,要麼是源於勞動力的增加,要麼是源於下雨沒事不避孕,,,

一個人的生命意義是為了誰,為孩子?為父母?還是為自己?生存的價值是為了誰?

至於要一個孩子,還是多個孩子,除了傳統思想影響、階層認識、受教育程度外,還有生活的質量。

也就是要數量,還是要質量。


大腦的力量是無限的,體能的力量是有限的!

你可以一個人設計金字塔,但你一個人無法建造金字塔!


我去,為啥邀請我啊,我才22啊,還是單身啊。順便求對象。好吧我是體力勞動者,之前是干倉庫的,現在待業躺屍等死,個人感覺體力工作者想多生孩子,第一條,一隻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趕。第二條,想給孩子多個伴,第三條,懷上了就養了,第四條,害怕老了以後孤單。第五條,害怕孩子以後養自己困難,找個分擔的,第六條,別人生了,嗯,我也生一個。第七條,老公括弧老婆括弧或者父母想讓生。在說一句,我找工作,而且單身,有考慮的不


我實名反對各位的回答。

實情是,在一些貧困邊遠的地區,即使你生一個,也是沒有辦法讓他得到優質的教育的。

以我自己為例,我自己是84年生人,從小學到初二為止,沒有學過英語,更慘的事普通話都沒學過,最慘的事作為一個廣東人,我連廣東話都沒學過。因為我們那是用方言教學的,我們那裡,還有三十來歲的人是只會講方言的,而且我們那的方言,真的很難聽懂,所以他們絕大多數時候不會離開那個縣。

所以只能生多幾個,一來,就像諸位腦力勞動者所說,總有一個能走出去,然後帶著兄弟姐妹走出那個貧瘠的小村子;二來,讓兄弟姐妹有個照應,以後有災有病可以幫一把,就像你們交保險一樣。他們是不會交保險的,因為他們覺得每天這樣子跟牛一樣地幹活,根本活不到領退休金那一天。最他媽可笑的是,他們活在中國有數的長壽之鄉!!

諸君,主觀臆測,總是比不上實地調查,腦子再好,也需要多觀察了解才能知道真相。

以上,請摺疊。


因為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喜歡多生娃增加生產力,增加人手。你去東南亞的山村裡,看到的基本都是這種想法,中國的山區也不例外。。。而且,在那種比較原始的狀態下,你家裡的人多,以後爭奪資源的情況下也能佔優勢。在中國福建兩廣海南,以前村和村的械鬥可是常有的事,兩千零幾年的時候,我還看到海南械鬥的新聞,起因很可笑,這個村長的小孩(才上小學)和另一個村的人家小孩鬧矛盾,然後全村出動幫他擺平。

更別說村裡的爭鬥,為了利益產生的矛盾了。越往窮的地方,法律意識越淡薄,很多時候就是看拳頭。。。你去菲律賓南部的農村,你去跟人家講法律?人家選舉的時候,都能挖個坑把對方團隊全部活埋的,都能這麼搞的。

而腦力勞動者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可能比較有生活計劃,還有觀念新的年輕人,很多還不想要生小孩,只想要自己玩樂就行,不想去負責任,反而把小孩當作累贅、負擔,當作一個包袱。


其實題主為了不引戰故意迴避了一個問題,其實就是階級的問題。底層人自己無法突破,希望多生後代,其中有一個能有大成就就好,就算沒有也算一個勞動力,家族也會更加穩定一些,其實就和買彩票差不多。而高層級想法當然不同,他們不光是為了權力金錢女人地位,有些人是為了自我實現,生孩子能實現什麼?其實實現不了什麼,因為你的孩子如果不如你你會很失望;如果自己沒有自我實現,在成功後代來說你就是一個失敗者,一個高度自尊的人怎麼會讓這種事情發生;蘇格拉底為了推翻神論最終被判決死刑,懂的人知道他是用死來實現自身價值,不懂的人只會知道他是傻逼,所以沒有共同語言。

我最希望的是中國早點從傳統觀念枷鎖中解放的新一代人能夠從事熱愛的事業;不再為了糊口,當然我目前突破不了,所以我一直再努力。


我覺得可能是避孕知識的普及。。。


個人覺得腦力勞動者考慮問題考了的更加全面和長遠,對後代的要求更加高,所以更加希望能夠培養出精品來;體力勞動者則不是,把孩子養大不學壞就好了。


看了樓上的很多回答,都很有道理。

個人感覺這是人類社會內部的正常演進。

如樓上所說,質量不夠,就要靠數量來彌補,將來社會民主了還會一人一票。不民主了還能靠拳頭說話。

此外,生的多更有希望有拔尖的,進入上層社會。生的少希望也少。而富人本身就自我感覺不錯,沒有這個需求。不想通過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願望。

而窮人會更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會給孩子壓力,但人性如此。

所以窮人生的更多。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如此,不獨中國。


這才符合金字塔理論,金字塔中底端當然要比中高端寬大深厚,才是穩定的。低中端工作者多生養,才能維持正常的再生產和社會的正常運轉。

另外,弱勢(或弱小)者往往依靠增加數量增強己方(群體)的力量,比如團結同類人群。


推薦閱讀:

在山木培訓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給孩子什麼,才是對孩子的真正負責
成人舞蹈培訓:夾縫中頑強生長的花朵
6人班組課會成為三四線城市機構的救命良藥嗎?

TAG:教育培訓 | 腦力勞動 | 育兒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