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互聯網發展這麼快,新媒體社群營銷該如何做?


 運營是什麼,運營與銷售的關係  一直有人問我社群運營是做什麼的,運營跟銷售有什麼關係,我就用自己的大白話捋一遍:銷售就是通過價值傳遞把人往家裡面拉,傳統的銷售模式就是拚命的出去拉人,然後點對點服務...

  運營是什麼,運營與銷售的關係

  一直有人問我社群運營是做什麼的,運營跟銷售有什麼關係,我就用自己的大白話捋一遍:銷售就是通過價值傳遞把人往家裡面拉,傳統的銷售模式就是拚命的出去拉人,然後點對點服務這些客戶。

  社群運營就是別人到你家裡了幹嘛呢,不能光嘮嗑吧,看看別人喜歡玩什麼,是玩麻將的還是**的,總之給他們一個可以自己玩起來的遊戲規則。所以,當銷售結合運用的時候就不會存在二八定律(80%的時間去服務20%的用戶),你不用再去點對點的去服務每個客戶,他們自己就能夠愉快的玩耍,會省你很多力氣。

  當他們玩耍的很愉快的時候,他們還會主動拉一些親朋好友到你家玩,解放你的銷售工作。而如果你不運營的話,別人到你家裡面玩的很無聊,最後很多人就直接回去了,你再請別人到你家玩的時候其實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兩者結合起來,未來銷售的提成只是你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但是想玩社群,你得先有人呀,拉人就是一個銷售的過程,其實未來銷售運營兩種職業我覺得完全可以合併。因為運營不了解客戶那你無從玩起,而在你去深入了解用戶的時候,本身就可以順便把銷售的工作給做了。

  什麼樣的社群是需要銷售運營的協同介入強配合

  一般的社群用戶體量較大,很難進行點對點服務,在推廣的時候主要是通過新媒體的渠道進行引流,對於傳統的銷售模式依賴性較小。比如說行業群、媽媽群等。而企業家都是高凈值人群,並且這個群體的基數又不大,歲數又整體偏大,所以企業家社群是個特殊的存在,企業社群的運營暫時是無法擺脫傳統的銷售推廣方式。類似的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同樣也是如此。總結一下需要銷售運營協同介入強配合的社群具備的特點:

  高凈值人群

  客戶購買決策周期整體較長

  產品很難標準化

  產品高定價

  產品的衍伸價值較為豐富

  前幾天聽了孫路弘老師的銷售培訓課程:顧問銷售策略與戰術。主觀的判斷我不表達,但是有必要分享一下他的觀點以及我對於他觀點的一個解讀。今天我就萃取一下孫老師的知識精華再結合自己關於社群的理解好好談一談高凈值社群從銷售與運營相結合的一個玩法。

  銷售過程中談判要有目的,節奏要控制

  拜訪客戶的時候談十分鐘必須達到目的,具體的就是挖掘出他的訴求,讓他知道你是做什麼的。當然目的不僅僅就是簽單,更多的是為了傳遞信息,為下一次做鋪墊。在長周期銷售過程中,需要將目標拆解,分階段完成,要控制好節奏,不要一上來就扔兩王四個二把招數全用完,這樣做有幾個問題:

  如果第一次沒有成交,第二次拜訪就無牌可打,只能重複第一次的話術

  給產品設計帶來壓力

  優勢說得太多,會提高用戶期望,為以後的服務帶來壓力

  具體的做法就是把產品的每個優勢點說透。比如說企業家社群,很多人跟別人介紹的時候就說一句,我們資源很豐富,其實這樣根本就沒有把價值說透。資源豐富到資源可以為你所用這個邏輯是不成立的。我們要說清楚,資源是如何的豐富,這些資源跟你的相關性,我們是如何高效的幫你對接你需要的人等等。在闡述的時候少下主觀判斷要多下邏輯以及客觀陳述。

  社群運營的時候同樣也是如此,要分階段落實,掌控運營的節奏,好的東西要一個個來,而不是一下子全部打完。這樣就會增加運營的負擔,並且影響執行的效果。

  要讓無形產品有形化

  客戶花錢買賓士相比而言要簡單很多,因為這個看得見,容易去量化。而無形的產品他的價值需要你去描述,用戶教育成本高。你如果純粹的描繪一個無形的東西用戶理解起來就會很費勁,所以需要將無形產品有形化。比如說你在一個企業家社群平台做銷售,你可以說你購買的其實就是企業家群體裡面的「Uber」,具體再列出個123。

  除了無形產品有形化也可以對標化。客戶之前為了滿足這個需求的時候可能一直採用別的方式,比如說他在尋找企業家的時候都是通過購買電話號碼,讓業務員cold call。那你第一步,先把他之前的方式挖掘出來,然後針對這個具體的東西進行拆解,羅列個swot模型,針對每一點展開優勢對標,這樣可以讓他明確的知道你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不要掉入對方思維陷阱,要學會主導節奏

  跟客戶交流的時候如果你的回答就是對方預料到的,那麼你就是在按照他的套路走,掉入對方的思維陷阱。如果他的問題更多的是讓你自我證明,你真的試圖用一些主觀的語句去自我證明,那麼你就失敗了。比如說別人問你:你們公司誠信么?如果你拚命的說,當然誠信啦!我們都經營了多少年了巴拉巴拉的,這樣的主觀回答其實很難讓別人認同。

  參考思路:你現在可以做這樣的一個事情,就是把我們的電話做一個錄音,保留好證據,這樣我跟你說的每句話都可以作為投訴依據。然後我來跟你說說如果我們不誠信的後果:

  法律風險:如果因為我們不誠信你就可以投訴我們,這樣我們承擔的損失將遠遠超過從你這裡得到的收益。

  公關危機:我們每年在品牌上面的投入是幾百萬,如果我們遭到你的投訴,哪怕是一個抱怨,將會影響我們的品牌形象,對我們以後的銷售產品嚴重的影響,最後花在公關維護上面的費用將遠超這點小便宜。

  2個月包退:如果你覺得不滿意,你可以隨時無理由要求退款,解決你的後顧之憂。

  我說的也僅僅是個思路,總之還是一句話,多下邏輯,少下主觀判斷,你又不是馬雲,你自己沒有任何做背書的資格,別人不會買賬的。

  把自己打造成IP,創造顧問價值

  很多時候客戶購買產品並不是因為產品怎麼樣怎麼樣,因為同質化產品太多,往往取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對你個人的認可。一般有兩個方式:

  在業務上做到專業專業;

  有自己的一技之長,讓別人覺得你很有特質。

  如何讓自己在業務上顯得很專業,作為一個互聯網社群,你服務的對象很多都是傳統企業,所以你需要結合企業諮詢管理、產品運營思維、銷售技能三者相結合。這塊是個系統的工程,本文就不展開,後面會單獨成文。

  讓自己有一技之長會讓你更有特質,比如你服務的是高凈值人群,你擅長品紅酒,擅長藝術鑒賞,這樣你會給客戶完全不一樣的特質。這些特質一定要是對方了解但不擅長,如果你跟客戶聊喝茶,那你要想在這個方面給客戶帶來不一樣的感覺難度實在太大,會喝茶的實在太多了。

  孫老師提到一個案例,一個汽車銷售很擅長素描,經常畫車。有一次一個客戶來買車,看到他在畫畫,就很好奇,問了一句,小夥子畫的不錯呀,要不給我畫一個吧。好呀!這個銷售欣然同意,於是銷售讓客戶靠在車上開始素描,那銷售問了一下這位客戶的車牌,於是把車牌號也給畫了上去。客戶拿到這幅畫開心的不得了,直接拿回去掛在自己辦公室。其他朋友看到這幅畫也讚不絕口,於是問了一句:哎,你的車吶?後來那客戶就直接下了單。

  當然有的時候把自己搞的越專業反而越是讓客戶覺得不爽。比如你介紹一輛汽車說的頭頭是道,別人壓根就插不上話,這時候有些客戶就會認為,你厲害是吧,那我就離你遠點。表現的專業是達到成交目的集中之一的手段,你根本目的是為了給他帶來一個好的體驗,而不是為了表現的專業。就好像溝通的本質是通,而不是證明你的對的。總之聊天的過程中多去觀察別人的感受,在恰當的時候表現的專業。

  運營和銷售都需要系統性歸納

  很多銷售出去走了很多的客戶,但是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數據沉澱,很多運營也同樣如此,連個客戶基本的信息都不了解。這樣造成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你對客戶傳達的一些關鍵信息不敏感,你沒法快速抓住客戶需求點。最後你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別人就認為是個垃圾,你認為有趣的活動在運營的時候別人壓根就沒有興趣。

  孫老師提供了一個很不錯的思路,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每次去拜訪客戶,記錄一下他提到價格的次數,是否問了有效期,是否有贈品等等。我們需要了解到的信息都得是事實而非你的看法,不是你主動加工的結果。因為經過加工後的信息勢必會與事實有所偏離,而且人的判斷能力千差萬別,誰知道你的判斷到底靠不靠譜。比如問題裡面出現一個「客戶購買印象是否強烈」,這樣的信息利用價值實在不多。

  我也分享一下我在運營企業家社群的時候採用的歸納步驟。首先我將企業家的清單列出,分行業分領域。然後我這段時間就專門去拜訪一類的企業,比如我就拜訪紡織業。這樣有個好處就是,我在上午訪問玩第一家的時候,可能所搜集到的信息下午就能夠派上用場。這樣更便於我抓住這類企業的訴求。當我搜集完20家紡織類企業的信息之後,我就已經摸清楚了這類企業的規律,在遇到剩下的企業我可能就是半個專家了。

  做銷售的時候多整理信息,多做歸納是為了更好的預判下一個客戶的行為,明確自己的策略。而做社群運營多整理信息,多做歸納是為了更好的理解用戶的訴求,了解行業的特性,你才能精準的找到大家都能夠產生共鳴的話題,激發大家互動的慾望。

  最後總結一下:

  不管是銷售還是運營,苦力氣都是要下的,有想法的人很多,最後誰牛逼就是看執行。

  套路只是提供個思路,當所有人都用這招的時候,那麼這招就作廢了,所以學會思考很重要。

  不管是做運營還是做銷售,首先自己得堅信不疑。


以下是野路子運營菌叔的回答,如果你喜歡,請關注菌叔的公眾號「菌叔聊運營」(unceljun)

和很多做新媒體運營的人一樣,菌叔(我群里的逗比給我的新名字)也加入過各種各樣的微信群。有免費的,也有付費的。有自己主動加入的,有的是莫名其妙被拉進去的。從紅包群、任務群、福利群、到沙龍群、微課群、自媒體交流社群等各種類型,五花八門。

加的群多了,菌叔發現,80%以上的社群都患有以下5大頑疾:

  1. 群里幾天甚至幾個月都沒人說話,活脫脫的殭屍群,冷不丁有個人發個廣告你才發現原來還有這個群;

  • 群里廣告滿天飛,各種微課沙龍報名、投票拉人氣、福利派紅包甚至是色情連接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刷流量

  • 群里一天到晚很活躍,天天灌水聊吃喝拉撒有的沒得,除了水,完全看不到群的價值所在。

  • 群里人很多,但一天到晚只有群主一個人在自嗨。

  • 群主題明確, 群規嚴明,但總有」亡命之徒「屢犯群規。

作為群主,你一定很困惑,你也玩社群,別人也玩社群。為什麼有人可以把社群建設得井然有序,甚至還能在社群運營中幫助群友的同時也讓自己賺錢,而你卻勞心費神,最終把群都玩得自己偷偷率先退群?

在觀察了別人的社群,再加上自己親自運營社群一段時間之後,菌叔對如何打造高粘度,高價值的微信社群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經驗總結。圍繞建設高粘性,高價值

當然,在建社群之前,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社群,社群的本質是什麼?如果你沒有深入的社群本質的理解,你就沒有辦法做好一個社群的運營。

什麼是社群?

菌叔認為,社群就是一個微組織生態系統。通過社群工具,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實現價值的交換,滿足人性的社交需求的圈子文化。

01.明確社群的定位和願景

在你準備開始建立一個社群的時候,你就要想好,你建這個社群有什麼願景?你是希望通過這個社群來滿足同事之間的工作交流溝通,還是希望通過社群給連接同樣興趣的人?有或者說,你是希望通過這個社群來實現盈利創收?

不同的社群願景決定了不一樣的運營策略,也決定了不一樣的社群主題命名。例如,如果你的社群僅僅是用於工作溝通交流只用,那你可以是很正式的」XX部工作交流群「,也可以很歡樂逗比的名字,例如什麼瘋人院之類的都沒問題。不一樣的名字,決定了不一樣的氛圍,正式的群名,意味著群內是那種廢話少說的高效溝通類型。而如果是很都逗比的群名呢,當然是裡面也會除了正常溝通之外各種有的沒得閑聊灌水。有的公司文化嚴肅,有的公司文化活潑輕鬆,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並沒有什麼高低優劣之分。

例如,我的社群」時間典當鋪「是希望

構建個人時間出租平台。鼓勵線上勾搭、線下深度約聊,免費或者付費自己協商。通過平台實現資源共享對接,倡導高效率、有價值的信息分享和探討。那麼,這個名字就很清晰的體現了這群的定位。典當鋪,人人都知道是用來做抵押交易的。所謂時間典當鋪,那就是一些牛人可以把自己的時間價值拿來出租典當給小白,一方面牛人能夠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掙錢,而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時間典當幫助那些需要得到指點的小白。當然,牛人和牛人之間也是可以平等交流對話的,通過溝通碰撞實現資源對接交換,整合人才資源。

到目前為止,群里匯聚了

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群,有創業者、精英管理人士、也有新媒體運營、設計師、策劃、程序員、教師、甚至是公務員等人才。各種各樣的人才匯聚,很容易就可以摩擦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有

人說,這不就是在行嗎?當然不同,在行是單向的,而社群是雙向的,而且付費還是免費非常的靈活,聊得開心那就免費。

我認為,之所以可以做得這麼好,是因為我群逗比+專業的結合,讓原本在現實生活中非常苦逼,非常累的人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

,也好到了價值連接點。

02.鬆弛有度人性化的群規

菌叔有留意到很多的群,死氣沉沉的,一天到晚只有群主一個人在那裡自嗨。又或者,經常看到群主在那裡一天到晚的各種警告,甚至為了群規不惜和群成員發生衝突摩擦。不得不說,群主真的很累啊,但是呢,

卻發現搞到最後群里都沒人說話了。

原本群主只是希望通過嚴格的群規管理群內秩序,結果卻適得其反。

當然,我也看過很多群主是完全不作為的。不作為也就算了,還美其名曰」去中心化「,」群自管理「這樣的群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肯定是各種廣告滿天飛。於是有人就說了,這群里那麼多廣告群主你怎麼也不管管,群主就說,總不能你能打廣告別人不能打吧。哈哈哈,結果就整個群都是廣告貼,這樣的群定位得再好也不會有多大的價值所在。

一個社群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組織生態,如果管理制度過於苛刻,就會成為管理者的一言堂,而如果過於鬆散,則亂象旁生。

一個社群,不管是做工作交流的,還是做乾貨分享,最首要的就是要有情感連接。否則,無論是價值分享,還是溝通交流都沒有一個基礎。而群規的制定和執行,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這個群能完成什麼樣。

我的」時間典當鋪「和」自媒體運營公社「都有群規,但又沒有非常嚴格的群規。進了群,按照群規修改名片,不得私自拉人,不得發一些很low的廣告貼,其他的你愛怎麼玩就怎麼玩。

我的兩個群里我幾乎是沒有花時間去怎麼管理,但群里成員之間感情真的非常融洽,就親如一家人般互道早安晚安。群里也幾乎是零廣告,有的也是一些自己寫的文章用於交流或者是一些行業內不錯的文章和運營案例分享。群里不需要我去引導,大家都自發的遵守群規,互相友善的提醒。沒事就閑聊,有事請求立即有人響應,群的互助文化非常的好。

管理是一門藝術,張弛有度,有收有放才能讓一個群組織生態真正煥發活力。

03.優質種子用戶構建群基礎

和一個項目的冷啟動一樣,在群構建的初期,你需要找到一批種子用戶來實現你社群從0到1的第一步。

種子用戶的挑選非常重要,他們直接影響了你整個社群的文化和質量。大廈要建好,根基要打牢。江澤民在黨建方面有句忠告非常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放之四海而皆準「。

你的種子用戶都是牛人,那麼你的群質量必定不會太差。你的種子用戶都是很友善的,很真誠,喜歡溝通交流的,那你的群就不會冷冰冰。我的」時間典當鋪「很有情感溫度,那是因為我的種子用戶都是一幫很單純,為了目標願意付出,樂觀積極的人。

種子用戶多少人適合?這個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我們可以控制一個比例值。我認為,一個組織,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人員就可以影響和形成整個組織的文化氛圍。例如你希望是構建一個人兩三百人的社群,那我認為前你至少要找到將近一百人的符合目標的優質種子用戶。

你需要什麼樣的人,那你就想方設法去找相應的人。怎麼找種子用戶?如果你是玩公眾號的,那直接以你的讀者為基礎搭建是在合適不過了。我的社群種子用戶也是從我的讀者裡面精挑細選出來比較活躍和優質的。如果你沒有公眾號,沒有讀者,那麼你構建社群的確是比較困難了,你就可以去混別人的社群,把別人社群里優秀的人才胚子挖過來。這沒有什麼不道德的,就好比人才招聘一樣,優秀的人才是需要通過流動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04.適度的門檻篩選群成員

古時候拜師學藝都要各種」刁難「來考察門徒的決心,因此篩選出適合的苗子。

構建社群也是一樣,當你完成了種子用戶的篩選開始對外開放時,你就需要設置一些門檻來篩選出你想要的優質群成員。

一個群成員,要不要讓他進來,就和你做面試官招聘人員一樣,你不見要考慮這個人的專業技能是否能給群裡帶來價值。也還要考慮,這個人的行為舉止是不是適合群文化,會不會給群裡帶來負面的衝擊。

一個群如果沒有任何門檻,什麼人都可以能進來,那這個群就會很亂很難管理。雖然群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但這是建立在成熟有效的運轉機制上的。假如這個群都是不婚主義的人,群里突然跑來一個媒婆一樣的人,你說群里會不會變成一個撕逼場?一個廣告党進來,你又有什麼辦法讓他變成小乖乖?

所以,你就需要通過一些門檻機制來把控住入群的大門。通過設置一定的門檻,來濾掉一些不認同群文化的人員。

怎麼篩選過濾群成員呢?你可以通過付費或者其他一些條件來實現。例如菌叔的」時間典當鋪「入群需要打賞22.22元紅包,或者通過朋友圈推薦我的公眾號,又或者能夠證明自己是行業資深人士。而」自媒體運營公社「則需要打賞66.66元紅包,或者通過超過2000粉絲的公眾號推薦菌叔的公眾號,又或者是能夠證明自己是資深運營。通過這樣靈活的社群門檻,既能夠吸納優秀的人才進來,又可以保證過濾掉那些不認同我以及群文化的人。於是,也省下了我日後管理社群時費心費力。

當然,也有很多專業的培訓群是直接以高收費來篩選用戶,例如羅輯思維普通會員200元一年,鐵杆會員1200元一年。而秦王會更恐怖了,2.2萬元的年費。所以,比起這些以年費來算的,我的是終生打賞費用,也就是相當於請我吃個飯而已。

05.群儀式感搭建群組織文化

維持一個社群長久保持粘性和活性的奧義是什麼?

菌叔認為,獨特的儀式感構成的

群文化是保持一個社群長久活性的最重要構成要素。

那麼,怎麼構建群文化呢?我覺得可以從群儀式感開始。什麼是儀式感?學生上課,通過喊」老師好「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正式課堂學習狀態。軍人通過敬軍禮,唱軍歌來體現一個軍人的身份認同感。

社群建設也是一樣,二馬菌(咦,菌叔竟然不見了)

認為,社群的儀式感可以從個人群名片修改、入群介紹等方式來實現。二馬菌比較喜歡用的是頭銜制,例如二馬菌的「時間典當鋪」裡面,我的身份頭銜就是「金牌典當師」,群里也有什麼「典當鋪頭牌」、「典當鋪打雜的」之類的各種頭銜。在之前,我還玩過「二馬菌宇宙糾察大隊」裡面有大隊長,二隊長,保安什麼之類的。再有「火星撞地球重度精神病院」,我在群里的身份是精神病院院長,而群里也會有各種主治醫師,副院長,各種精神病患者等。而這些頭銜都是群友自主自發跟著我在玩的,我從頭到尾都不會要求他們必須要修改成什麼樣子。

通過頭銜制度,可以讓群成員有很強烈的身份代入感。讓他們能夠快速的融入社群圈子。

當然,也有很多規定入群必須爆照,必須發紅包的。這些都是群儀式製造的方式,都能夠有效刺激活躍。

沒有儀式感的社群,就是沒有向心力的組織。沒有情懷,沒有溫度,冷冰冰的,品之無味。這樣的社群是很功利性的,也是沒有辦法長久留住群成員的心的。

06.多中心化促進成員主動參與

很多人都說,微信社群要去中心化才能保持生機。二馬菌認為這是不正確的。

如果羅輯思維的社群里沒有了羅胖,那麼這社群就沒有了他存在的核心價值。一個社群的成員,最初進來很大部份都是沖著群主而去的。如果群主不夠專業,那麼他就沒有辦法駕馭整個群的走向。於是他就只能依靠強硬的群規來維持群秩序,但往往效果都是不盡人意。

所以,一個社群組織就像是一個企業單位一樣,一定不能離開領導的率領的。去中心化是行不通的,沒有中心就沒有了向心力。

通過有意識的培養多中心化的社群組織關係,能夠讓社群百花齊放,自主自發的運轉,也就能夠真正的達到「無為而治」的理想狀態。

什麼是「多中心化」?即就是群里有多個牛人或者活躍分子,可以有效的彌補群主的短板和氣質。通過多中心化,讓整個群煥發多種生態,讓每個群成員在參與中得到價值感。

我的「自媒體運營公社」和「時間典當鋪」都有一幾個核心的群成員是自願自發的參與到群管理,群探討和分享。於是就讓群不再圍繞我一個人在轉,即使我不在,我不發言,也能讓群變得有秩序、有活力、有價值。

07.成功案例打造吸引目標成員

社群和企業和產品都一樣,也有其生命周期。也一樣會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一個社群在運營了一段時間之後會進入一個疲態區間,你會發現,原本很活躍,粘度很高的群,在新鮮感過了之後漸漸的就開始轉向沉寂了。於是,核心成員也慢慢的開始感到無聊,也不怎麼參與到裡面的分享了。於是這個群就快速進入到了衰退期。

為了避免一個社群過快的進入到衰退期,我們需要隔一段時就吸納一些優質會員進群里來,激活群成員,延長生命周期。

那麼,怎麼能夠不斷的吸納新的優質成員進群里來呢?一個群的核心在於價值分享,如果脫離了這個主線,就猶如空中樓閣,水中望月。所以,我們需要依靠現有的群成員打造出我們成功的價值分享案例,用於吸引新成員加入。例如,我們可以不定期的開展一些熱門話題討論,通過拋磚引玉,讓大家參與頭腦風暴,將優質的討論結果對外展示出來,吸引新成員的加入。

另外,我們也可以不定期的開展一些微課堂知識講座,讓群成員可以收穫價值的同時,通過分享微課筆記,將社群擴散出去,吸納會員。

08.線下活動深度連接

社群的最大價值不在線上而是在線下,線上只是互相認識勾搭的平台。而真正要深入了解認識一個人,就需要通過線下約聊來加深對彼此的印象。

運營社群時,可以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一次群成員間線下見面會。通過見面會能夠讓大家感情更加融洽,也能夠讓整個社群更加的有粘度。我就看到很多微信群都會組織一些線下沙龍,線下喝茶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確是有效的激活了群成員。

我在運營我的社群的時候,我也會抽空和群友約聊見面。一方面是可以通過見面約聊,學習和獲取到更多的商業模式和玩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線下約聊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增進彼此的感情。再者,如果是公眾號運營者,通過先下月聊,也能夠讓你有更多的寫作靈感和寫作素材。

社群線下活動不需要搞得太複雜,主要在於增進群成員的感情交流。找個安靜的場所,見個面聊聊天,吃個飯,互相認識一下便可。

總之,社群是一個深耕的組織。不花心思揣摩,不用心去運營肯定是運營不好的。

更多運營幹貨請移步菌叔的公眾號「菌叔聊運營」(unceljun)


社群營銷,各種流量搞的網站、app營銷,也是賺錢利器。只是懂的人太少。我們所有的信息,都會發射到網路上去,然後在網路上賺錢,能搞直播的,都搞直播吧。牛逼的人,都是準備在春節錢賺幾百萬的。傻逼的人,一年也賺不了幾十萬。然而傻逼的人一直都在嘲笑牛逼的人吹牛逼。可惜牛逼的人根本不想搭理傻逼的人。跟不熟悉的人聊天用文字,跟熟悉的人聊天用語音,要成交的顧客可以嘗試打電話。別人不會幫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幫自己,我們自己給自己樹立品牌。每一篇文章,每一個視頻,每一個直播,都要用上自己的名字。


推薦閱讀:

Facebook 開展第三方網站上的廣告投放,相比 Google Adwords / Adsense 廣告有什麼優勢?廣告效果會如何?
依據 AISAS 消費者行為分析模型,社會化新媒體是否能對消費者在購買決策中的任一環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新開的兒童美術機構該不該通過降低價格招生引流?如果不降低價格還有哪些招生辦法呢?

TAG:新媒體社會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