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股票的投資環境的未來變化產生哪些變化?


如果未來人均收入繼續像過去30年一樣高速增長(13%左右),黃老師覺得其他任何投資都甚至沒必要(因為投資一般也就只有20%不到,還不如買個房放著,因為房價隨著人均收入增長而增長,生活可以繼續),但未來的事實不是如此,且是一個可怕的陷阱。

我想守住到手的工資不去輕易投資而失敗,但從長遠看這錢已經貶值到投資失敗了(15年計當初錢的價值還有10%(過去20年錢貶值的例子),從20年以上看價值就慢慢接近1%,虧損99%),關鍵是要學習並參與投資,讓資產增值,才是真守住了錢。所以你不投資也是一種投資,且是註定失敗的投資。

理清所有關係:

先分內外:(內)非股票投資環境的未來變化 (外)股票投資環境的觀察

(內):

結論一:未來工資性收入不怎麼漲,房價危險

我國財富生產力GDP不久就會低於6%逐步降低(沒計通貨膨脹3%)GDP增長減速,像發達國家靠攏1%到3%(沒計通貨膨脹)

(1):GDP,是一年內該地區生產的最終產品摺合成錢的總財富(生產的東西最終都被消費掉,錢只是交易的中介,所以財富生產力(GDP)等同總工資(只是還有一部分被國家收去了,很多建設都需要錢,但最終體驗消費的人還是百姓,所以也是一種收入))。GDP是 1年生產的總財富,例如大米蘋果可樂汽車棉被房子等,你會發現一個道理,由於保質期不同,以及折舊率不同,每年生產出來的財富他都會遲早變成0,大米蘋果可樂吃掉了,汽車棉被房子舊了不值錢了。但是為什麼房子會漲得多些呢,因為房子下面的土地是固定不增加的,而每年的GDP 生產力在增加(生產這類大米蘋果等的產能在提高)總物品增多,土地沒增多,那是不是體現在每塊土地上的物品總量提高,所以價格提升了呢?那中流砥柱房價和土地的長期提高值其實就是GDP(需要加上通貨膨脹)的增長值,而中途房價會由於市場行情,起伏不定(中流砥柱的底線估值+市場熱情),但長期和GDP增長同步(每20年的周期不同,每5年的周期可能不同步)。過去百年GDP+通貨膨脹數 等於6.5%每年。而21世紀開始,這個數依然逐年在降低,目前世界GDP3%+通貨膨脹1%=4% 的生產力提高速。

(2):工資性收入,GDP代表的生產力提高不了了,哪裡還有會漲的工資?查一查這麼多的GDP大於2萬美元的國家和地區,他們的人均收入是否增速都低於GDP。且工資性收入只是總收入里的一個項目而已,另外還有經營性收入(泛指做買賣做生意),也就是說經營性和投資性收入依然在增長,而工資性收入要落後收入增長年均2個百分點(97年到2014年香港人均收入提高了50%,年均2.5%,但這個數據中有80%是富豪貢獻的,因為例如李嘉誠2014年的年收入是1997年的800%,這樣才拉升了香港人的平均數)。也就是說當人均GDP超過1萬8千美金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地區人均收入依然年均增長4%到6%(因為富豪依然在賺錢啊,靠投資賺錢增加年收入,他們的年收入依然在增加)但是你觀察你的身邊的朋友他們的年收入幾乎是停滯的,日本台灣美國人均月收入的歷史變化:

歷年中國美國日本台灣人均收入。

我國目前的實際人均GDP馬上要跨入到9000美元的水平。人均收入增長為6% 加通貨膨脹3%=9%。接下去的10多年 這個數 會逐步降低到你的感官的0。

(3):房價的中流砥柱的增長力量也是生產力的提高,而GDP放緩,有一個雙殺的作用(戴維斯雙擊的反作用:100萬企業一年利潤0,賣價200萬,那就是高估,但一年效益有20萬,那對來年盈利就有了預期,給予一個預期的附加估值,所以最終100萬可以賣到400,他包含了本身高估和盈利預期。當企業出現虧損,預期消失,原本高估也消失,就形成了雙向下跌,跌回到100萬的成本價)1:本身高估要變得合理。2:增長預期打破,原先預期的消失。所以說長期支持房價上漲的動力在迅速衰弱。可以查詢一下各個國家的發展歷史,都會發現這個狀況,長期(百年計)房價和GDP增速年均不相差1.5%。且前期社會落後,增速會和GDP一樣增長較快。後期房產土地是一個穩定的資產,可以對抗通貨膨脹,但僅此而已(可能還不及,因為房產稅也是遲早的),但前提是他在之前的經濟周期里沒高估過,我國目前來說顯然是高估的,超過生產力增速太多。無論是從房價收入比還是房價租售比來說,我國都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房產未來是無法判斷短期年份的漲跌,但是知道回報率不高甚至是極端情況下是期間內負數。

結論二:未來存錢沒利息(向發達國家靠攏),且不一定安全

未來15年存錢利息會向1%靠攏,且不保證存款的本金安全(推出存款保險制,存了錢,併購買保險才能保障安全,且只保30萬每個戶,世界上各國都有(超過110個重要國家),就中國還在準備中,最近幾年就會推出:存款保險制度_百度百科)銀行利率始終會低於財富生產力低於其國家發展GDP 2%到3%。 所以逐步像0靠攏(由於世界平均GDP目前3%)

(1):銀行作為非生產部門,為什麼可以產生價值(利潤,錢):古代為什麼發展慢,因為生產力低,僅有的資源在民眾手中,他們首要考慮的是消費及民生,而不是去投資。這導致幾乎所有的財富資源都放在家中,無法再利用.(大家看電視劇經常能看到這樣的鏡頭,地主老財把賺的銀子埋在家裡,貪官把貪的錢都藏起來埋起來,錢代表著生產力,生產力被藏起來了,100年100年後100兩金子還是100兩金子,不會自我增值。實際這樣子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可能會造成不好的效果。)功能1:銀行是讓消費及民生的資金拿去投資,且又可以隨時變回你消費及民生的用途,其實換句話說,30%的企業產能並不是企業在賺錢,而是銀行委託企業在生產,你說銀行賺什麼錢?其實他也是生產部門,只是理清跟企業關係,他不負責虧損,只收取固定回報。功能2:讓企業優勝劣汰,銀行不要賺投資額外的獲利,只需保本和固定收益,這個功能可以淘汰劣質生產力的企業,留下能力強的企業。如果沒有銀行,百姓都自己拿活命錢去投資,且好企業和快倒閉的企業都可以獲得資金,你說會怎麼樣,最終百姓各個都不敢去投資了,造成了30%的產能萎縮。所以銀行之所以有利潤,實際上就是讓百姓的錢再投資,在各個行業里截取這麼2%到3%的行業利潤,其餘的3%到5%給百姓當利息。銀行作為財富增長的閥門,當有些行業倒退,他會馬上「止損」。確保百姓資金的安全,確保不好的企業和不好的行業淘汰。3:幫助企業資金上解決不時之需(所以有人說金融業不涉及實體生產,這話表面對,實際完全不對)

(2):什麼是銀行存款利率及特點:存款利率目前在3%到5%之間,銀行作為企業投資的閥門,雖然可能企業或者銀行全面虧損,但是還是會按照協議,給存款者約定的利息。讓百姓心裡有底。 特點1:利率在99%的時間裡不會高於GDP+通貨膨脹(為什麼?銀行只是幫你去放利息給企業,GDP是所有企業的生產力的提高值,所以你感覺如果企業覺得利息高過他們的賺錢速度,企業會借錢嗎?(不會)那貸款利率就會下調,而銀行自己還要賺2%到3%的差價,最後才是你的存款利率。所以你的存款獲得的利率一定是最低的) 特點2:你可以發現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隨著經濟周期增速在下滑。這導致了各國家的GDP(西方發達國家)本身低於3%,而銀行依然要賺2%到3%,這就成了一個景觀:所有發達國家地區,歐盟台灣日本香港美國等國家1年期利率都是0.5%以內,新加坡韓國加拿大 1%以內。特點3:整個社會行為準則的參照對象(人的日常行為以錢為中心進行運作,你說能不參照銀行利率來考慮行為嗎,如果銀行利率年化有50%,國家生產就一定會癱瘓,因為他擾亂了正常的秩序_______大家都拿錢存銀行去了,誰還高興干實業生產啊,沒有人生產了,社會會崩潰。所有平時大家任何行為都是潛意識參照利率所進行的,所以國家才有這個能力通過調整利率來控制社會的生產發展)特點4:由於國家發展越來越慢,利潤增長困難,國家就不會再擔保存款不出問題(因為全國有200多家不同的銀行,總會出些大問題的,如果銀行做得好和做得不好最終都一樣,那隻會讓所有的銀行經營水平倒退,而國家也沒這個能力來全額擔保了),銀行倒閉存款就沒得賠,除非你買存款保險,這又增加了一項存款成本

(3):所有的固定收益類的產品都是和銀行基準利率(國債利率)掛鉤的,當存款利率下調一切都會下調,還有貨幣式基金(年化4%)信託不算(年化8%到11%,但承擔3%的違約及本金風險,實際年化是6%到9%)

結論三:未來創業機會較少,而股票市場是人類最先進技術企業的聚集地

(1)目前創業機會和30年前完全不同,目前365行,各行各業都有巨大的壁壘,除非你在新興行業創業(互聯網)而30年前什麼情形?各行各業都是0起步,甚至布,糖,火柴都供不應求。在已有的行業進行創業,風險是巨大的,不是有說每100家公司可以堅持3年不關門的只有不到5%么。包括店鋪一樣,路上你看得到的店鋪都是淘汰了80%所剩下的20%。且很多都是老闆自己在管理,賺點自己的工資錢,無法連鎖(沒有先進的理念,技術,管理,永遠無法擴張),所以大學生去創業的成功率也是如此的低不到3%。大眾化的知識還不如機遇重要.

(2)對股票市場的社會作用的重新認識:股票實際上就是其他人已經創業成功,而拿來公開交易的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市場代表著世界最先進生產力的(你自己心裡想想你身邊哪個大品牌他不是上市公司,如果不是說明他還不夠先進),股票市場規模之大,他佔據了整個社會最頂尖的30%的生產力,且是最核心最重要的30%,其他沒上市的,大多90%是落後生產力。你最多只能找到中國500強或者世界500強里10%不是上市公司的,其他一律都是上市公司,這說明了什麼呢?中國加香港股票市值接近40萬億,中國一年的產值不到60萬億。(只是你身邊每天接觸的都是打工者,所以你不曾知道到底哪個是社會發展的主流,是誰推動了世界科技的進步(是的,就是這些先進的上市公司),小心思想和意識同化,丟失了自己的各種天賦,包括思維)你用非常少量的錢就能讓這些國際巨頭(蘋果公司),世界500強把他們的資源人才實力拿出來給你分享,用他們巨大的優勢去幫你管理你的資金,你自問用你自己的頭腦去創業,能達到像目前這些大公司所能達到的地步嗎?即使達到了,又需要多少時間多少年呢,而你選擇創業正好就是這些公司的對手,你有幾分把握?幾分把握你的店人流量會比肯德基還好?有1%的把握嗎,呵呵。

結論四:今生今世投資的人永遠在吸不投資的人的血

(1):沒錢人存錢,錢通過銀行被貸款出去給有錢人,有錢人進行投資賺差價(有錢人如果沒錢賺他會去貸款嗎)實際上就是窮人把錢通過銀行放到了有錢人的口袋中,並且送給他了錢的時間價值。且是永遠這麼在運行。(沒錢人覺得投資有風險還不如不投資,有錢人覺得在有風險的情況下每年照樣80%的企業是盈利的,不能因噎廢食,最終一定是有錢人的想法真確。其實是他們有了投資的想法才成為了有錢人,而不是有了錢才有了這個想法。同樣你決策上有問題,你此生就絕對和有錢無關)

(2):社會繁榮必須靠的是投資,人人都不投資,豈不是社會幾乎無法進步,所以不投資被投資的人吸血,這是為自己的懶惰買單(也不是直接投資就對了,更重要的是學投資)如果不投資,在以後日子會過得和絕大多數的香港人和日本人韓國人,每天工作10小時,永遠也有忙不完的事,一切都是在給有錢人打工,因為有錢人從一開始走的就是投資的路(磕磕碰碰),沒錢人一開始到最後走的都是不投資的路(少很多磕磕碰碰),把錢的價值送給投資的人,簽下了一輩子做富人(投資的人)奴隸的協議(除非你的事業飛黃騰達,但99%的人他中規中矩生活著)。聽過沒有日本的退休年齡是65周歲(過些年就會提高到70周歲)一個不投資的大眾,一輩子所受的苦是難以想像的。什麼事都缺錢(結婚生孩子買房喝喜酒請客吃飯買車)。你在打工,你是更多的為別人,為老闆賺錢(剩餘價值論);你投資,其實相當是自己做老闆,讓別人為你打工,用自己的資本分享了別人的勞動。你說你應不應該投資,打工只是用自己的能力,而投資其實就是挑選利用人才及千千萬萬的勞動者的能力。

(外):股票投資環境的觀察

首先說一點,我應該是中國第一個看完分析完港股這麼1700家上市公司近10多年年報並分析整理成參考檔案的投資者,且涵蓋中國(也大量年報),東南亞(台灣新加坡日本為主),美國歐洲市場各類投資標的的研究及各類衍生品市場的分析研究,所以我對市場投資環境的分析,你可以足夠的重視。

如果國內市場不是有藍籌及銀行股,B股及少量股票及可轉債及可轉債的正回購,企業債機會,及打新股的機會,正回購套貨基等機會,可投資的品種估值這麼低,我不會踏足國內市場。這是一定的,也就是說從1991年到2014年當中,只有極低估的時候94年96年05年08年2013年及B股的個別低估的年份,老師才會考慮投資,其餘大多時間我不會碰中國的股票市場。多數時間裡這不是一個適合投資的地方,那市場是什麼地方呢?支持創業資本實現價值的地方,他的功能更大在於對得起當初創業的人,讓其獲得更高的創業回報並有渠道退出,這樣更能激勵實業的發展!

其次,基於每次國內高估但海外市場不一定高估,例如玉柴國際(美股代碼cyd,nyse市場上市)的歷史估值波動圖,包括01年國內最高估的時候,香港達到了AH股的最低谷(同一個股票國內和香港的價格估值相差6到10倍)像鞍鋼股份H,東方電氣H 馬鋼股份H等,所以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老師統計了一下,從91年到2014年每年都有大量適合價值投資的機會,並不會讓你手足無措。所以從較大的視野來說,機會可是相當的多的。

而以往30年中國的有錢人致富,靠的絕大多數是機遇,因為他的年化收益率都甚至超過了30%(因為以前貧窮,發展速度快,機遇多)。這在沒有機遇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呢?而目前這個時間段人均GDP已經接近9000美元的時候,社會造富能力降低,未來財富會慢慢重新分配,因為複利的作用是巨大的(詳見好可怕的滙豐銀行),虧損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一個人在沒有最科學的決策能力下是很容易在複利的過程中變得離真實狀況更接近,而所謂的真實狀況,就是個體間的知識和能力差距了。投資股票平均收益率: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投資收益率依然有10%(該國企業的平均回報率),各國股市長期投資回報率9%(指數漲幅)我國有12%年均(因為通貨膨脹數更大)在沒有任何投資技術的背景下,你可以按照投資指數就可以獲得平均12%左右的投資回報,從長期來說這是很可怕的(詳見好可怕的滙豐銀行《黃氏財經》第三十七課 好可怕的 滙豐銀行),而不論這個國家的發展速度多快或者多慢,企業的投資回報始終穩定在10%左右,極個別優質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甚至高達20%,當然也有3分之1的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在 5%以下.10年前黃老師也不曾投資股票市場,我對股票市場客觀的來說也不具備任何的好感(因為老師判斷事物足夠的客觀理性),但是在我不斷認識和理解後,最終發現如果我要有未來,就必須投資股票,否則就和財富脫節,無論是我已經30歲還是50歲。我還思考了一個問題,如果我是一名知名律師,一年年薪100萬(稅後70萬,需繳稅30%)等過了7年,我的財富就也只有這個數500萬,可能適當會提高些(買固定收益類的產品),但前提是我必須永遠每年都上班。但是如果我懂投資,那就不同了,首先我這500萬可以通過年化20%左右的速度增長這樣子從我第一年律師70萬起比原先多再過7年(14年)就有一億多的錢了,再過10多年可得了?且我不用再工作,與複利為友,享受人生美好時光。所以你別看老師辛苦了10年每天的工作時間10多小時,以後的日子我可以補回來呀,其實總的算起來 我並不會比大家多工作哪怕1小時,未來只可能更輕鬆,因為我到35歲至少也財務自由了(3000萬),而一般則要工作到退休男60,女50,等過些年,退休年齡一定更加延遲,一輩子都在工作了,我覺得你會比我累得多得多。

所以投資股票市場他是一個長遠的規劃,在一點都不懂的情況下,都可以投資指數ETF(你可以理解成買指數,每年和指數漲幅相同)獲得年化12%左右的回報(更何況你去學會知道指數的估值高低,從而分配資金更合理的投資來提高收益率)打打新股(年化收益率10%到15%)。但是進行股票投資,但炒股切勿參與,任何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隨時90%的股票價格都在炒作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合理估值的企業與其綁定未來。且你可以發現從長期來說95%的基金都取得了不錯的收益,而8到9成炒股的人都虧了錢(從10年的周期看),所以老師說談到的參與股票投資是像基金一樣去投資企業,而非像炒股一樣整日做差價。如果你甘於基金的收益率,那麼長期年化也有11%到14%之間,但是其實通過不斷地學習,你可以優化投資組合來達到超過基金平均收益率的。

1:我原本只想上班,賺錢,買房子,結婚生孩子,過得安穩。但未來的局勢不會讓你過得如此安穩。你可以參照香港日本台灣韓國最近20年的百姓生活歷史,就會發現,最終自己懶於進取,最終吃飯住房都成了一輩子的難題,靠工作賺錢在未來是種雞肋(因為國家發展的後半程需要創業投資創新發展,而不是每個中國人都老老實實上班一個都不投資創業)而投資就是以國家責任於己任,有了馬雲這樣有想法的,還需要像孫正義(阿里巴巴的最大投資者)這樣有眼光的投資者社會才能進步,這條路上一定是磕磕碰碰的,但就像高考和考研一樣,他是你人生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作為家長,你會因為打工收入和大學生收入差不多,而讓自己的孩子當文盲,去工地上打工嗎?同樣可能是一個月3000塊錢,可能當民工工資更高些,但我想你應該不會這麼做,為什麼?因為失去了發財的潛在機會!,因為一輩子在工地上一定沒機會,且還可能會因為無知而敗家!而財富必須和智慧相關,同樣財富必定和投資有關,所以你不會讓你孩子輟學去打工,所以你也不會永遠不提高自己投資的技能,因為那看起來是接下來20年里新型民工,他只懂上班當苦力,不懂為社會創造額外的投資價值,最終坑了自己,究其原因,無非是懶得動腦子,而重複勞動反正已經干習慣了,再干也是麻木的,不會心理太累,而接受新事物心會累,無非就是偷懶......但你覺得在人生投資這個問題上也懶於了解,遲早沒好果子吃哦呵呵)。過去30年大家都不懂投資,有錢還買些房子,而房價正好伴隨著落後的中國同步發展,讓不懂投資的家庭也賺錢,不至於相差甚遠,但是未來不同了,這才慢慢體現出個體間的差距。 從《好可怕的滙豐銀行》那一課我們知道了,如果不參與複利,長期就會再也追不上。最終造成百倍,千倍,萬倍,千萬倍的差距。所以看投資不能以短短的一到兩年來評判。因為你存錢一年也有4%,投資收益最多也不超過20%(如下圖),表面看是不是一年只相差了這麼一點點,而且告訴你,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是這麼思考投資和不投資的差距的(所以你就被忽悠了),經過時間的發酵兩者可是天壤之別哦。所以把自己的資金好好分配下,把該消費的錢及備用的錢存著,和長期沒打算用的錢及時投資。這一定是對你的金玉良言。

題外話:

目前估值下及我的學識投資技巧下,價值投資的實際收益率可以達到最近10年保持 30%到35%以上(每20年200至400倍收益),所以老師很客觀的說,投資股票市場這條路是你的不二選擇,學習對你來說會有幫助。(但目前中國有95%的股民是參與股票的賭博的,並不是一種純投資,你可以理解他們在打鬥地主,秀賭技和證明別人智利有問題,鬥地主再打也不會產生額外利潤,而高效投資會產生額外利潤,因為募集到錢是去生產的)

回答標題:投資股票是否真的有必要,及必要的程度是高還是中還是低。

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他都是有其必要性,程度是中上等(考慮到股票市場環境及未來社會發展)。但從學的角度來說,股票投資的學習對於你來說他的必要性是高,因為他對於你生活的影響程度和關聯性及機會性。但是如果你肯花時間學到像黃老師如此的專業程度,投資股票的必要性程度會比高更上一個檔次。因為他可以給你的一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炒股和投資股票的差別

為什麼人大會議上有資格發言的人必須是人大代表,而不是百姓?,國會上的都是議員,也不是百姓。因為顛倒過來那是一種倒退。那以基金和巴菲特和每個成功的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價值投資者從長期來說80%都是勝利的,且為國家創造了驚人的財富量(自己可以算算是不是人類財富95%以上是靠價值投資產生的,價值低買價值高賣)。同樣幾千萬的炒股者(不看價值而只看股價預測走勢)從長期來說80%的人都是虧損的(沒有一個炒股的人會第一次就放入很多錢,但有很多炒股的人最終放入並賠掉了很多錢,為什麼?因為靠的就是剩下的這20%的概率讓他中途一直賺錢,並最終坑得他更慘,可以說走上絕路的往往是剩下的這20%人群,表面看是運氣好贏了錢,但實際上是運氣更壞,因為助長了他錯誤的行為)。而從短期來看無論是價值投資者還是炒股者,他們買入股票之後漲跌的概率幾乎都是50%且可能在3年內依然是各50%的概率,所以這導致了無知者的發言(炫耀自己短期炒股如何如何厲害,賺了點錢),如果假設他們每個人都有嘴巴可以隨意發言,你覺得哪種更有參考意義?作為聰明人,他會把老百姓請出人大會議處,這不是一種歧視,而是一種秩序,「一種挑選優秀嘴巴發言的秩序」。如果你有了孩子,你會如何教育他投資觀?這時就需要用到每個人的智慧來思考了。所以炒股和股票的價值投資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

總結語:過去的落後發達國家太多,讓我們國家發展速度挺快,但在未來的不到10年里生產力越來越接近發達生產的國家,造富能力就會迅速減慢(不能再依靠他國的先進技術帶動落後的中國了),像以前一樣靠工資靠房子土地靠孩子這樣子的辦法會被終結,無數個國家和地區走了一遍這樣子的道路,而先知先覺的人開始嘗試並學習證券投資,這是一個較好的思路,所以在美國上一輩人中都流傳著一個道理,「所有的人不敢不投資股票」(美國150年歷史沒出現過房子暴漲過(因為不像中國這樣可以學發達國家的技術來擺脫貧困,美國一直都是自己走在前沿創新及發展給世界帶來繁榮),所以GDP增速6%(已算入了通貨膨脹),房價長期也是6%,而股票則年均有9.5%,牛市期間收益率在15%到18%),並把這個道理深深的灌輸到了這批80後90後00後的美國青年身上,並在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其理財意識。投資就是一種「買房」只是在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後半程,把這個過程變得更複雜而已,你需要有很多的知識積累去參與投資,而不是像20年前一樣,買個房子就可以賺錢了!具體以上所有所指的,都是價值投資,而非炒股。有幸我們今天認識並聊了這麼多,88。


推薦閱讀:

證券市場里怎樣才能做到永久的可靠性投資?
為什麼投資也是一條不歸路呢?
如何用生動的例子來解釋「安全邊際」?
巴菲特說:「要是有人說金錢買不到幸福,那他只是還不知道該上哪兒去買。」 是真的嗎?如何理解?
未來哪家公司的市值最有可能超越蘋果?

TAG: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 | 經濟 | 理財 | 價值投資 | 證券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