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電影的出品公司動則5、6個,多則有10多個的,外國影片一般就2、3家?
01-25
我的理解是不是因為審批環境導致拍電影風險高,需要多方分攤?
因為中國電影沒有「穩賺」的類型。大部份是虧損的(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情況,他們只會看到大賺的電影),每一類型都是,只有少數是賺錢的,極個別賺大錢,像賭博。
其原因是因為中國電影無法迎合觀眾對電影的需求,只能靠別的方法把觀眾連哄帶騙弄進電影院,很不靠譜。
觀眾看電影的心理有兩種:一種是要看你「出事了」,人有麻煩了,然後我才想看你這到底是啥事,怎麼解決的。這有點像看街頭熱鬧的心理,吵得越凶越愛看。美國沒有審查,電影公司就專門給觀眾整事兒,殺人放火、襲擊爆炸、天災人禍、城市毀滅、世界末日……能整的都給整上。一種是要看沒見過的,比如奇幻、魔幻、傳奇等。所以美國的電影人就按照這些規律去創作,迎合觀眾的需求,信心足,把握大。
但是中國呢,知道觀眾想看啥但卻做不了,被審查給封死了,電影公司只能拍——青春、愛情、生活、小人物……這類事兒不算大的東西,普通人對這些興趣不大,而古代和神話故事從小耳濡目染,看得也太多了。如果不通過別的方式來吸引觀眾,那麼賠錢就是常態(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這裡我要再多說幾句,因為我發現有些不了解情況的人會下意識地想到《大聖歸來》、《捉妖記》,認為我說的不對。其實那是因為你不清楚這個行業,把個別當成了普遍。真實情況是國內電影公司已經在控制拍古裝了,因為賠錢幾率太大),而這些「別的方式」並不靠譜,有時管用,有時不管用。所以中國公司拍電影就有點像賭博,風險太大,為了分攤這個風險,大家就一起合作,每家出一部份。有時是分散風險,有時是利益均沾,更多時候兩者皆是……這不僅僅是審批原因,也不是中國獨有,比如日本最常見的製作委員會形式也是同樣目的。
因為市場競爭還沒有決出穩定的勝者。大量的中小企業還有資本來折騰。畢竟現在電影市場發展太快了。還有大量的市場空間可以填補,說不定搞個以前沒弄出來的類型片就可以大賺了。像北美影市,這樣的機會基本沒有。
電影產業的不成熟造成的,既沒有穩賺的項目,也很難從版權周邊盈利,說白了投資電影就有一點賭的味道。再加上市場迅速擴張,熱錢也多,所以大夥就一塊上咯。
推薦閱讀:
※銀河映像,難以想像
※「爆米花電影」是《變形金剛5》的遮羞布嗎?
※五帝城:苦海
※《東方快車謀殺案》觀後
※這些演員形象崩了,真心毀童年~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