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作聽不懂對方/主流語言,有什麼博弈優勢?

那些賣切糕的人,其實都基本會漢語,可是就是裝作聽不太懂。 《教父》裡面,老教父也曾經裝作聽不懂英語。 在土耳其旅遊攻略里有這樣的話「如果有人纏著你去買他家的東西,你就裝作聽不懂英語快步離開」 希望有大神,能從社會博弈論角度分析這個現象。其他的角度也可以,希望不要偏題太遠。


《權力的遊戲》第三季中,丹妮莉斯假裝聽不懂Valyrian語。

奴隸主多次對她說出了 粗鄙 之語,比如:

然而龍媽得到無垢者後說了一句 Valyrian語,奴隸主當時就蒙逼了:

真相是:

於是,奴隸主就被燒死了:


老頭子長期以來假裝口吃,別人還以為是真的。此外,每當天陰下雨,他還總抱怨自己耳朵不靈便,每當這時,兩位克洛肖先生總感厭煩,在聽那老葡萄園主說話時他們總是暗地裡做怪相,彷彿是要極力說出他故意卡在喉嚨里的那幾個字。這裡,也許有必要將葛朗台口吃、耳聾的原委作一個介紹。其實在安茹,這位狡猾的葡萄園主的昂熱地區法語講得比任何人都流利,發音比任何人都清楚。過去儘管他精明能幹,但他還是被一位猶太人愚弄過……

……因而,現在他在做任何一筆生意時都更需要耳聾和口吃。他需要跟他們兜圈子,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從而掩蓋自己的想法。他既不願為自己的想法承擔責任,而又想獲得說話的主動權,使對方對自己的真實意圖摸不著頭腦。 《歐也妮·葛朗台》

以上是這位聞名世界的吝嗇鬼老葛朗台談生意的不二法門


聽不懂你說話=你說什麼都沒用


金星:「橙汁!」


可以防騙。

不僅要裝作聽不懂對方/主流語言,還要會說幾句別人聽不懂的語言,這是交流障礙。

(づ??????)づ寶寶常去圖書館,每個省會的大型圖書商城,總有一些人裝成聾啞人打著手語,旁邊拿著一個宣傳一樣的大海報,用手指著上面的一行字,意思大概是「希望獻下愛心,捐出10元錢,支持下聾啞人,殘疾人事業。」

你要是不給錢他們有時候還會拉著你不讓走,你要是給錢,據寶寶目測他們會讓你在那個海報上籤個名然後繼續騙人。事實情況是,他們既能聽到,也能說,只是想騙錢,然後來一場交流障礙,讓他們佔上風。

所以寶寶每次碰到這些人,他們還呀呀的擺弄了幾下,寶寶就說道:「爆ぜろリアル!弾けろシナプス! パニッシュメント 。」(小鳥游六花經典中二語句)

特別是聲音還比較大的說,這時候一切就都平靜了,你裝成聾啞人,寶寶裝成日本人,反正誰都看不懂誰的語言體系,就此完事。


「師爺,你給我翻譯一下,什麼他媽的叫驚喜」

via讓子彈飛


「我裝作聽不懂的樣子」,~然後總能發生一些好玩的事


不知道樓主樓主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道理,

有顧客詢問價格的時候,

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價格,然後沉默的看著他。

很多時候顧客最終會選擇購買。

這是一種心理博弈,沉默能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是最好的防守姿態。

賣切糕的假裝聽不懂,是為了佔領制高點,給你製造壓力。

假裝不會英語,是用一種極強的防守姿態,去應對身邊潛在的威脅。


《歐也妮·葛朗台》裡面有非常經典的描述。

葛朗台老爹和人談生意的時候,經常假裝自己聽力不好,側著耳朵和人談判,一遍聽不清兩遍聽不清,對方就會有點煩躁、疲憊、士氣低落,沒有力氣再與之談判,大聲喊出來一個接近心理預期底線的offer。

每當這個時候,葛朗台老爹就如願以償地做了一筆划算的生意。

所以,以後聽到不舒服的或者不滿意的回答,假裝沒聽到吧~


你蓄力的一拳打空了,是什麼感覺?在博弈論上,語言就是蓄力的一拳。


我的團長 麥師傅


Sorry, I dont understand!

Would you like some tea coffee Coca-Cola?

橙汁!!!


以一種似是而非的方式拒絕對方的條件,只能是對方退出博弈或者讓步於你。

意義是:對方要花費幾分鐘分辨你的真實意圖。這種事發生在哪種文化氛圍里比較常見?


假裝聽不懂,被罵了還能嘻嘻笑


我家上門推銷的一看我笑眯眯的就不說英語,瞬間掉頭就走。

說清楚一件事情需要起碼的溝通意願,裝著聽不懂其實就是在變相的告知對方我並沒有溝通意願,這是一種信息傳達的方式。博弈優勢嘛,獲得思考的時間緩衝?


可以如願以償喝到橙汁兒


「算啦算啦,我真受不了你啦,你說多少錢就多少錢吧!」


推薦閱讀:

關於Ottohan文章的一些評論
法律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嗎? | 城與邦
美國為什麼能夠形成如此濃厚的反歧視文化?
為什麼當下人們對於中國社會主義的態度都如此消極?該如何解決?
「小資產階級」概念有何馬克思主義理論根據?

TAG:心理學 | 社會學 | 社會 | 博弈論 | 人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