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二戰後中型坦克發展史(下)

雖然已經在測試中發現了很多問題並得到了修改,但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卻被發現了出來,那就是高油耗和蛋疼的里程,初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在坦克後面加裝4個55加侖油箱來提高行駛里程,但這顯然不是權宜之計,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設計新的發動機和傳統系統。大陸公司很快重新設計一款引擎——AVI-1790-8,與之前的AVI-1790-7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冷卻器被統一置於發動機頂部取消了一些笨重的支架,同時才用一種全新的燃油霧化噴射系統取代了老式的化油器,該裝置能讓燃料更好的與空氣混合,之後的實驗證明此款發動機無論是在燃料利用率還是可靠性上都遠優於之前的7系列發動機。而新設計的XT-1400轉動系統比原有的CD-850體積更小,這是一種專為重型履帶車輛而量身打造的傳動系統,XT-1400具有三個前進擋和油門,速度主要受限於離合器且受益於行星齒輪系統其具有原地轉向能力。

為M48增加行駛里程的問題,克萊斯勒在1953年5月和6月分別開始實驗新發動機和傳動系統並建議製造3台原型車,同年11月23日三輛原型車被生產出來。因為球形支架的取消發動機倉有了額外的空間允許油箱從200加侖增加到350加侖,然而為了安裝XT-1400發動機必須對原本的M48坦克車體進行改進同時後輪驅動也換上了13齒的傳動輪。新的坦克被運往了諾克斯堡接受測試,結果燃料消耗量只是略有減少,由於油箱容量的增加行駛里程的確增加,但這卻降低了坦克離地間隙同時坦克的越野機動性,諾克斯堡最後反對這項改進。雖然坦克被稱為 M48E1在開發和測試程序。但在1954 年1月28日OTCM 35154 正式將其命名它為T48E1 90MM炮坦克。該項目雖然成功的增加了行駛里程,但新的傳動系統被認為是不必要的,要投入量產必須對其設計做出必要改動,新型傳動機構的成本就可能會超出預期,此外如果早期生產批次的坦克沒有按照最新的標準加以改造,那麼未來的後勤維護將不得不需要備好兩套傳統系統。在接到從諾克斯堡發來的的反對此項改進的報告後, 該項目被停止了進一步的發展並將注意力轉移到對CD-850傳動和AV1-1970-8發動機的改進中。在開發T48E1的同時底特律兵工廠開始研究為已經生產的M48安裝改進版的AVI-1790-8發動機和新的CD-850-4B傳動系統,得益於緊湊型的AVI-1790-8發動機使得可以在發動機艙內安裝更大的油箱。1954年3月12日在克萊斯勒公司舉行的一次會議上,一個要求提供更大空氣流通用來冷卻發動機的改進被提出並在會議上得出了結論,新的改進也因該降低坦克的紅外特徵,通過軍械局OTCM 35539號文件新的改進的得到了T48E2的研製代號並授權生產兩台樣車,1954年12月又將授權生產的坦克增加到4輛。

陸軍軍械局實驗了數個改進方案。第一種方案是重新設計的車體,在每側擋泥板上加裝一副進氣格柵同時在後部安裝尾氣消音器,這種設計不保證了從車體兩側上部的擋泥板進風。冷氣流和排氣管排除的廢氣被混合進入車底的管道,經車位垂直的百葉窗排出、儘管這種設計保證了空氣進氣量和廢氣排放量。但是這樣的進氣口,容易被履帶捲起的泥土濺到弄髒。第二種方案是保留原有的排煙管和後部進氣柵欄但擴大了後部車體上的進氣窗面積,但後續的實驗表面這種改進並沒能提高多少的進氣量。第四方案也並不讓人滿意慘遭淘汰但並未留下任何關於這個方案的細節。之後的第五個方案回歸到了帶熱隔絕的煙道方案,使用了水平進氣格柵,後面是百葉窗式排氣口。為了增大排煙口面積,煙道格柵門向後上方延伸出去一大截導致投影過高飽受詬病。第6和第7種設計奠定了車體最終定型設計的基礎。這兩種布局使用了車體後部的兩側水平進風欄。內部中央由隔熱排氣管道包圍,該排氣管道通過鉸接在車體兩側的排氣窗口出氣。這種獨特設計的百葉窗成為了區分T48E2和後期量產型坦克的一個簡單方法。最初改進的T48E2後部的排氣格柵都是垂直的,在後續的測試中格柵的安裝角度有著22度的傾斜,這樣的設計使廢氣向斜上方流動,減少進氣口重新吸入廢氣的影響。原本的T48E2試驗車使用的圓餅型的消聲器在隧道在發動機冷卻風扇,但在之後的測試中使用兩個圓柱形的消音器將其取代,廢氣進過消音器後直接從後部排氣格柵排出,這個設計也被量產型繼承了下來。在改動後發動機艙有了更多的空間,油箱也重新設計了,在之後的四台原型車中在車載發電機兩側分別安裝了兩個油箱,提高燃料總容量為335加侖。這使坦克的作戰里程增加到了約257公里(160英里),同時空氣凈化器被重新安置在發動機隔艙內,這方便了日後對其的檢修和更換,同時也可以節省一個隔離艙門。

對M48動力艙的改進,在其後部開出了個大大的排氣百葉窗

其它的修改主要因為M48和M48A1裝備部隊後,越野行駛中懸掛系統多次損壞,減震器中的液壓裝置也很容易受到損傷。為了提高這些部件的強度,車體得到了一些修改包括其中包括扭桿的接頭,一種可以焊接在早期車體用來搭載最新軸承的改進配件被研發了出來,在車體前部負重輪承力臂上安裝了雙向減震彈簧,並且為履帶設計出了可以在主動齒輪和前負重輪平衡肘路徑上調節鬆緊的調節環。由此,在早期的車體上取消了原有的第二對和第四對拖帶輪,只留下1、3、5三対,1、2和最後一個負重輪的液壓減震器被換摩擦式減震器。但是其外觀類似液壓減震器 ,實驗證明這種摩擦式減振器不僅比液壓減震器更可靠壽命也比液壓減震器更長,然而這種摩擦式減震器對地形的適應性不太好特別是在高速行駛時,這所以不適合應用在M41這種高速坦克上。

對懸掛系統的改進

發動機艙內的布置和控制連桿也因為新的傳動裝置被迫重新設計,於此同時也進行了一些其他的小修改。駕駛員轉向的方向盤被換成了一個更大的14英寸直徑的方向盤以減輕駕駛疲勞,變速器換擋控制從方向盤上取出並安裝在地板上讓駕駛員更容易目視檢查以及換檔的感覺,更大容量的以汽油為燃料的加熱器被安裝在駕駛室內替換早期的兩個單獨的加熱器,單個排氣管穿過車體頂部延伸在駕駛員艙口的左側箱子的左側在。

改進後的加熱器示意圖

在T48E2改進工作的同時兩個新的炮塔控制系統正在被開發,第一個是由斯霍尼韋爾公司明尼阿波利斯分部開發的一種電動擴大機的控制系統,其樣機被安裝在五輛坦克上接受測試。第二個是由凱迪拉克公司開發的恆壓液壓控制系統,它也被安裝在五輛坦克上接受測試。10輛試驗車分別在諾克斯堡基地、尤馬試驗場和阿伯丁試驗場接受測試後決定生產凱迪拉克公司開發的液壓控制系統。兩種控制系統無論是電動擴大機還是恆壓液壓設備都對炮塔旋轉精度的控制遠優於現有的那些老舊且更複雜的電液(油)驅動系統,新的控制系統被認為都是可取的而且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都比老的設備更優秀而且體積僅與輕型坦克使用的電/液控制系統相當。然而在較重的炮塔上使用時凱迪拉克設計的恆壓液壓控制系統有著一定的優勢,在體積更小的同時液壓系統不會像電動系統產生產生過多的熱量。

凱迪拉克的恆壓液壓控制系統示意圖

在T48E2完成後,克萊斯勒公司設計了一種變形車用凱迪拉克公司生產的T48E2車體和發動機,一時間這輛車被非正式地稱為T48E3。然而1955年10月6日陸軍軍械局決定在12月前投產T48E2並命名為90mm火炮坦克M48A2。M48A2在斯克內克塔迪、紐約和特拉華的克萊斯勒和美國機車公司工廠總共生產了2328輛,在進一步的試驗和部隊使用導致了一些新的設計,M17(M13A1E1)複合式測距儀取代了老式的m13A1,M5A1測距儀伺服器被具有溫度補償功能的M5A2測距儀伺服器取代,新的消防設備使用公制單位替換英制單位(不懂這個的作用……),一個大容量的抽氣裝置安裝在90mm火炮上替代了老的抽煙器。所有的這些變化後的坦克最初的打算是將命名為M48A3,然而在1959年1月14日通過OTCM 37025號備忘錄將改進後的M48A2坦克被以M48A2C的編號繼續生產,已經被生產1344輛M48A2也將被升級到M48A2C。在1966年初克萊斯勒為一台M48A2C換裝了105mm M68炮,同時為來人讓其能更好的適應中東環境做出來一系列的改進,其中包括換裝適配105mm炮彈彈藥架、成員的加熱器被移除和氙氣探照燈安裝。在車組成員加熱取暖用排氣管上可以看到一個塞子被焊接在這裡的孔洞上。在右側下方觀察,可以看到被存放起來的探照燈。注意安裝在探照燈附近的阻攔器,這是防止車頂機槍磕碰撞壞探照燈而設計安裝的。

安裝M68火炮的M48A2C

在陸軍軍械局的報告以及軍隊的裝備發展研究報告中都希望研製一種特殊裝甲以對抗動能彈和化學能彈,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中發現玻璃或陶瓷材料能有效的防護HEAT(空心裝葯破甲彈),在與勻制鋼裝甲材料的組合提供了一種在重量提升較少的情況下有效對抗HEAT穿甲彈的解決方案,同時它還能提供了對HESH(碎甲彈)的防護,這種起源英國的彈種被美國軍隊的叫做HEP(粘性榴彈)。

新型特種裝甲考慮了兩種應用方法,一種方法是在熔化的硅芯澆鑄到鋼製裝甲中,並將其命名為硅芯的裝甲,這種裝甲被認為是由未來生產的M48改進型號來使用,然而自此之後再也沒有生產過全新的M48坦克。

M48坦克的基礎車體(左)和安裝硅芯裝甲的車體(右)

硅芯附加裝甲內部布置,在測試中勻制鋼裝甲與硅芯裝甲相比無論是對抗常規穿甲彈還是HEAT時硅芯裝甲都表現出更優秀的防護性能

而對新防護材料組合的第二方法是採用附加裝甲,在坦克需加強對防護的部位假裝這種附加裝甲,這種附加裝甲由鋼板和玻璃板組成,這種裝甲可以下發到坦克營並在需要的時候以很短的時間安裝在不需要的時候也很容易拆除,該附加裝甲的樣品在諾克斯堡通過了測試,但它並未進入部隊裝備。

安裝附加裝甲接受測試的M48

附加裝甲的結構和安裝的示意圖

M68 105mm火炮和新式柴油機為正在研製中的M60坦克提供了強大的火力和充足動力,這時軍工部門產生了將兩者加裝到現已生產出的M48坦克上以提高它們的性能。1958年12月,陸軍總參謀部長麥斯威爾上將要求提供關於這種改進可行性和改裝經費進行評估,得到的答覆是技術上完全可行而且當M60月產量超過60台時,M48A1的改裝在現有經費的情況下上也是可以接受的。1959年6月10日陸軍軍械局以備忘錄的形式將接受M60技術改進的M48坦克命名為M48A1E1。至1960年4月21日為止6台M48A1E1試驗車被授權生產出來。第一台試驗車於1960年3月運抵阿伯丁試驗場,第二輛於4月6日抵達諾克斯堡,第三輛運抵底特律進行外勤維修評估,第四輛被送往阿森納的研,第五和第六輛試驗車被送到北極圈內、尤馬試驗車和阿伯丁試驗車在1960~61年接受季節測試。

M48A1E1在諾克斯堡的照片,和當時的其他M48坦克一樣它加裝了乾式過濾器

和M60一樣m48A1E1採用的艾利遜CD-850-6大陸AVDS-1790-2發動機的動力包。它還配備了M60鋁製副油箱和後乾式空氣過濾器,懸架保留了大部分的M48A1的部件但也得到了一些升級,其中包括拆除了履帶鬆緊調節器升級了補償差動齒輪、履帶調節環、雙動彈簧和重型負重輪扭桿,減震器用摩擦式阻尼器取代1、2、6號負重輪的老式的液壓減震器。安裝M60的火炮及其火控系統,這包括重合式測距儀、自修正彈道計算機和一個鉸接的望遠鏡。放置90mm火炮炮彈的彈藥架被重新設計成可以放置57發105mm M68坦克炮炮彈,改進的M87炮座在火炮左側裝有一挺7.62mm M73同軸機槍。原來的M1機槍指揮塔和它上面的M2機槍維持原樣。經過改進後的M48A1E1戰鬥全重達到了52.6噸。在經過多輪測試後報告都指出M48A1E1在綜合性能上足以於M60媲美,而且是火力和機動上絕對優於所有其他的M48系列坦克。但值得指出的是m48A1E1沒有為坦克車長提供像是M60那樣的紅外夜視觀察設備,這是由於在M1機槍指揮塔限制了新設備的安裝。

M48A1E1三視圖(WOT里的M48A1能裝105的由來)

1960年11月陸軍軍械局認為M48A1的現代化計劃可以實現更經濟,在於底特律軍工委員會商議後1961年2月第二批M48A1的改裝項目得到了國會批准,這批改裝中動力和行走系統和之前的一樣但是坦克炮的升級被取消了還是保留的90mm炮,這主要是由於當時還是大量的90MM炮彈的庫存,如果全部換裝105mm炮的話這批庫存炮彈的淘汰將會花掉大量的資金,所以這批保留90mm炮的坦克被定型為M48A1E2,這些車輛後被升級到了M48A3。改進後的M48A1E1和M48A1E2與M48A1和之後M48A3的區別就在於他們只有三個托帶輪。

M48A1E2

M48A3 的升級主要是使用AVDS-1790-2A發動機和CD-850-6A傳動系統替換M48A1的動力系統,同時車體後部的格柵也被修改成了M60樣式的,改進了駕駛系統和燃電動力系統後由於不再需要額外的輔助發動機汽油輔助發電機和電動機被拆除,按在發動機艙內的空氣過濾器被裝在翼子板上的空氣濾清器取代。由於克萊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車生產的M48A1在細節上都有所不同,導致了不同公司改裝的時候需要不同的配件,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在坦克需求上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部分細節也不同。懸掛系統按照M48A1E1的方案得到升級, 但所有五個拖帶輪被得到了保留。與M60的車內加熱器一樣其排氣口在車體右側,用二氧化碳自動滅火器取代了老式的滅火器,同時也加裝了M2A2三防裝置。

升級是用安尼斯頓和雷德河的陸軍倉庫封存的坦克來進行升級,雖然主炮依舊是90mm M41型但彈藥裝載量比以前更多,之的奧蓋爾公司設計的液壓炮塔控制系統被凱迪拉克的恆壓液壓系統所取代,炮塔上加裝一盞2.2千瓦氙氣探照燈,火炮、炮盾和炮塔的連接處都加裝了了一種新的尼龍材料作為防水罩。改進的火力控制設備包括M17B1C重合測距儀、M10B1彈道伺服器、M13B1彈道計算機、M105周視潛望鏡和M31炮手潛望鏡。M1車長指揮塔因為空間內狹小.50的100發彈箱被正式替換成50發彈箱,但是空間並未得到什麼提升,反倒是由於只能射擊50發導致更需要更頻繁的換彈箱導致M1機槍指揮塔在越戰中遭受到惡評。從自1963年2月開始直到1964年末為止升級已經為陸軍提供了600輛和為美國海陸戰隊提供了419輛M48A1E1/E2和M48A3坦克,這些M48A3坦克大多都參加了越戰。

在1965年12月7日國會又同意為M48A3坦克通過安裝105mm M68坦克炮,然而在升級之前所有可獲得的撥款都需要優先保證越南戰爭,而且到了這個時候,許多的M48A3都已經被送去了越南參戰了。事實上隨著戰爭強度的增加和坦克的使用變得更加頻繁, 軍隊明顯的感覺到需要更多的坦克了。而陸軍倉庫方面已經因為前兩批的改裝忙的不可開交, 所以軍方只好把這個項目交由民間公司來完成。在1967年4月14日一份合同被授予鮑恩·麥克勞林·約克公司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工廠,要求他們將更多的M48A1 按照M48A3的標準進行升級。在1967財年的撥款下下,很多1962年因為資金不足擱置的改裝得以進行,為了區分後來這些被改裝的坦克被稱為M48A3(Mod B),這些坦克的改裝甚至包括一些最新的M60A1部件,比如駕駛員的控制系統,燃料管線從底部被轉移到了側面。分別在坦克翼子板上開了兩個方便孔方便清理行走系統上面的淤泥。車體後部的格柵和尾燈都進行了修改使其更堅固,車燈也變得更容易拆解和更換。最後為了方便步兵和坦克成員的溝通在車體安裝了帶擋泥盒的步兵電話。

從越南傳回的戰鬥報告基本都強調了車長指揮塔(M1機槍指揮塔)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別是海軍陸戰隊第三師在提交的報告中指出:「這種指揮塔在越南使用過程中視野糟糕且機械故障嚴重,在戰鬥中被坦克車長所唾棄。」報告指出,除了能見度差主要缺陷還是空間不足,哪怕是士兵私下改裝成了50發的彈箱,經常干擾到車長的操作,如果出現故障想排除故障或者子彈打光後的重新裝填非常困難,尤其是再次裝填因為50發彈箱持續性不好需要頻繁更換。所以存在部隊拆除指揮塔內的.50機槍,並將其安裝在指揮塔上的車長出口處,需要使用時車長探出身子操作機槍,這個問題普遍存在於美軍駐越南的坦克部隊。

越南前線的坦克兵們顯然不喜歡M48頭上的大包

對底特律軍工會議上對於車長指揮塔問題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方案是把M48A3的M1車長指揮塔更換為M60坦克的M19車長指揮塔。然而相比只有29.75英寸座圈的M1指揮塔M19需要有34英寸的座圈因此需要多一個連接環樣的適配器,M19指揮塔的直徑增大了了5英寸,有人指出M19指揮塔在向右旋轉90度的時候會擋住裝填手艙門,同時較大的M19會妨礙到固定在炮盾上的探照燈運動導致火炮無法達到最大仰角,這些問題加上M19指揮塔產能上的不足導致了這個計劃的取消。

安裝M19指揮塔的方案

安裝視覺環的方案

第一個方案的失敗所以改進採用的第二個方案,第二方案利用一個視覺環和凸起的艙蓋來為M1指揮塔改善視野和增加空間(設計師你們這麼聰明你們前線士兵知道嗎?),不幸的是並有它沒有解決視野糟糕和彈藥重裝困難的毛病,許多車長依舊把.50機槍安裝在指揮塔外使用。鮑恩·麥克勞林·約克公司總共將578輛坦克升級為 M48A3(Mod B) 配置,而且早期的 M48A3在之後都接受視覺環和其他後期修改的改裝,在改裝完成後國防部取消了M48A3 (MOD B)這個裝備序列名。

M48A3 MODB坦克

就在這時大量的M60坦克被用於改裝M60A1E1/E2(M60A2),這項改進空出了大量的105mm炮以及標準型M60炮塔炮塔。為了利用這些資源克萊斯勒自發成立了一個項目,在M48A1車體的基礎上進行現代化改裝使其性能超過M48A3,最初這個項目被稱為XM735,在之後的在1965年12月M60的炮塔上安裝了兩個M48A1坦克底盤上,隨後這兩台坦克被叫做105mm炮M48A1E戰坦克。在1967春季底盤號9a9849的實驗車被運到了諾克斯堡進行測試。它主要由M48A3(mod B)基礎上為承載105mm炮和M60炮塔而重新設計,為了M60炮塔的吊籃能安裝使用內外隔圈提高了炮塔兩英寸,並在車體前部重新安裝了可以存放105mm炮炮彈的彈藥架。測試效果令人滿意,國會也批准了改造243輛M48A1坦克配置新的炮塔的預算,這種改型被命名為105mm炮M48A4坦克,然後後期M60接受M60A2升級數量受到限制,這個項目也得不到更多的M60坦克炮塔隨後被取消。

M48A1E3(M48A4)坦克樣車

對於在越南的作戰M48A3 90mm炮綽綽有餘,然而對於新興的主戰坦克浪潮來說90mm炮已經過時了換裝105mm炮勢在必行。這個項目一開始被稱為XM736坦克之後又被稱為M48A3E1,1975年7月這個項目官方命名成了105mm炮M48A5坦克。M48A5的最初版本基本上是一個M48A3(MOD B)安裝了一門105rnm炮。它利用許多M60A1部件但依舊保留了那個令基層詬病的M1指揮塔加視野環和凸起的艙蓋的組合。1975年7月交付了五輛測試車,之後的六月又提交了3台。安妮斯頓的陸軍倉庫也收到改裝命令了要求使用庫存的M48A3按照M48A5配置的玩成501輛坦克的升級工作,第一批經過升級的M48A5於1975年10月交付最後一批在1976年12月完成。

M48A5 坦克,沒錯A5還是有那個大包的

1974年10月陸軍軍械局下達要求,要最大限度的參考中東戰爭的實戰經驗和以色列軍隊對M48系列(馬加奇系列)坦克改造經驗並按照其進行改進,最重要的修改是採用以色列設計的低矮的「烏爾丹」車長指揮塔替換M1機槍指揮塔,並將105mm彈藥存放量增加到54發,在車頂安裝兩挺7.62mm機槍可以讓乘員打開艙蓋後使用。低矮的指揮塔有一個向後彈出式艙門,允許坦克指揮官打開後幾乎不暴露自身的同時在車長向外觀察時保護車長身後,指揮塔安裝了三個潛望鏡,一個在前面左右各一個。座艙蓋邊緣有剪刀槽口用來假設機槍,機槍型號是原本為直升機側艙門使用的M60D。第二挺機槍是固定在裝填手艙蓋左側的炮塔頂上,底座固定在可以滑動的V字插槽上,這樣一來機槍可以在兩個位置上輕鬆的向任何方向射擊。這些的改進被納入1976年8月之後的改造工作中這種改型被稱M48A5PI,在1976年8月前改造出的M48A5在之後也接受相應的改造達到了M48A5PI的水平。

馬加奇6坦克使用的烏爾丹指揮塔,可以看做原裝克萊斯勒指揮塔的後代。

M48A5PI坦克,沒錯我就是沒有大包的M48A5

不久後,將庫存的M48A3升級到M48A5(M48A5PI)的工作被全面鋪開,甚至部分的M48A1也接受該項升級,不同的是M48A3升級到M48A5需要的改動只有11處,而讓M48A1升級到M48A5卻要多達67處!1976年8月2輛由M48A1改進來的初始測試型M48A5改裝成功之後開始大規模推廣,改進工作一直持續到78年3月份總計有708輛M48A1被升級到M48A5。而之後到1979年12月安妮斯頓倉庫總共改裝了2069輛M48A5。

這些M48A5坦克大部分是裝備給-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和後備部隊,然而有140台 M48A5被運往了韓國替代美國第二步兵師裝備的M60A1坦克,當時該師裝備的M60A1因為一些情況急需送回國內進行大修。1978年6月8日最早一批M48A5被運抵韓國釜山之後迅速下發給部隊,直至7月21日最後一批M48A5被分發到部隊。這批被部署到韓國的M48A5除了將車長指揮塔上的M60D機槍用.50 M2替換以外無其他變化。

M48坦克的足跡遍布亞歐大陸,他們曾與蘇聯一線對峙,也曾血戰中東沙漠,他們經歷過無數的戰爭收穫了各種評價。M48坦克在誕生之初並不完整,但這些M48在逐步的改進中得到了完善不乏是一種優秀的坦克,在之後接受了M60技術改進後至今任然活躍在人的視野中。

HK416:美國二戰後中型坦克發展史(上)zhuanlan.zhihu.com圖標HK416:美國二戰後中型坦克發展史(中)zhuanlan.zhihu.com圖標

後記:

美國戰後的中型坦克的故事到此就宣告結束從M60開始就是主戰坦克的篇章了,總算把這個坑填完了 啊我好懶啊……如果出現錯別字希望各位見諒,在介紹M60系列之前我會先講講T95系列坦克,畢竟排資論輩T95原本才是M48系列的接替者結果半路蹦出個M60(T95:明明是我先),至於下期何時更新……不知道 溜了……


推薦閱讀:

Obj.257替換T10【WOT 2017/10/7 蘇系】
戰場新星 美帝坦殲發展史
德意志的鷹眼--德國二戰偵察坦克小傳
蘇聯/俄羅斯坦克觀瞄設備發展簡介

TAG:坦克 | 坦克世界 | 美国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