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吃不到的鄉愁,是中國美食的定義

12日的時候,中央電視台在北京舉辦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宣布「舌尖三」將在2018春節期間暖心回歸

這部實打實的開年巨獻,想必將延續《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吃貨專屬紀錄片」的優良傳統,一點點繪製華夏大地的美食地圖,探究歷史演化過程中中華飲食文化的流變,講述「美食」與「人」背後的溫情故事

短短一分鐘預告片一出,瞬間引起各路「吃貨的」瘋狂「打call」,紛紛表示無比期待。可能最大的槽點,也不過是旁邊聲音太像潘粵明、希望還是能由前兩季的李立宏老師擔任解說而已。

當然,更多的還是鄉愁。回不了家只能吃火鍋的鄉愁。

眾所周知,春節咱不放假,所以只能:「你在國內過著年,我在國外上著課」。晚上的春節慶祝最多是一群好基友的火鍋狂歡

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的《舌尖3》是故意讓我頂著「被開除的風險」 翹了所有課買機票回家嗎???或者,你們吃,我默默看著火鍋留下兩行清淚?

確實,無論走到哪兒都忘不了那一口家鄉味道。幾年前,我背起行囊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成為百上千萬散落四海的華人遊子中渺小的一員。初來乍到,經常有國內的朋友問我,外國飯好不好吃啊、在外國吃的習慣嘛。這其實很難回答。

英國人卯足了勁把土豆做出一朵花來,不管薯條土豆有多難吃甚至讓你聞到就想吐,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接納了各個國家人群的國家,大街小巷也是滿滿的各國味道。不說能滿足那一顆中國胃,但至少填飽不是問題吧。

可是錢花了,Yelp簽到了,自拍照了,朋友圈發了,卻總覺得這味蕾衝擊終究走不了心,總覺得口中食物的再美味,也抵不住心裡的五味雜陳

最想念的,還是「 鮮竹筍蒜苗紅燒肉;刀魚用筷子去腸,筍尖蔥姜滾水魚下鍋,吃剩的魚骨油炸;剛上市的小青菜做成的翡翠燒賣;冒芽的韭菜炒蛋炒飯;剛長出來的新蔥做成的燒餅;蘆蒿炒臭干;新蒜和新香菜用來下面;路邊生機勃勃的各種野菜——黃花菜,菊花秧,采來蒸,煮,配肉配魚,怎麼都好吃……」的那段日子裡

——品嘗的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國》就是這麼神奇的一個存在。吃不到的一份鄉愁,全部都在每一集50分鐘 的紀錄片中得到最大的滿足

每盤菜,每個家人故事,每次最後的——家人團聚,在外遊子最大的願望,也不過如此吧。

幾十塊錢就夠喝兩口的高級濃湯,永遠也不是住「筒子樓」的時候在長長的走廊里煤氣灶上架著鐵質奶鍋熬出的三元牛奶;鬆軟可口的法式蛋糕,永遠也不是小巷裡老伯掀起鍋蓋就騰起一臉霧氣的帶著淡淡鹼味的白面饅頭。。。

《舌尖2》第一集里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人的這一生都在歸途里。

我們年輕出外遊學,捨棄最不願意捨棄的那份親情,只為將來學歷添金,實習是大公司,好待遇,好福利,一生工作,漸漸老去的時候,是穩定的,是回憶年輕的日子的時候,是自豪的——

「啊,那個時候的傻逼啊,原來那麼努力才能換得這些安定到每一秒都幸福的日子啊~」

《舌尖上的中國》英文名叫《a bite of china》, 字面義是"吃一口中國",倒是比本身標題還貼切。

如今「中國」是很難找到的,隨著國力逐步牛逼,各路外國友人紛紛不遠萬里來感受天朝威儀了,可惜絕大多數最後以投訴航空公司告終,他們表示說花了機票錢但沒被送到真正的「中國」。

國家大劇院和央視大褲衩是中國么,大師兄敢說它們哪個國都不是,只能算是西方設計師感冒沒吃藥的產品,遍布各地的洋快餐是中國么,甚至故宮這樣的真貨,都因為門口豎著的星巴克被懷疑是假貨了,上海天津這樣的所謂知名旅遊目的地,只因為是中國西化的前哨站而已,知名景點竟然都是些蹩腳的小洋樓而已。

牛叉的是,《舌尖上的中國》把中國給找到了,原來它不在大褲衩里,而在街邊的小攤,樓宇的飯館,和每家的餐桌上,在這你才能找到中國,吃一口中國。 不管一個多麼無可救藥整天想認外國乾爹的人,當一勺外婆腌的鹹菜入口的時候,立馬能回想起來自己到底是哪國人。

我們的食物定義了中國,也定義了中國人,定義了中國文化。

舌尖拍了一道菜,卻拍出了萬千遊子的故鄉,拍出了他們的家人,拍出了——

我們因為被各路考試學識折磨的歲月而回不了的——

可能這接地氣的紀錄片在還未出外遊學(或工作)的大天朝人來說,大師兄對它的瘋狂點贊顯然有點過了。

確實如此,環境導致,當你開始面對「不知道還有什麼準備讓自己累成豬」的一天的時候,當你睜大了狗眼的看到的出了樹就是山的環境的時候,當你面對一群金髮碧眼的歪果仁們說著他們的玩笑卻不知道該笑還是該說「I『m so sorry」的時候,你就會知道——

舌尖里每一集拍的家鄉歲月,多麼珍貴。

回家回家,老紙不幹了!

當然,錢都花了,任性的話,就說啥也不是人了。

所以我們對著舌尖笑的像個三百斤的傻子,並對著泡麵回憶起爹媽做過賊好吃的一道菜。

「放學回來,外婆說,今天包餃子。記憶里的廚房便是一片永遠也散不去的霧氣;

端午,外婆和媽媽會坐在廚房的門後,包粽子。大高壓鍋里是用醬油腌制好帶著褐色的糯米,青花瓷碗里照例是肥瘦得宜的豬肉。那年高考,每天的早餐都是一個粽子;

夏天,外婆煮黃豆,發酵。在盛夏時節滿院子的醬缸;

蟹肥時節,女人們圍坐在家裡的八仙桌前,把一隻一隻的螃蟹蒸煮,肢解,剔骨取肉,熬成的蟹油可以吃一年;

冬天,把老豆腐浸上水,數九寒天放在院子里就可以做凍豆腐,火鍋或是燉肉,都是無上的美味;」

……

願每一個遊子,都能以你最快速的速度飛回家。團聚。

願每一個只能「火鍋狂歡」的遊子,和家人視頻快樂~復活節近在眼前,為了成績,你忍。

數據鏈接:http://news.ts.cn/system/2018/01/15/035072610.shtml、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不易,轉載請留言

大師兄往日精華回顧

一個普通留英中國學生的財務賬單,我驚呆了

我們留學的到底哪裡得罪你們這些編劇了:跪求2018不再被黑

2017年度留學生十大收穫(不管你承不承認,今年至少收穫這些)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對故鄉有難以磨滅的情懷?大家都有些什麼故鄉與城市的故事?
你「舌尖上的鄉愁」是什麼?
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之所以深深地打動中國人的心,一個重要文化的原因是什麼?
余光中的《鄉愁》寫出了遊子的心聲,你的鄉愁是什麼樣的?
關於鄉愁的詩詞,你知道多少?

TAG: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纪录片 | 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