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的中世紀理想君主——聖路易

題圖來自wikipedia相關詞條,16th法國畫家所繪的國王的想像圖。

這篇文章是我這學期選修課寫的一篇課程論文,主要是閱讀勒高夫的《聖路易》後的一點淺見,望大家批評與指正

              聖路易(Saint Louis)

「讓我們為所有平息爭端者祝福。」 ——法王路易九世

「我獨自安眠,絕對安全,因為不會有人對我懷有嫉恨之心。」 ——法王路易九世

引言:

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生於1214年,於1226年繼位,死於1270年,於1297年由教宗博尼法斯八世宣布封聖。

作為同時代的其他統治者眼中的完美怪物,學者口中的理想國王,老百姓眼中的聖人與正義的維護者;法王路易九世一直是受到廣泛關注的一位中世紀君主。但是最著名的一部研究著作依然當屬第三代年鑒派歷史學大師雅克勒高夫的《聖路易》。本文便是基於這本著作為主幹寫就的。

雖然對於中世紀史的愛好者與研究者,聖路易的名字可能是如雷貫耳的,但是對於大眾而言(以我周圍為例),可能唯一聽說這個名字的原因是舉辦過第三屆夏季奧運會的美國城市聖路易斯(Saint Louis),順帶一提,這座城市還是武漢市的國際友好城市。因為大眾對於中世紀這個時段實際上是相對了解得較少的,而且大眾的喜好也最常集中的是軍事方面而沒有涉足其他的廣闊的領域,所以我也經常在中文網路社區上看到一些粗陋的分析或者直接就是謬誤的理解,以路易九世本人為例的話,就有很多分析認為他只是因為兩次參與十字軍運動而被封,但是實際上一方面是在於他個人的道德情操征服了其他人,使得其他人自發的為他謀求封聖,包括教宗格里高利十世也深為他的事迹所動容,在聖路易剛去世不久便命令事務官專門在法國搜集各種國王的事迹;另一方面也與這一時期教宗於法王之間的博弈有關(但是這更多的是與其被封聖之迅速有關,畢竟以他當時的名望,在生前就有很多人稱呼他為聖徒)。

所以我這次最想要論述的便是這一點:「為何路易九世能夠長留人們的記憶之中?」

主要參考:

雅克勒高夫的《聖路易》(以下若提到頁碼皆以商務印書館的02版為準)

喬治杜比的《法國史》

蒂爾尼與佩因特合著的《西歐中世紀史》

一、聖徒與人民的國王

法王路易九世幾乎是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君主。他基本上把當時的道德標準做到了極致,即便是極力避免給任何世俗君主帶上神聖色彩的教廷最終也不得不承認他為聖徒(還有一點比較特別的是他是一位中世紀罕見的平信徒聖徒和最後一位聖徒國王)。

同時他也是親近人民的國王:萬森的橡樹是路易親自主持司法審判的地方,臣民可以參與旁聽。雖然在路易統治後期,以國王的名義發號施令的高等法院替代了國王,六百年後,法國的法院再也不會以國王的名義來進行司法活動,但是萬森的橡樹依然是被作為司法的源流之一長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甚至在一部分法國人的想像之中,今日的這棵橡樹就是當年國王所日常倚靠的橡樹。而坐在萬森的橡樹下聽取臣民的控訴與親自判決的國王的形象在法國深入人心,也使得他具有了公正的執法者的形象。

國王的朋友香檳邑督儒安維爾記載道:「夏天他常常在望過彌撒後,到萬森森林裡去小坐一會兒,他常靠在一棵橡樹上,讓我們圍著他左下。有事向他稟報的人可以直接與他對話,侍衛與侍從不得阻攔」。

國王的封聖事迹中也有不少是為窮人洗腳,幫扶百姓(比如派衛隊幫助一位可憐的寡婦修理漏水的酒窖,非常有趣的是此事被描述成一個神跡:國王引發了奇蹟使得酒窖里的積水突然被排空),去麻風病院照顧病人(神跡:麻風病人在被國王擁抱後痊癒)之類的舉動。

這些神跡以現代的無神論者的眼光來看自然是不真實的,但是它們體現的核心是:國王十分關心他的百姓的生活,經常幫助他的臣民,因此才會有諸多的「神跡」故事。

二、國王的三重職能

1、主持公義和維護和平的神授國王

在基督教價值觀念里,公義(righteousness)即按照神的標準公平正義。這個職能對應的應該是法律的制定與維護者,而這正是聖路易的重要身份。

一方面國王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書,他們被統稱為1254年大敕令或者用法語來說叫做「國王憲章」,裡面包含一系列的法律和規定,包括從禁止地方官員以權謀私到禁止賭博等大事小事。

另一方面國王強化了城市的司法機構,包括巴黎高等法院,領薪的巴黎警察部隊(20名騎兵和60名步兵,可以參見《中世紀之夜》,這支部隊負責在巴黎的主要街道和重要地點進行夜間巡邏,每年的開銷數千利弗爾)等都是聖路易時期建立的,並在王國境內巡視和執法。在這一過程中有個很著名的例子便是庫西男爵昂蓋郎四世,他就是一位撞在了國王司法改革槍口上的老牌貴族。(Ps:這個家族十分顯赫,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這本書《遠方之鏡》他們祖上的聯姻對象包括法王腓力一世,「獅子」亨利等聞名一時的人物,他們的家堡庫西堡也是中世紀首屈一指的高大城堡)他因為私自弔死了三位誤入他的領地里的森林的年輕人而被國王以高等法院的名義逮捕並審判,在布列塔尼公爵等大貴族的求情之下才免於一死,只是繳納了6000利弗爾的贖金並被迫前往聖地戍衛以贖罪。

但是國王也不是完全的嚴格執法,在一些問題上他還會展示一些寬容,比如他曾經寬容了一位在國王接待日悄悄咒罵國王的窮苦婦女,並讓衛士給了她四十蘇德勒斯,也曾經赦免了一位盜竊王宮的竊賊的死罪並把他流放海外。

而聖路易作為基督教世界和平的維護者的名聲則是由內及外的,他總是盡量選擇和平的手段來解決和其他國王的衝突,調停過許多諸侯之間的衝突,以至於在當時的神羅皇帝腓特烈二世和教宗的衝突中雙方一致請求聖路易來為他們調停,並認可他的調停效力。這麼做帶來的結果就是法國本土自1244年到1284年未再經歷過戰火,有利於經濟的繁榮發展和百姓的安居樂業。

2、 武士(騎士階層的領袖):

從1230年未滿16歲就上戰場開始,國王一生戎馬四十年,解決了英格蘭,阿拉貢就領土爭端的進犯,平定了地方貴族的叛亂,參與了兩次十字軍運動,被公認為騎士們的優秀領袖。雖然1248年的十字軍宣告失敗,但是大眾認為責任在於疫病與國王的弟弟阿圖瓦的羅貝爾的魯莽,因而並沒有過多減損國王的聲譽。

3、 王國的經濟繁榮和人民的生活的保障者

國王在行政管理上主要承襲祖父腓力二世確立的優良的地方行政模式,進一步整合封建領地,集中封建權利;保障了城市的自治權利,整合了同業行會,確保了稅收,維護和平也給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繁榮的城市又給國王提供了龐大的財政收入來支撐他在各方面的國內建設。1262-1270年之間國王又發布了一系列的詔令改革貨幣,鑄造優良的金幣,打擊假幣來確保市場秩序。

國王在賑濟窮人方面則非常大方,他修建了一批救濟和收容機構,收容與救濟窮困者和殘疾人,他還任命了一位布施總管來處理他的布施。

這一切都促進了法國經濟與人口的快速發展與增長,根據1328年的《教區與戶口登記簿》(法國現存最早的人口統計,但是大體上只有王室領地被統計到了,因為原則上來說國王的稽查官員不應當進入其他的封建領地),王領的統計結果是2469987戶,而全法蘭西王國範圍據費迪南羅特以此為基礎的估計為3363750戶,全境人口可能達到了1700萬(喬治杜比《法國史》),佔到了當時的西歐天主教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

三、對法國的影響

路易九世是法國王權的加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拋開其他貢獻不說,單是他通過自身的道德楷模折服了整個西部基督教世界便使得法王的神聖性得到了相當程度的加強,為他的子孫們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首先他是第一位主要使用法語而不是拉丁語的法國國王,而且在他的統治時期法語的地位也取得了決定性的發展,在他的統治末期政府文書也開始大量的使用法文,而1270年國王留給兒女的《訓示》也是以法文書寫,有趣的是國王的妻子,普羅旺斯的瑪格麗特也受到他的影響開始以法語替代拉丁語寫信。所以,可以聖路易是第一位使用法語的法國國王。(見《聖路易》P523)

其次在聖路易統治時期,也是法蘭西王國這個概念的加強期(值得指出的是在12th末之前法王的自稱是法蘭克人的王),而他命令聖德尼的修士編纂法國列王紀,把從墨洛溫王朝到他自己為止的法國諸王的傳記都集中編纂到了一起,其中提出的「法蘭西是超出諸民族的」這一概念也為法國境內的諸民族的融合奠定了一個基礎。

最後是他對於他的子孫的影響:腓力六世認為他的曾祖父(謝謝學姐 @匂宮出夢 在評論區的指正)的聖骸具有實現「聖福真容」的能力,即讓崇拜它的信徒們能夠在上天堂的時候看到上帝的真容,為此他還寫信威脅當時在阿維尼翁的教宗若望二十二世來承認他的觀點,否則教宗就是異端。太陽王路易十四在宣傳中經常使用的手段就是讓人們把他按照他的先祖路易九世的形象來塑造,雖然他倆在身高上就存在巨大的差異(太陽王一米六,聖路易可能有一米七五到一米八)。即便是到了路易十六以「公民路易卡佩」的身份上斷頭台的時候,給他做臨終祈禱的神父也在告訴他「你是聖路易的後代,你應該更勇敢些」。

PS:實際上在聖路易當代的記述中修士們便說「國王如同太陽一樣」,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似乎是更早的「太陽王」?

正是國王的這些貢獻與影響使得他能夠長存於法蘭西人的記憶之中。

四、並非完人

聖路易並不是一個超出歷史時代的人,他身上肯定是有著顯然的局限性。

他對於治下百姓的關懷與愛護是僅限於本宗教內的人的,他無法對於異端或者異教徒有同理心。他是法蘭西人的君主,而這些人在他眼中並不是法蘭西人。

例如雖然在他的治下只發生過一起針對猶太人的殺戮並且兇手被國王懲處,但是他曾經沒收過他們的大部分財產(按照當時的觀念這些財富由於是從高利貸活動中獲取因而是並不道德的),也曾經強制猶太人改宗(他曾經親自為一個改宗的猶太人小孩洗禮並改名為路易)或者給不願意改宗的猶太人貼上標籤,也曾經用烙鐵灼燒異端強迫他們放棄異端觀點。

而在個人方面的:他很容易以過高的道德標準或者宗教熱情來要求身邊的人,比如他曾經要求他的弟弟們和他一起天不亮就起床幫助僧侶搬運石料來修建修道院;也曾經為他的朋友儒安維爾不願意像他一樣為窮人洗腳(洗腳在基督教觀念里有很強的象徵意義)而感到不快。

五、一點總結

雖然國王的時代與我們的時代相去甚遠,但是他身上的很多品質卻依然是寶貴的。

聖路易的時代是封建社會向近代轉變的一個準備階段,在他的身上有兩種「進步」傾向:世俗化和理性化,這是中世紀向近代轉變的兩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我們今日社會的行為準則之一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和他的爺爺與孫子(腓力二世和腓力四世)有所區別的地方在於,聖路易是中世紀的理想君主,而他的爺爺和孫子則更多的具有近代早期絕對主義君主的行事風格。

(關於這一段可以補充《聖路易》P694-P704相關章節不同觀點的討論)

我們在看待這些東西的時候要注意到那個時代與我們的價值觀念的差異以及體會該如何去看待與處理這些差異。


推薦閱讀:

中世紀的歐洲君主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有一位皇后嗎?是不是都要從貴族中挑選?
為什麼歐洲較晚實行長子繼承製?
紋章學的象徵符號(一)
史上最可怕騙局,用一張白紙騙得全歐洲的人傾家蕩產
歐亞世界簡史(29) 中世紀的終結

TAG:中世纪 | 法国历史 | 欧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