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看】隈工才不會哭暈在廁所
微信公眾號:哦豁工作室
前一陣看到了徐騰所長的文章《隈硏吾同志哭暈在廁所里》(原文不知道為啥已經搜不到了。還有所長你別這樣,康工哭暈在廁所里以後就沒再醒過來 - -)
然後在知乎搜了搜,順便看了看谷德下面的各位學生大師評論。
如何看待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的北京茶室私人會所被用作紀念品商店?東四私人茶室看問題下同學們不僅對隈工各種批判,順便還批判了建築師的各種裝逼姿勢,甚至還誤傷了別的無辜建築師比如安藤老師張珂老師。
知乎的「如何看待」體經常會產生一些偽問題,與其討論怎麼看待,倒不如好好來看看這棟房子。(無利益相關,不明真相,以下均為作者yy)
這棟房子丑么?
丑。
但這妨礙它成為一座好房子嗎?
不。
我剛上學的時候還覺得L.Kahn的孟加拉國達卡國民議會廳丑呢,直到現在我還覺得A.Rossi的許多房子也丑。可我的一位老師不斷教導我,談建築如果只討論丑不醜,你和gossip大媽有什麼區別?至於說破壞了北京的街景,北京哪兒tm有什麼街景?那些招牌是北京的街景嗎?風貌園林城管都沒說什麼,你們湊什麼熱鬧,自我閹割不夠還要閹割別人不成?(桶叔冷靜,注意素質,素質)
隈工東大畢業,哥大客座研究員,科班出身,見過世面。從業30年,前十年項目少,精耕細作。某種意義上講,隈工就好比是建築設計界的汪峰老師。能上能下,大俗大雅。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進可欺身壓正太,退能提臀迎眾基。╮(╯_╰)╭ 靈活如他,有啥拎不清的?
這棟房子當然有各種問題,膠粘的塑料砌體施工質量不敢恭維,材料的價值感和耐候性也備受質疑,MEP系統和材料整合的細節遠不如隈工水平高的那些。(但明顯看出砌體上是考慮並預留了介面的)但他用的是新建材啊!這時候不雙標,什麼時候雙標?評價實驗性建築當然雙標,業主又沒找隈工打官司,看客沒必要操這個心吧?運營有啥好討論的,你家生意么?我從評論里看到了對隈工的不屑和誅心,聊的都是姿勢問題,反而討論問題的姿勢很難看。(好我發泄完了,心平氣和的說房子。。。)
不用討論建構,我們退一步看,不雙標,它沒解決基本建築問題嗎?
我看到它超額解決了"真·皇城旁會員制茶室"的建築任務,還在建築行會系統有值得討論的話題,是個好房子。具體講,它解決了三個基本建築問題。
1. 私人茶室的室內空間氛圍。(功能和空間)
2. 改建的材料建造問題。(結構/材料和構造)
3. 立面形象問題。(文化和消費屬性/被吐槽最多的)
先說槽點最多的第三點。大家覺得立面丑,換句話說覺得逼格不夠,可這個立面要解決的根本不是美醜問題。隈工做的漂亮房子還少嗎?他當然會做"漂亮的房子"。立面不是美醜問題,是文化問題,立面言說的是建築所處的時空,假意或真心。它映射了業主和建築師想讓大家如何理解這座建築的本心。而大家看到和感受到的材料,不過是自身的背景和文化環境。圍觀建築師在這個材料上看見了裝逼失敗和廉價,心懷文化的茶客在材料上看見了溫潤和禪意,路過的群眾其實啥都沒看見。
茶室位於紫禁城東華門旁不足百米,會員制茶室(官網和通稿不斷的強調這是一個會員制的茶室,私人會所,這很重要),業主什麼本心?建築師什麼本心?裝逼?
私密和可識別。
東華門雖是故宮博物院辦公區出入口,可也路人如織車水馬龍。立面能做成星巴克或者喜茶么?當然不能。私人茶室又不是打開大門做生意的地方。
從官網圖紙可以看到,入口本來是伸到街上的一堵影壁,從兩邊進入。也就是說,在最初的構想里,首層正面是完完全全封閉的,私密性要求非常高。或許是法規問題沒有這樣做吧。
各位大佬,在高私密性的前提下,你們會怎麼做這個立面?
方案一
內向禪意小世界嘛~來個住吉的長屋,然后里面做個mini院子回應四合院?喫茶棒棒噠!
隈工當年專門寫過《十宅論》批判日本建築界的清水混凝土風潮,並直言自己不喜歡混凝土。他不會這麼做。
方案二
那要不就融入京城肌理炫個技嘛~來個mvrdv磨砂玻璃磚到青磚的漸變過渡?
估計研發做的出,工人也做不出...
方案三
又或者~吹一股日系小清新奢侈風?
要說這個方向隈工可真是信手拈來,現在工作室一年一二十個項目,以他的積累,這麼小一個項目用費這麼大勁整研發一套材料建造體系嗎?(桶叔以前工作的地方,研發玻璃鋼作為結構體系的項目,已經做了十五年了,十五年啊!隈工這個項目也研發了五年啊!)縱觀京城近年的舊城改造項目,最常見的套路無外乎磚木鋼砼或者抽象白。有幾個建築師有機會和能力挑戰新的材料構造?設計傾向不同無可厚非,可當優秀的設計思路淪為套路,我們真的要用種種說辭概念來辯解自己的懶惰和妥協並指責別人的努力么?
「這是設計過度,用力過猛,孤芳自賞。」┑( ̄Д  ̄)┍
那你翻看主流建築史吧,裡面凈是,全燒了吧。有必要非革了建築學的命么?
無論怎麼放低建築師的身段,謙虛的做設計,還不是要面對基本的設計問題,花多少錢,放什麼功能,用什麼材料,呈現什麼形式,感受什麼氛圍,我們就一個個聊唄,聊姿勢幹嘛?
(我又激動了,我也在聊姿勢問題,我又不是隈工親戚,冷靜,冷靜)
背後襯個半透或者不透的牆,退個構造厚度,表皮他有一萬種方法做"漂亮",做出奢侈品旗艦店的時裝感和高級感。還能跟北京的文化符號扯上關係,給大家都想要的逼格。就像他在長城或前門做的那樣。
但他沒有重複自己,或使用套路材料。我不憚以最大的善意揣測隈工,這一次他和團隊費心的對待項目,希望有所突破。
可識別不是為了不一樣而嘶吼的猙獰。定製砌體形式如同抽象後的磚與磚縫,白色區別於背景建築。立面系統一方面賦予了建築街道的尺度,另一方面小框架提供了開洞的諸多可能(透/半透/不透,二層可以看到開啟扇)。私密、可識別、尺度宜人、綜合解決了諸多問題的一個立面系統,我不會單用一個"丑"字來評價。
不是說使用超常材料建築師就有多牛X,建出來的的房子就一定牛X。建築學早就是低技學科了,我們能玩兒的也都是別人家學科玩兒剩下來的。它只說明建築師的傾向,業主的時間、財力和支持程度。當這個材料可以綜合解決更多問題的時候,我們離新房子就又近了一步,雖然新不一定是好。我們回看前兩個問題。
我們繼續設想,如果你是一個厭惡使用裝飾材料給房子塗脂抹粉的建築師(我們暫且不討論隈工在這一點上的爭議)。當你嚮往建築材料的純粹和真實,或者換句話說,牆體和裝飾一體化的材料,你有什麼選擇?
清水混凝土?隈工不喜歡。
透光石材?隈工做過了。
木頭?消防結構熱工耐候怎麼辦?
毛玻璃?玻璃磚?U型玻璃?
出於未知的原因,隈工最後選擇了LLDPE,PE(聚乙烯)的一種,通俗的說就是一種白色塑料,常用來做塑料袋,也用作農業地膜。原料經過配方可以降解。(大家可以腦補一下農夫山泉4L裝那種桶)是不是感覺很廉價,很低端,毫不高大上。
我們看看隈工如何使用這個材料,獲得了什麼。
從這兩張擺拍的藝術照效果來看,空間是符合會員制茶室氣質和逼格的。光線柔和曖昧,天花的形式使人聯想起垂花、藻井、楣窗之類的傳統構件,搞不好乾隆的長輩都會喜歡這個茶室。功能和空間沒毛病。
藝術照的修片照顧的是網路視覺傳播,實際光效的陰翳反而更接近傳統的使用紙的東方空間。材料從形式和空間氛圍生成兩個方面都與傳統建立了聯繫。
從稱隈工是"裝修建築師"的高級建築師們的角度,這個效果並不是一層裝修貼皮完成的,而是柔和透光的建築外牆。這套體系還可以發展出儲物,窗洞,MEP整合,空間效果有潛力。何止及格,簡直良好。從隈工對塑料建材的反覆使用,我很期待他繼續發展這個材料的後續作品。
官方設計說明:
4 types of blocks were produced by rotational molding to be joined and stuck up, as the structure of the extended part. The main structure for the city of Beijing is masonry bricks. Blocks made of polyethylene are in this sense a modern version of masonry. It proves high performance in insulation and passes through light to create a gentle space of Zen, just as the paper did used for Siheyuan in the past.
Beijing Tea House | Architecture |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作為延伸部分的結構,通過滾塑成型來製造的四種塊體被粘接和卡扣。老北京的主要建築結構是磚砌。從這個意義上說,由聚乙烯製成的砌塊是現代版的砌體。它證明了隔熱的高性能,並通過光線創造了一個溫和的禪空間,就像過去用於四合院的紙一樣。
我覺得想法清晰自洽,作為概念切入並不扯淡,得到了延續文脈的當代文化實體。
說到這兒,隈工塑料的使用讓我不禁想起了同一條街200米外的另一座建築——木棉花酒店,這座2005年設計的建築,外立面掛滿了腐蝕環境工業建築常用作地面的玻璃鋼格柵,不知隈工是否受到它的啟發。FRP這種材料隈工很早就在日本做過小住宅項目,當時用的是矩形型材和板材。雖然體量相差巨大,但是沿街立面有著類似的訴求,酒店也完成了大隱於市的任務。相比之下,隈工十年後設計的小房子,在同類材料的pk中我認為略勝一籌。
木棉花酒店設計說明:
燈籠是最具有現代感的中國傳統城市的飾品,它的形式反映了中國傳統建築最本質的內容。如果對比東西方傳統建築的區別,就可清晰地概括出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西方的傳統建築以實體、厚重為特點,在晚間,建築須被周圍的火把照亮,它是實體;中國的傳統建築以輕、薄、透明為特點,在晚間,建築就象燈籠,自身成為一個發光體,照亮周邊環境。這種在建築上完全相反的觀念,深刻揭示出東西方在文化上的根本差距。半透明材料的格柵將結構重新包裹起來,呈現出簡約、當代的特質,又與中國傳統的燈籠建立了某種淵源。
相對牽強的文化闡釋倒不如隈工的直白真誠。
北京華京木棉花酒店/朱錇建築設計事務所 | 項目 | 朱錇建築事務所玻璃鋼格柵生產工藝之劃絲
最後,對於大眾而言,合法性有時是時間賦予的。不是這屆建築師不行,也不是這屆業主不行,更不是這屆吃瓜群眾不行。看詩人西川的訪談,他說經常有人抱怨當代詩人的詩看不懂,而不會有人抱怨自己讀不懂唐詩宋詞。現當代藝術,建築不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么?我不是說建築學本身的壁壘有多高,多深奧,非要搞出一堆理論甚至玄學來實現什麼建築學的自治,可非要把建築身上所有的文化屬性剝離,只談技術、市場、實用?然后冠以「日常」「生活」之名。沒有這個必要吧。
大眾的審美標準會變,在哪兒都一樣。一向自詡審美水平多高的法國人民經常piapia打臉。艾菲爾鐵塔、盧浮宮玻璃金字塔、蓬皮杜中心,哪個計劃修建的時候不被巴黎老鄉們罵慘了。"這一劍式鐵塔將會把巴黎的建築藝術風格破壞殆盡""不倫不類,破壞了盧浮宮原有的美感。"之類保守的聲音無差別的來自大眾、文化精英和專業行會內部。可現在艾菲爾鐵塔是巴黎乃至法國的象徵。
我倒不是說隈工的小房子會有享受如此待遇,也不是說建築師能改變世界。美的標準會變,不變的是一批不安分的建築師拓寬建築學邊界的熱情和野心。
(終)
在此感謝 @溫柔的馬桶蓋 的慷慨分享~
溫柔的馬桶蓋的相冊~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哦豁工作室】~更頻繁的更新零碎的胡思亂想~
除註明外大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隈研吾的「負建築」設計概念?
※如何評價東京奧運會新國立競技場競標方案隈研吾 PK 掉伊東豐雄中標?
※作為一個建築系學生或建築師,可以從隈研吾這樣的建築大師身上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