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點滿滿的《赤壁》竟是中國十年來最考究的三國電影?

編者按:三國題材,大約是中國除了西遊記和武俠之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傳播符號了。當然,這其中很大程度上,這也要歸功於日本人做的三國題材系列遊戲。而說到中國所拍攝的三國題材影視作品。吳宇森導演執導,2008年和2009年分別上映的上、下兩部電影巨作《赤壁》,卻是很值得關注的。因為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已經快過去十年的電影,在特效以及道具復原上,依然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赤壁》海報

雖然東漢末年分三國的故事,大家都已經是耳熟能詳,但是這一時期相關的文物出土和歷史文獻,卻是比較稀少的。因此無論是道具參考,還是我們今天的考證,都不得不更多的引用東漢以及西晉時期的文物與史籍。

劇中一開始許都中的朝堂,與老《三國》一樣,都參考了漢代的相關資料,尤其是曹操佩劍上堂的霸氣,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曹操帶的嚴格來說應該是佩刀,這把佩刀參考了出土的漢代環首刀。

▲出土的漢代環首刀

沙子個人的感覺的話,在《赤壁(上)》中最出彩的,莫過於曹操龐大軍陣所帶來的震撼,以及一開始曹操大軍與劉備軍隊之間的荊州之戰。

▲電影中曹操的軍陣,正前方是由大量騎兵組成的巨大楔形陣

▲坐在戰車上指揮的曹操

電影中曹操的將校士兵,他們的鎧甲明顯是參考了漢代的鎧甲樣式。其中步兵使用的盾的形制已經非常古老,在東漢末期到三國這段時期,已經不是主流,卻也還在使用。鎧甲方面主要參考了山東臨淄大武村西漢齊王墓和楊家灣漢墓。但是西漢距離赤壁之戰畢竟時候太久。主要問題是出土的東漢鎧甲較少,並且很多並沒有進行相關復原,往往只能參考東漢時期的壁畫、畫像磚。

▲兩組東漢壁畫中所展現的東漢時期鎧甲

▲出土的東漢畫像磚上的東漢時期鎧甲

▲曹軍騎兵的鎧甲

東漢末年,中國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具裝騎兵,可惜在電影中沒有表現。另外,電影中曹軍騎兵使用的基本是槊,但槊完全取代卜字戟,要到南北朝時期了。這一時期,應該是槊(當時應該稱作是矛)和卜字戟混用。

▲西漢齊王墓中的兵馬俑

▲東漢銅車馬儀仗俑群中持卜字戟的衛士(複製品)

總的來說,很明顯東漢時期的鎧甲,相較於電影中,以及現在已發現的西漢鎧甲,防禦面積都要更大。很多頭盔在款式上,都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來自西域的影響,不再是之前甲片拼接的圓型頭盔,而是逐漸向長條片拼接的圓錐—柱形發展。

電影中趙雲和張飛二人所穿的……鏈板甲!三國時期,中國確實已經有鎖甲出現,但是鏈板甲就很穿越了。

▲電影中劉備一方的下級軍官

劉備一方將士所戴的頭盔,明顯是模仿了山東臨淄大武村西漢齊王墓中出土的頭盔。不過出土的文物與電影中的有較大的差別。首先出土的頭盔是小片鎧甲拼接而成,和護額一樣是薄薄的一層。這種頭盔與其說是實戰類型,更有可能是儀式,或者裝飾用。而電影中的頭盔明顯是多層相疊,具有實戰屬性。

▲山東臨淄大武村西漢齊王墓中出土的頭盔

▲電影中劉備軍許多穿著的木甲

木甲的確在中國古代出現過,這種鎧甲的防禦力自然也要小於鐵甲。導演這麼安排,大約是為了表達當時劉備一方的劣勢。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片中許多士兵竟然使用的是戈。在東漢三國時期,戈已經基本退出了當時實戰兵器的序列。

不過值得表揚的,是電影中劉備方使用的盾牌,還是基本還原了魏晉時期的長盾,只不過在體積上加大了一下。還有就是,這種盾牌在歷史上應該是木質的,因此電影中內側還有金燦燦的銅箔,這就單純是導演編劇的腦洞了。

▲魏晉時期的武士俑

▲曹軍一方大量使用的小圓盾,這個其實在當時是基本不存在的

▲東吳的騎兵

有意思的是,東吳以及降將蔡瑁張允卻因此戴上了正確的頭盔。比如圖中東吳的騎兵,雖然沒能復原標誌性的盆領,但是至少頭盔大體樣式是對了。

▲恭喜蔡張兩位將軍,成功成為曹軍中唯二戴上正確頭盔的將領

電影中還有一個大彩蛋,那就是電影竟然復原了皮甲!雖然皮甲也是中國的一大傳統甲式,但是卻很少有電影能對此進行還原,因此導演能注意到這一點實屬不易。考慮到東吳在赤壁之戰是以水軍為主,因此皮甲出現應該也是為了表現這些士兵習於水戰。

▲電影中的弩

能在電影中看到如此之多的弩,筆者記得上一個電影應該是《英雄》。電影《赤壁》有一大槽點,就是以演義手法表現戰鬥場面。誠然,歷史上三國時期的戰鬥,的確不會是如同影片中那般兒戲。但如果看過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的話,應該會明白,吳宇森其實還原的不是歷史,而是小說……

▲電影中的八卦陣和沖陣,明顯是參照了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戰爭情節

▲電影最後曹軍營寨布防其中阻礙士兵進攻的攔馬柵

另外,影片里還有兩個細節問題。

▲電影中的連弩

諸葛連弩的神話大家相比也都家喻戶曉,但是連弩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發明,而是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的武器。諸葛亮只是在這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當然,諸葛亮所改進的諸葛連弩究竟是什麼樣子,今天已經和木牛流馬一樣無從考證。電影中的諸葛連弩,實際上是明清時期的款式。這種連弩雖然可以做到連射,但是威力極小,大多只是用作地主們看家護院時的武器。

▲清代連弩

單槍匹馬獵虎,是小說《水滸傳》中出現過的情節。然而小說歸小說,實際上狩獵老虎這種猛獸,是有極高的危險性,即使是在已經出現了火器的年代,單槍匹馬挑戰老虎也是不折不扣的作死行為。如果按照現實中的情況,可能當時孫權就會命喪虎口。

▲片中出現的孫權獵虎

英國探險家在英屬印度狩獵孟加拉虎,其實可以想見,即使是有大象作為依託,假如這位獵手使用的不是火槍而是冷兵器,可能會立刻命喪虎口(圖中的這位仁兄貌似還是被老虎咬死了)。狩獵老虎的危險性可見一斑。

然而最令人感到無奈的是,從歷史考證角度上來看,《赤壁(上、下)》卻是近十年來,考證最為努力和正規的三國題材影視作品了。簡單說,《赤壁》還能進行吐槽,近年來的什麼新《三國》,還有《軍師聯盟》一類影視作品,則真應了那句話「全身都是破綻,也就沒有破綻了!」

最後是慣例的電影評分環節,滿分二十分:

在如今難能可貴的考究態度,

但是個人濃濃的個人英雄主義:2分

雖然第二部節奏緩慢,

但是合在一起張弛有度,劇情改編合理:4分

演員們出色的演技,

但是由於口音帶來的嚴重跳戲:2分

現代化的台詞,但是不少感動人心的段落:3分

總分:11推薦

這期為大家推薦的,是2017年上映的冷門戰爭片《龍之戰》。這部電影是由高峰執導,劉佩琦、曹雲金、羅昱焜領銜主演,講述了清末中法戰爭中的鎮南關大捷。片中的道具復原問題頗多,但是劇情、節奏等,在如今的國內戰爭片里已算上乘,看看這部電影,再想想《赤壁》,一時間讓人感慨頗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時之沙,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三國時期各國君主稱號為什麼這麼複雜?
「太僕臣模」辯誤

TAG:赤壁电影 | 三国 | 赤壁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