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知其不可而為之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論語·憲問》
之前我在看《比宇宙更遠的地方》第一話的時候就在想,為什麼小淵澤報瀨那麼執著於去南極,不選擇好好學習並具備南極探險的能力後,再踏上旅途。同樣的疑問也發生在我看《來自深淵》的時候,恰巧兩者的起因都是為了找尋生死不明的媽媽。當然可以簡單的解釋為是劇情需要,為了迎合受眾需求等等,僅僅如此嗎?
僅僅是為了讓觀眾發出一句感概,「那就是青春啊」嗎?
而在觀看《比宇宙更遠的地方》第2集的時候,女主玉木麻理和小淵澤報瀨自然的發生第一次矛盾時,小決說了一句:只是不想失敗。
讓我覺得莫名其妙,失敗對於漫漫人生來說不是再正常不過了嗎?
因為害怕失敗而乾脆不去做,這很不「青春」啊!
為什麼說這個衝突爆發的很自然,第一話已經埋設了多處伏筆預示了玉木麻理躊躇不決的性格,必然和報瀨敏感而又堅定的相性不合。反而這樣放到第二話就翻牌和解決一氣呵成,我猜後面劇情的重點也不會放在眾人的爭執中了。
這段起伏不大的劇情留給我更多思考的時間,使我突然意識到我與之前想法的矛盾之處。
我之前認為的,應該等到主角長大了,獲得相應能力後再踏上旅途,不就是建立在不想看到失敗的思想基礎上嗎?
所以我又有什麼資格質疑和嘲弄女主玉木麻理的懦弱。
畢竟青春只有一次,所以不應該被失敗填滿後而感到後悔!
這兩句話表面了小決並不是為了未知的旅途感到迷茫,而是她希望看到更加清晰的未來,她的內心和報瀨一樣已經認定:南極,非去不可!
我想起來這個第一集片段,小決的內心獨白。說明了她平日里就像被築起堤壩的湖泊,只是一攤死水,湖面的小船都無法隨波而流。但是她又是渴望「破壞」的,而將積蓄的力量爆發出來,所有的一切都將會因為內心的解放而勢不可擋。
第一集前半部分,就是講述小決平日里累積的壓力,而後半部分則是尋找宣洩口。
而在第二集,少女的青春已經「動」起來了。
這一段追逐戲,好看的令人熱淚盈眶。
水平有限,我就不從動畫的演出,作畫,攝影等角度展開來分析了。
值得在意的是,第一集和第二集的劇情節奏和架構很是接近,都是平起平起,甚至插入BGM的時機都只相差一分鐘。所以兩集看下來,動畫就給人一種很穩的感覺,後期崩壞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
另外第二集出現了關鍵的第三位女主,井口裕香配的三宅日向。
當然妹子在第一集就出現了,出現的時間點和戲份又和第四位女主,早見沙織配音的白石結月幾乎一致。
這樣的安排雖然刻意,但也非常的流暢和舒服。
而三宅日向的性格,目前看來又和玉木麻理&小淵澤報瀨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她的出現簡直就是為了彌補報瀨計劃中不切實際的地方,以及幫助麻理擺脫猶豫不決的性格。當然她自身也暗示存在了不少缺陷,大概會是第三集的爆點。而白石結月應該是表面上完滿無缺,內在性格卻滿是漏洞,因為發現三人組與自己的互補性而選擇加入。
最終完成「四葉草」的形狀。
寫到這裡,還沒有完成點題呀!
中午看到 @淺色回憶 大佬發得一條想法:
你們說,有沒有可能去南極的OP是個「欺詐」,最終四個妹子也沒努力成功,抵達南極,OP只是她們青春的一場夢。然後片尾來個多年後的畫面,她們成為了科考隊員。
我覺得不可能。
因為這可是動畫片呀!
這可是「青春」呀!
我開頭引用的那句話,是我全《論語》最喜歡的一句話: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是扭轉孔子在我心中形象的一句話。
從小被論語中的名言名篇折磨的死去活來應該是全國小朋友共同的童年吧!至少我小時候對孔子這一人物是既有怨恨又有鄙夷的,瞧不起他不知時事的推行儒學,氣憤過了千年還要去學習那些迂腐的「禮」。
然而孔子自身會不明白自己當初是不知世事嗎?會預料到後世對自己的學說推崇備極嗎?
孔子用其一生踐行了「知其不可而為之」,而大部分人僅僅在年少的時候有那種不顧一切的「衝勁」。
動畫片這種依靠想像力的藝術,特別適合表現「知其(現實中)不可而為之」的故事,而這些故事,特別吸引那種受限於現實而無所作為的少年,以及我這種青春不在而又不願世俗的童心未泯之人。
我喜歡動畫《比宇宙更遠的地方》,
始於其顏值,陷於其細節,
痴於其音樂,醉於其青春。
推薦閱讀:
※《如果有妹妹就好了》第五話:聽到小說家夢想破碎的聲音了嗎?
※《櫻花任務》第二十三話:真正的復興,是每個人都期待的復興。
※夢醒時節,四月飄香。
※最真實的RPG——格林姆迦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