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西沒有少數民族分布?
我記得小時候看新華字典後面的少數民族分布,注意到全國只有山西沒有少數民族分布,因為我是山西人,所以這點印象特別深。周圍的陝西河北湖南也都有少數民族。這種情況是真實的嗎?如果是真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原因有三:
其一、山西本有少數民族(類似於川西有藏族),只是由於民國二年(1913年)的行政區劃調整,把山西北部的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地區划出了山西,單獨設立了綏遠省(1952年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河套地區特別是靠近山西的呼和浩特、包頭、烏蘭察布三市的陰山山脈以南地區自古與山西在同一行政區劃內,漢代屬并州(治所在太原),唐代屬河東道(治所在太原),遼金元屬西京大同道(治所在大同),明代前期隸屬於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這一地區之所以後來成為內蒙古的一部分,是因為明代中後期明朝在軍事上接連失利,導致這一本屬山西的地區被蒙古淪陷,此後明朝新築了一條明長城,作為山西和蒙古的新邊界。
清代,內蒙古南部地區又劃為山西的一部分,清代的山西分為四道——冀寧道(太原、晉中、呂梁、長治、晉城)、河東道(運城、臨汾)、雁平道(忻州、大同、朔州)、歸綏道(最初轄境包括呼和浩特、包頭、烏蘭察布的陰山山脈以南地區,轄歸化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綏遠城(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薩拉齊(土默特右旗、包頭市)、托克托城、和林格爾、清水河、寧遠(涼城、卓資)、豐鎮(豐鎮、集寧)、陶林(察哈爾右翼中旗)、興和十廳,清末擴展至整個蒙西,增設了武川(內蒙古陰山山脈以北)、東勝(鄂爾多斯)、五原(巴彥淖爾)三廳)。
辛亥革命時,閻錫山北上蒙西(當時叫做「晉邊」)解放了包頭鎮,在此設立了包東州(後發展為包頭市),但是未能解放歸綏(呼和浩特),於是奠定了歸綏道脫離山西的基礎,1913年底,北洋政府為削弱山西革命黨的勢力,正式把歸綏道從山西划出,單獨設立了「綏遠省」,史稱「晉綏分治」。
其二、中國歷史上的「華夷之辨」非常嚴重,導致歷史上遷入山西的大量北方民族為了生存,都被或主動、或被動地漢化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地理上偏北的原因,山西是五胡入華時期民族融合最劇烈的地區,特別是南匈奴和拓拔鮮卑,這兩大民族的主體都已融入了山西漢族。
1.南匈奴:三國時曹操將匈奴分為五部,全部安置在山西,左部居茲氏(臨汾),右部居祁縣,北部居新興(忻州);南部居蒲子(隰縣),中部居大陵(文水),曾在山西建立胡漢、前趙(西方稱之為匈奴帝國),為「五胡亂華」之始;
2.羯:匈奴別部,居上黨(晉東南),曾建立後趙,繼承了南匈奴的前趙帝國;
3.拓拔鮮卑:最初分布在內蒙古南部到山西北部一帶,都城為平城(大同),以山西被基地建立了北魏帝國,最終統一北方,例如,金國時期的著名山西文人元好問(秀容人,也就是今天的忻州人)就是拓拔鮮卑皇族之後;
4.沙陀突厥:唐時分布在山西及內蒙古南部,以太原為都城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元以後,分布在山西的部分融入了漢族,分布在內蒙古的部分後來發展為汪古部(白韃靼),被成吉思汗征服;
5.其他被遷入山西數量較多的民族:高句麗(北魏時遷高句麗30萬於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庫莫奚(金國將庫莫奚殘部遷入山西);
6.曾經征服山西的民族中,有部分統治者和軍人在漢族政權推翻其統治後,為了避免追殺,紛紛改服換面,偽裝成漢人,融入了山西漢族:如慕容鮮卑在晉東南建立西燕,五代、北宋雁北地區屬於契丹國,南宋山西整體都屬於金國,元代為蒙古佔領,清代為滿洲佔領。比如:元末明初長治的蒙古貴族潞王日憬家族為了逃避漢人的追殺,改名換姓(改姓申)偽裝成漢人,現在晉東南的申姓漢族就多為蒙古人日憬之後;
7.元朝統治山西時期,遷入不少色目人,如薩都剌(代縣人,元代著名文學家)、趙國公岳柱的後人(介休的岳姓就是岳柱的後人,岳柱之父為畏兀兒人阿魯渾薩理),等等;
8.投靠明朝的蒙古軍隊。明朝初年山西行都司一些衛所的官兵整體上是歸附明朝的蒙古軍士,數目大概有數萬人;
9.由於商業的繁榮,一些胡商留在了山西,逐漸融入漢族。太原晉源區王郭村村南出土的北朝虞弘墓,墓主人北朝大臣虞弘就是西域魚國人,屬於波斯-粟特民族。
其三:山西大部在新石器時代、夏、商、周都曾有大量非華夏民族分布(甚至可以說山西大部的原住民就是這些非華夏的民族),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晉國和趙國的強大,這些民族都先後被征服,和晉國、趙國的華夏先民一起成為了山西的先民。
《左傳》昭公十五年記載:「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事實上,晉國最初的基礎就是分封在戎狄的地域之上。而《左傳》定公四年中還有更為詳細的記載:「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蕃屏周……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其中的」懷姓九宗「,據王國維的《鬼方、昆夷、獫狁考》就是鬼方部族(赤狄的祖先),而這一觀點現在已經成為了學術界的定論。至於」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左傳》最經典的注本中杜預如此解釋:"大原(太原)近戎而寒,不與中國同,故自以戎法。」可見,周成王分封晉國(最初叫唐國)時,其主要居民就是鬼方(懷姓九宗,後來的赤狄),這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學者李學勤有過具體論述,同時根據」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記載,說明晉國建立之初是同時採取了華夏的政治制度和戎狄的風俗習慣(可與後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相類比)。
僅以春秋戰國為例,被晉國、趙國征服,與晉國和趙國的「華夏」共同融合成山西漢族的民族簡單統計一下就有如下民族:
一、鬼方、懷姓九宗、赤狄系統:
翟柤;隗氏;麗土之狄(驪狄);倗國;潞氏、皋落氏、留吁氏、甲氏、鐸辰氏、廧咎如氏、有狄氏、袁紇氏、斛律氏、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等15個赤狄部族;襜襤(澹林、林胡,一部分融入山西漢族,一部分向北逃竄,後世再度南下,即為後世所稱「狄歷」、「丁零」、「敕勒」、『』鐵勒『』,即後來回鶻—維吾爾等突厥部族的祖先)。
二、海生不浪文化(北部仰韶文化)、老虎山文化、朱開溝文化、白狄、山戎、匈奴系統:
白狄、山戎、北戎、代戎、樓煩、狐戎、茅戎、長戎、奔戎、條戎、草中之戎、犰猶、林胡、鮮虞、肥、鼓(其中最後三個屬晉語區,但目前不在山西境內),部分沒有被山西漢族融合的部分後來發展為匈奴,以及陝北的步落稽(稽胡,山西北朝時的契胡或許也與之有關,直到唐朝,史料中陝北還有其與漢人雜處的記載)。
至於說漢代以後山西地區已經沒有戎狄這種說法,恐怕也值得商榷:《漢書 地理志》云:「定襄、雲中、五原,本戎狄地,……其民鄙朴,少禮文,好射獵。雁門亦同俗,於天文別屬燕。」注意,《漢書》說晉北的雁門郡習俗近於戎狄,很可能當時這一地區仍然有非漢民族聚居,漢化並不徹底。而後世晉東南的「羯人」,在一些史料中說是春秋的赤狄之後,如果屬實,那麼直到魏晉時期,山西的非華夏族裔仍然沒有被徹底漢化(就如史料記載,東漢時期山東仍有東夷分布)。
其實說山西漢族比例高,這恰恰是因為山西把非漢民族同化得十分徹底的證據——現在內蒙古趙長城(沿陰山山脈而建)以南地區(與晉北接壤的呼和浩特、包頭、烏蘭察布陰山以南的主體部分)的蒙古族如果不是官方的少數民族保護政策保證了其仍是「名義上的蒙古族」,事實上他們已經完全漢化(起著漢名,說著晉語,與山西人完全沒有差異),而山西歷史上同化少數民族的方式和今天內蒙古地區南部少數民族漢化的模式幾乎是完全相同的(特別是雁北地區)。
最主要的原因,山西地區靠近中原中心,很早便納入中原政權管轄
山西西南部是早期華夏的傳統疆域,是中原的核心地帶,這裡原住民族即成為最早華夏人的組成部分。而中北部及東南部原有很多原住少數民族(樓煩、林胡、赤狄、白狄等等),而春秋戰國時,他們的政權全部被華夏人政權征服,在大約戰國中晚期,他們便被全部華夏化。
這種歷史背景造就了山西根深蒂固的華夏本位思想,即使後世從外界遷來的許多異族,也爭相主動或被動漢化,加入到漢族體系中來。這點可以對照一下南方多數地區,由於距離中原較遠,「漢化」(華夏化)較晚,保留了許多如苗族、土家族、侗族、白族、畲族等原住少數民族。內蒙古、東北、台灣等地,由於納入中原政權管轄的歷史較短,也保留了很多原住少數民族。而山西地區原住民族:樓煩、赤狄之類,早在超過2500年以前就融入了華夏人之中。周邊省份中,滿足這點條件的,大概就只有河南、陝西、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了。現在看這幾個省,除了較大的城市和一些平原地區農村有少量回族以外,基本上都很少少數民族。外來少數民族,遷入的年代早山西歷史上遷來的少數民族並不少,東漢時南匈奴內附,東晉有五胡十六國,北朝整個就是少數民族政權,隋唐,五代十國,山西作為中原政權與北方游牧民族拉鋸戰的前線,少數民族人口非常多。而在宋後,基本都被漢化了。山西現有的少數民族人口中,基本沒有世居的。長治晉城和太原城區,一些回族是明初由江蘇浙江河南等地遷來,已經是歷史最久的,多數的回族人口是民國至五六十年代從河北保定滄州等地隨逃荒流遷來的。滿族蒙古族多數是清朝入關時遷來。另外1949年以後,隨國家工業布局,隨著廠礦企業單位而來的工業移民中,也有一些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和比例都非常小,但是基本上什麼族的都有。
據說現在56個民族中山西省已經集齊了54個。我記得以前看書說過元朝時期,山西的少數民族全部劃歸為漢族人了,之後山西也沒有大的人口遷入,估計那時就都算漢人了吧。當然,可能被漢族同化的比較厲害。答案缺少理據,見諒…
去山西轉了一圈,覺得山西人很明顯有混血的痕迹,實際上這種混血的痕迹後來隨著山西人的遷徙散布到了整個中國。比如太平天國以後,兩江總督轄地赤地千里,很多地方人口滅絕,滿清政權就遷徙了大量山西人到南方,再有就是陝甘回亂,也是山西人去填。再往前元末明初,經過數十年大戰中國人口銳減,山西人則逃過一劫,朱元璋命令山西人到洪洞縣集合然後遷往全國各地,湖廣填四川的時候也有大量山西人到四川,山西的地形非常有利於戰時躲避,所以山西的人口保留的非常好,而山西與西域北方各民族融合的時間又長,從漢代一直到唐代再到宋代都有。
山西人給我感覺鼻樑高,臉型窄,捲髮的也很多。山西方言給我的感覺就是外國人說普通話。。。當然沒有任何地域黑的意思,只是覺得山西很有特色,很值得多去~呵呵
難道不是因為把山西少數民族多的地方,都分給內蒙古了嗎?
因為山西不承認少數民族加分
我是山西一個小縣城,縣裡有21個民族,最少的藏族四五人,蒙古族二十幾人,當然最多的是漢族。
先確定「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請
看看高票答案,怕不是知乎人都以為長就是乾貨?
長治斯坦如果沒,號稱十萬,
民X委已經決定了,以後就來山西建XX寺。
但是中國大多數地方的祖宗都是山西人
作為一個山西人來回答 題目的意思是說山西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自治縣自治州的省份,不代表沒有少數民族人啊,哪個地方怎麼可能沒有少數民族人啊?我們這裡就有很多回族人 前面貼清真寺圖的沒理解清題的意思吧
山西汾陽人
基本上從小沒見過少數民族
到北京才長見識的??山西長治有回族,並且瓦哈比化較嚴重
沒文化!昨天看了官方介紹,山西有54個少數民族
山西單于於夫羅
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中,被同化了。
山西有回族的。明朝分封的異性世襲侯爺的後代
臨汾有回族的。。
山西中北部應該都是匈奴鮮卑漢化吧,晉西南是傳統華夏地區,傳說堯的唐國的都城就在臨汾(古稱平陽),有一個證據就是晉南的兩市用的是中原官話,而山西省其他地方和陝北地區都用的是另一種方言:晉語,我想這個晉語應該就是鮮卑匈奴學習漢話形成的語言吧,總之,自古山西就是華夏和北方游牧民族打架的地方,相互融合十分頻繁吧
魏晉南北朝,作為北朝的山西是五胡十六國統治的中心,北魏的鮮卑人血液已經滲入山西人的基因了吧。
推薦閱讀:
※中國漢族人如何評價中國的其他民族?
※如何評價這樣的史觀:憑什麼少數民族政權打漢人政權就是「侵略」?
※如何評價王明珂先生的《華夏邊緣》?
※為什麼我國東南部少數民族很少,西南地區民族就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