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心態是雙贏格局最大的敵人
信息吝嗇鬼的執著
閱歷豐富之後,我們會偶遇一些吝嗇於分享知識的人。這些人認為自己頭腦中的信息特別寶貴,是自己最大的秘密,打死也不願意向他人透露。
一些學生髮現好的教輔資料後,會偷偷摸摸地在家裡看這些教輔資料,絕對不會帶到學校中去,那樣就會被同學們知道了。
一些職場人發現好的書、App、網站、文章等工具後,也絕對不會跟同事們分享。他們絕不會讓別人看自己的手機和電腦,尤其是不讓同事們看到自己的收藏夾和書籤欄。他們生怕別人知道這些信息,就會在工作中超過自己。
最初,我很難理解這種人。讀到什麼好書,難道不應該立即向朋友們推薦嗎?發現什麼好的軟體工具或硬體工具,難道不應該大肆宣揚一番嗎?
今天是一個互聯網時代,信息不對稱程度越來越低。靠信息不對稱所建立起的競爭優勢壁壘,一定會被迅速打破。我們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努力收集更多的信息且不讓他人知道。
大家猜一猜,假設有一個不願意和他人分享優質信息的人出現在我面前,然後我告訴他應該去分享優質信息,這樣不僅能鍛煉自己的信息輸出能力,還能結實很多好朋友。信息不對稱並不是優勢,信息輸入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輸出能力才是我們的優勢。總之,我這番聽起來有理有據的道理,能否改變他的行為模式,讓他從不願意分享轉變為願意分享呢?
這個信息吝嗇鬼多半是聽不進去的。不過,我還有另一番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的道理,說不定能改變這些人的想法。
稀缺心態讓我們陷入稀缺狀態
Sendhil Mullainathan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Eldar Shafir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兩人合寫了一本關於稀缺的書,中譯本名為《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於2014年11月出版。
本書的要點,總結如下:
1.稀缺是一種負面主觀感受,是「擁有」少於「需要」的一種感覺。
2.當我們陷入稀缺這種不悅的主觀感受中時,我們就陷入了「稀缺心態」中。
3.「稀缺心態」會改變我們的注意力,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決策方式。
4.「稀缺心態」對我們的影響,短期看來有助於我們滿足當下那個迫切的需求,但長期看來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損失。
也就是說,稀缺心態可能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和決策。當我們的大腦陷入稀缺心態時,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當下所稀缺的東西上,無法看到大局。可以說,稀缺心態會嚴重降低我們的智商,局限我們的視野,同時還損害了我們的意志力和執行力。客觀的稀缺狀態使得我們陷入主觀的稀缺心態,而主觀稀缺心態又可能加劇客觀的稀缺狀態,這就是一個糟糕的惡性循環。
舉些例子:
1.因為缺錢,人們急於賺錢,於是就把自己的人力資源拿到勞動力市場上去賣。但是,如果人們陷入了「金錢稀缺心態」,就會忽略教育這種能讓自己終身受益的投資。在時間管理中,我們應該安排一部分時間來提升自己的人力資源水平,而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賺錢,忽略了對自己個人能力的投資。窮人因為窮,急著賺錢,所以忽略了學習和教育,自己的能力無法提升,於是賺不到很多錢,繼續窮。
2.因為朋友很少,我們就會對周圍的每一個人特別敏感。但這種「友誼稀缺心態」不一定會幫助我們建立真摯的友誼。我們可能會為了讓別人成為自己的朋友,刻意討好那些不值得結交的人。這樣反而使得自己變得更差勁,更交不到好朋友。愛情也同理。當我們陷入「愛情稀缺心態」中時,我們太害怕失去對方,於是會做出許多不理智的行為,比如作死般的考驗。但是,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值得被愛的人。
3.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可能缺時間。有無數的材料要學習,有無數的工作任務要處理,有無數的會要開,有無數的人要去見。不過,如果「時間稀缺心態」很嚴重,我們就忘了要去管理自己的時間,要去把事情分成輕重緩急的不同類別。這樣,我們就可以專註於重要的事情,把不重要的事情推遲,或者讓別人代勞。越是忙碌,就越是可能忘記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繼續陷入忙碌之中。
4.在減肥的時候,我們特別想要吃東西。但這種「食物稀缺心態」讓我們忍不住吃太多,變得更胖。如此依賴,減肥屢戰屢敗。
既然主觀的稀缺心態可能比客觀的稀缺狀態還可怕,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解決,不然的話它早就被解決了。大家可以考慮一下nudge,中文翻譯作助推。塞勒(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桑斯坦(美國著名法學家)寫的《助推》也有了中譯本,中信出版集團2015年4月出版。
《助推》的內容,以後再為大家介紹吧。簡單點說,讓人們做出更優質選擇的方法,就是讓更優質的那個選項變得最容易被選擇,讓那些糟糕的選項更難被選到。
信息稀缺心態被打破後,下一步就是要建立信息素養
《稀缺》一書關注的主要是金錢和時間的稀缺心態,沒有談信息稀缺心態。信息稀缺心態也會導致我們做出不理智的決策,讓我們誤以為封鎖信息比分享信息更好。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到足夠多的優質信息,培養起了信息充裕的心態,那就一定不會有信息稀缺心態,一定不會封閉自己的頭腦或收藏夾,拒絕與他人分享知識。
我之所以特別樂意將自己知道的信息分享給大家,就是因為我從來都不認為信息是稀缺資源。我自己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能力才是稀缺資源。信息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複製,能力需要經年累月的培養才能增強。他人知道了我知道的信息,並不會損害我的能力。
在今天,人們面臨的主要困擾,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令人應接不暇。網上某個公共知識分子說A,馬上又有另一個大V跳出來說B,接下來又有一些著名自媒體人說A和B都不對,還有些小有名氣的人會站出來說A和B都對。
剛開始,大家只說結論,讓網民們自行選擇喜歡的意見領袖去跟隨。後來,人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了進步,網上這些意見領袖們要開始講道理,做論證,引用參考文獻了。
再後來,意見領袖們發現人們並不真的在意真假,更在意輸贏或情緒的宣洩。引用的參考文獻根本不需要標註到第幾頁第幾行,因為讀者們不會去核查。有時候,只需要用「研究顯示」、「科學家們認為」等字句開頭,就足以讓大家信服了。
打破信息稀缺心態後,我們變得更願意去分享優質信息。然而,這種分享可能是「隨手轉發,誤導身邊的中國人」。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升人們的信息素養。
「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是認真想的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系列課程的第一個模塊,還沒有完全優化完成,這裡先劇透一些內容。
信息素養分為兩個能力:
1.信息評價能力:判斷信息質量高低、值不值得輸入的能力。
2.信息搜索能力:主動搜尋那些值得輸入的高質量信息的能力。
如此看來,提升信息素養,我們也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我們可以控制被動信息源,也就是屏蔽一些垃圾信息源頭。
2.我們還可以主動搜索一些優質信息,並將其添加到我們的被動信息源裡面。
在具備高水平信息素養之前,我們的煩惱是不知從哪裡找優質信息,也難以從魚龍混雜的信息市場中鑒別真偽。
待我們都具備極高信息素養之後,屆時的煩惱就是優質信息太多,不知道是該先吸收這個,還是先吸收那個了。
後記:「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會介紹信息評價原則和搜索優質信息的方法,這個模塊最遲幾個月內會公布。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連地基假設都不牢固:經濟學的九個陷阱,查理·芒格是這樣看的
※全要素生產率是什麼?怎麼計算?與索洛余值的關係是什麼?
※《資本論》中,利息(金融業)和地租(地產業)為何不受利潤率下降規律影響?
※降低資本有機構成中的生產技術水平為何反而會提升利潤率?
※中國未來十年的通脹水平會低於過去十年嗎?
TAG:经济学 | 心理学 |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