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命中注定的職業?

去年下半年我看了一本書,但是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這本書到底是幫了我還是害了我。

The One Thing。從標題就能看出來,這本書大概的意思是:

- You can figure out your long- and short-term priorities and goals with a single question. 「What』s the ONE thing I can do, such that by doing it everything else will become easier or unnecessary?」 (找一件最重要的事兒,專註一生不分心)

- In order to get focused, you have to learn how to say no. (為了專註,得學會說不)

- Never sacrifice your personal life for work. (永遠不因為工作而犧牲個人生活)

讀完書我就一握拳,抱著一不做二不休的精神,開始審視我的專業和時間。不審視不要緊,一審視問題就來了,只選一件事兒專註,這令我萬分糾結。

首先我有自己賴以糊口的專業,飯碗還勉強算端得住。再者有心心念念的愛好,完全丟棄愛好,我就變成賺錢的機器了。雖然統共兩三件事加起來,數量不算多,但是讓我捨棄兩個,就像一個原本穩穩噹噹的三腳架砍掉兩條腿,逼著我金雞獨立。為什麼非要讓一個原本理性與感性共存的人,突然只能選一個呢。

於是我就在這兩難的境地里尷尬反覆,自我放飛又自我質疑。一邊用專註成功的例子給自己洗腦,並且深知我這幾斤幾兩,只做一件事都未必比別人做得好,更何況做兩三件。但是另一邊又按捺不住打破規則,任由慾望茁壯地萌發生長。

如此正反辯論了幾個月卻仍未果,煎熬之際我偶然接觸到了一個新的概念,Multipotentialite,多重潛能者。這個概念的宣傳來自於Emilie Wapnick的Ted Talk: Why some of us don"t have one true calling.(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找不到命中注定的職業?)

什麼是「多重潛能者」呢?

有以下幾個癥狀:

- 有極為強烈的好奇心,每碰到一個專題都會死磕一樣的研究,但是研究夠了就會失去興趣,從而轉向下一個專題

- 有很分裂的興趣,比如同時喜歡商業和藝術

- 每三到五年會換工作,一旦熟悉了領域學到了東西,就難免覺得無聊

而心理學家Tamara Fisher是最初定義Multipotentiality的人,她的解釋也很接地氣。

(這是我簡單翻譯的)多重潛能者是一類有多重天賦的人,每一個都可以作為一種職業。這些人的天賦和強大的好奇心可以讓他們在多個不同的領域脫穎而出。但這種情況既是好運也是詛咒。好處是,他們有非常多切實的職業選擇,但壞處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必須面臨選擇困難。(啊好不喜歡翻譯……你們湊合看吧)

(這是原文)Multipotentiality is the state of having many exceptional talents, any one or more of which could make for a great career for that person. Their advanced intellectual abilities and their intense curiosity make them prime candidates for excelling in multiple areas. This can be both a blessing and a curse. On the bright side, they have many realistic options for future careers. But on the downside, some of them will struggle mightily trying to decide which choice to make.

但問題是,社會的普遍輿論很不喜歡這種人。大家都愛專才,認為在一個領域裡潛心研究、發光發熱才是人間正道。所以「多重潛能者」默默地成為一類被評判的人群。

「這人一定朝三暮四,一事無成」。

「滿腦子想法但是什麼也做不出來的人」。

「這人要麼不負責任,要麼不願意做長期的承諾」。

「今天看這個,明天看那個,就不能有個定性么」。

長期如此,多重潛能者再遲鈍,也意識到自己不融入主流價值觀,只能回過頭來貶低自己、責備自己,被一波又一波的失望所打擊。

那麼多重潛能者就真的一事無成嗎?他們又有哪些特長呢?

1)跨領域的思維 (Idea Synthesis)

現在如此多的交叉學科,結合兩個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可以通過類比、整理的方式做出綜合的思考與判斷。

2)快速學習 (Rapid Learning)

由於多重潛能者總是在學習新東西,已經是個經驗老道的初學者。即便橫跨多個領域,早已習慣接觸新的知識,能更有效的學習和應用。

3)適應力 (Adaptability)

正因為不斷的跨學科跨領域的探索,多重潛能者能夠來去自如地適應各種不同的角色和環境,每到一處就立刻使用對方的思維和語言,進行最快的角色融入。

與專才相比,多重潛能者作為「通才」,成為了什麼都知道一點又角色轉換非常快的人。而在一個團隊中,我們往往同時需要專才和通才,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後來我抱著自己「被實錘的好奇心」,去查了查The One Thing的作者之一,Gary W. Keller。

維基百科說,這位先生是做房地產的,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公司Keller Williams Realty International的創始人(根據房產經紀的數額排最大)。同時這位先生有好幾本暢銷書,包括The Millionaire Real Estate Investor和The One Thing。再同時,由於非常熱愛音樂,喜歡彈吉他,他還創建了一個非營利組織ALL ATX,用來教音樂人如何建立自己的事業,並且為奧斯丁當地的音樂活動籌款。

等下等下,不是說The One Thing的嗎?那你給我解釋解釋,這房地產+寫作+音樂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你自己的理論自己都不實踐。

合著我之前都白糾結了,坑爹。

註明:The One Thing的另一個觀點我是支持的,就是在發展事業時要採用20/80原則,緊著最重要的事情做。

嗯!握拳。


推薦閱讀:

當興趣愛好變成職業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通過哪些電影可以了解一種職業?
與互聯網公司相比,快消公司職業發展前景如何?
不糾結於興趣的人生,到底有多賺?

TAG:职业选择 | 潜能 | 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