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9旗艦機身測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蘭拓相機租賃,第一時間發布評測和科普,租賃低至7折

前言

從上古的美能達時期以來,「9」這個數字對於這個品牌體系的產品來說就是一個代表了旗艦與榮耀的數字,直到其相機部門被索尼收購之後也延續了這個習慣——第一台全畫幅單反相機A900、第一台全畫幅半透單電相機A99,以及今天我們的主角,第一台以「速度旗艦」的名義推出的無反相機產品,A9(商品全名ILCE-9,Interchangable Lens Camera with E-mount)。速度旗艦這個領域之前被稱為「單反最後的自留地」,佳能 1DX2和尼康 D5各執一端,你來我往,好不熱鬧。而A9的定位和它們一致,規格上也是看齊甚至超越,宣告著單反相機能做的事情,無反也可以。雖然無反的各項性能尤其是速度都很依賴感測器,但是刷起感測器速度來誰能比得上我?

雖然索尼這麼對外宣傳,但東西具體怎麼樣還是需要測試來說話的。至於本次測試的陪練嘛,就是那對老冤家佳能1DX2和尼康 D5,由於本次測試的主角是索尼 A9,對於這兩位哥的測試有些地方就略去不提,感興趣的觀眾可以點擊我們之前的評測查看:佳能1DX2 vs 尼康 D5測評

本次評測採用旗艦級產品的測試標準和測試方法,在畫質之餘對於速度類性能項目的評價也列於重要地位。

參測機型簡介

索尼 A9最直接的對手就是佳能 1DX2和尼康 D5,所以規格和外觀方面也免不了直接把它們來對比一番。

作為一台【微單】相機,索尼 A9在外觀上突出的依然是一個「小」字(相對於同為旗艦定位的佳能 1DX2和尼康 D5而言),並沒有像傳聞中的那樣將機身放大到接近6D/D610的水平。不過平心而論,機身小的優點很突出明確(便攜),但是對於旗艦機型來說,將機身做大一些也有一定的好處,比如續航(可以塞入更大的電池)、更好的散熱空間和更舒適的持握感等。然而很明顯索尼在這裡選擇了更好的便攜性,一定程度上放棄了後面這些。

紙面規格方面的對比如下表:

*:紅色加粗項目為該指標在三台參測相機當中具有優勢地位。

**:對於十字對焦點這個項目,索尼官方並沒有在公開文件當中提及。但通過我們的實際測試表明整個取景器內所有區域都不能對平行於感測器長邊(橫向)的線條對焦,表現為拉風箱之後對焦失敗。由此判定索尼 A9並沒有十字對焦點。垂直於感測器長邊(縱向)線條對焦正常。

***:可實現20fps連拍時追焦的鏡頭列表見:索尼 A9 20fps連拍追焦鏡頭支持

產品圖賞

傳說中兩層堆棧,數字部分採用TSMC 16nm FinFET Plus高性能工藝的全畫幅堆棧式圖像感測器,信仰滿滿。

搭配FE 100mm f/2.8GM STF OSS鏡頭時的謎之和諧感

存儲卡插槽,採用了帶鎖定機構的設計,但是周圍並沒有膠圈密封。上面的Slot 1支持SDXC UHS-I和記憶棒(這都2017年了還想著記憶棒的事,為了這個不惜放棄雙UHS-II和XQD的支持,索尼還真是懂得堅持),下面的卡槽支持SDXC UHS-II卡,實測最大寫入速度120MB/s左右。

菜單與體驗解析

需要注意的是,索尼 A9雖然搭載了一塊觸摸屏,但是目前觸摸屏能實現的操作僅有選取對焦點這一個,菜單當中無法使用觸摸屏來進行點選,回放也無法雙指放大/拖動圖片,屬於半殘款觸屏。

索尼 A9採用了新式菜單,跟A6500的非常相近,在菜單選項的條理性方面相比舊款機型好了不少。

出於旗艦定位,索尼 A9相比之前的A7系列/A6X00系列在菜單當中增加了幾個新功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佳能相機上常用的「相機方向與對焦點方向聯動」這次在索尼上也有了,但這個翻譯……你要說這不是把「水平と垂直AF區に換する」的假名去掉然後調成SVO語序當成漢語用的我都不信……索尼相機部門還是需要長點心啊。不過一碼歸一碼,這個功能本身非常好用,時而橫拍時而豎拍的話,可以固定對焦點在同一位置。

tips:其實類似的日語習慣中文在索尼相機的菜單里還不少,包括之前廣受吐槽的「眼控對焦」和「音頻信號」,「控」這個漢字在日語里的意思不多解釋了,總之蘿莉控不是控制蘿莉的意思……對吧。至於「信號」,漢語日語的意思也不盡相同,日語里交通信號燈的「綠燈」叫做「青信號」(あおしんごう),這裡面「信號」更接近「提示」的意思,而不是類似英語的Signal。這兩個詞的正確漢譯應該是「眼優先對焦」和「聲音提示(提示音)」,而不該直接把日語漢字拿過來用。

可以註冊一下自己常用的AF區域,然後一鍵調出。不過在有了觸摸屏之後這個功能有點點雞肋,如果確實自己常用的對焦點只有那麼幾個,倒也不妨一用。

這次索尼 A9也加入了類似5D4上的FTP文件直傳功能,限於評測周期,我們並沒有仔細試用它,用過的可以評論一下使用體驗如何。

不過這裡操作邏輯似乎有點小Bug,同時插入兩張卡,以RAW&JPEG保存,且【記錄模式】為「分類JPEG/RAW」。默認設置為JPEG進卡1(高速插槽),RAW進卡2(普通插槽)。此時需要將【選擇攝像媒體】選項設置為【插槽2】,才能讓JPEG進卡2(普通插槽),RAW進卡1(高速插槽)。

同時插入兩張卡, 且【記錄模式】為「插槽1保存照片,插槽2保存視頻」。此時需要將 【選擇攝像媒體】設置為【插槽1】,才能保證照片進卡1(高速插槽)、視頻進卡2(普通插槽)。

好在這只是個操作邏輯問題,固件修復應該是so easy。

還有個問題就是這個選項不會自動切換,比如你選擇寫入卡槽1但是只在卡槽2里插了卡,它就會一個勁兒提示你卡槽1無存儲卡,而不是自動寫入卡槽2,也不會提示你改變設置,這個……

菜單當中消失了一個面孔——就是從NEX時代就開始有的機內App。據索尼官方的解釋這是為了提高開機和響應速度。實際效果也是可以的,開機響應速度經試用基本如下:

冷啟動開機(拔掉電池重新插入或者長時間關機放置)——3秒左右

熱啟動開機(短時間關機後重開)——1~2s

待機恢復(一段時間不操作相機其黑屏後按按鈕喚醒)——1s以內

相比A7系列慢吞吞的反應速度來說進步不少,雖然還是比不上1DX2/D5的即開即用(真的是打開開關就可以按快門),但是實用性相比自家A7系列來說好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如果不是即時性非常強的抓拍,或者是拍娃黨,這個問題可以直接忽略。

很多人也關心索尼 A9的寫卡速度,以及寫卡時是否能使用/調節設置的問題。我們對三台旗艦機身進行了重新測試。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手頭沒有XQD/CFast卡,對於佳能 1DX2和尼康 Df的測試我們是用CF卡(讀150/寫120)來做的。用XQD/CFast的成績會好一些。

*:存儲卡標識里X/Y表示讀取速度為XMB/s,寫入速度為YMB/s的存儲卡

在這個並不公平的對比(佳能 1DX2和尼康 D5都沒有用上它們自己支持的最高規格存儲卡)當中,寫卡速度佳能 1DX2是相對最快的(5.3張/s),尼康次之(2.89張/s),索尼 A9搭載高速卡的寫入速度尚可(2.39張/s),但是搭載低速卡就GG了(0.73張/s)。不過實際上不僅僅是寫入速度的差別,在這個測試當中我們採用的是各自的最高畫質RAW+最高畫質JPEG,RAW無壓縮,JPEG壓縮比也不高的A9顯得有點吃虧。我們把速度換算成更通用的MB/s來進行對比:

實際上這三台旗艦機的物理寫卡速度基本相當,但是由於索尼 A9最高質量圖片的編碼效率不高,加上緩存大張數多,形成了一種寫卡慢的假象。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佳能 1DX2和尼康 D5分別發揮出了這張CF卡92.5%和90.45%的速度,索尼 A9僅僅發揮出了這張SDXC UHS-II卡42.27%的速度,應當還有一定的潛力可挖,期待索尼未來的固件更新可以進一步提升寫卡速度。

需要提個醒的事情就是索尼A9並不能實現傳說中的JPEG格式無限連拍,我們在拍攝追焦測試(輸出JPEG次高級畫質)的時候A9拍到過緩存滿。而且實測表明JPEG格式寫卡的速度要慢於RAW,應當是這個原因。

還有一件事就是在寫卡的同時可以進行的操作,之前A7系列不光寫卡速度慢,寫的時候幾乎什麼都做不了這才是最蛋疼的問題。這次索尼 A9有沒有改進呢?相比佳能 1DX2和尼康 D5又如何呢?

三台機器中只有尼康 D5可以在寫卡的時候按右手食指邊上的紅點按鈕直接開始視頻錄製,佳能 1DX2和索尼 A9會提示寫卡中請稍後之類的語句。而除了錄製視頻之外,佳能 1DX2在寫卡的同時不影響其它操作(當然肯定不能進菜單格式化存儲卡,這是廢話)。索尼 A9寫卡的時候不能做的事有點多,其實不能刪除圖片和不能錄製視頻倒是還好,不能按Menu進主菜單這個影響有點大。連拍了一堆照片之後想改個關鍵設置(比如RAW/JPEG畫質選項)繼續拍,還要等卡先寫完,特定情況下還是挺影響操作體驗的。

其它細節操控方面除了左上角轉盤、增加的搖桿之外跟a7系列一脈相承,搖桿手感不錯,操作細節類似於索尼 A99上面那個。選對焦點、搖菜單都還算好用,使得觸摸屏不能點菜單的影響降低不少。按鍵手感也有提升,終於可以感覺到索尼【用心】的地方了。不過還是有一個小瑕疵:左上角對焦模式選項撥盤,從MF方向往AF-S方向轉動時,撥盤的桿會卡住手指,位置十分彆扭,相信用過機器的應該都明白我在說什麼。

另一個槽點就是屏幕,觸摸半殘也就算了(據說索尼近期會推新固件增加觸摸屏的功能),色彩依然渣,刷新率竟然還是30fps,甚至都不用去對比,把EVF調成60fps用習慣了之後再用屏幕取景,都能感到晃動時一卡一卡的。而佳能 1DX2和尼康 D5都是60fps的屏幕,使用流暢性好很多。雖然EVF給了120fps高刷,但是對於一台旗艦機來說吹毛求疵盡善盡美的要求並不過分。30fps的卡頓屏幕應該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膈應人的點,希望下一代產品可以有改進吧。

理論畫質測試(14bit)

這次的理論畫質測試,有一個問題依然繞不開——出於某種原因,索尼相機在使用某些拍攝設置的情況下,ADC的輸出會被限制在12bit。在索尼 A9當中,輸出限定12bit的情形包括:

  • 連拍(無論多少速度,無論機械/電子快門)
  • Auto BKT(自動包圍曝光)
  • B門
  • 長時間曝光降噪

比A7系列稍微好了一些的是單純開啟電子快門(靜音拍攝),不開啟連拍的話依然能保持14bit輸出。而且實測單純電子快門對於畫質影響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影響大概0.02~0.05EVs的動態範圍)。所以本次測試就基於12/14bit兩種輸出情況進行畫質測試。

實際上對於一部速度機來說,連拍是不可能不用的功能,所以12bit輸出的畫質表現甚至比14bit更重要更受關注。但還是要按照基本法,我們先看一下14bit(無壓縮)格式的畫質表現吧。

測試設置:機械快門、單張拍攝。

Resolution 理論解析度

轉接同一支Otus 55mm f/1.4 ZF.2鏡頭,光圈設為f/5.6,ISO設為100,讀取全畫面中最高的MTF50解析度數值。RAW轉錄Tiff,所有銳化和降噪關閉。

2400萬像素相比2000~2100萬像素,解析度例行提升很正常。這個水平不過不失。然而有點詫異其實索尼完全是可以在索尼 A9上直接去低通的,佳能5D4帶低通是因為照顧低取樣頻率的Binning視頻,索尼 A9的視頻是6K超采,按道理說去低通的影響很小,正面效益遠大於負面,這個有點想不通,或許還是習慣使然吧。

Dynamic Range 動態範圍

按照動態範圍定義(最大不失真輸出功率/零輸入響應)對兩款機身的理論動態範圍進行測試。在像素、量子效率和畫幅相同的前提下,動態範圍和實拍寬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關。

雖然說13.23EVs的成績算不上什麼驚喜,甚至有點驚嚇(索尼這4年的新品動態範圍一直都是一個比一個倒退,A7M2不如A7、A7R2不如A7R,這又來個索尼 A9),然而實際上有一個改進是可圈可點的——受益於採用先進工藝的高能效比CMOS,長曝光時的散熱問題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改善。就是不知道類似的工藝去做一個畫質底,實際效果究竟如何。

索尼 A9和佳能 1DX2、尼康 D5的理論動態範圍對比如下:

具體數值可以去點擊鏈接查看:蘭拓相機畫質資料庫

總體來說就是基準ISO下佳能 1DX2>索尼 A9>尼康 D5,高ISO下尼康 D5>索尼 A9=佳能 1DX2。佳能這個翻身翻得有點莫名其妙,其實13.69EV的成績也不算多喜人,但是奈何對手更不給力,所以就有了這麼個段子:

——你就是2017年穿越回來的時間旅行者嗎?告訴我2017年發生了什麼?

——旗艦機身的寬容度跑分尼康倒數第一,佳能第一了,中間是索尼

——你放苟屁!

不知道當年天天把「旗艦速度機身寬容度沒用」掛在嘴邊的佳能粉絲,和持「無論什麼相機寬容度高就是好」觀點的索尼/尼康粉絲,現在作何感想……

Latitude 實際寬容度

我們都知道單純的動態範圍只在畫幅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機身之間具有直接判定寬容度的價值,對於不同的感測器,實際曝光寬容度還需要進行測試。測試結果以「暗部有效像素」來表示,可以準確反映該相機能達到的實際寬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義:在保證畫質可以達到你所設定的圖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該相機可以輸出圖片的最大尺寸。

與佳能 1DX2、尼康 D5的對比如下:

具體數值可以去點擊鏈接查看:蘭拓相機畫質資料庫

實際的寬容度排位也是佳能 1DX2>索尼 A9>>尼康 D5,跟理論動態範圍的排位相同。

根據我們以前的相機基準ISO曝光寬容度排位RANK分標準,索尼 A9的寬容度分數在排位表中位置如下:

位於全幅、內置ADC架構相機里吊車尾的位置,僅好於APS-C畫幅的尼康D7200,甚至略遜於初代索尼 A7。

High ISO 高感畫質

高ISO畫質以各個感光度設置下的「平場有效像素」作為評價標準,有效像素的意義與前面「暗部有效像素」當中的一致。

與佳能 1DX2、D5的高ISO有效像素對比如下:

具體數值可以去點擊鏈接查看:蘭拓相機畫質資料庫

高ISO畫質的排位順序是尼康 D5>索尼 A9>佳能 1DX2,但需要注意的是三者之間實際差距並不大,排出名次來更多的是錙銖必較的這種對比,對於高ISO的實用水平來說,可以認為這三台相機相當。

根據我們以前的相機基準ISO曝光寬容度排位RANK分標準,索尼 A9的高ISO畫質在排位表中位置如下:

成績不錯,位於我們所有測試過的相機中的第四名,相對於自家A7R2也有差不多20%的進步。

理論畫質測試(12bit)

前面我們也有講到,對於速度機來說,連拍是一個不可能用不到的功能。而索尼 A9在畫質方面的一個槽點就是開啟連拍等功能(具體列表前面有提到)時,圖像感測器的輸出會被限定在12bit。鑒於我們對於旗艦機吹毛求疵精益求精的測試思路,12bit輸出限定下的畫質表現也是一個不可不測的內容。

我們將拍攝模式調到低速連拍,其它不變,此時輸出的RAW文件便是12bit。以下測試結果均基於此設置。

Resolution 理論解析度

轉接同一支Otus 55mm f/1.4 ZF.2鏡頭,光圈設為f/5.6,ISO設為100,讀取全畫面中最高的MTF50解析度數值。RAW轉錄Tiff,所有銳化和降噪關閉。

結論,在誤差容限之內,可以認為14/12bit輸出對於索尼 A9的極限解析度沒有影響。

Dynamic Range 動態範圍

按照動態範圍定義(最大不失真輸出功率/零輸入響應)對兩款機身的理論動態範圍進行測試。在像素、量子效率和畫幅相同的前提下,動態範圍和實拍寬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關。

索尼 A9在開啟連拍之後由於量化精度的下降會增加額外的量化雜訊,導致底噪增加曝光寬容度下降。在開啟連拍之後短時間曝光的動態範圍會下降到12.96EVs,跌出13EV的「及格」線,這個表現可以說不算太好。長曝光的動態下降幅度則類似,詳細數據和機型比較見:蘭拓相機畫質資料庫

Latitude 實際寬容度

我們都知道單純的動態範圍只在畫幅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機身之間具有直接判定寬容度的價值,對於不同的感測器,實際曝光寬容度還需要進行測試。測試結果以「暗部有效像素」來表示,可以準確反映該相機能達到的實際寬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義:在保證畫質可以達到你所設定的圖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該相機可以輸出圖片的最大尺寸。

12bit輸出時的實際寬容度較14bit有所降低,而且隨著欠曝深度的提高寬容度衰減(信噪比降低)的幅度有略微增加。隨著輸入信號的減弱,量化雜訊對於畫質的影響會慢慢顯現出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12bit輸出的影響也沒那麼大——至少不像字面上的差距(14bit是12bit的4倍)那麼大。

12bit輸出時,索尼 A9在我們寬容度排位RANK分當中的成績如下:

也就是說開啟連拍之後實際寬容度的損失在20.1%左右,說大不大,但是……這麼一虧,就比不過尼康 D7200了……

要說連拍時候寬容度有用的場景,用得最多的應該就是實時跟焦拍妹子拍娃然後後期調整時候處理頭髮絲里的彩噪了。或者衣服亮度低的時候也會面臨這個問題。除此之外就是拍風光的堆棧操作,但是這機器本來就不太適合風光,所以這方面的影響可以忽略。

High ISO 高感畫質

高ISO畫質以各個感光度設置下的「平場有效像素」作為評價標準,有效像素的意義與前面「暗部有效像素」當中的一致。

12bit輸出對於高ISO畫質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幅度同樣不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覺得我是一個記者我不拍RAW我只用JPEG這裡就對你完全沒影響了(影響不大可以忽略和沒影響是兩碼事),JPEG也是從感測器輸出的數據當中生成的,感測器的輸出限定在12bit的話同樣會影響JPEG直出的高ISO畫質——只是影響同樣很小罷了,但對於錙銖必較的旗艦,總會讓人感覺有那麼一絲不舒服。

下面是ISO 25600時分別設為單拍/連拍、高ISO降噪關閉的JPEG直出100%裁圖。

12bit輸出時,索尼 A9在我們高ISO排位RANK分當中的成績如下:

同樣是12bit輸出限定,高ISO畫質的虧損相比寬容度方面來說虧損小很多,只有不到7%,除非有氪金寫輪眼其實也很難看得出來。但是還是那句話,在旗艦機身本身排位咬得就很死的前提下,掉了7%的高ISO有效像素就使得索尼 A9憾負於佳能 1DX2。好在成績依然優秀,對於日常使用來說也沒有什麼影響。對於需要高ISO性能的用戶,可以放心大膽的用連拍,實際上可能環境光閃爍造成的影響都不止這一點兒。

機械性能測試

Speed 對焦速度

既然是「速度旗艦」,那自然「速度」方面的測試也是少不了的。對於對焦測試我們分成「速度」和「精度」兩塊——因為雖然大家都說無反相機吼啊,不跑焦啊,但是……就這麼說的話,會不會給人一種……嗯?所以還是要測一下給個驗證的。速度方面跟我們之前旗艦機身測試的標準相同,使用原生卡口的70-200mm f/2.8GM OSS鏡頭,採用4種光源、5種照度,共計20組測試。鏡頭擰到最長焦端(200mm),對焦範圍為無窮遠到3米。

▼ 標準白光光源:

▼ D65冷熒光燈光源:

▼ 白熾燈光源:

▼ 暖熒光燈光源:

其實從這些測試結果當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主感測器對焦(無論是索尼 A9的片上式相位檢測點還是佳能 1DX2的雙核像素)相對於獨立相位檢測模塊都具有更好的弱光和複雜光線適應能力。索尼 A9的表現不錯,配合索尼 70-200GM鏡頭在弱光環境下對焦能力完勝佳能 1DX2(獨立對焦模塊)和尼康 D5。但是相對於全部像素都可以拿來對焦的佳能 1DX2(Liveview)來說,弱光能力有那麼一點不足。但是落後只有25lux這一檔照度,並且落後幅度也不算大。考慮到佳能 1DX2變態的電池電壓(意味著對鏡頭馬達的驅動力),索尼 A9有這個表現已經算很不錯了。

不過按道理說索尼 A9的對焦點應該是全同的(各個位置片上點的規格和性能完全相同),性能有偏差的原因應該是光線直射/斜射和鏡頭暗角問題導致的。

Precision 對焦精度

對焦精度測試方面我們分別使用各家的85 1.4(1.2)規格鏡頭,全開光圈對標板中心位置進行對焦,每次對焦之後手動擰到無限遠端再進行下一次對焦。由於各個鏡頭本身的解析度數值不同,我們將數據處理一下,只關心解析度的標準差(意味著偏離平均值的幅度),而略去絕對的解析度數值。

總共拍攝20張進行統計,環境照度50lux(弱光環境下更能反映對焦精度的偏差)。

無反相機對焦感測器和成像感測器絕對共面的結構確實能很大程度上增強對焦穩定性——包括佳能 1DX2的Liveview也是同樣原理。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杜絕跑焦,一些諸如慣性之類的偶然誤差因素也會導致焦點漂移。但總而言之同樣在使用取景器的情況下,索尼 A9的對焦精度相對於1DX2/D5來說有不小的優勢。不過其實這幾個機身對焦精度都可圈可點(哪怕是35.44的標準差,相對於1000多的總解析度來說也影響不大),日常使用不會造成太多由於偶然誤差形成的困擾,無反的優勢主要還是在於避免系統誤差。

Continuous 連續自動對焦

追焦測試也是對於一部體育旗艦來說必定要測的項目。

我們依然採用拍攝馬路上路過的汽車的方案,每次拍攝的汽車輛數為50輛。同時採用訓練好的神經網路進行圖片計數,計數的目標為【清晰的藍色邊緣】,所以我們只拍攝了車牌為藍色的燃油汽車。受時間限制,10fps只測試了中心點的連續自動對焦性能。

為了真實反應 索尼 A9 因為鏡頭不同分別提供20fps和10-15fps連拍速度的特性和測試超高速連拍時對追焦精度的影響,我們對中心點追焦精度分別測試了最高速度和10fps兩種模式,最高速模式下索尼 A9,佳能 1DX2和尼康 D5的連拍速度分別為20fps、14fps和12fps。

在都使用中心點時,索尼 A9在最高連拍速度下追焦成功率似乎不如佳能 1DX2和尼康 D5,但索尼 A9的連拍有20fps,這就意味著具有更好的成片率——更別說很多連拍只要成片1張就可以,這種情況下索尼 A9明顯更能抓住決定性瞬間。

在鎖定10張的情況下,三者的追焦成功率都有提升,索尼 A9的提升幅度最大,此時索尼 A9的成功率只比尼康 D5稍微差一點,好於佳能 1DX2。但是它們總體的追焦成功率都在95%以上,可用性非常高。

切換到邊緣對焦點後,由於單反相機對焦模式的限制,佳能 1DX2和尼康 D5的追焦成功率都有明顯的下降。而感測器對焦的索尼 A9則幾乎不受影響,邊緣點追焦成功率反超佳能 1DX2,僅落後於尼康 D5。

3D追焦是一種統稱,索尼A9的選項叫「鎖定:擴展自由點」,佳能1DX2叫「人工智慧自動伺服」,尼康D5叫「3D矩陣追焦」,指的是對焦點的位置會自動跟隨物體移動。測試場景如下,汽車橫向移動速度很快(整個動圖對應的實際時間是1.5s),重點考察X軸方向追焦能力。

3D追焦模式我們從右側邊緣點鎖定車輛之後,讓車輛橫穿畫面。

尼康 3D追焦能力算是一絕,明顯領先其它品牌。索尼 A9的軟肋依然在3D追焦(對焦點隨著物體自動移動)方面。具體的表現就是對於快速移動或者移動中突然有障礙物出現的物體鎖不住,目標丟失,以及跟著跟著對焦點會跑到地上。按道理說擁有2400萬像素主感測器進行物體識別的無反相機,做這種事情應該比僅僅靠36萬像素RGB-IR測光模塊做物體識別的單反要更得心應手才對。希望後期有能通過固件優化的空間吧。

Sensitivity 最小對焦亮度

這一環節統一使用各家的50mm f/1.8鏡頭,並且折算成相當於T1.8的數值。

索尼 A9在各款旗艦當中對焦亮度下限表現最好,但各款旗艦之間沒有明顯的差距。值得一提的是標稱-4EV對焦的尼康 D5實際對焦亮度下限水平不如標稱-3EV對焦的索尼 A9。

其它測試項目

在這裡我們要對比的是其它紙面性能,以及一個趣味項目——屏幕色域。

屏幕測試結果如下:

之前佳能 1DX2和尼康 D5評測的時候我們就開玩笑說佳能的LCD屏幕絕對是這部機身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片子拿給妹子看妹子一看就高興。這次測試依然如此,索尼 A9的屏幕不得不說是個短板——雖然EVF看起來色彩和刷新率表現都好很多(暫時沒有辦法進行色域量化測試),但是,拿給妹子看的時候用EVF怎麼樣都覺得怪怪的……

關於續航

在總結之前我想說一個關於電池續航方面的直觀的試用感受。眾所周知其實CIPA的續航測試標準是單反時代制定下的,對於無反的續航測試來說有點不公平。但我們也沒有自己的續航測試標準,就說說自己的主觀體驗吧。

之前拿著索尼 A9、FE 50 1.4ZA和FE 100 2.8STF GM出去玩了兩天,拍的東西包括掃街/吃的/追著貓連拍/靜物等等,使用習慣跟平常一樣(有時候拍完關機有時候不關),拍攝307張,電池從83%用到71%,用掉了12%的電量。按照這個推算,日常輕負載隨手拍這種使用,續航在2500張左右,電池是16.5wh;而索尼 A7R2之前試過,類似的拍攝習慣使用2天,拍攝434張照片之後電池耗盡,續航就是434張。FW50的容量是7.78wh,也就是說 索尼 A9整體的功耗降低相比A7R2來說有63%之多,製程紅利有點誇張。這個能效雖然比65nm IMX157的尼康 D750還差點(14wh,2700張左右的日常續航),但是作為無反,相當可以了。

點評與總結

整體說索尼 A9大體上還是對得起「旗艦」的稱號。

  • 強大的無黑視20fps連拍能力;
  • 旗艦級的追焦能力;
  • 旗艦級的高ISO表現;
  • 解決了存儲速度和續航的短板;
  • 強化了操作感。

確實在純粹的性能方面有著跟1DX2/D5一較高下的能力。但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A9更像是一部由下而上做的強化版A7,而不像佳能 1DX2和尼康 D5在設計的時候就是自上而下的最高標準和要求——增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功能(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是佳能尼康比較奸詐,消費級上閹割得比較多),同時在反應速度、操作和耐候上做到極致優化(5D4/D810的冷啟動開機時間大概有半秒,而佳能 1DX2和尼康 D5都是即開即用)。

而且還有一些實際上不難通過固件解決的小毛病,以及20fps連續追焦實用性雖然牛逼但是不是所有鏡頭都支持,都讓人覺得這部機器總會有那麼一點不夠「爽」。

可實現20fps連拍時追焦的鏡頭列表見:索尼 A9 20fps連拍追焦鏡頭支持

但索尼 A9對於它自己針對的用戶群來說優勢也是非常明顯——這是一部你可以作為日常使用的旗艦機。如果說索尼 A7R2相對5D4/D810的便攜優勢還沒那麼明顯(重量差距不到1倍)的話,索尼 A9相對於1DX2/D5的便攜優勢就比較誇張了(僅有1/3的重量)。

這種差距使得你需要高性能的時候裝上個大炮扛起來就是速度旗艦,不需要的時候擰個FE55上去一樣能日常使用。對於日常消費者來說需要扛炮的時候終究還是少,這時候索尼 A9能當日常小鋼炮用的優勢也就體現出來了。所以嚴格來說索尼 A9和1DX2/D5的用戶定位並不相同,可能在2018年的奧運會上,我們暫時還看不到太多索尼的身影,但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你終於能在便攜性和旗艦性能之間取得一個不錯的平衡了,可喜可賀。


推薦閱讀:

2400萬像素的富士X-E3正式發布,首款支持藍牙的無反相機
夏日泳池戲水拍照全攻略——【拍照男友養成記】
年的樣子
後期柔焦效果 - 讓你的照片更加朦朧夢幻

TAG:摄影 | 微单相机 | 索尼S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