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求是網《旗幟》刊發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周新城《消滅私有制》一文?
消滅私有制是生產資料公有共有國有(比如:土地、礦山、草原、河流、天空、海洋)。
生產資料所有權屬公有,但是付出生產資料所有權使用費獲得生產資料使用權可以公用也可以私用(深圳農民住房拆遷獲得補償太高,因為農民宅基地是政府無償分配的不是農民花錢購買的。城市居民商品房購買要付給政府土地出讓費補稅金才能拿到房產證。國企沒有花錢購買公有生產資料使用權)。
生產資料公有比生產資料私有好,但是生產資料公有公用(國企)不存在一定比生產資料公有私用(私企)經濟效益好。容易賺錢給公有公用,不容易賺錢給公有私用。私企再多,也不能改變生產資料所有權公有這個事實。生產資料公有公用收穫物等價物屬於公有分配,生產資料公有私用收穫物等價物屬於私有分配。
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消滅生產資料私有,不是把生產資料公有私用的收穫物等價物(商品、服務)歸公。公有生產資料所有權收回,建立在原生產資料上的企業不復存在,但原企業過去合法創造的財富獲得歸屬不變,不能歸公不能被革命剝奪不能被再分配。
一個是生產資料所有權一定要公有,一個是公有生產資料使用權公用、私用都可以(使用再創造)。周新城教授不要把生產資料所有權使用權二者混為一談,國企、私企僅就生產資料使用權使用的好壞而言不應該帶有所有權政治傾向,生產資料所有權有政治傾向,生產資料使用權使用賺錢就好有親疏但沒有政治好壞,消滅私有制是把生產資料所有權收歸國有公有,不是把付出了使用費獲得了(生產資料所有權公有)(生產資料使用權私用)生產出來的商品提供的服務收穫物等價物等收歸公有。
說追逐利益是人性最根本屬性的人,觀點已經謬誤,其實是沒有認識到人的社會屬性才是人的本質屬性
卡爾馬克思對亞當斯密作過批判, 大致是這樣:
斯密: 人若不自私, 容易被淘汰; 自私也能促進集體利益, 不是非得你死我活.
馬克思: 你認為人天性自私, 這是根本的錯誤; 自私跟集體利益不可調和, 集體利益至上, 自私要被消滅.
兩位大師的觀點不一致, 在下也沒資格說誰對誰錯, 但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
斯密: 一個原始部落, 壯丁打獵歸來, 寒冬獵物稀少, 若獵物讓給老弱病殘, 壯丁被淘汰, 繼而全部落餓死. 反之, 老弱病殘被淘汰, 壯丁吃掉獵物, 有力氣繼續打獵, 部落得以存續發展.
馬克思: 一個工廠, 資本家坐收漁利, 貧苦工人為口奔忙, 資本家不勞動不創造價值, 工人勞動創造了全部的價值, 人本不自私, 人要的是公平. 工人要推翻自私的資本家, 按勞分配.
世上經濟學派繁多, 各持學說均博大精深, 事實上, 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經濟模式最終的發展也不盡相同, 至今仍沒得出一個 "絕對真理" 的經濟學派.
本人對吳敬璉先生不熟悉, 沒資格妄自評價. 但本人以為, 只要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都應該對先生道一聲謝. 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八個字, 正是由先生所提, 得鄧小平同志肯定, 定性了我國現今經濟制度. 先生另有提出權貴資本主義六個字, 同樣意義極大, 前瞻十足. 無論秉承何種經濟觀點, 先生浸淫經濟學近七十年, 一心為國, 值得尊敬.
至於對張老頑童的評價, 我想人大周教授或有誤會, 這應是隔行如隔山所致. 看得出來, 人大周教授是以馬克思的角度去批判"自私", 但這裡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 馬克思當年批判斯密時過於籠統, 導致批判的對象並非斯密的原意. 斯密認為自私是人適應經濟活動的表現, 重點是在經濟活動里人確實展現了極大的自私, 因為自私的存在, 所以後面有甲乙丙丁的推論. 馬克思則認為, 你強調自私存在的合理與有益, 你是宣揚人天性自私, 而我有戊己庚辛的理論可證明自私並非天性, 自私終將被消滅.
二是,《消滅私有制》一文中所舉張五常劣跡: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大陸的共產經驗一敗塗地", "唯一的出路是私有化" 云云, 實在讓本人哭笑不得, 笑的是, 這語氣確實很像張五常壯年時. 哭的是, 這根本不是張五常的學術觀點啊.
張五常對自私的學術觀點是:
"自私無疑可以給社會帶來利益, 但自私也會增加交易費用與社會費用, 只要這些費用因為自私而變得夠高, 人類可以毀滅自己."
(《新賣桔者言》P362, 中信出版社, 2010)"科斯對中國改革的主要貢獻, 不是私有產權對資源使用重要的老生常談, 而是他提出從界定權利的角度看私產... 我說 "所有權" (ownership right) 毫不重要, 可以跟使用權分離, 需要清楚界定的是使用權, 轉讓權與收入享受權 -- 我在一九七零的一篇文章說過的."(《五常學經濟》P74, 中信出版社, 2010)
張五常將科斯的權利界定在改開初期引入中國, 帶來今天你我皆知的所有權及使用權概念, 並全然歸功科斯. 他的著作並不難找, 觀點並不晦澀, 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態度極其鮮明, 對鄧小平同志也是言必稱鄧公. 別說我國目前容許私有制的存在, 所謂張五常認可私有制的價值, 更連個人主張都談不上.
張五常最重要的觀點是: 人一切行為均是局限下的選擇.
譬如, 周教授在求是微博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其實是周教授在局限下的選擇. 我在知乎上寫的這篇回答, 其實也是局限下的選擇. 如果有更充裕的條件, 我們的選擇很可能會不一樣, 表達不一樣的觀點, 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具體到自私, 張五常根本不在乎是否私有, 相比之下, 他更在乎的是權利的清楚界定.
要批判一位學者, 應該以其學術著作為準, 我們來看看張五常對黨和國家及改革開放的態度:
"最後, 我認為如果沒有政府或共產黨的主持, 中國的經濟制度不會近於奇蹟地發展起來."
(《中國的經濟制度》P165, 中信出版社, 2009)"我堅信私產與市場對社會的價值, 不止四十年了. 但我從來沒有反對過中國共產黨的存在."(《中國的經濟制度》P178, 中信出版社, 2009)"弗里德曼在生時屢次說我是世界上對中國經濟看得最樂觀的人. 事實證明我對, 他錯."(《多難登臨錄》P19, 中信出版社, 2009)"從學術生涯這方面看, 我對中國的經改是感激的. 這經驗不僅啟發了我寫下無數文章... 三年前七十生日那天, 我說中國的經濟制度是平生知道最好的, 神州嘩然, 跟著罵者不計其數."(《多難登臨錄》P180, 中信出版社, 2009)
爭鳴的出發點是好的, 可是批歪了, 馬克思批判斯密擁護自私, 但那不是斯密的觀點, 至少不完全是, 亞當斯密的著作里並沒有得出人天性自私的結論. 周教授批判張五常擁護自私, 但那不是張五常的觀點, 完全不是. 至於稱張老頭說大陸的共產經驗一敗塗地什麼的, 更是不知從何說起. 張五常在自己著作里都對改革開放五體投地到這個程度了, 也並無 "唯一的出路是私有化" 如此極端的表述, 還是周教授認為改革開放不屬於"大陸的共產經驗"範疇呢?
先搞清楚是不是, 再弄明白為什麼.
上文所引《中國的經濟制度》一書, 其扉頁前言很好地回應了周教授對張五常的批判:
謹以此文獻給羅納德·科斯.
他那權利要有清楚界定的理念,喚醒了一個龐大的國家.並以此祝賀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改革三十周年.
如果要立一個合適的靶子, 這位同時也是張五常狐朋狗友的科斯倒是十分值得周教授去批判. 此君提出了一個其心可誅的問題: 若工人通過勞動生產了全部的價值, 為何還要甘心接受資本家的剝削? 若資本家不創造價值, 其他生產要素也毫無價值, 工人完全可以憑藉自身唯一能創造價值的勞動去完成生產過程, 最終工人自己獲得全部的剩餘價值, 為何工人還是選擇走進工廠?
馬克思無疑是偉大的經濟學家, 而他老人家首先是思想家, 政治家, 哲學家, 革命家, 最後才是經濟學家. 他的經濟學說從屬於他的思想學說與政治學說, 他的經濟描述也服務於他的哲學理論與革命實踐, 而且他老人家的年代還沒有邊際轉換的概念, 生產資料也只涉及土地機器, 所以其風格大刀闊斧, 黑白分明.
周教授文章中也有一個分明的觀點, 稱區分黑貓還是白貓很重要. 本人不反對區分黑白貓, 也認為這個話題當然可以討論, 但從經濟學的角度, 本人更感興趣的是:
黑貓和白貓一起捉了四十年的老鼠, 這些捉到的老鼠是否要區分?
四十年來, 黑貓白貓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併產下了一窩窩花貓, 這些花貓如何區分? 這些花貓捉到的老鼠如何區分?
如果以後只要黑貓不要白貓, 白貓怎麼辦? 花貓怎麼辦?
那些在隔壁村習慣了跟黑貓白貓花貓一起抓老鼠的棕貓灰貓黃貓怎麼辦?
如果我們只看到了生產力解放之下所同步享有的好處,而故意不去看或者不去解決新產生的問題,這也不啻為一種保守。
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改變了
看來此人掌握了宇宙真理
演戲而已,不必當真,掌權者知道全盤公有化會有什麼下場
商鞅 《商君書》: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21世紀了,還在談姓社姓資,搞階級鬥爭。這種人在小平同志時期,早就被拍死了。
社會貧富差距,階級鴻溝大到這種地步,當然要談公有制問題了。沒有正常的社會階級流動通道,底層老百姓就要另外找通道!
老人家都84了,還能寫這麼長文章,身體不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