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刷知乎增長知識量的人最終會不會因此成為一個哲學家?
不客氣地說,高票都是些什麼玩意…
題主和這個題目下的很多答主…拜託先搞清楚什麼叫「哲學家」,有知識不一定是哲學家。哲學是一門專業,有自己的專業內容,不是說能談論八卦、能說段子、知道哲理小故事就是哲學家了。
靠刷知乎增長知識量的人最終會不會因此成為一個物理家?
靠刷知乎增長知識量的人最終會不會因此成為一個數學家?靠刷知乎增長知識量的人最終會不會因此成為一個歷史家?在某些人眼裡哲學是什麼玩意?不好好系統學習,什麼都成不了,最多只能當個狗屁學家。看了題主的補充,決定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還是澄清一下
作為學術體系中一門學科的哲學
和
真正的哲學
幾乎是毫不相關的兩個東西。
前者就是一門普通的學科,有自己的學術體系和評價機制,需要專業系統的學習和研究,進而能夠通過既有的概念表述自己的想法(說白了就是發paper),我們生活中所遇見的哲學專業的學生和老師,十有八九都屬於這個範疇,和他們交流,你並不會感覺他的思想有什麼特別,而且很重要的一點,他們的自我認同乃至是優越感大都來自於對於「哲學史」的學習和記憶。比如確切的記住了某位哲學家提出的某些觀點,某個時代產生了某種主義某種思潮,這一類人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的哲學家的,他們充其量只能算是社會主義中為人民服務的哲學工作者(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自我感覺良好)。
而後者——真正的哲學,只有走上這條路,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哲學家。
那麼,知乎上的知識對於成為真正的哲學是否有促進作用、能夠促進到什麼程度呢?
題主題目中用的詞是「增長知識量」,實際上,知識量在這個時代非常廉價,而知乎之所以能夠擁有今天的地位,正是因為相比於其它「百科」提供 「知識」,知乎提供的是「價值」和「方法」。
在哲學研究的範疇中,通俗的區分可以分為「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當然這種區分不夠嚴謹,但本題不作深究)。
認識論研究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載體是知識,例如地球是圓的,人體百分之七十是水;
價值論研究的是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載體是標準,例如高考應該取消,長得好看的都上清北;
方法論研究的是人們如何改造這個世界,載體是規律,例如早上記憶力好背單詞晚上記憶力差打遊戲。
發現了嗎?知乎上幾乎不討論世界是什麼樣——也就是認識論的(即使標新立異世界有何種不同實質上講的是如何改變看待世界的方法,還是屬於方法論的範疇,當然這和認識論討論門檻相對較高也有關係),而絕大多數大V輸出的都是價值論和方法論的內容,也就是「這個世界應該是什麼樣」「我們應該如何做」的問題,就拿題主的這個問題來說,問的也是方法論,即:通過「刷知乎」這種方法能否成為一名哲學家?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縱觀哲學史上的哲學家,除了馬克思之外的任何一個,在認識論上做過的文章(貢獻〈貢獻與否有待考究,應該用『貢獻』在這裡更便於理解,但是用『文章』更精確〉)都大於價值論和方法論。(再次強調,這麼區分並不嚴謹,僅僅為了答題,說明刷知乎無法作為當一名哲學家的充分條件〈當然更不是必要條件〉)
高鐵手機碼字,有問題評論區交流,傲嬌玻璃心發了幾篇paper誰也不服的哲學專業生移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207239/answer/278405713靠刷貼增加的知識量,是虛幻的;通過增加知識量來成為哲學家,是不著邊的。所以,此路不通。
1、你在知乎上刷的知識絕大部分都會湮滅在你的腦回里,無影無蹤。
哪怕你閱讀時感覺醍醐灌頂,好像瞬間打通了你的任督二脈,你也成不了高手。就好像阿朱借了喬峰的內力能暫時跟高手過招,但時間一過,阿朱還是原來的阿朱。
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包括學(輸入)與習(輸出)2個部分。現在的各種學習理論,核心都只是通過各種方法提高輸出的效率,比如寫總結,比如分享,比如強迫自己去找同樣的例子。在知乎刷帖只是單純的輸入,缺少輸出部分,就不是有效的學習。就算你今天看了我的回復過幾天你最多記得我的答案是「不會」,中間的論證過程你都會忘記掉。就好像阿朱記得喬峰輸入內力時身輕如燕,目光如電的感覺,但自己卻不知道如何靠自己進入那個狀態一樣。哪怕段譽用玄冥神功吸取別人的內力,也要靠自己無時無刻的真氣運轉主動運用才能保留在體內。而你刷帖子呢?能定時複習嗎?能自己寫總結嗎?刷知乎絕大多數收穫的都只是閱讀時的感動,似有所得;但沒有經過自己的整理加工,別人的仍然別人的。不斷刷帖子說到底也不過是阿朱不斷地借取內力以體驗高手無所不能的快感罷了
2、就算你說保證以後對好帖子定時複習,有效總結,一定把知乎上別人的知識都有效學習了。你還是成不了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運動,哲學是對絕對的追求。哲學是思辨的過程,目標是通過思辨總結出事物共有的永遠不變的特性,是追求世界的終極規律。每個人對世界、對自身存在都會有最本能的總結。就算不認字不刷知乎,每個人也會對世界有自己的「哲學」。哲學家和普通人區別在於哲學家對終極真理的追求更迫切,而寧願放棄物慾的享受;而普通人對過好柴米油鹽的現世生活更感興趣。也就是說,哲學家之所以為哲學家,首先是在於他對放褚四海而皆準的終極真理的主動思考並以之為生存唯一的目標與全部的樂趣。哲學家終其一生要做的是在自己已知的世界總結出一條規律,以適用於所有未知情況。最本質的部分是「總結」而不是輸入。知識量的多少跟總結的質量高低是沒有必然聯繫的。2000年前的李耳跟蘇格拉底各自發展的中西哲學在今天就不適用了嗎?
話說回來,在下以為「哲學家」這個稱謂是對一個人主動思維的深度及廣度的讚美,同時也是求知慾這個本能對人類的詛咒,如果你與之沾邊,你與塵世的成功及心靈的幸福也漸行漸遠了。須知「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求無涯,可乎?」
我剛接觸到知乎的時候,感嘆學習到了好多東西。
然後有個人糾正我,說,知乎是為了讓人看到更大的世界。我可能會忘了他,但我會一直記得這句話。哲學兩大件,一是邏輯,二是悟性。
從邏輯上玩,業餘很難玩過專業的,去百度一下,現在邏輯發展到什麼程度了?你聽都沒聽過的程度。模態邏輯,道義邏輯,認知邏輯,時間邏輯,直覺主義邏輯,自由邏輯,相干邏輯,多值邏輯,非單調邏輯,概率邏輯……
知乎上哪有這些阿。很多人以為的乾貨,在哲學上都只是武功把式,乾貨在這些基本功里,刷知乎對有哲學基礎的人有用,會遇見武功高的大師兄,沒練的功法,可以學學提高。沒哲學基礎的,看名著,買本邏輯學的書,先入個門再說。
從悟性上看,你要悟性好,你也不問這題了。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你可以問一問上一代《故事會》的一些忠實讀者。他們現在還好嗎?答案肯定不會讓你大失所望的。如果說知乎是一個更加符合互聯網邏輯的升級版的《故事會》,相信大多數知乎上的初始用戶是不贊同的。但是就目前知乎的發展趨勢而言,娛樂性以及話題性就太多了。當然這要和這個平台的發展串聯起來。每一個平台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是會面臨金錢以及個性的選擇的。但是在商業化的大潮之下,那些曾經都很個性的平台大都抵不住金錢的攻勢。畢竟,沒有誰會和錢過不去。
當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知乎顯然是給你營造了一種不太明朗的氛圍。甚至於你會覺得自己在某一項領域的見解會隨著在知乎上那個領域的話題之下閱讀量的飆升而急速上升。實際上還則是一種片面的表現。久病成醫並不是意味著你就比別人有著更高超的技藝。大多數情況下你僅僅是比別人見識提高了。而真正的決定你在某一個領域有所為的事情是關於某一件事情你的見解。這個就要考驗你的知識儲備了。而這種儲備並不是來源於知乎上那些故事的海洋。
其實你可以好好的想想。如果你喜歡運動,你愛打籃球,那麼即使是你瀏覽了太多關於籃球的帖子,你照樣不會成為籃球方面的哲學家。因為你所瀏覽的帖子僅僅是一種理論上的知識集合。而真正決定你成為專家的則是你對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能力的話,專家這兩個字對於你的意義並不是太大。更別說哲學家了。
我們很多時候誇大自己的能力的時候最容易飄飄然。哲學家本身的概念並不是他見過了多少故事,而更多的是他們對於這個故事獨到的見解。因為這些見解總是來源於自身的知識儲備。而這些儲備本身則是非常乏味的。舉個栗子,知乎可能會給你講一些唐代詩人的軼事,但是你不會習慣在知乎上去學習唐詩。很多事情的存在只不過是滿足了我們的好奇的屬性,而這種好奇心並不會讓我們對於專業的知識有所提升。
那些枯燥的專業知識,更多的時候是被我們在專業的學習領域所厭惡和排斥的。但是,當你想要在某一個領域有所作為的時候,這些知識又是不可或缺的。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矛盾。你想成為一個哲學家,因為你喜歡在知乎尋找答案。但是知乎最多告訴你哲學家是一個什麼狀態或者是什麼樣子,什麼樣的人是一個哲學家。而不會告訴你哲學家成長需要哪些路徑。因此,這個原因也說明了你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哲學家的。
我們之前會聽到多很多這樣的言論。「聽了這麼多的大道理,我依舊是過不好自己的一生」,「掌握了這麼多的發家致富理論,我還是成不了馬雲」云云。這些其實都是一樣的。至於說我們通曉哪些道理,明白那些結論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於這些結論背後的思考。看多了故事僅僅是能讓你多一些見識而已。但是在一個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並不僅僅是對於這個事件的描述,更多的還是要對於這個事件背後需要進行怎樣的分析。很明顯,即使是看多了這些理論,到頭來你依舊是不知道分析該如何進行。
哲學家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但是互聯網有時候會將這樣一個嚴肅的身份肢解的很破碎。網路時代的我們可能更趨向於對於某些問題表達一種見多不怪的態度,但是信息量爆炸了以後,我們依舊是在面對大多數問題的時候很是盲從。沒有自己的見解是可怕的,而知乎上的那些看似道深的故事更會加劇了我們對於這樣的事情的處理態度。我們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容易迷失自己,而這種迷失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讓某一件事情變得畸形。
想成為哲學家,腳踏實地的學習一些基礎的只是理論或許才是最好的辦法。知乎上那些故事僅僅是會讓你變得飄渺自大。
我覺得哲♂學家還有可能。
刷知乎難以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不只是知乎,其它的學術網站也類似,在其之上只不過是碎片化信息的積累,長時間沒有系統性的整理和學習,那麼對於一方面的理解可能只能停留於表面,雖然知乎上面優秀的回答很多,但是每個人的見解都不同,理解層面也不一樣,那麼自己對於繁雜知識的整理就會變得困難。系統性地學習,就會少很多這樣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也比較容易。良性的知識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有規律可循的過程。很多人缺少的不是積累知識和探索世界的耐心,而是缺少歸納知識,形成系統的方法。而哲學更不是零散的世界觀所組成的,怎麼可能不去了解哲學史,沒有讀過任何著作,就去和他人討論學術界的問題呢?長時間下來,確實能回答許多問題,但是真正來自於自身思想的卻很少,因為搬運和套用知識的人是很難有創造能力的。
我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認真上知乎基本上是從工作之後才開始的,也就三四年時間吧,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過知乎剔除了很多學生時代形成的錯誤觀念,逐漸走向了成熟。
當然,即使不看知乎,我遲早也會走向成熟,這兩者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但是我有今天的很多觀點都確實來自於知乎的優秀答主們。大致梳理下我印象深刻的一些改變吧。
第一點應該就是對於轉基因的態度吧,說來慚愧,我雖然是學生物的,但是大學期間一直持有轉基因可能有害的觀點,主要原因在於多年以來養成的輕信權威的習慣,我看了一本珍妮古德爾關於反對轉基因的書之後就一直這麼認為,現在想來真的是蠢,畢竟我早就知道她是研究黑猩猩的。可以說,我在離開大學之後才開始明白,科學到底是什麼。
第二就是中醫了,作為一個武俠迷,國學迷,初中就看完易經,背誦道德經,還鑽研過不少中醫書,一度想要自學氣功的人,我曾經可以說是篤信中醫了。當我接觸到反中醫的言論時非常的不解,閱讀了很多知乎和果殼的相關文章,終於被有理有據的觀點說服,逐漸走出了我自己的蒙昧時期,開始感覺到這個世界變得清晰了許多。
然後就是開始主動的思考,一開始答題常常是隨意亂說,但是慢慢的就會注意到自己的表達是否恰當,說明是否清晰,如果沒做到,就回頭去想自己的結論是否是有問題的,開始能夠有自己的較為清晰的思路。認真寫答案的過程真的不知不覺學會了很多。
再往後開始意識到很多事情並沒有正確答案,一開始以為的轉基因肯定是安全的,中醫全是騙子其實也是不對的,顛覆性的思維固然震撼,但是卻容易掩蓋一個事實:現實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對於生活中的事情,我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一味的從熱門答案中挑一個認同的。
通過這一系列的成長和鍛煉,我也在努力尋找自己的未來,我把方向定在了寫作上,看了不少寫作相關的答案,也開始嘗試寫故事,開了個專欄,沒太多人看,寫了幾個小故事,雖然緩慢,但也在成長。
我不知道自己的狀態算不算題主說的哲學家,我覺得在這裡見識到比自己厲害的人,與他們交流,體會他們的生活和思考,讓我受益匪淺。我原本是個很缺乏自信的人,一開始也會嫉妒別人,納悶為什麼我的生活這麼糟糕,但是慢慢也就想通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我成不了大V,因為我還需要成長,大家雖然所處的階段不同,但是都在追尋著幸福,有人先到達了,道一聲恭喜,同時自己加倍努力就好。我多希望再過五年十年能在名字後面加一個作家的頭銜,哈哈,還是太異想天開了,走一步算一步吧。知識永遠不等於智慧,智慧不是靠學能得的。
在知乎,更多時候你掌握的僅僅是事實,而不是知識。
大多數情況下當你刷完知乎,摁滅屏幕閉上眼睛時,你記憶最深刻的一定是「x是xx,xx應該xx」或者「為什麼x是xx」這類事實表述。
這是非常碎片化的知識,無法形成知識系統。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但是像這種碎片化的知識能不能改變命運,我覺得是值得懷疑的。
因為沒有知識系統的支撐,這樣直接導致碎片化的知識很快就會被更多新的知識所覆蓋。很多人都說刷了很久的知乎最後腦袋裡面還是空空如也,或者期末考試前背重點,考後卻悉數忘記,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哲學家的知識廣度很重要,因為知識(信息)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一個人世界觀的形成。這個事情很簡單,最近火爆的《頭腦王者》《百萬英雄》這類遊戲就是對碎片化知識進行測試。因為「它不考察知識,只考察簡單事實」。還記得《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嗎,一個沒有接受過正軌教育的窮小子,卻能打敗博士學者贏得最後的答題比賽,也是因為「碰巧」掌握了全部考察的碎片化知識。但是很顯然他們並不能成為哲學家。
古希臘時代里,哲學家指稱的不是僅僅研究哲學的人,而是知識廣博的學者。今天成為一名哲學家,更重要的是知識深度,因為哲學近代以來劃分出了很多研究方向,比如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哲學和形而上學等等。他們相互交叉相互聯結又有各自的研究方向。這些不是僅僅依靠掌握大量事實就能夠達成的。
不能把知乎作為一個可以代替書本乃至學業的平台,就像高贊回答說的那樣,知乎不是知網,娛樂性遠大於它的學術(如果具備的話)性。那麼同樣是娛樂,就不要對刷知乎能提高個人姿勢水平而扶搖直上成為哲學家這種事情抱有太大的期望。
前段時間我還看到有人問刷知乎多了三觀混亂怎麼辦,這就是另一個極端了,但本質還是相同的。可以通過揮舞鍵盤鍛煉身體成為哲♂學家。
會成為比利海靈頓
也可能成為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我覺得這個和知乎沒什麼太大關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自己沒有一點點思考的能力就很容易像個陀螺一樣隨著接收的信息旋轉,當信息與信息出現交叉矛盾的時候,你暈了,越轉越慢了,停了,開始鑽地縫了,越鑽越窄了,,,
不會,如果您去刷原著和文獻倒是有可能。
知識量大和是否成為哲學家,沒有必然的聯繫,或者是是弱相關。
這就跟修路修的多了是否最終就是一名好賽車手,養豬養的多了最終就是一名好廚師一樣的問題。
知識量多是廣度,哲學更多體現的是思考的深度和高度。
沒有辯證意識、辯證興趣和辯證邏輯的人,知識量再多不會成為哲學家。
刷b站能不能讓我成為哲♂學家?
以下是個人觀點,答主的文字表達能力不行,接下來的文字分析部分偏口語化,甚至有點答非所問,大家見諒哈。 我的思路是:先分析題主的問題,再分析怎麼解決問題,最後針對題主的問題應該怎麼辦。 總結一下答主想問的核心點:「知乎上知識很雜亂,高票的回答中有相反的觀點,偏偏在一番論證下,答案都能自圓其說。」簡單分析一下:得出相悖的結論,前提條件是什麼?是他們有各自的觀點,下面的論證分析也是圍繞證明這個觀點進行的,所以結論是不一樣的,結論不一樣的原因在於二者推導的過程中,某些地方是存在問題的。 請問題主你想過駁倒其中的一方嗎?那麼你的理由是什麼?如果是上面觀點中的理由,請先問一下自己,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問題,你要怎麼說?你有新想法?或是你支持某個觀點?你真正理解這個觀點嗎?你能不能先複述一下你所支持的某位答主的觀點?你能不能找到這個觀點中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進,能不能將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能不能批判性的接受知識?在你說出一個觀點之前,可以將你現有的知識體系聯結起來闡述、論證你的觀點呢?關鍵性的是你要清楚你是要用知乎來做什麼?你都不知道你在做什麼的情況下,你怎麼可能把這件事情做好。那如果你能從以上這些點出發,相信答主可以自己去找資料解答你想要的問題。當你實在不會的時候,你再次在知乎上提問,相信會有更大的收穫。
可能嗎?
知乎算是一個提綱。
給你講了一個模糊的概念。
你需要看書,在生活中實踐,才能理解那些。
如果只是看相當於和一堆人吹牛。 吹完就吹完了。
精神分裂比較現實
知乎裡面有知識,但是淹沒在大片的廢話,貼吧式爭論,浪潮一樣的垃圾以及垃圾人言論裡面。你很難找到提取裡面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且即是你找到了,也很難分別該信息的真偽。你以為你看到的是知識,其實你只是被網上這些人說服了,有些人說的對,那算你運氣好。有的人是瞎說的,那麼你也就被帶跑了。你要知道知乎上只有言論,正確性是不受保護的。真正的知識還是必須在線下,有權威性的,成體系的,正確性不會被某些言論影響的地方學習。當然偶爾上來看個偏門冷知識,做菜秘籍,新聞討論之類的完全沒有問題。
調侃一下。我去年12月份的時候,我同學問我你在看什麼,我說看《柒個我》,他說他在B站學「哲學」。當時我就一愣,怎麼這麼厲害,我連馬哲都聽不懂,你怎麼就學到國外的叔本華、黑格爾去了。
後來他打開B站的視頻,我感覺我對「哲學」的理解好像又開了一個新的大門。。。另外,我覺得關注輪子哥,也許可以在知乎學到第三種「哲學」吧。哈哈。
2018-1-8,周一,18:23哲學常務委員會研究哲多年才得出結論: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哲學。
推薦閱讀:
※書單 5本適合假期看的奇特繪本 | 女神進化論
※別再看這本偽心理學了,誤入歧途!
※如何看待《駱駝祥子》?
※推薦幾本金融建模的書唄,最好是python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