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刷知乎增長知識量的人最終會不會因此成為一個哲學家?
你只會成為撕逼能手,罵人的行家,能通過戰忽局,建政局的公務員考試。
然而你確實什麼都學不會。
就是因為我們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無論哪個自媒體,你都是在垃圾堆里打滾。有的垃圾堆是富人區丟出來的,好東西多些,有的是普通垃圾堆,沒啥乾貨,像微博那種,就是貧民窟垃圾堆,你撿到的不一定是啥噁心東西,連個白菜梆子都沒有。
指望學東西,為啥不去看書?尤其哲學,書太多了。
信息化時代,不要高估了群體信息交流的效率。你真沒這個分析能力和時間。
例行一答
這個微乎其微忽略不計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否認
關鍵在於什麼是哲學家。哲學本身,並不是科學,也不存在對與錯來一言概之,簡略地說,可以形容為通過思考觀察,提煉出一種系統性的不證之論
哲學流派繁多,本身之間就存在各種解讀衝突
哲學本身需要持續發展,樣本型的研究,也是一種風格
比如,虛擬社交智能技術等等與人的關係,這些思維新領域,蘇格拉底是想不到的,康德肯定也不知道,尼采也沒有見識過。只要思維不死,總會有極少數人,試圖在新技術背景下,尋找新的理論體系
說得更直白一些
萬物皆可哲學,包括知乎答案構成的信息新世象,問題可能是缺乏一種極度神經質的天才
這種天才,也就是哲學家
知乎有嗎?目前看來,神經病一堆接著一堆,而神經質天才
暫時還沒有看到,就算看到了,估計也看不懂
天才這種東西,不是菜地里的蘿蔔,一季一季瘋長批發市場成筐擺賣
誰知道有沒有呢?
哲學體系不象科學技術,不存在絕對化的繼承性,跳躍式的玄悟之道,一直存在。長期思考之下,夢個蝴蝶喂頭老虎砸一棒槌都可能頓悟,指不定你哪天身上裝一塊晶元,也突然開竅成一代宗師了
強調哲學的教育性傳承,這是在給哲學挖護城河,職業化的習慣
而哲學家,並不是一門職業
這個行當最容易出現的一種幻象,就是拿著前人的理論學習然後自居,認為自己也是哲學家,其實是錯覺,至多只能叫哲學門下走狗,根本沒有當家的能耐
因為狗吠,只是一種傳播的方式
傳道者,最擅長掩蓋這一點,這也是哲學專業的虛弱一面
人人都有哲學家的潛質,你的生存之道中,總有少數獨特思維的影子,不能理論化系統化而已。在這個意義上,哲學就是個人的玩具
不入聖殿,皆為神明
只是心知與人知的區別而已
你看,我說的這些,就有點神經質的影子
不是不可能。關鍵是在閱讀之外有多少思考。哲學不是空穴來風,通過生活,通過日常的知識,哲學就是這麼普普通通萌芽的,沒什麼奇蹟在裡面。但是日常的生活與知識也絕非一定能讓人成為哲學家,事實上,任何知識都不足以保證一個人成為哲學家。但是。如果你相信這個時代還有可能出現哲學家。那他年輕時可能也刷知乎啊?
知乎可以開闊你知識的廣度,但不能提高你知識的深度。至於哲學,我個人認為,它目前相對而言還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學科。雖然和別的學科也有一定交融,但很難通過大量,但不夠精通的知識來領悟吧……想成為哲學家,難道不是應該讀讀尼采、康德、羅素、笛卡爾、馬克思這些人的著作嗎?(以上僅為我個人看法,不免有荒謬之處,還請諸位海涵,同時歡迎諸位在評論區指出我的謬誤,以及和您觀點不同的地方,謝謝)
如果你以後是要開計程車的話或許還有些幫助,出門坐火車硬座也不會很無聊。
哲學家最重要的特質是他的思維模式方式,而不是他的知識廣度,思維是動態的,知識是靜態的。哲學家的思維模式一定要經過系統的訓練才能形成,一般需要幾十年的時間。知識作為訓練的素材,在訓練的早期非常重要,需要達到一定的廣度(但不是很廣),越到後期對廣度的要求越低。
我個人以為,訓練初期的知識儲備,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形式科學主要學科本科教材的知識足矣。知乎的信息比較零碎,只適合作為輔助。但是如果訓練內容不夠系統,訓練強度不到位,肯定成不了哲學家。中國十幾億人,都出不了個哲學家,題主能有此想法,真是勇氣可嘉!
謝邀。不可能。並不是嘴上能夠跑火車,什麼好像都懂一點,然後說話好像有點道理就是哲學家了。哲學分為很多個領域和流派,哲學研究是把一個領域的東西做精,而不是「什麼都知道一點」。況且「什麼都知道一點」的人也多了,不刷知乎改刷微博改刷貼吧只要姿勢正確也不是不能做到。而把一個東西做精,需要閱讀大量文獻,大量書籍。知乎可以是這些資源的一部分,但絕無可能是全部。
知乎給你的不是真理,而是很多人的見解,這裡充斥著碌碌無為的普通人,一人一個點贊,就能成功地讓你融入他們,最終成為烏合之眾的一份子。
最重要的是獨立思考,而不是一頭扎進信息的海洋里。如果看看知乎就能成為一個哲學家,那麼未免想的也太簡單了吧。
我們能通過知乎了解知識,但是不能通過知乎成為一個「哲學家」。
就像知乎上那麼多普法的,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看知乎就成為法學家了呢?
古今中外,能稱得上 「哲學家」、「法學家」、的能有多少人呢?
大多數,也都算是哲學研究者,法學學者罷了。
是啊,看知乎多舒服啊,感覺又能學到知識,答主們又很娛樂,道理淺顯易懂。
對啊,大道至簡,確實是這樣的。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大道理都是能通過一兩句話說明白的。我們知道社會契約論,人們讓渡一部分自由,轉讓給整體,人類才能獲得平等的契約自由——「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可是你感覺這個結論很簡單,但是重要的不僅僅是結論,論證過程同樣也有意義。而這些論證過程,是需要你自己認真琢磨的,優秀的答主可以幫助你理解,但是不能幫你閱讀,缺少了這一過程則會導致思維能力的一種欠缺,別人問的細一點,你可能就無法作答。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看知乎不能成為「哲學家」、「法學家」的原因。
那麼「哲學家」、「法學家」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剛才在看北大法學院院長張守文的《經濟法理論的重構》,這本書是14年前寫的,2004年版本,感覺寫的就挺好的,很多問題我都是從沒有想到的,而張守文則能通過不同的視角看到了,而且中間涉及到大量經濟學、政治學等等理論,旁徵博引。看了一下最後的參考文獻,102本。所以,我也能夠理解,為什麼自己在讀的過程中感慨,不愧是經濟法學會的會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希望自己也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哪怕不愛學習,至少也想像厲害的人看齊。
有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最好的結果,我們還希望得到最好結果的過程毫不費力。可是「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李小墨
2018年01月12日21:27:46
你是不是對哲學家有什麼誤解?
雖然我一直認為哲學家都是大騙子
可從來沒有認為他們是傻子
或者?
你要不要試試這個哲學?
除非你只關注我一個人
很遺憾的是
你說增長知識量的話 例如在知識知道很多自然科學知識的話
我相信
哲學估計不行
哲學是個性化的道理
不是靠知識堆砌而行的。
當然,我覺得在知乎開拓眼界很不錯的。
你想多了,靠刷知乎大概只能去參加幸運52。
你會成為一個段子手和故事小達人
這是一個愛好哲學的人基本書單
全部讀完,按每天讀書3小時計算,我估計3年可能讀完但要讀懂,30年可能都不夠吧,一本《存在與時間》讀懂都不夠讀懂了,還不一定是個哲學家然而知乎有全部的這些書的內容嗎想多了這是哲學家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恰恰相反,整天刷知乎會影響你對世界的判斷和真理的感受。
互聯網的便捷讓一個噴子都能隨時發表建議,信息爆炸但沒價值甚至起到反作用的糟粕更多。
而隱藏身份的背景特別是匿名機制的泛濫更會使得每個人人性中極端陰暗面無限辦法。
具體程度還要看領域。
如果你是碰到籃球話題,除非是聖人,否則都會反感。
這裡的日常就是污衊某個球星,往往靠刷下限,就能獲得高贊。
更有甚至,藉此成為小眾意見領袖,組織邪教,在烏合之眾的簇擁下開啟反智模式。
想成為哲學家?不罵人算你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