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立志把孩子培養成「人生贏家」嗎?

大家心目中的「人生贏家」是什麼樣子?我們該立志把孩子培養成「人生贏家」嗎?

前段時間火遍全球的「虎媽」蔡美兒,她對孩子的要求高到嚴苛的程度,例如考試必須是全A,每天必須練琴練滿幾小時,否則不許吃飯上廁所。後來,「虎媽」蔡美兒的確成功的將女兒送入了哈佛。

她的育兒觀念,邏輯上嚴絲合縫自成一體,在全亞洲也擁有一大批擁躉。這類型的「虎媽」,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她心目中的「人生贏家」,即「所有人眼中的成功者」。

她所培養出的孩子,其實用廣義上的「人生贏家」來形容並不貼切;更準確的說,她追求的是將孩子培養成「社會精英」:

門門功課永遠拿第一(不能拿第二,第二就意味著恥辱),當首席小提琴手,上世界第一的大學。

只是,我作為一名兒童教師,一想到小姑娘含著眼淚練琴的樣子,總是於心不忍。顯然,我對「人生贏家」的看法與「虎媽」們不同。

在我論述觀點之前,想先給大家講兩個我親眼所見的身邊的真實故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我的一位學生家長身上。她是一位華人母親,暫且稱她為R女士吧。R女士帶著兒子,剛移民來加拿大沒幾年。她丈夫在國內開公司,她當全職主婦,陪孩子在溫哥華上學,每天家-幼兒園-超市三點一線。

R女士剛移民,事事都不習慣,親力親為帶孩子,良辰美景無暇欣賞,也沒有娛樂活動,生活是很苦悶的。她對我感慨道:「全是為了孩子呀,不然我哪肯背井離鄉的搞『洋插隊』,受這份罪。」

孩子剛來我班上時,一句英文也不會說,被金髮白膚的小夥伴們嚇得直哭。三個月後,他徹底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和加拿大小夥伴親熱的勾肩搭背,一口地道的英語說得溜溜的。R女士也漸漸適應了加拿大的生活,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媽媽群」,整天忙著研究育兒策略,摩拳擦掌的準備好好培養孩子。

她來加拿大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將來成為人人羨慕的「人生贏家」。她的原話是:「我都給他計劃好了——從最好的幼兒園到最好的大學,他將來能差到哪兒去呢?」

於是孩子的時間,就在R女士策劃中被塞得滿滿當當的:周一游泳課,周二繪畫班,周三補中文,周四練足球,周五學彈琴……周六周日可以歇半天,其他時間要用來「干點正經事」。

從幼兒園畢業後,孩子面臨著升學的問題。R女士的「人生贏家培養計劃」遭遇了第一次的打擊——她的孩子沒能考上本地最好的私立學校。

R女士不甘心,到處託人拉關係,據說還給了大筆的贊助費,總算讓孩子上了另一個排名還不錯的私立學校。那所私立學校從學前班一直覆蓋到十二年級,期間孩子的教育總算有了著落。

你以為故事到這裡就圓滿結束了嗎?並沒有。

進入私立名校,還只是一個開始呢。兒子進了好學校,R女士才發現恍然發現,天下烏鴉一般黑,攀比之風在全世界範圍內都盛行,有錢孩子扎堆的地方更嚴重。每年兒子的學費不算高,高額的贊助費才是有錢有勢有地位的家長們暗自較量的地方。而且,學生們就算不炫耀自家的豪宅名車,也會暗自比一比各自父母的社會影響力,拼一拼誰擁有最高智商、最好基因、最高的社會地位。

R女士無奈的告訴我,孩子已經好幾次向她抱怨「你為什麼不工作,某某的媽媽是CEO/終身教授呢」,要不就是央求「媽媽,我同學家有遊艇,上次我們坐他的遊艇出海玩兒了……我們家什麼時候也買一個吧?」

怎樣幫兒子建立自信和正確的價值觀,目前成了R女士最頭疼的問題。

第二個故事,也是我班上的一名學生的。

這個孩子比R女士兒子低兩屆,暫且叫他小L。小L的父親是個木匠,母親是公立學校的小學老師。換句話說,他們家真的就是加拿大的普通家庭,經濟方面和R女士家沒法比。

可是小L活得挺開心自在,充分的享受了他的童年和家庭生活。他從小愛和父親一起坐手工,心靈手巧,做了好多可愛的木頭工藝品送給老師和小夥伴,大家都喜歡他。每年父母過生日,他都央求我們和他一起製作手工賀卡送給爸爸媽媽,讓他們樂得合不攏嘴。媽媽則愛和小L講故事。小小年紀,小L已經和媽媽一起讀完了近千本高質量的兒童繪本了。

周末,父母總會帶他去遊玩,溫哥華的遊樂場、水族館、科技館、馬戲團和兒童劇場等地方他都去遍了。迪士尼一有節目巡迴演出,只要到了溫哥華,父母就會帶小L去看,小L對迪士尼的人物如數家珍。

每天,小L的父母都會肩並肩一起來接小L放學,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和親吻。小L總是開心的張開雙臂,撲向他們,眼睛亮閃閃的告訴他們:

「我今天是個很好的孩子哦。」

父親總是將他抱起來,一把舉過頭頂,說:「好孩子,我們帶你去爺爺奶奶家吃好吃的。」

每次看到小L的笑臉,我總會想到一段話:

最幸福的人生,無需很有錢。父母健在、知己二三、盜不走的愛人,兩個孩子兩隻狗(貓),足矣。其他的都是幻象,別太當真。

如果你是個孩子,你更想擁有怎樣的童年呢?如果是我,一定選小L的童年。

錢沒了可以再賺,可是孩子失去的童年,卻是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現在國內患「育兒焦慮症」的父母太多,個個都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恨不得從孩子剛孕育時就開始胎教,聽莫扎特,讀莎士比亞。

這樣焦慮的結果就是,養出和父母一樣焦慮的孩子,對自己的成就永遠不滿足,永遠停不下來好好享受一番,永遠在追求更高目標的路上。就像R女士一樣,難道她買了遊艇後孩子就會開心了嗎?不會的,還有好多同學家裡有私人島嶼呢。和別人攀比,永遠是沒完沒了的。人和人極端的不同,因此對於每個人的成功的標準,也應該因人而異。每個人的賽場和賽制都不同,有什麼好比的?

即使是我們要將人生看成一場馬拉松,那也是自己與自己的競爭,是人類與時間的賽跑,不是和什麼其他人的比賽。

回到前面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人生贏家」?

在我看來,「人生贏家」的概念和「中產階級」的概念一樣,不是高不可攀的。對自己具有較高的正面評價,能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意,擁有能為他人帶來幸福的本領,那就算得上是「人生贏家」了。

(順便提及,中產階級在美國的是指年收入在3至20萬美元的家庭,約80%的美國人屬於此列。在中國,家庭年收入在6萬至50萬人民幣之間的都稱得上是中產階級,多數人通過努力都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換句話說,「人生贏家」指的就是大多數用心生活的人。只要肯努力,發揮才幹,加上不太壞的運氣,假以時日,誰都可以成為自己人生的贏家。

希望廣大的中國父母可以停止焦慮,並對孩子說出這樣一句話: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我不能保證你將來一定很成功,但我可以讓你現在的每一天都活得快樂。」

下期文章,我們會繼續圍繞本月的關鍵詞「人生贏家」進行探討。見過那麼多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比同齡人更容易成為「人生贏家」?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嗎?

To Be Continued

大家好,我是加拿大的兒童教師棉棉,堅持每周更新兩篇原創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工作趣聞、育兒經驗和原創童話。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AliceandMagicBeans,或知乎專欄「愛麗絲與奇妙豆」,實時接收我下一篇文章的推送。

如果有育兒方面的疑問,歡迎從知乎向我在線諮詢。為了確保兒童隱私,每篇文章內出現的名字都屬化名。圖片素材全部來源於網路,請勿對號入座。

喜歡我的原創文章?歡迎點贊、轉發和留言。有趣的留言會入選精選哦!

商業合作請在文章後留言,直接聯繫本人。


推薦閱讀:

怎麼才能幸福?
有一個會做飯的男朋友幸福么?
你覺得什麼時候的自己最美(帥)?

TAG:人生 | 儿童教育 | 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