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反中,猶如努爾哈赤七大恨

(本文首發於華廣網公眾號)

我挺喜歡閱讀「紐約時報」,因為此報有不少好文筆的文章,尤其是那些以好文筆鋪陳出」壞觀點「的文章,尤其是那些看似溫良,卻飽含威脅的文章。因為這些文章不斷提醒我們,最陰險的惡意,表面上都是慈眉善目的。

歲末年終,紐約時報刊出一則總結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張牙舞爪,他國紛紛走避的」賀歲文」,「中國伸向西方的手伸得太長了」,英文標題是「China Is Pushing Its Luck With the West」,push….luck 的意思是「你已交了好運,還想進一步試試手氣」。簡言之,就是得寸進尺。

將此文的結論放在前面,比較能懂其內容鋪陳的用意:

「(中國應)改變把經濟利益放首位的政策,重溫憤恨外界干預的自身歷史,尋求與西方建立新的合作與妥協,可能會對中國更有好處」。

外界干預中國的歷史是什麼?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那一段苦難,是鴉片戰爭,是八國聯軍,是日本侵華戰爭,點點點。今天中國總算在世界的舞台上有份量了,又被西方列強恫嚇「你要想想過去被我們圍剿是為什麼?再不妥協我們就讓歷史重演」。

「紐約時報」有時會不經意地泄漏自己藏在自由價值背後的霸權思維,作為西方自由主義的干城,紐時十足具有攻擊性,甚至毫不掩飾自己的霸道。這是基督教世界的特質,以正義為名,行不義之事,還不以為忤。

關於內容,其文開頭就指控「中國在全球的民主國家裡致力於壓制西方價值觀、自由權,已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完全是檄文的筆法,攻擊的架勢。

其重點有五: 1. 迫使一流的美國企業屈服於中國的審查制度。2. 孔子學院用資金投入的方式,壓制校園裡對中國的批判性言論,使學校付出失去學術自由的代價。3. 幕後操縱一些民主國家的政治,如澳大利亞,德國。4.影射中國官媒和智庫在美國散布假消息。5. 中國用錢(投資基礎建設)收買開發中國家,還被相關國家懷疑自己買貴,上當了。如巴基斯坦,緬甸。或是基礎建設在某些國家不環保,如阿根廷,非洲。也有國家以港口租借給中國的方式抵債,被國內批評為出賣主權,如斯里蘭卡。

羅列出來,堪比努爾哈赤反明的」七大恨」。這些罪狀,每一項我都拜讀過「紐約時報」的相關時評,真不好意思說紐時是羅織入罪,但這則悉心剪輯出來的狀紙,說是誅心之論,又稍嫌客氣。

如果不是想賺錢,一流的美國企業屈服過誰了?又何謂屈服?每個國家對待輸入品,都有進入門檻,總也是為了自己國家利益考量,難不成美國就沒有門檻?別的不說,11月美國國會才針對中國,修改外國投資審查辦法,限制外資對美國科技公司和基礎設施的投資,以「維護國家安全」。這檔事,本來就是透過國際貿易協定來解決門檻公平性問題,在談判桌上解決,實在沒啥好說嘴的,紐時卻成天數落中國以審查制鉗制言論自由,企業不該屈服。到底是誰的手伸得太長?

校園裡的學術自由,該不該包含羞辱他國的自由呢?又該不該包含學生反對祖國受辱的自由呢?純學術討論與羞辱的界線在哪裡?哪一個西方學校明確而中肯地面對過這個問題?講白話吧,你推銷給我的帽子,我自覺戴起來丑所以不買,你仍每天向我推銷,我向校方投訴希望禁止你的推銷行為 ,你不高興了說是我的審美觀有問題,而禁止推銷是妨害自由,校方若下令禁止,就形同宣稱大家都認為美的帽子其實丑.....。倒底是誰手伸得太長?

說到幕後操縱他國政治我又不好意思說了,最大的」控制狂」難道不是「紐約時報」的祖國嗎?美國至少有一個政府單位專門在幕後操縱他國政治的,名為中情局不是嗎?再者,又有哪一個美國同盟國,不是被老大哥操縱的?該買美國武器的時候就得買單,要買什麼武器還得美國決定,哪個政客敢反美就暗中掀其黑底。別人不說了就說台灣吧,說沒有美國的操控與日本的地下資金資助特定政黨?鬼也不信。只許西方摸人大腿是什麼邏輯?到底是誰手伸得太長?

關於中國遭影射在美製造假新聞,美國正考慮擴大其「外國代理註冊法案」,加強限制在美的外國媒體為祖國擴大影響力。我都不好意思反問,這項決策與自己口口聲聲的言論自由,有多麼矛盾了。更不好意思說,特朗普這個月才批判「紐約時報」散播關於他」特殊癖好」的假新聞了。如果自身都不甚清白,如何罪指中國製造假新聞?到底是誰手伸得太長?

說到國際貿易,說到「一帶一路」,說到跨國投資,舉凡大規模的區域型經濟計劃,或多或少都會有文化衝突,環保問題,與政治齟齬,要說中國的世界經濟戰略這樣那樣地斲傷了哪一國的本土利益,挑毛病何難哉?國際合作本來就是一種冒險,國與國間的協商,不可能照顧到所有人民的利益。就算是一項政府的國內基礎建設計劃,也不可能沒有爭議。電廠蓋在哪裡?橋樑設在何處?開設道路的土地徵收問題,如果是國際合作,不可能什麼都是投資國說了算,怎能三言兩語就讓中國概括承受所有的爭議?那該國因受中國協助所享受到的利益,都不算數嗎?凡事有好壞兩面,即便與美國利益無關的事,遇到中國,紐時總是針對性地專挑壞的說,那到底是誰手伸得太長?

再者,我都不好意思說,談國際合作的對象,風險最高的不是別人,正是所謂民主國家,談好的事,都可能因為政黨輪替,民粹橫行,而最終破局。一開始就破局還算好的,至少錢還沒從口袋掏出來,最糟的就是頭已經洗了一半,有人出來從中作梗,說你居心叵測了,說你賤賣國產了,說你惡意隱瞞了,說你強取豪奪了,說你威逼利誘了,說你狼子野心了,七大恨一籮筐,然而,真相很可能是,欠債國想賴帳了。

美國現在欠中國多少錢去了?黑了半天難道是想賴帳?

求國際社會客觀報導而不得的,何止是中國?舉凡行為舉措思想體制不符合西方標準的,誰能倖免於西媒的口誅筆伐?還好現在有特朗普揭穿美國主流媒體的偽善,濫用第四權,還製造假新聞。

紐時此文相當精明地舉了一個例子,以凸顯「中國威脅」是政治干預,是世界性的,更是西方的災難。丹麥前首相,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雖乃一崇尚自由貿易者,但也向歐盟提出要制定「用以調查並可能限制中國在歐洲投資的措施」。

猶有甚者,作者以不具名的方式稱「其他歐洲領導人」認為,「中國一直不對外國投資開放自己經濟的大多數領域,同時卻在利用歐洲市場的開放性為自己謀利,在最近幾年裡乘機收購了好幾家領先的歐洲技術企業。要求中國政府讓歐洲企業在中國享有平等待遇的呼聲越來越高。」,以呼應拉斯穆森所建議的貿易壁壘。

跨國的企業併購,尤其若賣方是指標性企業,總會引起一陣「國安恐慌」,然後就是陰謀論滿天飛,有時候是賣方國,有時候是第三方國。以日本產經併購英國金融時報為例,美國,特別是「紐約時報」,請了前日經記者專文指控日經與日本政壇不即不離的關係,甚至影射前者是後者的看門狗。

這類的問題,重點在於「為什麼」以及「會怎樣」。賣方既然是指標性企業,肯定是自己撐不下去了才賣,那麼賣方國的責任在哪裡?從國安的角度思考,賣方國必須肩負起讓指標性企業存續的責任。從自由市場的角度思考,賣方國不該干涉民間企業的決策。然後就要看「會怎樣」?「金融時報」成為日本政府的看門狗了嗎?

此前我寫過一篇關於台灣「網路家庭」董事,因為懼怕被含有陸資的新加坡商「蝦皮購物」碾壓,而想透過政治干預豎起貿易壁壘的風波。此事件最終以該董事大轉彎「張開雙手歡迎陸資來台吧」作結,台獨政府也沒反應,船過水無痕。

以上兩例簡單說,倘若是真正牽涉國安問題的企業併購,賣方國是不會放手的,亦即無論是「金融時報」或是「網路家庭」,其存續成敗都難以構成國安問題。換言之,紐時所言歐洲那些「被中國趁機收購的領先的歐洲技術企業」,恐怕對賣方國的國安沒那麼敏感。若是擔憂國家競爭力被削弱,公平地說,中國並非併購外國重要企業的唯一國家,美國與日本就不買外國企業嗎?

以該文的脈絡來看,紐時雖然呼籲西方世界抗拒「中國影響」,但也自知沒有可能在世界經濟圈裡孤立中國,最後能做的,只有升高在貿易談判里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已。故而,在文章最後一段,以「你不要太囂張,亞太四國正加強安全合作圍堵你」這種論調作結,」提醒」中國手不要伸太長,得寸進尺只會「吃快弄破碗」(台灣俗諺)。

再將該文的結論說一次,「(中國應)改變把經濟利益放首位的政策,重溫憤恨外界干預的自身歷史,尋求與西方建立新的合作與妥協,可能會對中國更有好處」。以優雅語調包裹起來的恫嚇,以自由主義包藏霸權思維的威逼,還不忘消遣「專制的國家不善於結交朋友,尤其是與支持市場開放和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結交朋友,這應該不讓人感到奇怪」。

多麼義正辭嚴,但是,中國的敵人比美國多嗎?中國的朋友比美國少嗎?在外交場域里,敵人與朋友都是壁壘分明的嗎?中國與美國是彼此的敵人還是朋友?我倒是對紐時的」幼兒外交觀「,感到奇怪。

以中文標題來看,不是中國的手伸太長,而是中國的臉太大,讓孤芳自賞的西方看得礙眼。以英文標題來看,中國也不是只靠運氣(Luck)崛起。紐時意圖塑造中國為「不知收斂的賭徒」,以煽動西方世界集體的仇中情緒,殊不知在中國歷史上,秦滅六國,靠的不單是自身的實力,還受益於六國各自的私心自用與相互猜忌。

該收斂的,是惡意的煽動者。

雁默:雁默所有文章列表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中文譯者經雷的翻譯水平如何?
如何看待紐約時報發文稱2012年大選並沒有出現舞弊現象?
如何看待紐約時報與當選後的川普會面後,評論稱川普對自己在各議題所站的立場展現出來膚淺的思考令人警惕?
為什麼紐約時報等影響力巨大的網站文章總是很少評論?

TAG:纽约时报 | 中美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