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遊戲根本不敢玩!恐怖度爆超同名電影

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探索人類的起源卻是一切噩夢的開始。

每當談到由電影改編電子遊戲,整體氣氛和基調最特別的無疑就是《異形:隔離》。它成功地把《異形》系列電影轉化成為一種獨特的持續性恐怖遊戲,而不局限於稍縱即逝的廉價刺激,這種比末日生存還要令人絕望的倖存者恐怖體驗使得人們產生無力的恐懼和緩慢的燃燒緊張感,迫使玩家去接受遊戲中所發生的種種劇情和尊重他們所擁有的一切資源。

電影封面與遊戲封面的比較

恰逢今年5月,美國上映了其前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異形:契約》,而距離《異形:隔離》遊戲發布也已經過去三年,在新年前夕,我們就一起回顧這個由Creative Assembly開發的第一人稱生存恐怖遊戲,重新感受一下被Xenomorph支配的恐懼。

還原度爆表 遊戲電影傻傻分不清

不得不說,Ridley Scott這部在1979年誕生的電影至今仍然被視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和最有創造力的恐怖電影之一,也正是《異形》這部電影的出現,才開創了「科幻恐怖」這種題材。從當年來看,把科幻和恐怖元素相結合成為一種未知的恐懼實屬不易,其充滿濃濃美國好萊塢味道的二十世紀福克斯開幕片頭與Creative Assembly那令人陶醉的70年代標誌性復古未來主義均紛紛融入了同系列遊戲《異形:隔離》之中。

泛綠光的復古探測器

在遊戲里,那些誘人的懷舊元素使得玩家會不時驚呼出:「這個場景我在電影中見過!」不管是從整體飛船外形到內部結構,從日常武器到武器裝備,還有為此專門設計的符合電影情節的場景等等無數細節都非常忠實於電影的背景設計。

左為電影畫面,右為遊戲畫面(部分對比圖轉自知乎Teddy):

船艙通道

飛船長廊

通風管道

餐廳

控制台

一字不漏的警示語

必須要說,這是一款改編多年前電影最好的遊戲作品之一。毫無違和的統一風格及大量的原始素材還原了整個故事,使得遊戲的氣氛和電影完美的銜接在一塊。當然了,除了在電影的基礎上改編以外,《異形:隔離》也呈現出屬於自己的故事,兩者的故事相互融合不僅讓遊戲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也讓以往的電影版謎題得到了解答。

原汁原味 詭異恐怖的氣氛

《異形:隔離》最初是作為深入式第三人稱隱形動作遊戲開發的,不過很快Creative Assembly意識到第三人稱無法給玩家帶來感同身受的親密刺激便轉而向第一人稱視覺進行開發,其設計原理很簡單,就是運用次模擬類的方式讓玩家身臨其境體驗到像《恥辱》或《生化奇兵》這類依靠緊張和經典恐怖遊戲玩法的情景。

通風管道會不時噴出煙霧

我們甚至可以說《異形:隔離》這款遊戲對氛圍渲染比電影《異形》還要逼真還要出色。在遊戲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地板上走過的鞋印痕迹,還可以看出它在光源的處理上也恰到好處。不論是窗外飛船飛過燈光漸次照映飛船那明暗強烈的對比抑或是飛船中的燈會隨著玩家的進入逐漸的緩緩亮起,這一切都顯得那麼真實。

窗外宇宙的光線照射

特別是在環境氣氛的渲染上面,煙霧和光的特效更能讓人活生生的感覺到自己彷彿真的是在這麼一艘冰冷無情的宇宙空間站中。

近在咫尺的異形

在音效方面,可以說任何一款生存恐怖類遊戲都會在音效下足功夫,《異形:隔離》也不例外,並且做得相當出色。特別是在異形落地的那一瞬間,彷彿讓人真的感覺到它那龐大的金屬身軀壓在你身上低吼嘶叫,更有異形在通風管道拖動尾巴的簌簌音效也時刻讓人的心理焦躁不安,結合非常貼近原版電影那經典恐怖的背景音樂,實在使玩家感到緊張又刺激。

隔著一扇門的距離也要小心

更為難得是除了視覺和音效忠於原著以外,遊戲為了完全還原電影,連人物角色的配音也都是當年的原班人馬。在這一點上真是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有過之而無不及。

另一故事 尋母之路

遊戲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公元2137年,即《異形》故事的15年後,講的就是《異形》女主角艾倫她女兒阿曼達尋找她故事。看過《異形》的朋友們應該還記得在電影結尾,艾倫乘坐小型太空飛船成功逃出,並且利用引擎把異形轟出太空,後和小橘貓進入冬眠裝置等待救援的情節。而遊戲的主人公阿曼達則是為了尋找她的母親,而踏上這片的浩瀚無垠的太空。

特別的存檔方式

最初阿曼達得知母親飛船的飛行記錄儀顯示在環繞氣體行星KG348運行之太空站Sevastopol,為了尋找喪失15年的親情,阿曼達義無反顧的踏上Sevastopol。不料太空站早已被異形侵佔,使阿曼達走上了和母親艾倫一樣的逃生之路。

雜誌插喉嚨的情節複製

由於遊戲劇情與電影時間並非為同一時間線,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沒有新意的問題。不過因為遊戲故事發生在《異形》之後,劇情也理所當然的和電影有因果聯繫,有些地方甚至還原了電影中出現過的內容,如遊戲過程中會偶遇許多屍體,其中一具死法十分殘忍——被雜誌插喉致死,這正是電影中生化人船長艾希想要幹掉阿曼達母親艾倫時的做法。

拋開電影 只談遊戲

電子遊戲作為一種媒介有著悠久的歷史,將擁有複雜高度智能化的尖端掠食者轉化成移動目標,讓玩家使用武器將其消滅,這一點尤其適用於遊戲媒介中的外星生物系列。面對大部分與外星生物相關的遊戲,均是圍繞玩家可使用各種槍械武器去應對及消滅不同的外星生物。正因為如此,外星生物才成為了電子遊戲中典型的炮灰。然而《異形:隔離》的表現形式非常殘酷,它讓玩家清楚的明白這種方法對於異形來說是多麼沒用,反倒逼迫玩家去學習去了解異形這種外星生物,對外星生物抱有敬畏之心。如同人類在現實中真正面對具有殺傷性的未知生物時除了逃脫別無辦法。

遊戲中的異形整體

從廣義上來說,這是個光躲避就能花掉12個小時的遊戲,並且由於Xenomorph的隨機性與高智能,它會在你疲憊不堪喘一絲氣息的時候又給你一個回頭殺讓你不得不專心致志的盯著屏幕操作。異形的威脅就像是指尖划過脖子,稍微不留神便會威脅到你的生命,那種微妙且令人窒息的感覺循環不止,玩過一遍後估計不會有玩家想玩第二遍。

嗨夥計,抓到你了

現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生存恐怖遊戲無論是在跋涉或是在搜尋資源上,都讓玩家有著不確定感。以《生化危機》為例,玩家在遊戲中總是能使用各種武器對付喪屍,儘管處於劣勢卻仍然有辦法可以解決困難,非常簡單粗暴。但隨著遊戲世代的演進,過去注重氣氛塑造和大型Boss交戰的生存恐怖遊戲已經顯得老套,獵人與獵物的角色正在悄悄的變換,主宰不再是玩家而是遊戲中的NPC。

寫在最後

說到底,現在許多商業基調的科幻生存恐怖題材的影視和遊戲幾乎都離不開《異形》帶來的深遠影響,不論是《星際爭霸》中的各種生物形象或是《半條命》中的Xenoforms,都紛紛向著《異形》這部影史上最特別的虛擬形象致敬。異形的存在已經不僅僅是恐怖外星生物這麼簡單,深植人心的除了對未知生物的恐懼以外,還有那份略帶血腥的冒險情懷。

雖然Creative Assembly和世嘉可能再也不會開發像《異形:隔離》這種沉浸式的生存恐怖遊戲,但他們富有創造性和真實性實現外星生物的能力值得被玩家們所銘記。

極地編輯:Poon


推薦閱讀:

和萬聖節最搭的還是恐怖遊戲 盤點三款嚇哭的恐怖遊戲
生化危機開發秘聞:站在三上真司背後的教父
追根溯源:恐怖小說、電影、遊戲的百年傳奇

TAG:异形系列电影 | 恐怖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