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單機遊戲發展史》這樣的記載么?

想要了解單機遊戲的發展情況,最好舉例說明,以及盜版對其的侵害,和慢慢緩和的市場帶來的影響。 PS:就是想要了解一下發展歷程,不知道有沒有對這個問題了解的很深入的人共享一下經驗。


嗯我覺得最有可能寫出這樣一份東西的人是DAGOU。

寫作水平高,人面廣,又有記者技巧,知識儲備又足。滿足這幾條的人不好找。

看老師有沒有功夫了。

DAGOU老師的文章,我舉個例子

沉默的人――中國電視遊戲業往事(《家用電腦與遊戲》2009年3期)

我印象中TGFC有點名氣的人DAGOU都採訪遍了。

大陸遊戲機歷史最困難的地方在於資料的缺乏,中國遊戲機業因為處於地下狀態,從業者都刻意地地不留下記錄,所以市場狀態一直是本爛帳,現在大家最喜歡的市場數據完全沒有——你沒有看錯,是一個數字都沒有。什麼人手裡才有數據呢?……我想,葉選寧吧。

甚至各種主機在大陸的保有量都眾說紛紜,遊戲論壇隔三差五就會有相關的討論,各種假設數據的因數都在10以上,完全沒有意義。從理論上說,唯一能提供相關數字的人是福建、廣東和香港的走私商,盜版盤數量則要找製造商,在現有法律條件下,他們不可能公開相關資料。別說大陸了,就算在市場整體性較高的台灣和香港,我也沒有看到可靠的數字。

沒有數據做基礎,也就只能通過個體回憶來構築歷史了,而粵語圈,南方,北方三邊的遊戲市場差異極大,這樣即使把個體回憶匯總也無法整合,因為大家談的根本都不是一回事。

再上一層,大陸遊戲迷圈子和普通人處於完全不同的市場,真要涵蓋單機領域,就要寫兩段完全不同的遊戲史:

遊戲迷:街機——早期盜版主機——包機——自有主機+PC

普通人:早期盜版主機——PC+網吧——手游+PC

這兩邊連市場渠道都不共通。

BBKING老師說的沒錯,不過他跟我說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啊……他說的是《中國PC單機遊戲史》,而我說的是《中國單機遊戲史》。

確實有很多當年的遊戲機玩家和編輯仍然活躍在現在的遊戲市場,但是當年的遊戲機業從業人員可是沒有一個進入現在遊戲市場的,和我們完全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如果要做《中國單機遊戲史》,那麼要採訪的人就完全不同,就如同《自然》想要採訪巴菲特,或者《花花公子》去採訪朝鮮勞模,整個錯位。


我同意大狗的水平高,但我不太贊成孟德爾的觀點。

  我覺得事情總歸是要一件件做的,這個數據其實是有的,比如 我今天發的一 吉川明靜「張茗靖」 的日系遊戲情緣 - 中國遊戲幕後史 - 知乎專欄 里他作為櫻花大戰中文正版的漢化者,天人互動市場部的員工,2001年的中文正版銷售量他是有的,市場收入也有。

  只是遊戲行業幕後人員還沒怎麼在大眾面前露過臉,或者殘酷一點說,關注遊戲行業的幕後執行人員的人太少了,很多事都只有業內的少數人知道,這些故事和數據並沒有得到挖掘,甚至沒有找他們問。

  單機和網路遊戲的歷史都是可以通過一個一個人的採訪進行還原的,他們大多都活著,而且年齡也不過35歲到40歲左右,只是工作量會比較大,人際關係會比較複雜,我覺得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下。


找zx胸寫個


推薦閱讀:

在國內單機遊戲市場日漸凋敝的情況下,為何沒有團隊考慮從國外尋找盈利突破口?
那個曾經開發過《傲世三國》和《秦殤》的目標軟體現在怎麼樣了?
為什麼國產單機遊戲的人物動作生硬,是沒技術還是沒資金?

TAG:遊戲 | 單機遊戲 | 國產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