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配置這一件小事(一) —— CPU篇

大家好,我是綠茶。那個一張題圖能用十萬年的綠茶。

新開的系列文章——「關於寫配置這一件小事」,是希望能幫助到一些對於在撰寫配置單較為困惑的朋友。文章水平不高,倒不如說這件事本身也不具有太多技術含量,所以也僅僅是一件小事而已。

整個系列分為多章發布,每章都會講一些在寫配置單時挑選配件的思路,希望能幫助到你。

考慮到時效問題,本文不提供任何詳細產品型號推薦以及詳細的成品配置單。


通常來說,根據需求不同,CPU選用的大方向也不同。例如,如果是為遊戲主機選用一款CPU,則可以更關注CPU的單核性能,例如Intel Core系列在這方面就比較佔優。而如果是一些渲染轉碼之類的需求,則可以更加關注核心數量和指令集。當然,這些並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遊戲、不同的專業軟體對CPU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有些遊戲對於多核心優化十分到位,多兩個核心能提供更加優秀的幀數。而部分專業軟體也並非核多就一定佔優,甚至也可能是對主頻有一定需求。

這裡有個流傳已久的誤區,Core系列CPU更適合遊戲是因為大部分型號擁有較高的睿頻,而並非因為有遊戲指令集等這種並不存在的東西。

選擇CPU的大方向其實就是兩點:少核高頻,多核低頻。

當然並不是說核心數量少頻率就一定高,核心數量多頻率就會非常低,這個也要看CPU的定位的。例如Core系列向來是以較好的單核性能來打市場的,因為對於數量最多的用戶需求來說,對於單核性能的要求比重確實更高一點。當然,這並不能成為Intel擠牙膏的正當理由。


既然大致的方向確定了,那麼最終是需要通過哪些事情來最終決定選用哪款CPU呢?自然就如文章核心所說,需求和預算決定。而對於需求,則是越詳細越好。

舉幾個例子:

提問者A:「我想配一台4000元的主機,用來玩遊戲的。」

提問者B:「我想配一台5000元的主機,平常用來工作,偶爾玩玩遊戲。」

提問者C:「我想配一台6000元的主機,大部分時間用來使用PS、LR,偶爾會玩一些遊戲。」

提問者D:「我想配一台7000元的主機,大部分時間用來使用AE、PR,也喜歡玩一些3A大作。」

提問者E:「我想配一台8000元的主機,主要是用來玩守望先鋒,偶爾也會剪輯遊戲視頻。」

以上這五個配置需求,都需要怎麼選用CPU呢?

需求A雖然說的很籠統,並沒有說明白是玩什麼類型的遊戲,但是我們從他的預算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台主機並沒有必要選用像酷睿i7、Ryzen7等中高端CPU。否則剩下的預算根本不足以滿足他的需求對其他配件的要求。

而需求B的預算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對於自己的需求並沒有說的特別明白。我平常Word打打字也是工作,我用Flame做視頻特效也是工作,我用3ds max建模也是工作,那麼他所說的工作到底是哪種呢?要知道不同工作對於CPU需求的差別可是很大的。

需求C則顯得更加清晰一點,我們可以得知他主要做的是圖像處理工作,而且所採用的軟體為單核性能佔優,則可以選擇單核性能更為強勁的CPU,同樣這類CPU也能較好滿足大部分遊戲的需求,所以在遊戲需求哪怕不是那麼明確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證。

需求D的話,則屬於一個比較完善的提問了,能夠清楚的描述自己的預算以及在不同方面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款CPU的難度就降低了不少了。而對於需求E來說也一樣,哪些需求是常用的而哪些需求是較少的,都能有很清楚的表述。


在最終選擇的時候,我們還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如何儘可能的滿足所有需求?

例如,若有一位提問者提出了三個需求,需求1是偏向多核多線程的長時間工作需求、需求2是偏向主頻的部分工作需求,而需求3則是閑暇時間的遊戲需求。

顯然,我們最先考慮的是最長時間的工作需求,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最大的方向是要選擇一款多線程CPU來滿足他最長時間的需求。而需求2的存在則意味著在選用的時候要注意頻率問題,並不能一味的追求更多的線程而完全忽視較低頻率帶來的對於需求2的性能問題。而至於需求3,則是最次要的,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需求2和需求3實際上可以視為重複需求——因為這些需求對於CPU的性能要求基本一致,所以當我們考慮到需求2的時候,實際上也為需求3做出了考慮。

而對於單純的遊戲為主需求的電腦,則需要考慮的部分就減少了不少。主頻是自然越高越好,而線程也得做一定的考慮。並且在這種情況之下,部分處理器在其他方面的優勢顯得不是那麼重要。

例如Ryzen的AVX指令集支持能力,雖然Ryzen處理器對於AVX 2.0的支持基本殘廢,更別說AVX512,但是這些對於遊戲來說,可以說是無關緊要——因為玩遊戲用不上,就這麼簡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預算來考慮選用什麼CPU能達到更優的性價比。

當預算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對CPU和其他配件做個權衡。假設在一定預算內,我可以選擇i7 8700K或者i9 7900X,但是真的一定就有必要嗎?其實不然,雖然多核優化是趨勢,但是不可能一口吃個大胖子,一下就把各種核心數較多的處理器全部優化到位——更何況核心數更多,要達到同頻的話還要對散熱和供電有提升要求。而省下的這筆預算,也許可以再提升一個檔位的顯卡,或者使內存容量再翻一倍亦或是打造一個純SSD環境的遊戲主機。而這樣搭配出來的體驗可能更甚於去購買一顆更高端的CPU。當然,我並不是說更高端的CPU就沒有用途,我沒有任何這個意思,我只是說——一切都要根據實際需求和預算出發。


近期較為熱門的超頻也有考慮的必要,現在CPU超頻的門檻遠沒有以前那麼高,支持超頻的主板配合支持超頻的CPU的話,許多主板的UEFI BIOS界面里都可以一鍵超頻,使小白也能享受超頻帶來的性能提升。

但是,在這裡還需要考慮到一點——是否真的有必要超頻?

例如AMD Ryzen R5 1400,它本身的主頻並不高,但是大多都能很輕鬆的將主頻提升到3.7或3.8Ghz,並且達成如此幅度的提升並不需要在散熱以及供電上付出過多的代價。顯然這就是非常值得超頻的一款CPU。

而反觀i7 8700,是否真的有必要給所有人選用8700K+Z370這樣的超頻套裝?不見得,8700本身就是一款睿頻較高的產品,配合B360這樣的主板,在工作時,只要散熱條件良好,CPU的頻率都會往最高睿頻跑。當然,8700K的話超頻自然能得到更多的提升,但是提升這部分性能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要做考慮的——例如你需要購買更加昂貴的支持超頻的Z系列晶元組主板、更好的散熱以供壓住在高主頻環境下工作的CPU。所以,對於超頻這一需求,也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的,無腦上超頻的作法並不可取。

近年來得益於AMD Ryzen的推動,將桌面CPU市場帶入了一個全新的級別,各廠商(說白了就是藍紅兩廠)更激烈的競爭,受益的自然是消費者,所以在挑選CPU的時候,也很有必要注意市場發展動向,切忌做出「49年入國軍」這樣的頭鐵行為。


個人語言組織能力不強,對於一些事情也時常有錯誤的認知,若有出錯的地方,懇請在評論區友好指正。

不歡迎撕逼黨及各類優越黨,但是歡迎各類持有不同觀點的人一起討論,在下也會虛心學習。

若有希望補充的內容,也可以在評論區指出,當涉及到我無法解答的領域,恕我無能為力。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感謝你的閱讀。

另外,如果你喜歡更加具有深度的一些文章,歡迎關注知乎用戶老狼的知乎專欄:UEFI和BIOS探秘


歡迎加入一個小小的硬體攢機吹水QQ群號:464341056


推薦閱讀:

可不可以用冰櫃做一個主機箱?
體驗 Ruff 1.0
L1,L2,L3 Cache究竟在哪裡?
求救為什麼夏普50V3電視搜不到我家WIFI?
如何看待輻射4的官方配置?

TAG:硬件 | 电脑DIY | 计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