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天依,不只是洛天依

《天行健》爭議很大,這其實並不出人意料,非常政治化的作品,也必然遭遇其政治化的待遇,這一點是不可能避免的。不過在對《天行健》的批判中,有這麼幾種聲音在這裡我給一些個人看法:

1.認為「文藝作品」應該「去政治化」。

回答:「去政治化」本身是一個政治訴求,而且是一種保守主義的訴求。去政治,意味著不談論政治,也就意味著全面接受現狀,文藝作品的「去政治化」,無非是一種基於保守思維的極權主義。

2.認為「洛天依」代表「民族主義」。

回答:基於所謂「國際主義」而去抹殺民族元素,亦是一種法西斯化的體現。很多人說到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的目標應該是追求為了人的「普遍性」而奮鬥,然而,一種架空的「國際主義」情節並非等於人之普遍性,在不抹殺人之個體性的基礎之上,普遍性才能夠被保障。有一種「國際主義情節」無非是虛構了脫離於個體性的烏托邦而將國際主義視為新的與舊個體性對立的元素,實質上是在創設新的個體性以取代舊的個體性,依舊不是基於普遍性的鬥爭。為了得到理想中的普遍性而去抹殺個體,是一種對普遍性本身的抹殺。

3.認為《天行健》有落後思想之元素。

回答:認可這種觀點,《天行健》的作詞本身存在瑕疵是明顯的,但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否定這一作品。批判,是基於文本的批判而非跳出文本的批判。是基於物質基礎的批判而非跳出物質基礎的批判。此乃辯證唯物主義與空想社會主義之界限。作為作品,其不僅是由作者完成,亦是由讀者完成由批判者完成的基於文本的全部實踐之總和。對作品的指責或者批判同樣是作品本身的一部分,對作品的好惡亦是如此。讀者面對作品的態度,有激情或無激情,熱愛或者憎惡,是作品本身的一部分。

關於天行健歌詞本身思想性質的看法:

古老中西方之對比,是一個頗為無趣而只能得到自我滿足的事件,因為舊西方和舊中國早已經被資本主義所吞噬,西方並不依靠其古羅馬藝術打敗清帝國,故而清帝國也絕不可能用漢代經學擊敗列強。要注意的是,所謂的西方歷史,早已經被西方自身的新文化所不斷批判,在這種前提下不斷進行脫離文本的中西古代文化比較只能給予自身基於無知的滿足感。與其無知而熱愛,不如好好理解,首先接觸中西文化之文本。喜愛中國文化或者西方文化,卻其實不了解中國文化或者西方文化,是很無趣的。現在所謂國學熱,其實更加理解中國文化的教授們反倒很清醒,浮躁者只能得到文化的假象,中國的學問是層進的,為了假象而狂熱,終究對自己沒有多少幫助。佛家亦有「斷器三過」之說,一個顛倒過來的器皿,是無法盛水的。

關於虛擬歌姬的想法:

虛擬在擴充現實,這是資本的新發展。而共產主義的前提我們似乎可以從虛擬歌姬中看到,集體創作與集體欣賞,是一種共產主義在網路中的預演。共產主義的理想是去私有化的,我們在虛擬歌姬上可以看到去私有化的未來社區之可能性。洛天依之所以為洛天依,在於其絕對的空無,空無,意味著有,意味著可以添加元素而又可以消滅元素。去私有化或者說公有制,其本身的理想正是去既存元素化,即剝離一切原有的束縛,正是由於洛天依不是這個角色也不是那個角色,於是她才可以既是這個角色又是那個角色。消滅私有制,既等於消滅物之於既定符號特徵的束縛。虛擬歌姬之形象乃公有制的無體物,在此種意義上虛擬歌姬得以成立其進步主義性質。

之於進步主義者,我們應該為了「什麼都不是」的可能性而鬥爭,不是為了女性而「女權主義」,而是為了「我們不是男性中的特權者」而鬥爭,不是為了似乎是理想中的「全世界人民」而成為國際主義者,而是明確地發現「我們不是民族主義或者種族主義國家主義的得利者」而鬥爭。之於《天行健》歌詞,就是我們需要發現,我們無法從一捧一貶的自我滿足中得到什麼有意義的東西。

推薦閱讀:

洛天依,只是洛天依
戀愛理論
僅就VC圈來看,ilem的作詞能力如何?
《普通disco》毒性之大,能否正經從樂理角度分析它為何這麼吸引人?

TAG:洛天依 | 马克思主义 | 左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