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市場人才泡沫情況相比較其他行業如何?
樓主是互聯網行業的獵頭,對各一線互聯網公司的薪資層級情況還算了解,所以當時花了點時間就弄了這張圖(上面的微軟和IBM稍微有點誤差,統計數據面向某些個體會顯的比較蒼白,請別過多糾結,大概的範圍就是這樣)但是從3月份至今,我接觸的各個候選人情況來看,發現薪資越來越高,作為獵頭我都有點不好理解這個市場了,人才市場尤其是互聯網人才市場泡沫非常嚴重,同時受各大公司上市的潛在影響,創業的熱潮也來了,緊跟著人才供需緊張,可以想像接下來幾年互聯網一線員工的薪資會持續走高。舉幾個例子:一測試開發朋友,2年工作經驗,碩士,剛拿了25K/M 的OFFER 我一學弟,JAVA服務端,1年開發經驗,碩士,20K/M的OFFER阿里一朋友(具體方向不說了,容易查到),碩士,4年工作經驗,目 前算股票收益,80W/Y
這幾個是我接觸到比較有代表性的,其他一些候選人薪資也比較高因為不了解其他行業的情況,所以問下 互聯網市場人才泡沫情況相比較其他行業如何?
好難回答的問題,一不小心就會陷入 圍攻的敢腳。
第一:是不是存在泡沫,這個話題如果我們換一個說法,在巨頭拿高收入的人,如果他們離開所在的平台,是否還值那麼多錢?
如果這樣算,其實有不少人是不值的,他們之所以被認為有價值,是因為他們所在的平台太強大了,一點點的貢獻就可以被平台放大成很多倍,所以公司花幾十萬,上百萬養這個人,看上去很值,其實很大程度是平台的加分。 有些人恰好命比較好,趕上了巨頭配股以及股票飆升,這個收入水平,就更無法和真實的能力對應了。第二:這個收入高是否合理?
現在有個好現象,就是國內頂級的人才,從薪酬上比,已經超過很多國家和地區,和美國頂級的比,也不相多讓;我前段時間帶新加坡人去參觀廈門一個準上市公司的技術團隊,我說你看到沒,這種屌絲程序員幾年逆襲身價巨高的例子,不要說北上廣深,在廈門我都能找到很多,在新加坡一例都沒有。 TK教主說過一句話,雖然很多安全公司老闆抱怨互聯網巨頭炒高了行情,但是也正是這個原因,大規模的技術人才外流開始有遏制的傾向,甚至於,一些外流的人才開始貪圖國內的高薪準備迴流,從這個角度說,這個其實真不是壞事。第三:如何界定泡沫?如果不可持續,會產生極大幅度的下滑,才是泡沫,從現在看,或有部分人屬於高估,但是整體薪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至少從幾個巨頭的財報來看,這個可能性真不大。不排除個別燒.com會產生泡沫,但不影響大局。(範例1:當時熱炒的我友網;範例2:當時一堆團購網站的行徑;範例3:類似萬達這樣的金主殺進互聯網開始燒錢)
lz舉的全是業界一流的公司,知道這些公司都在什麼學校招人嗎?這個檔次的人才這個價格一點也不泡沫,而且這個價格很快就要搶不過矽谷了。現在矽谷的觸手已經伸到了這類學校中中上水平的學生那了,從前是只要top的。
網路是個大槓桿,互聯網公司藉助這個槓桿極大的提高了效率,比如 whatsapp為5億人提供服務,只需要為50個員工付工資,而員工是互聯網公司最核心的資產,高工資再正常不過了
矽谷2013高級軟體工程師的最低年薪已達16.5萬美元,入門者起薪8萬美元,遠超美國其他行業同樣,看看國內公司的收入拿阿里舉例: 員工23000人,79億美金年收入,人均產出34萬美刀(212萬RMB)人均利潤15萬美刀(94萬RM)公司賺錢,利潤也高,而且正處於高速發展期(62%的年增長),用高薪水吸引人才是很合理的選擇
首先,肯定不存在人才泡沫的情況,他們的收入是偏低的,不是偏高。
我們先弄清一個概念,互聯網行業和軟體行業是不一樣的;可以這麼認為軟體公司是水泥鋼筋的生產著,二互聯網公司是開發商。典型的互聯網公司Google,Facebook,BAT等,軟體公司是IMB,Oracle,國內基本上都是外包公司或者做政府項目。中國的軟體行業真心沒有辦法和美國相比,像這次國家鼓勵銀行用國內產品不用IBM,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整個行業和國外相差實在太多了。互聯網行業就完全不同了,就全球來看,互聯網公司基本上聚集在美國和中國,美國做全球生意,而中國做國內生意。因為國內市場足夠大,還有中國政策的原因,讓中國互聯網公司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形成了今天的三巨頭和眾多發展還不錯的中小型公司。 分清行業區分外,我們還必須認清行業的發展趨勢,才能對工資是否偏高做出判斷。早年間國內互聯網公司相互廝殺的很厲害,但是近幾年格局已經形成,BAT在各自領域的絕對優勢已經建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試水國際市場就是在所難免的啦。百度早就布局東亞,但是基本是失敗的(比如百度日本在日本佔有率基本可以忽略),這次又宣布每年3億美金在美設立研究機構,在到處挖人才,騰訊微信布局東南亞,阿里這次又投資新加坡物流公司,都是在紛紛進軍國際市場,就連京東也宣布進軍俄羅斯,小米試水東南亞。都表面了中國已具備進去國際市場的能力的,但是時機好不好就另說了。 就在國內互聯網公司已經具備了挑戰國際巨頭們的時候,可是國內互聯網公司待遇和和國際互聯網公司待遇相比如何呢?就校招來看約為他們1/3,你可能會反駁說,國內待遇怎麼可能和美國比呢?這正是我要解釋的原因之一。就我所了解到的,目前在國外公司到國內招聘的只有互聯網行業(前幾天Facebook剛剛來我們學校開過宣講會),因為碼農的工作國內和國外的差別真心很小,除了與人溝通有差別,其他工作基本一樣。試問其他行業可以做到這樣嗎?每年美國互聯網公司都會從國內招聘一批國內優秀人才,我們學校就有很多去美國工作的同學。還有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工作環境真心沒有辦法和美國比,國內加班很嚴重,而國外不然。拋開公司層面,在國家環境方面,國內外差距就是巨大的。所以其實國內互聯網公司想要留住人才給的待遇應該不能比美國的低。其實這幾年國內互聯網公司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百度實行了少帥計劃年薪百萬,阿里有阿里星年薪60w(去年byvoid拿到了阿里星offer,可是人家還是沒有簽,人家去美國啦),其實頂尖的人才真的不屑這種offer。這幾年各公司為了招攬優秀人才,都在努力提高工資和改善工作環境,前兩年騰訊工資真心很低,去年大幅提高跟百度和阿里差不多的水平;據說百度今年又普遍漲薪5%-40%,阿里在提高A(15*15),A+(17*15)的比例,降低B+(13*15)比例;其他互聯網公司也只能跟進。可以預見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這幾年國內互聯網公司給的待遇和微軟中國、谷歌中國給的待遇基本上差不多了,想想要是前幾年你拿到了微軟研究院和阿里的offer,你要是選擇阿里,估計周圍的人都會說你腦子被驢踢了,可是現在的沒有人會大驚小怪的。隨著國內互聯網公司進去國際必要帶來人才的競爭,這樣國內互聯網公司待遇就會不斷的提高直到達到國際巨頭的水平。所以我們得出中國互聯網公司待遇水平不是偏高,而是低了。PS:其實我認為未來互聯網行業將會發展到國內外同工同酬的地步,其實已經有公司做到了((比如works applications)。 另外在說一下,國內互聯網公司不僅要和國外互聯網公司搶人才,還要和其他行業搶人才。其中最具競爭力的是銀行,眾銀行開除的條件還真是誘人,四大行給出待遇與BAT差不了多少,而且有編製,有戶口。其中我了解到的應該是浦發銀行給的最高30w左右,大部分都是10w-20w。除了銀行還有眾多投行也開除了很誘惑的條件(比如我們學校一個同學去年去了jane street年薪100w+)。 可以看出互聯網公司面對人才競爭壓力還是蠻大的。 看完上面眾屌絲們是不是有點後悔沒有選擇計算機專業?那看完接下了的你可能要說幸虧我當初沒有選擇計算機專業。 現在在高校中專業人數最多的就是計算機和英語了,只要是個高校都會開設這兩門課,而且人數超多。互聯網行業他們只招那部分優秀的人才,他們也是資本家不會做虧本買賣的。基本上他們招聘的人都來自985高校。眾多2本3本的學生去哪裡了呢?軟體行業,說白了去做軟體外包了。前兩天才看到一個新聞「小劉的工資條顯示,3月他一共加班190小時,其中周一到周五的加班時間為86.5小時,按照150%計算薪酬,周六日的加班時間為103.5小時,按照200%計算薪酬,但儘管如此加班,工資也不過4244元」,新聞中的小劉因加班猝死,年僅33歲。這是這個行業的悲劇的冰山一角。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介紹過了,中國軟體行業和國外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中國的軟體行業就像服裝行業,國外控制著上下游,我們只是做代工,他們掙大頭,我們拿零發錢。當然也有很多有著和政府關係不錯的,他們的生存環境還不錯(例如要取代IBM的浪潮,我呵呵)。所以總結一下,互聯網技術人才不存在泡沫。
1、計算機專業的特殊性,國內互聯網公司必須要與國際互聯網公司同台爭搶人才。
2、其他高薪行業(為什麼沒有人說金融行業有人才泡沫呢?)來計算機行業招攬人才。3、在互聯網公司拿著高薪的人本身優秀人才,他們是計算機專業中脫穎而出的少數人,其他絕大多數計算機人都在軟體行業從事苦力活。PS:勞動力的價值最終有需求決定,上面所有的分析本質是供求關係而已。假設現在互聯網行業出現整體衰落,那麼員工待遇下降就成為必然了。但是目前來說互聯網仍屬朝陽產業,不太可能出現衰落。原來還有 「人才泡沫」 這種說法啊?第一次聽說。
先說結論吧,沒有泡沫,所以就不用跟其他行業比了。
從國際上來說,就我知道的國家裡,IT行業的從業者多都是國家的中高收入階層,大幅超過國家人均收入。 以美國為例,在加州灣區矽谷,家庭年收入15W刀,您那是脫貧線。單從中國來看,題主你知道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或者說IT行業)招人有多難嗎? 如果某個職位10W就能招到合格的人,那麼僱主幹嘛要花20W?你以為僱主錢多的燒壞了腦子?
待遇本來就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而互聯網行業跟其他行業比起來,又是中國少有的幾個沒有富二代權二代和政府涉足的行業,可以說是充分自由的市場經濟。 題主你列的都是中國頂級互聯網企業的薪資,這些互聯網企業在某個細分的領域裡都是佼佼者,而且地理位置基本都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本身就是這個行業的高大上們。跟其他行業的一流公司比起來,這個薪資,並不算高吧,比如拿金融行業比一比?再低人才可都跑美國去了。
再說了,薪資的事,僱主既然願意花或者必須得花這個錢去招人,就說明在市場上,他想招的人就值這個錢。而互聯網行業總體上來說,比其他很多行業都公平的多,少問出身,靠技術能力吃飯,有多少本事拿多少錢,大家都是完全的市場機制競爭上崗,何來泡沫之說?
如今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雖然還不比不上美國,但是完全可以說是全球第二。2014 年 3 月的數據顯示,全球十大互聯網服務中來自中國的公司已經增加到 4 家,按照排名,它們分別是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和搜狐。余 6 家均來自美國。(Mary Meeker 互聯網趨勢報告(2014)收藏版)本來生活環境工作環境都不如人家,如果還沒有足夠好的待遇留住人,哪有中國今天互聯網行業的繁榮啊?
PS:本人以前在國內的時候,年薪稅前30W左右,四五年經驗,現在在加拿大的一個小公司,稅前50W左右。在這裡,一個高中生隨便隨便學點編程,隨便找個工作,起碼也有4~5W刀的年收入。而加拿大人的平均年收入,也不過3W刀左右而已。
經歷過大公司和小公司,我也來說說,如果樓主的泡沫指的是能力和價格的匹配,那我要承認,這是事實。
bat一堆的員工能力比小公司員工能力好不到哪裡去,但是卻拿著比小公司好得多的offer。如果把這批人放到一個創業公司,也就那樣。估計這也是為什麼大公司一批批中層領導帶團隊出來卻失敗的原因。
但是這是合理的。平台不同,導致對社會貢獻值是不同的。比如在大公司一行代碼是改進千萬用戶的體驗,頂上你幾十個小公司加班加點對社會貢獻,從這個角度看,大公司的offer高嗎?不高。說回泡沫問題,我認為只要市場決定的就不是泡沫。北上廣深創業需求,大公司人才需求很大,所以賣勞力的一方提高自身價格,正常的很。但是其他一些地方,就不見得如此了。比如前段時間一個it朋友要回江西,但是那找個it工作是多不容易的事情。在那裡,有泡沫嗎?沒有。我是某鵝的,工作四年多,2-3,在本地知名公司offer隨便拿,但幾乎沒有能給的比我現在多的,甚至落差很大。
這讓我懷疑,我鵝難道瞎了眼給多了?但轉念一想,比起我對我鵝創造的價值,這些錢根本不值一提!你覺得這是人才泡沫嗎?哪有什麼泡沫,都是完全的市場機制競爭上崗。這個價格,估計是招不到同樣水平的矽谷碼農吧。
樓主你看過金融行業的薪資沒?
發現都是行業外的人評價,同學幾乎都在BAT和華為,按照工作時間平均,我覺得還不如一個瓦工。
僱主本身是盈利的,也願意花這錢招人,談不上泡沫。另外,技術人員,按照牙口給錢,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青年才俊就應該拿高薪
- 互聯網加班很嚴重
- 誰說矽谷不加班的?
- 算上小時工資其實並不高
- 可惜很多人只看到了高工資,沒有看到高付出。
所以導致很多人一年經驗開口就要15k,讓那些傳統軟體行業怎麼活啊,像我公司搞數字化校園的,幾乎不加班的(我認為加班趕出來的東西最多只能算是it works,壓根達不到工程級標準)。
我們這產品開發經理才16K(也就是我),做的事情未必沒挑戰性,未必沒有意義,但壓根就招不到人,原因就是工資開不出啊。在表面上看上海985 211高校一大半是我們的客戶,但實際利潤根本支撐不了BAT這種級別的工資。而偏偏因為業務複雜需要真正具有軟體工程經驗的人,也就進入了惡性循環。
你能說像我們這種小公司沒有創造價值嗎?能說因為創造的價值小就沒有必要存在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是這種小公司的生存空間就被互聯網巨頭給擠壓了,小公司和互聯網巨頭在業務上甚至行業細分上都沒有交集,但是人家間接地和你搶人,把你人才搶跑了你一點轍都沒有。
搶完人還不算,還把整個行業薪酬水平抬上去了,同時把那些『偽人才』的待遇也抬上去了,我一朋友在北京搞APP,老闆不懂技術招了個2年經驗的小姑娘20K,而這個小姑娘能幹什麼呢?只能寫寫JS(僅限於jQuery)和HTML。健康的人才市場應該是你定一個高薪,大家都知道高薪應該對應什麼水平,而現在呢?你花個高薪招聘,來應聘的一大半都是『偽人才』,你能說這個IT人才市場健康嗎?
當然這些不能怪BAT,只能怪北上廣生活成本太高,不要臉的人太多,和急功近利浮躁的社會風氣。
前面有哥們說我為BAT創造了多少多少價值,所以我這工資不算高,不算泡沫。我只能說你怎麼能把功勞都算在自己頭上呢?如果沒有BAT這個平台,你能創造什麼價值?一個人才的價值首先是不可替代性,如果你離職了BAT肯定一點都不擔心,改天就招個人補你的位子了。前面也有人分析過了,因為BAT的平台能把一個人的貢獻放大數倍,所以工資給的高沒有問題。看清楚沒有?說的是『放大』。不是說在風口豬都會飛么?但即使飛上去還是豬啊,當然也有不少龍的。那些在BAT的幸運兒只是搭上了巨頭公司的HR戰略的快船而已(當然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搭上的),沒必要把自己想的那麼神。
而且,我也不認為這種高薪酬是泡沫,只要老闆開得出,能賺錢就不是泡沫。
其實真正有泡沫的是人心,沒本事的人也跟著漫天要價,也不看別人付出多少,自己本事有多少。有點本事的呢則放大自己的本事,真正能認清自己的有幾個?這些人如果不認清自己,今後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很不利啊。不說了,我那工作一年半的小朋友要跳槽了,工資15K,互聯網,總之祝他好運吧。我覺得,一個不懂技術的人,來評價互聯網技術人員的高薪,是不靠譜的;你們看到了他們拿的高薪,沒有看到他們一天到晚對著電腦苦思冥想的編寫程序、解決問題,加班是常態,不加班是工作不夠飽和,而且工作壽命很短,幾年的光景過去,身體、精力已經不適合干IT了,到時候幸運的話有個合適的管理崗,不幸的話只能夠轉行,而且手裡的資本很少;我想說的是,高薪是拿青春換來的,不是泡沫,如果沒有高薪,也不會有太多的人願意犧牲青春換取可憐的報酬。
你知道互聯網加班有多凶嗎?考慮下我們的工作時間,每天下午5點鐘,當你們下班的時候, 我們要加班到11點多, 周末,當你們玩耍的時候, 我們還在加班. 麻煩當你了解這些對人精神和健康的摧殘的時候,你再來考慮下工資高不高的問題. 而且工資真有傳得那麼高嗎? 作為阿里內部員工, 我只能呵呵了.
題主,據我了解到的的情況是:你們獵頭的待遇完全不低於it業從業者的中高水平收入啊 而且獵頭有提成,有些員工一個月提成是工資好幾倍,it公司一般是沒有提成的好么如果說it行業有泡沫並且破滅了、那麼獵頭的收入也會隨著下降好么
不用擔心啥,泡沫不一定是壞事。泡沫破裂的時候,不適合的人自然會被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