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天賦」對語文、英語的影響?

這個問題是受「天賦對理科學習的影響」那個最近引發熱議的問題啟發而提出來的。

不可否認,理科非常好的人很有可能抱有反應靈敏、精力充沛、很有創造力的特點,但這顯然不一定就叫「智商高」。

題主是某市重點學校的高中生,屬於語文和英語比較好(其中英語穩居年級前三,自認為不算差了)的理科生。熱愛讀書,有寫作的習慣。但既沒有出現瘋狂背書的場景,也對英語語法一竅不通(真的是什麼都不懂,根本無法區分XX從句,連句子結構都不懂)。上這兩門課時幾乎從來不認真聽,課下也沒下功夫,卻秒殺眾人。我覺得自己在這兩門學科上的付出遠遠不及理科大神們刷題所消耗的精力。

所以有一個疑問:英語、語文等學科上面是否也存在所謂的天賦?我認為自己對文字的熱愛是深入骨髓的,英語就像母語一樣(曾在美帝被誤認為是本地人,但之前從未出過國)。

如果語文、英語上也存在「天賦」的話,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呢?為什麼人們總有「語文英語特別好的人就極其刻苦」的刻板印象呢?

P.S.:家族出過會7門語言的大翻譯,或許多少遺傳給了我些什麼吧。


有一個學數學的朋友說過,「天賦就像是隱函數一樣,我們時時刻刻都受它的影響,只不過解不出,看不清而已。」

很多時候稱一個人有天賦,或自以為有天賦,大都是建立在和同儕比較中,背書花的時間短,考的分數高。這說明對某種事物有著先天的超過一般同學的敏感度和理解力。當然像源代碼D講的,「如果理性思考一下,你很可能只是對語言這種工具用的比較得心應手而已。有一定天賦的成分,但這只是個開始,切不可沾沾自喜。」

在英語方面可以說我從小就興趣不高,全憑苦學,因為有一個英語狂的老爸,可以說趕鴨子上架逼著學,從幼兒園的買單詞卡片,聽磁帶,其實都沒啥效果。後來去加拿大上過一年小學,回國後直到初中畢業都沒有認真學過語法,也沒有記過筆記。因為考試那些東西憑藉語感就可以答對。初中階段我爸為了防止我的口語退化,就報了外教班,一個美國人,拍電影的,上課就是和他閑侃,怎麼拍電影,用多少尺寸的膠片,還有一個以色列人,口音那個調調的,也是講拍電影。

我爸為了增加我的辭彙量,要求每天必須讀國家地理少兒系列的讀物,用電子詞典查出單詞,平時每天10個,假期每天20-30個。他回家就檢查。有時候甚至一本厚厚的書中隨機抽查幾個。記單詞的本子都有七八厚本了。

後來上高中發現憑藉語感不管用了,就只能和同學一起苦學語法。但語法考試基本上還是全班倒數幾名。高二考了雅思,也就是5.5,雖然是裸考。後來我開始努力學習,學了半年,又考了一次,考到7.0。

後來我回憶初中時候看過的一本調動肌肉的技巧就可以發音準確的小冊子,就開始注意語調和說話的節奏,以及一些吞音連音鼻音等等,表情也能到位。

後來我漸漸發現,講一門外語的最高境界,就是用那種語言的方式思維,而不是漢語思維再翻譯過去。高中的英文老師說過,能說出從句也是很厲害的。一般來說中文的定語都是前置的,這是一個XXXX的東西,象英文就是,「這是一個東西,XXX」,像還有一些插入語,各種各種。當你想一個東西,並不需要可以組織語法,能夠說出從句,這就是某種程度上的英文思維了。

能夠在語言中體會到對方表達的細微感情,從面部肌肉到語氣,都是某種信息,你能夠捕捉到這些並作出相應的反應。切換到英文模式,調動肌肉說地道的英文回饋給他,有一種默契,有時候甚至不需要說話眼神面部表情的交流可以了。當然這種感情的相融和氛圍的自洽是建立在對西方文明和文化的認知上,需要大量閱讀並且了解這種文化。當然模仿也很重要,比如旁邊幾個人在說話,很快速,當信息進入大腦時會緩存一下,然後等它漸漸放慢,能夠聽出他們說的是什麼,記住他們的語氣語調並且在某一天相似情境中還原出來。聽力和口語是相輔相成的,聽不精準自然很難說精準。

我剛去加拿大上大學的時候遇到一個香港移民,聊了幾句,他把我也當成移民了,後來暑假去英國玩,和朋友去牛津大學,和一個中國的博士聊了幾句,剛開始英文後來又講中文,他竟然說「你還會講中文啊,」在倫敦和一個玩具店女老闆聊天,她是英國人,她說你肯定不是一直呆在中國,我說你怎麼知道。她就笑了說要不然美國口音哪裡來的。

英語方面完全是背逼著搞上去的。在苦學了這麼多年後,也漸漸感覺到了語言本身的結構之美,比如偶然間和一個古希臘文拉丁文老師學了幾天。發現那種結構和文法是完全不同的,也很有趣。

當然,如果你想深入探究語言的結構以及其精確性,可以從形式邏輯(symbolic logic)和謂詞邏輯(predicate logic)入手,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都是很有啟發的。


(≧?≦)我大概就屬於在語文、英語上比較有天賦的人,高中英語語文沒怎麼費力學,但通常都是前一、二名,當然,上天是公平的,在數學、理綜方面我是一個大渣渣。後來大學學的專業不喜歡,考研就跨考了英語專業研究生,複習了三個月考上了一志願,個人感覺是天賦佔一部分,但是呢興趣更重要



所謂的天賦不過是黑暗中的努力


推薦閱讀:

十八歲學小提琴還晚嗎?
如何才能長時間高效學習
鬆一口氣,就是不同的人生

TAG:學習 | 學習方法 | 天賦 | 智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