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非人磨墨墨磨人

近來看到一篇文章,講徽墨瀕臨失傳。突然想起九歲時父親給我買了塊黃山松煙,如今我兒子七歲了,那塊徽墨只磨掉一半,正應了蘇東坡那兩句詩:

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風霜侵發齒

非人磨墨墨磨人,瓶應未罄罍先恥

應該唏噓嗎?才不是我的文風,我是熱衷於轉折的。那塊墨還剩一半,是因為我不磨墨,只是偶爾試一下新硯。說到硯,我到是收了不少。還有各種墨錠,漆墨、茶墨、金不換、五百斤油。做瓷器後,又玩文房瓷,水丞、硯滳、墨床,收了一大堆。只是有一點,我不磨墨。

當然用墨汁了,磨墨多累!早期的北京墨汁奇臭,後來曹素功用香料袪臭,有純正的馬應龍味,還可以忍受。只是有一點不好,墨汁膠重,寫字粘筆。我一度以為我沒能在書壇成名,就是因為墨汁太粘,限制了我飄逸的書風,所以蠻怨恨曹素功。後來朋友送我半瓶日本帶回來的墨汁,不膠不澀,一點如漆,然而我還是寫不好字,是日本墨汁擊碎了我的幻想,於是我又開始仇日。

但我還是改用日本墨汁,叫玄宗,大概出自詩品的「黃唐在獨,落落玄宗」,有高古之味。後來國內某墨廠耍流氓,搶注玄宗商標,自己生產。然後日本玄宗又改名書亭,風采依舊。

磨墨真的是苦差事,一張大字所用的墨,大概要磨半個小時。所以過去的文人是養書童的。名為書童,其實是墨童,主要工作就是一天到晚地磨墨。還有叫晚輩磨墨的,王鐸要寫狂草前,他的侄子們先作鳥獸散。也有人喊老婆磨墨,傅抱石就給夫人刻了記印:磨墨婦。

窮書生就只能自己磨墨了。《聊齋》里倒是有紅顏半夜來磨墨的情節——與其說是磨墨,不如說是前戲。於是關於磨墨的理論就出現了,一說磨墨的動作可以活動關節,為寫字做熱身,您不妨自己試試,何止熱身,熱網球肘還差不多。二說磨墨時,可以凝神靜氣,思索一會的字怎麼寫,我只想說,閑,真閑。

古代歐洲的墨水是橡樹皮提取的鞣酸,不沉澱,但容易褪色。中國墨以碳發色,不褪色,但沉澱,古人沒有辦法,只好做成固體。先秦的墨是粉末狀的,口水就能化開,所以莊子說「舐筆和墨」。秦漢的墨是顆粒狀的,那時出現了硯,要配一個小石柱,叫研子,用來研磨墨粒。當時也有銅硯和陶硯,都要配研子。也許硯的名字,就是從「研」演變來的。

三國時出現了條形墨錠,直接在硯上研磨,研子消失了。唐代石硯流行,唐代《國史補》里寫了:「端州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大概因為過度開採,端州硯到宋代就稀缺了。包青天曾任職端州,離任時不帶走一片硯台,被視為清廉的證據。後來蘇軾被貶端州,神宗托他開採硯台,東坡又不是青天,給皇上四塊,自己留了塊小的,送給愛妾做描眉之用,不盈一握,取名黛硯,好浪漫。

南唐的奚廷珪制墨極佳,後主喜歡,賜姓李。李墨當時就價比黃金,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可惜沒有實物流傳下來。李廷珪是歙州人,為徽墨的鼻祖,明清徽州有曹素功、胡開文等制墨名家,現在已經是大品牌。明代徽州出現了用桐油燒制的油煙墨,比之前用松油做的松煙墨亮,漸漸成為主流。松煙墨被邊緣化了,用途很少,比如表現蝴蝶翅膀上毛茸茸的黑色。

制墨講究精篩熟搗,《齊民要術》說「下鐵臼中,搗三萬杵,杵多益善」,大概顆粒越細,碳黑越純。現在市面的墨錠多為觀賞用,上面描金繪銀,卻不好用。實用墨要找墨廠訂,說清楚你這個我要帶回去磨的,人家才肯給你精篩熟搗,做出的墨塊也沒什麼修飾,不好看,好用。

安徽有文人氣,宣城產宣紙宣筆,徽州產徽墨歙硯。端硯的妙處在眼,歙硯可觀在紋,我最喜歡金星紋歙硯,刻個童子端盆,彷彿在接金錢雨,感覺自己馬上就要發大財。李賀寫硯工「磨刀踏天割紫雲」,多帥啊,可是現在的硯工太懶,採石不肯用斧鑿,用炸藥,把礦脈震得全是裂紋,硯石采出的少,報廢的多,涸轍而魚。

墨汁是近代出現的,其發展也是阻力重重。主要的指責是,墨汁少了磨墨那種儀式感。其實儀式感吧,門檻太低,就像進廟要先邁左腳一樣,是一種不問為什麼,只問做不做的東西。總有人以為做了某動作,就得到某屬性,不過你能靜坐焚香,別人也能焚香靜坐,那就沒啥了不起。所以乾巽先生說,彪悍的人生不需要儀式。

汪曾祺寫過,秋天梧桐葉落時,采葉柄紮起來,可磨掉硯上的墨痂而不傷石。我試過,很靈,興沖沖地告訴畫家,他說那就是宿墨啊!原來把墨汁倒進硯里,陰乾,化開,再陰乾,再化開就成了宿墨。

宿墨指隔夜之墨,膠碳分離,渣滓析出,常污損紙張。所以古人深惡痛絕之,必除之而後快,曹寅詩云:「宿墨能除硯始靈,多生於此獨忘形」。正因為宿墨脫膠,可以產生另類的滲化效果,只有高手才能把握。黃賓虹最精於此道,其畫中的氤氳淋漓之氣,就是源自宿墨。

墨汁都能調成宿墨了,就沒理由再說其表現力不如墨錠。幾十年前的墨汁的確不靈,但技術在進步,今非昔比。如果現在有人說墨汁畫不出「墨分五色」的效果,那是他水平問題,給他墨錠還是不行。所以說,玄宗墨汁給了墨錠最後的致命一擊,如同iphone 之於nokia。

也不用擔心墨錠失傳,肯定不會的。只要這個社會尊重生物多樣性,而且又足夠大的人口基數,那麼肯定會有人喜歡磨墨,自然有人給他們作墨錠。就像現在數碼幾億像素了,還是有人用菲林。

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首發於廈門航空《品》雜誌


推薦閱讀:

不被坑丨三部教你挑選陶瓷餐具
景德鎮的自古以來(四)
名窯列傳之五大名窯(上)
名窯列傳之建窯為首的諸多黑瓷

TAG: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