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培拉繪畫使用的顏色(二):黃色、藍色與綠色 、黑色

坦培拉繪畫使用的顏色(二):黃色、藍色與綠色 、黑色

黃色色料

1、土黃 Ochre

土黃在一些書上根據其字面意思被譯為黃赭,但是土黃之名更為常用,是從古到今被運用最為廣泛的色料之一,其擁有中等的覆蓋力,色調比赭石淺,比雌黃和那不勒斯黃深,多用於膚色、背景、膚色底色調製,在罩染法中也被大量使用。根據不同的色調,有亮土黃、深土黃、金土黃等,在古代畫家還將其放在爐子中煅燒獲得色調接近熟赭的燒土黃。在選擇的時候應注意觀察其色度,不同廠商的產品會有較大的區別。土黃雖然是天然色料,但是卻含有雜質,因此在使用時應先於等量的乳液調和,而後將上層的色漿倒出使用,餘下的捨棄。

從左至右依次為:塗布一層,塗布三層,與白混合 (圖片引自《聖像畫家秘訣》)

2、雌黃 Orpiment

主要成分為三硫化二砷,性質不甚穩定,但是由於其色調明亮,因此是古代坦培拉繪畫的主要亮黃色來源之一,加入鈦白之中會使其獲得偏暖的明亮色調,但是由於其質地較硬,因此即使是成品色料使用前也需要適當研磨,具體的判斷方法就是,以少量乳液調和並於之上塗之,若有顆粒存在,則應加入乳液放於研磨板上研磨之,或是使用研缽干磨亦可。

從左至右依次為:塗布一層,塗布三層,與白混合 (圖片引自《聖像畫家秘訣》)

3、那不勒斯黃(拿浦黃或拿坡里黃)Naples yellow

主要成分為銻酸鉛,有毒,乾燥快,擁有極強的覆蓋力,色調與雌黃接近,但卻比雌黃穩定且耐久,有深色那不勒斯黃和淺色兩種,在古代義大利十分常用,但是在俄羅斯聖像畫中卻使用較少,用於膚色調配效果很好。

4、生赭 (中文版《歐洲繪畫大師技法和材料》譯為富鐵黃土)Natural Sienna

產自義大利托斯卡納地區的錫耶納,是一種天然氧化鐵色料,比土黃偏暗偏紅,不如土黃透明,染色力較強,亦可用於調和面部膚色。此色經過煅燒後可以獲得接近土紅的「熟赭」。

從左至右依次為:塗布一層,塗布三層,與白混合 (圖片引自《聖像畫家秘訣》)

5、鉛黃(密陀僧)Lead yellow

一種在古代曾被使用的暗黃色色料,在中國主要被唐卡畫家使用,名曰密陀僧,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鉛,優質的鉛黃色調接近暗金色,但是與所有鉛顏料一樣,不耐光且易氧化,因此不適合作為壁畫顏料使用。鉛黃對於古代畫家來說也許用作乾燥劑更為常見,油性貼金法的金膠油,早期的油性清漆、黑油都是加入鉛黃熬制而成的。鉛黃在古代多使用鉛白煅燒製成(燒的再很些就成了鉛紅)

藍色、綠色色料

1、藍銅礦(又稱石青、山藍)Azurite

這是一種天然的深寶石藍色料,主要成分為鹼式碳酸銅,伴生於銅礦礦脈附近,在中國被稱為石青,在西方還被稱作山藍,通常作為青金石藍(天然群青)的較為廉價的替代品,但是其比青金石著色力要強,用做罩染透明色其實效果更好,色彩更為鮮艷,但其色調偏冷,其不可與硃砂、鉛白及含硫色料調和,最為可靠地使用方式就是,單獨使用。如今廉價的人造群青和鈷藍的普及,使得其近乎淡出普通繪畫者的視線,但是追求傳統的繪畫中,其仍被廣泛使用。聖像畫家伊林斯卡婭認為對於聖像畫藍銅礦要比天然群青更為合適。

2、天然群青(青金石)Lapis Lazuri,Azzuro Oltramarin

由青金石粉碎研磨並提純製成,價格昂貴,在中國被稱為「回青」或是「佛青」。古時僅被用作聖母和耶穌的服飾繪製,薄薄的罩染於畫面之上。天然群青色調偏暖,但是上色效果較藍銅礦要差,且更加透明,若要使其色彩更加顯而易見則需要與白混合。其不可與含醋的乳液調和,琴尼尼建議與蛋清溶液或是明膠調和,擔心蛋黃的黃色會使其偏綠,如果使用蛋黃也應選擇城市雞下的蛋,鄉村土雞蛋的黃太紅太黃。

(圖片引用自《聖像畫家秘訣》)

3、鈷藍,人造群青 Cobalt blue ,Ultramarin blue

作為傳統天然群青的替代品,鈷藍穩定而色彩飽和度極高,擁有極佳的覆蓋力,色調有偏冷與偏暖兩種,馬克斯多奈爾建議不要以純色塗得過厚,因為這樣會產生偏黑色的效果,可以與白色調和後使用。不過在坦培拉中鈷藍總是從調和色中浮上來,使得最終效果與調和時的預期效果差別過大,因此最好還是以純色薄塗。

人造群青是一種用來替代天然群青的工業替代品,可以用於除壁畫外的所有畫種,但是不可與銅顏料混合,用於坦培拉繪畫不可與樹膠乳液調和,色調同樣有冷暖兩種。

4、靛藍 Indigo

這是一種植物色淀顏料,看起來偏黑,但是調色時可以顯現出藍色色調,但其用於調和色對於其他顏色的影響甚小,不如單獨使用更好。該色不耐光,亦不適用於壁畫與油畫,在水彩中使用最多。

5、綠土(土綠)Verde Terra,Earth green

這是一種近似橄欖綠的天然綠色土質色料,色彩柔和而不嚴厲,性質穩定耐久,是古代畫家最為常用的綠色之一,被廣泛運用於各種畫種之上,尤其是用於皮膚底色、樹木等。其干後色彩會變淺,覆蓋力和著色力中等,在與其他色料調和時不用擔心諸如變質之類的問題。通常所說的綠土指的是義大利的維羅納綠土,俄國使用的則是另一種被稱為海泡石綠的土綠,二者色彩較為相似,但是質地較硬,用之前需要研磨。

6、孔雀石綠(又稱石綠、山綠)Malachite

這是一種銅質天然色料,主要成分與藍銅礦相當,主要以孔雀石原石研磨製成,在中國被稱為石綠,被廣泛運用於古建、壁畫、青綠山水中,有不同色度的可選。其色較綠土鮮艷,與那不勒斯黃調和可以獲得更加明亮鮮艷的綠色色調,用於坦培拉中非常耐久,但是不可與人造群青混合。

7、氧化鉻綠 Chrome green

這是一種人工綠色色料,又稱無水氧化鉻綠,密度大,著色力、覆蓋力強,由於其過於明亮艷麗,伊林斯卡婭認為其不適合於純色塗布,可以與生赭、熟赭、熟褐混合使其緩和。此色穩定可靠,適用於多種繪畫形式。

8、鈷綠 Cobalt Green

這是一種類似孔雀石綠的人工色料,有亮鈷綠和深鈷綠兩種,其著色力差,與白色混合可使白色獲得泛綠色之色調,但不具備孔雀石綠的光澤。此色用於坦培拉繪畫亦十分穩定。

黑色

1、煙黑(又叫燈黑) Lamp Black

此黑色色料由油煙燃燒後殘渣收集製成,其色度較深,色調較黑黑,但是透明而覆蓋力較弱,與乳膠混合可使其變得不透明,且藉助乳膠的附著力可以很好的在金箔表面上色。其成分與中國的油煙墨相似,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寫到石油燃燒後的油煙凝結在帳篷之上收集起來製作墨汁十分光滑潤澤。

從左至右依次為:塗布一層,塗布三層,與白混合 (圖片引自《聖像畫家秘訣》)

2、藤黑 Vine Black

由葡萄藤煅燒後磨碎製成,其色度不及煙黑,略微發黃偏暖,但是覆蓋力較好,適用於不透明塗布,如眼睛的瞳孔,眼線,鼻孔等。

從左至右依次為:塗布一層,塗布三層,與白混合 (圖片引自《聖像畫家秘訣》)

3、象牙黑 Ivory Black

由骨、角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煅燒製成,是顏色最深色調最為純正的黑色色料,與鉛白、鋅白混合則可以獲得純正的灰色,不過據維涅爾所說由鹿角製成的黑色色調略微偏棕,而海象牙則與象牙相似。此色具有較好的耐光性與穩定性,可以與各種色料混合。

4、次石墨 Shungite

這是一種俄羅斯特有的黑色色料,由介於無煙煤與石墨之間的次石墨礦石製成,黑而無光,色調微微偏藍,透明而覆蓋力較差,在聖像畫多用於調和暗部顏色,可暗部顏色深而透明。

從左至右依次為:塗布一層,塗布三層,與白混合 (圖片引自《聖像畫家秘訣》)

關於顏色的選擇

用於罩染:

1)著色力較強:

天然硃砂

雌黃

孔雀石綠

靛藍

2)著色力較弱:

煙黑

鎘紅

鈷藍、鈷綠

土紅

銻白

3)完全透明:

次石墨

藍銅礦與天然群青

關於其著色力:

1)著色力最強:

鐵紅

硃砂

雌黃

孔雀石綠

鈦白

氧化鉻綠

2)著色力較強:

煙黑

生赭與熟赭

鉛白

銻白

鎘紅

鈷藍、鈷綠

那不勒斯黃

3)透明,著色力較弱:

土黃

土紅

次石墨

鋅白

藍銅礦與天然群青

銀白

白鉛礦

以上各種均為古今坦培拉繪畫較為常用的顏色,很多五花八門的特殊顏色本文並未收錄,一來使用較為麻煩,二來並不容易獲得,感興趣的可以讀各種繪畫技法與材料相關的著作,也很有意思。最後關於顏色著色力和覆蓋力的區別,俄語中覆蓋性一詞直譯有「摻了白粉」的意思,也就是說隨著覆蓋力的增加,顏色會越來越厚重而不透光透氣,對下層顏色的遮蓋能力也就越強,而著色力則不同,塗於色層之上,底層顏色仍可透過此色層顯現出來,著色力的強弱決定了顏色塗布之後是飽和還是寡淡。


推薦閱讀:

漫畫人物表情難點解析及其應用

TAG:绘画技法 | 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