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專題之系統性能測試【風光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蘭拓相機租賃,第一時間發布評測和科普,租賃低至7折

前言

2017年僅剩下最後的十幾天了,我們的年尾收官大戲——系統性能橫評也如約來到了大家的眼前。這次的系統性能測試,跟以往的評測有些不一樣。以往的評測更注重的是數據化、理論化的畫質和機械性能測試結論,而這次我們打算從每個場景的實拍體驗出發,告訴大家如何進行前期設置,能得到什麼樣的照片,三台相機應付這個場景分別都有什麼優勢和不足,最後得到的成片畫質如何……相信很多吃瓜群眾關係的也是這部分內容。

首先來看一下最後由預選賽投票決出的三套系統搭配:

佳能:EOS 5Ds R+EF 16-35mm f/2.8L III

尼康:D850+AF-s 14-24mm f/2.8G ED

索尼:A7R3(原本定的是A7R2,然而後來新機突然發布)+FE 16-35mm f/4ZA (這個是最早的一期,沒在微博投票,不過可以看到16-35ZA是壓倒性優勢)

首先,就來評價一下這三套系統在使用之前,上手給人的第一體驗吧。

為行文方便, 以下均用「佳能」、「尼康」、「索尼」來代指上面三套系統,除非專門提及機身性能,否則均指的是系統的相關參數和體驗 ,望周知。

另外,我們也改變往日的評測方法,不再逐項積分後給出總體評價(原因見:文科也鍵攝(一) | 為什麼說我們要慎談「綜合第一」?),而是改為針對每個場景詳細的點評和比較,希望讀者看完本文之後,可以結合自己的現實情況作出自己的判斷。

出門之前的碎碎念

談談便攜

毋庸置疑,在還沒有開始拍攝,準備收拾行李的時候,索尼這套系統能帶給大家的最大體驗優勢就是便攜,無論從體積和重量上來說。之前微博上講了句半開玩笑的「2%便攜性換70%寬容度(事實上一開始的寬容度測試結果也有問題,重新測試之後實際上約30%,見新版資料庫m.irentals.cn/#)」,引發了很多網友的激烈討論。但從這件事情上我們理性的來想一下,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旅行順便拍拍風光(記錄性質),和專門的嚴肅風光攝影,對便攜性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

對於旅行記錄而言,最多最多會額外帶的配件就是一個比較便攜的三腳架,甚至只會一機一鏡掛脖子上就出門了,這時候機身重量給實際體驗帶來的差距可以說非常巨大。但如果是嚴肅風光,背一登山包出門,裡面塞滿各種防寒裝備、食物、水等等,或者拉杆箱出行的情況下,由於機身重量佔比減小,重量方面便攜性的差異不再顯著,反倒是體積(A7R3+16-35ZA可以直接插著鏡頭朝下塞進包包格子里然後拉上背包拉鏈,另外兩套必須拆開佔兩個格子)的影響非常顯著。所以對於便攜這個事情,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不管怎麼說,微單先天的小體積低重量,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領跑一步,無非是多與少,需要與不需要的問題。

但A7R3也有個缺陷,機內的APP功能為了開機快速被取消了,想實現上架慢門連拍堆棧必須額外帶一根快門線,這也算是個問題吧。不過好在快門線相比濾鏡支架簡直方便太多。

回到系統的攜帶體積這個因素上來,兩套單反系統比較的話,無疑最占背包格子的是尼康D850+14-24——燈泡頭先天的劣勢,有濾鏡長曝需求的話,必須上150×150的大方片,還得帶個支架,支架要佔一個格子,方片+保護袋/鐵盒要佔掉一個副袋的位置,加上機身鏡頭統共佔了包包的4個位置,無疑是便攜性最差的。不用濾鏡純粹用連拍堆棧代長曝的話,一是連拍速度不夠快可能斷線,二是張數過多存儲卡、電腦都撐不住,所以目前來說想拍慢門風光,ND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東西,高寬容度加持下GND什麼的可以不要,CPL對於超廣來說很難使用,但是ND不能不帶,這也是目前束縛燈泡頭的最大枷鎖。

佳能雖然也不輕便,但是ND可以擰在鏡頭上甚至都不需要一個單獨的盒子,機身鏡頭拆開放只需要佔2個格。但問題是5DSR寬容度太弱,只掛ND在很多大光比場景非常局限,如果包圍曝光解決不了的話100×150的GND還是必需品,這時候佔用包包的格子數也會增加到4,使用起來也一樣麻煩。

結論:從出發前準備的角度而言,索尼是最方便的,佳能次之,可以看情況決定,尼康最差,要帶的雜七雜八東西最多。

談談安全

這裡的安全不是指出門在外要防火防盜防XX,而是數據安全問題。畢竟出一次門,不管是旅拍還是專門的風光拍攝,都是需要長時間精心準備、至少好多天的拍攝,爬山下海十分辛苦,而且無法及時備份數據,如果來一發數據丟失之類的事情,必然無比惱火。

然而,SD卡的結構又是出了名的不可靠——殼子太薄,電路板脆弱,很多SD卡都不是寫壞的而是摔壞或者各種謎之不可抗力損壞的。所以對風光用機的卡槽配置來說可靠的雙卡備份機制是必須的,寫入速度反而次要。我們來看一下三台相機的存儲卡配置:

索尼A7R3:SD UHS-I+SD UHS-II

佳能5DSR:CF Type-II+SD UHS-I

尼康D850:XQD+SD UHS-II

如果不考慮成本的話顯然D850的搭配是最好的,基於PCI-Express鏈路的XQD卡外殼也很結實,速度快得飛起,唯一的問題就是貴,雖然說貴不是產品的問題而是你……(扎心了),但成本確實是一個不得不考量的因素,想實現雙卡備份功能,你得比隔壁5DSR和A7R3多掏好幾大百,也算是個問題吧。

5DSR的卡槽搭配從現在(不考慮未來發展)來看的話是最合理的,CF卡的安全性久經驗證,速度雖然沒有起飛但也比較有保證,搭配一張SD卡做雙卡備份基本可以高枕無憂。而且相比動輒八九百的XQD,64G的CF卡也只需要300左右,再配一張200多元的64G SD,500多元即可獲得非常安全的數據存儲保證,這個投資還買不了一張64G的XQD,綜合考量是安全性和性價比兼具的卡槽搭配。

A7R3的卡槽搭配是雙SD,雖然說SD卡的損壞率相比XQD/CF來說偏高,但是有方便廉價的雙卡備份加持的話(拍風光對寫入速度幾乎無要求,買兩張東芝銀卡這種好一點的UHS-I卡即可),成本最低(64雙卡400出頭),安全性也足夠滿足絕大部分需求(如果真的兩張卡同時掛了,這運氣你可以買彩票去了),跟5DSR相比安全性略輸(但是都足夠),成本略低(也低不了幾十塊),算是旗鼓相當吧。

結論:雙卡備份機制5DSR和A7R3性價比/便利性(XQD還需要單買特殊讀卡器,而隨便一個9.9包郵的讀卡器都可以讀SD/CF)相當,D850略輸。

場景一:長曝無逆光單張風光

場景示意圖:

分別掛海大ND1000 Nano Pro濾鏡拍攝,尼康14-24採用150×150方片,其它兩支鏡頭採用對應尺寸的圓片。

拍攝體驗

這裡要說的就是尼康14-24上濾鏡極度麻煩,需要拆下鏡頭,擰上濾鏡架,然後裝上鏡頭,裝濾鏡才能開始操作,前前後後麻煩不說,還得浪費差不多一分鐘的時間了,萬一碰到個什麼極品光線,佳能索尼三秒鐘拔出來,五秒鐘上濾鏡,十秒鐘上架子(無反折機構的快擰架)就可以開拍,而這個玩意一分鐘過去沒準黃花菜都涼了。而且裝這玩意的時候還被旁邊的日本人圍觀,感覺無比尷尬……總之體驗很不好,正如微博里吐槽過的,這是這套系統最大的減分項。

三台機器分別採用的拍攝設置為:

佳能5DSR:手動對焦、Liveview、2s延時自拍、曝光根據直方圖M檔手動設置(f/4.0,ISO100,30s)。

尼康D850:手動對焦、Liveview、2s延時自拍、快門優先Auto-ETTR(f/4.5,ISO64,30s)。

索尼A7R3:手動對焦、Liveview、2s延時自拍、快門優先Auto-ETTR(f/5.6,ISO100,30s)。

不得不說還有一件事是非常影響體驗的,由於此刻太陽未出,時候尚早,光線並不強,掛上ND之後Auto ETTR給出的測光是f/4.5,ISO64,30s(D850),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5DSR這種本身像素密度高,QE又弱,取景模式下也沒有超採的機身對焦無比困難,即使鏡頭光圈是f/2.8,開LV,關曝光模擬之後屏幕放大依然是糊糊的一片雜訊,費半天勁才對上焦。(不要說先對焦再上濾鏡,那樣拍出來必然焦點不準的)

尼康D850和索尼A7R3就容易很多,不管是因為QE高,還是取景模式下取樣像素多,總之更新的CMOS技術確實帶來了更好的體驗,尼康系統由於鏡頭光圈大,按下OK鍵增益亮度之後對焦非常輕鬆,索尼次之,關閉曝光模擬(否則光圈會根據實際設定值收縮,增加對焦難度)之後雖然鏡頭光圈只有f/4,但是對焦也很容易。

拍攝效果

注意, 日出階段光線變化極快,色彩差異不僅由於白平衡差異產生,一個人也做不到三機同步拍攝,僅供參考,敬請諒解。看圖可以很明顯發現拍攝順序是尼康→佳能→索尼,雲從遠到近飛過來,太陽也隨之升起。

佳能:

尼康:

索尼:

局部細節對比

由於這個場景是幾乎完全靜態(拍攝時無風),索尼是可以開像素位移合成(搖搖樂)來獲取高解析度的,於是我們把這種情況的細節表現也加入對比:

小圖看不清的話請戳:7xkm06.com1.z0.glb.clouddn.com

可以看到,A7R3的PSMS像素位移模式解析和銳度都是超高水準,可惜沒有任何針對運動物體的補償,天空中漂浮的雲彩都變成了網格狀虛影

而且目前,搖搖連拍的最小間隔也要1s,機內並不能直接生成單張的合成RAW,後期製作PSMS合成照片的軟體極其難用,在5GHz的8700K配置上也卡如蝸牛,並且負載如拷機軟體,翻個圖片都卡,然而要做PSMS又繞不開這個軟體,想體驗一把這種自虐快感的,建議下載一個來用用……

總之,這個抖像素模式針對靜態物體效果是極好的,若能給予足夠的軟體優化,前途也是光明的。但就目前來說,依然實用度有限,至少在風光拍攝當中使用仍然很不方便(強行使用只能是只針對靜態主體PSMS,非靜態部分單張然後蒙版合成),且合成軟體的用戶體驗極差,還有演算法bug,暗部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彩噪,使得理論上的PSMS寬容度提升成為泡影,用負分滾粗來形容並不為過。希望索尼以後可以重視這個功能,不求太多,能達到奧巴或者賓得的用戶體驗,那麼拍風光的時候就可以說非常實用了。

再來看剩下的三張,最高像素機身+最強廣角鏡頭組合的佳能明顯細節最豐富,索尼和尼康在伯仲之間,尼康這支14-24的色散稍顯嚴重,但是細節方面跟七八年之後發布的對手仍有一戰之力,足可見燈泡是一種多麼暴力的廣角鏡頭畫質提升手段,只可惜苦了追求體驗的一般用戶。

這個場景拼銳度比較方便,其它干擾因素很小。為方便大家自行對比三套系統的畫質,特此提供原始RAW文件下載:

pan.baidu.com/s/1dE7SGP

結論:單張拍攝佳能系統細節最好,索尼PSMS後雖然可以反超但是PSMS使用條件苛刻,軟體易用性差,不能當作常規的風光拍攝手段。佳能的弱QE、索尼的小光圈、尼康的大燈泡都是會影響這個場景拍攝體驗的因素。

場景二:長曝側逆光多幀合成

場景示意圖:

分別掛海大ND1000 Nano Pro濾鏡拍攝,尼康14-24採用150×150方片,其它兩支鏡頭採用對應尺寸的圓片。

拍攝體驗

尼康上濾鏡的麻煩就不再重複了。這裡有問題的是索尼——佳能、尼康機身都內置了自動連拍功能,索尼在沒有APP的情況下必須外接快門線,比另外兩家多一個準備步驟。當然,外接快門線連拍的幀延遲也是最低的,想獲取最好的包圍/堆棧效果,還是得使用外接快門線鎖死快門連拍,只不過佳能和尼康的機內連拍功能可以給你提供一個額外的選擇。

而且拍攝方式也各不相同——尼康和索尼擁有極低本底雜訊的感測器,可以採用堆棧操作來僅降散粒雜訊實現超高畫質。佳能的本底雜訊相當嚴重,因此必須採用明暗不同的多張包圍曝光合成。

三台機器分別採用的拍攝設置為:

佳能5DSR:16mm,手動對焦、Liveview、光圈優先自動包圍BKT共6張,自動曝光後期HDR合成。(f/5.6,1/180、1/30、1/6、6、30)

尼康D850:14mm,手動對焦、Liveview、6張堆棧、光圈優先Auto-ETTR(f/5.6,ISO64,0.8s)。

索尼A7R3:16mm,手動對焦、Liveview、8張堆棧、光圈優先Auto-ETTR(f/7.1,ISO100,1.6s)。

索尼之所以選了f/7.1純粹是因為失誤,回來之後才發現。不過這個對於對比畫質來說沒有什麼顯著影響。

三種方式最後的成片(HDR效果)和暗部細節如下圖:

佳能:

尼康:

索尼:

對比中心位置的陰影細節如下:

大圖戳:7xkm06.com1.z0.glb.clouddn.com

大家也可以直觀的看到14mm究竟比16mm多出了多少視角,為了這2mm付出燈泡的代價究竟是否值得,就由讀者來自行定奪了。

暗部曝光最充分(最長的一張HDR照片達到了30s)的佳能反而是「最乾淨」的,只不過這種乾淨並沒有實際意義,在平滑的表面之類位置還好,複雜物體的邊緣HDR出現了嚴重的合成錯誤:

如果靠自己手動刷蒙版來HDR,熔圖難度對於新手或者圖比較多的人來說又有點太大了。總之由於5DSR的弱寬容度,應付這個場景實在是有點困難。

尼康和索尼堆棧之後的暗部細節相當,之前講過允許上架堆棧的話ISO64和100差的那點散粒雜訊並不是問題,只要能堆出相同的總曝光時間,就可以獲得相同的暗部畫質(因為A7R3上的灰燼版IMX251即使在ISO100下底噪(動態範圍)也足夠與D850的ISO64有一拼,純散粒雜訊則只看總曝光時間)。這一方面戰成平手,尼康唯一的優勢就是節約存儲卡——有無損壓縮,55MB×6=330MB,索尼只有無壓縮,不接受有損的話就是85MB×8=680MB,索尼需要大概多一倍的存儲空間來放這些無壓縮的RAW文件。但是考慮到前面說的索尼配雙卡備份成本要遠低於尼康,大不了買雙128G卡跟你拼……嗯,自己抉擇吧。反正卡便宜,存圖用的機械硬碟現在大容量的也不貴了。

結論:尼康和索尼兩家的系統都能夠非常好的應付這個場景的拍攝需求,佳能的話,也不是說完全不能用,只不過不能像隔壁兩家一樣從前期(Auto-ETTR)到後期(堆棧)都幾乎全自動流程化的完成,需要自己調整包圍曝光,以及手動熔圖(這種複雜邊緣環境明顯自動HDR靠不住),只適合非常有經驗的風光攝影慢拍流攝影師選擇,相對隔壁兩家仗著ETTR和寬容度強吃你的無腦拍攝模式來說,在操作上的確是麻煩太多。

場景三:直面太陽多幀合成

場景示意圖:

分別掛海大ND1000 Nano Pro濾鏡拍攝,尼康14-24採用150×150方片,其它兩支鏡頭採用對應尺寸的圓片。

拍攝體驗

這個場景同時考驗感測器的寬容度、鏡頭的抗耀光能力和倍率色差抑制,基本是除了星空之外對器材能力要求最高的風光題材之一了,如果能過去這一關的考驗,那基本應付99%的平日風光拍攝都沒有什麼問題。

三台機器分別採用的拍攝設置為:

佳能5DSR:16mm,手動對焦、Liveview、光圈優先自動包圍BKT共5張,自動曝光後期HDR合成。(f/8,0.8、1、8、20、30s,ISO100)

尼康D850:14mm,手動對焦、Liveview、6張堆棧、光圈優先Auto-ETTR(f/8.0,ISO64,1.6s)。

索尼A7R3:16mm,手動對焦、Liveview、8張堆棧、光圈優先Auto-ETTR(f/8.0,ISO100,2.0s)。

這裡的曝光參數很明顯有一個Auto-ETTR傾向的問題,索尼在這個場景給了比尼康更高的曝光,使得同步提亮之後太陽部分的過曝部分增多。

首先來看看靠單張強吃寬容度提亮之後三家的表現(太陽位置稍有變化,我也無能為力,畢竟沒有控制時間的能力,請大家諒解):

大圖戳:7xkm06.com1.z0.glb.clouddn.com

可以看到其實三家系統都無法應對這麼苛刻的拍攝條件,基本上是全軍覆沒——索尼16-35/4ZA耀光感人(並且之前測試過16-35GM的耀光表現還不如這個),尼康14-24由於表面有灰,燈泡又不敢隨便拿衣服亂擦出現詭異耀光,而且除了這個中心部位耀光,其它位置,包括環狀耀光也是非常明顯,後期想消除難度很大。

以及一個細節:燈泡廣角頭在暗角控制上的優勢很明顯,中間和上下兩張一對比就可以看出來。

只有佳能16-35L III的抗耀光性能非常暴力,耀光處於可以後期消除的範圍之內,然而寬容度無解翻車……

多幀合成(佳能HDR,尼康索尼堆棧)之後的局部細節:

佳能:

尼康:

索尼:

然而堆棧消除不了耀光,佳能的HDR後期方法看能完美合成的地方細節和信噪比都很好,整體觀感也比較出色,但是仍然有老毛病——自動HDR的熔圖細節問題:

結論:最苛刻環境的測試下三家系統全部敗陣,如果非要拍這個場景的話,只有兩個不算完美的解決方案:

1、5DSR+16-35III,手動HDR仔細蒙版熔圖

2、佳能頭索尼身,轉接之後堆棧拍

所以啊,器材都不完美,並沒有什麼可以無腦買的選擇,還是要結合自己的需求來決定啊。

場景四:星空

由於有星空拍攝剛需的用戶基本都會備一支專用星空頭(不管是三陽14 2.8還是適馬14 1.8),考慮到這個實際情況,以及索尼系統大家的投票投了個小三元,拿來拍星空明顯是不公平的測試,本環節三台機身全部直插或轉接同一支尼康14-24/2.8來進行。

拍攝體驗

星空算是除了正對太陽逆光長曝之外另一個吃系統性能的項目了,對感測器的高ISO長曝畫質、鏡頭的通光量、彗差……都具有非常高的要求。那麼我們來看看三家系統拍星空,畫質會是怎麼樣的表現吧。

這個場景首先要誇讚一下D850的背光按鍵,電源開關往右一撥即可開啟,深夜擼星不用再完全的摸黑操作,而且有全功能的觸摸屏,方便程度秒隔壁兩套系統不是一點半點。

場景示意:

拍攝參數:轉接同一支14-24,14mm光圈全開,ISO3200曝光30s,自動白平衡。

首先來看一下整體成片效果:

佳能:

尼康:

索尼:

三台相機的白平衡傾向都不太一樣。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它們拍星空時的高感畫質。由於這三部機器設為ISO3200時的真實ISO都不一樣,我們後期盡量把它們調整到相同亮度進行比較。

首先是中央部分平場信噪比:

可以明顯看到A7R3和D850的高感相差不多,即使有差距也是伯仲之間,可以認為是「≈」。相比而言就算是縮了圖,5DSR的高感跟它們相比也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差距。

大圖戳:7xkm06.com1.z0.glb.clouddn.com

再來看暗部,ACR統一+2.5EV:

這就是有Dual Gain和沒有Dual Gain之間的差距,有Dual Gain的相機相當於有兩個原生ISO,低感動態好的同時高感動態也能保證。至於5DSR嘛……

這個環節的表現(ACR默認設置)是索尼A7R3最好,而且可以發現之前我們微博上發的,在屏幕上可以看到的長曝熱噪全部消失不見,不過我們只要把ACR的彩色降噪拉回「0」(默認是25),它們還是會出現的:

在更暗部的地方更加明顯:

如同之前微博上翻拍屏幕時看到的一般。但只要把彩色降噪還原到默認的25,這些彩噪立即消失不見,剩下一些無傷大雅的白點點。(下面那一片是樹葉縫隙透光,別看錯了)

所以可以認為是ACR在某一個版本里加入了彩色降噪時附帶尖峰雜訊消除(類似Capture One)的功能,五軸熱噪這個影響風光拍攝的問題基本是從固件到軟體這麼一路下來算是有了個解決方案,至少ISO3200、30s的曝光已經高度可用。畢竟彩色降噪和明度降噪不一樣,就算無腦拉滿基本也不會影響畫面細節,那麼這個軟體除尖峰雜訊的辦法會不會導致吃星呢?我們來對比一下同一片天區、同參數拍攝的A7R3和D850照片,彩色降噪都是默認的25(D850也不可能不開這個選項,滿天彩噪太影響觀感):

我也不說哪個是哪個,大家自行判斷(有沒有區別)吧。反正我的觀點就是:就算是拿放大鏡能找出來的少了那麼一兩顆被降噪誤殺的星,對你拍個銀河星野也沒毛線影響,還不如你鏡頭對焦歪一點影響大。真正拍深空的,也不會直接拿這兩部機不改機就去拍。所以,沒什麼所謂。

結論:都可以滿足基本的星野銀河拍攝需求,細究起來尼康和索尼畫質領先佳能一頭。

總結

之所以我沒有放單張短曝光小光比這種最基礎場景的測試,主要是對於這種畫質旗艦(5DSR算是個陪跑的,畢竟一個D850差不多能買倆5DSR,過於苛求它也沒太大意義)來說,這種簡單的場景實在是太簡單了,而且很大程度上犧牲了上三腳架的意義。而且單次單張、短曝光的測試很多時候都是旅行>拍攝,也就是旅行的時候手持機器隨手拍拍,跟本次討論的嚴肅風光拍攝,各種壓榨機器極限性能的拍法並不是一回事。如果你是兼顧輕度風光的旅遊愛好者,根本不用糾結,索尼這套系統遠比尼康值得選擇,根本不需要看今天的評測。

以及換個角度來說,今天的評測當中所給大家展示的拍攝方式,其對器材的要求都遠高於普通的旅行風光攝影,換言之能搞定今天這些片子的器材,搞定旅拍行攝更是毫無壓力,所以也就不必單獨進行測試了。

文章中有一個沒提到,但是很多人都會關心的點,就是低溫風光攝影時無反的可靠性問題,我這次去的地方最低也只有-11℃,這個條件下三台相機全部堅挺如往常,倒是蘋果iPhone X首先出了點小狀況……至於更低更冷,零下三四十度的環境受限於本次行程並沒有做相關測試,大家可以參考其他人的測試結果,有很多測試都表明,在做好電池保暖或者使用外接供電的前提下,-40~-50℃的環境內無反相機依然可以正常工作,這一點並不會成為風光攝影的障礙。

回到這三套系統當中來,實際上除了陪跑的5DSR系統短板非常明顯,在很多風光拍攝場景當中頗受限制(當然不可否認賣14000出頭的5000萬像素+EF卡口就是它立命的優勢,配合佳能優秀的廣角鏡頭群,如果你懂得如何規避寬容度低給你帶來的麻煩,它依然是一部很值得選擇的風光用機)之外,D850和A7R3都足夠優秀,機身足以完成一切苛刻要求的風光拍攝——Auto ETTR+堆棧這種無腦手段用在低底噪感測器上簡直是無解大招,任何場景都可以幾乎自動化、無腦的輕鬆搞定。器材的進化使得高畫質風光攝影成了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

對於很多人有的,A7R3和D850(這裡指的是單純的機身)之間的糾結,可以說底噪相近的ISO100和64(真實值的差異更小)之間的差距,在嚴肅風光攝影中完全可以被等時堆棧所抹平(就算不上ND,基本風光要出片都是清晨傍晚,快門速度也不會高,堆棧仍然有極強的實用性),星空星野/白天長曝攝影的熱噪現在也可以方便的後期修復(之前我就說過,一個問題是否嚴重,不僅取決於它所表現出來的程度和再現條件,更重要的是它有沒有方便可行普適的解決方案,如果有的話,這個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所以,a7r3看起來的缺點也不是那麼不可饒恕的缺點,D850看起來的優勢也沒那麼優勢,買哪一台都行,還是要結合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如果非要表態的話,兩套系統比較顯著的優缺點大概如下:

但這些實際上都不是什麼根本性的差距,so——

最終結論就是,索尼系統和尼康系統各有所長,我們能給大家帶來的是它們之間一些細節方面的差異對比,但是無法給大家一個不分場景的、決定性的「買哪個最好」的推薦,因為它們都是非常出色的產品,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購買。至於陪跑的佳能也不是完全不能買,機身價格便宜、適配最強的廣角鏡頭、最高的像素都是可以選擇的理由,只不過選擇的話,就意味著你在拍攝的時候無法像尼康索尼這樣無腦一招通吃一切,對前後期技巧把握具有相對較高的要求。


推薦閱讀:

攝影→平面設計,這是最簡單的「視覺轉換」方式
Snapseed技巧:讓你的水杯裝下整個世界~
利用寶麗來SX-70拍攝星空作品欣賞

TAG:摄影 | 摄影器材 | 风光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