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英語差,可你中文就夠好了?

余光中先生於近日辭世,從小讀著《鄉愁》長大的國人們,紛紛表示緬懷與悼念。不過,有人悼念,就有人批判。不免又有「理性」之人要出來批判一番:余光中在世時,也沒見你讀過他的文章啊?若非先生去世,你怕是從不會想起此人吧?

但我倒覺得,眾人的悼念無可厚非,並無不妥。

難道只讀過《鄉愁》,就不配在先生去世後表示一下傷感和惋惜么?對知識和文化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本就不易,又何必苛求太多?更何況,《鄉愁》所傳達出的普適情感,是千萬離家遊子都曾感受過的。不管是表達對大師相繼逝世的惋惜,還是因為先生的逝世喚起了年代久遠的鄉愁回憶,都無絲毫不妥。何以在某些人眼裡,大眾的悼念竟成了一種做作的「表演」?

扯遠了,吐槽歸吐槽,還是說回正事。

素聞余光中先生不僅是詩人和散文大家,更是一名學貫中西、才情恣肆的翻譯家,除精通中英雙語外,對西語、法語等都有一定了解。除自己創作的詩歌與散文外,他翻譯的優秀作品更是不計其數。

余光中先生有一本著作,由二十餘篇散文組成,收錄了他幾十年來創作和翻譯生涯中的一些見解和經驗,也就是本文重點要推薦的書——《翻譯乃大道》(又名《余光中談翻譯》,兩個版本內容完全相同)。

說到這裡,我要先自我檢討一下。我在今年四月份時,便經人推薦,在豆瓣把這本書標記為了「想讀」,留待日後精心食用。誰知後來各種瑣事絆身,這一拖竟拖到了年末,一直到近日先生去世,才猛然想起這本書。懷著無比的愧疚,我把這本書傳到了Kindle上,一口氣讀完。先生去世,才想起讀他的書,實在是慚愧至極。

說回這本書 ——《翻譯乃大道》。我知道很多人一看書名便喪失了興趣,「我不做翻譯,也不感興趣,不讀」。但是,千萬不要被書名誤導了,標題雖著重翻譯二字,但並不是講翻譯的教材,並不介紹細枝末節的翻譯技巧,而是從一個宏觀角度,談語言之審美、好中文應有之風貌、西化中文(也就是俗稱的「翻譯腔」)之弊病、今人使用中文一些壞習慣等等。

本書雖以「翻譯」二字命名,書里大半卻都在講中文。豆瓣上有評論說,「余教授這本書,最教誨我的,倒是中文讀寫,讀什麼樣的中文,怎麼寫中文,而非幾個譯文技巧。」實乃如此。余光中先生認為,不管是翻譯還是創作,需用純凈的中文,保持中文之生態:措辭簡潔、語法對稱、句式靈活、聲調鏗鏘。

他對於五四以後,中文逐漸西化、歐化,翻譯腔漸重的現象,感到非常痛心。

譬如,人們不說「李商隱《錦瑟》一詩該如何理解,學者們眾說紛紜。」,而非要說成「關於李商隱的《錦瑟》這一首詩,不同的學者們是具有著很不相同的理解方式。」

人們不說「陸遊的作品富於愛國精神。」,而非要說成「陸遊的作品裡存在著極高度的愛國主義的精神。」

人們不說「我的兩手都不靈了」,而非要說「我的手已經喪失了它們的靈活性」。

類此的贅文冗句,在今日的文字語境中,早已見慣。簡單明了的中文,似乎已經失傳。

也難怪余光中先生要說:

中文式微的結果,是舍簡就繁,舍平易而就艱拗。例如上引兩句,便是一面濫用大而無當的名詞(理解方式、高度、愛國主義),一面亂使浮而不實的動詞(是具有著、存在著)。毛病當然不止這些,此地不擬贅述。

除此之外,余光中先生還對五四時期的文人做了不遺餘力的「吐槽」。長期以來,不管是文化精英或是普羅大眾,無一不把五四時期幾篇未盡成熟、甚或頗為青澀的「少作」奉為圭臬,傳頌臨摹。而余老卻對這種怪現象嗤之以鼻:

民初作家年輕時用青澀的白話文寫出來的不很成熟的作品,值得全國青年當做經典範文,日習而夜誦嗎?民初的這幾位作家,停筆又早,作品又少,而寥寥幾篇不耐咀嚼不堪細析的少作,卻盤踞課本和文選達數十年之久,這真是一個怪現象。也難怪今天還有不少青年寫的是「她是有著一顆怎樣純潔的心兒呀」一類幼稚而夾纏的白話文。

書中評論名家作品,拿例子說話,褒貶揚抑,有趣生動,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余老這本論文小集,談何為好中文,談語言審美。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各篇文章以議論見長之餘,本身即是優良中文之示範,知性感性一體,見解精闢獨到,行文典雅凝練,論證對仗工整,讀來實在舒服。讀這本書,既有求證借鑒之益,抑有中文欣賞之妙。我要說,一個人即使不學外語,不事翻譯,此書也絕對值得一讀,去學習一下余光中先生的中文修養。

長久以來,每談及民國時期學貫中西的大家,欽佩膜拜之餘,潛意識裡總覺得中文與外文是對立的,一個人在此種語言上下太多功夫,花在彼種語言上的功夫便不可避免地被壓縮,如此一來,便對那些學貫中西、精通多語的大家們佩服更甚,想來一定是天縱之才,才能將相去甚遠的不同文化如此完美地融於心中罷。

現在看來,這個假設其實是錯的。語言並不是相互對立的,倘若一個人連自己的母語都掌握地膚淺差勁,他的外語又能好到哪去呢?試看20世紀的大家,梁實秋、金克木、林語堂、錢鍾書等,固然都對西方文化浸淫頗深,但哪位不同樣堪稱是中文大師?

如今,我們都一頭扎進學習英語的狂潮里,卻忽視了自己的中文修養。這就產生了悖論,一個人的母語都很shabby,又如何期望他學習外語時能做到excellent呢?

無意批判,不過,做好中國人,讀好中文,寫好中文,這是最基本的。

先生在文章中寫道:「一位成功的講師應該是一個巫師,念念有詞,在神人之間溝通兩個世界,於春秋佳日,寂寂無風的上午,面對台下那些年輕的臉龐,娓娓施術,召來濟慈羞怯低回的靈魂,附在自己的也是他們的身上。」所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如今斯人已逝,卻仍留有佳作傳世,以訓後人,對於一位半生顛沛卻時刻扭緊文化紐帶的詩人、學者、翻譯家來說,算是莫大的幸福了。

如果你有時間,也願意,我真誠地推薦你去讀一下這本書。

感謝閱讀!

文章首發:公眾號「孤讀者說」(注意是孤「讀」而不是孤獨哦),一個關於英語、閱讀、成長的公眾號,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到那兒找我吧。

發個小福利:

關於公號後,後台「余光中」三個字,便可獲得《翻譯乃大道》這本書的mobi格式電子版,另附贈一本余老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紋》,建議用kindle閱讀,也可以買紙質版,值得買。

其他一些福利:

後台回復「詞典」二字,可獲得我整理的一些離線詞典庫資源。

回復「英語」二字,可獲得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料;

回復「口語」二字,可獲得口語學習資料;

回複數字「2」,可獲得我整理的所有發音學習資料;

回復「原著」,可獲得20本英文原著以及三本最好用的kindle詞典。

推薦閱讀:

北外青少英語學校怎麼樣?
幼兒繪本應該怎麼用?
我收集的30個詞典網站

TAG:英语学习 | 阅读 | 余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