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註疏》里講「得百二十國寶書」,但《春秋》只有60國的原因是孔子放棄了剩下的那些國家沒寫,真的嗎?還是說百二十隻能當虛數,這註疏里是在瞎講嗎?
01-25
《春秋公羊傳註疏》卷一,疏云:問曰:若然,《公羊》之義,據百二十國寶書以作《春秋》,今經止有五十餘國,通戎夷宿潞之屬,僅有六十,何言百二十國乎?答曰:其初求也,實得百二十國史,但有極美可以訓世,有極惡何以戒俗者,取之;若不可為法者,皆棄而不錄,是故止得六十國也。意思很明確,即孔子所依據的原材料雖然是百二十國寶書,但是在經文中只有五十多國,算上夷狄之國,也不過六十,這是因為孔子從這百二十國寶書里挑出了那些「極美可以訓世,有極惡何以戒俗」的部分來,其他的內容,不足以為法范的,就刪去了。這就是孔子「作」《春秋》的緣由所在。而左傳的說法與公羊不同,左傳認為孔子是據魯史成文。這兩種說法誰真誰假,現在均難以判定,但是在這兩種說法的背後,是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對於《春秋》性質全然不同的認識。約略而言,《公羊》以《春秋》為法,而《左氏》以《春秋》為史。
史籍記載春秋時期包括被滅的國家大約有120個左右,但是夫子修定的《春秋》只有50多個。夫子修《春秋》目的是要講一些東西,這些東西講清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記流水賬。
從歷史事實來分析,夫子不可能得到的120國的國史,但是夫子修《春秋》肯定不會單單依靠魯國的史料,當然也肯定是以魯國的史料為主。
所以百二十國寶書的說法,當是漢儒延續部分戰國儒生的說法而已。戰國儒生是可以看到百國春秋的,比如墨子及其弟子以團體之力能得到。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言:
皆先於各國下列敘大勢與其排比之意,題曰《某國春秋統紀》。蓋據《墨子》有百國《春秋》、徐彥《公羊疏》有孔子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之文,故不主因魯史從赴告之義也。案《春秋》如不據魯史,不應以十二公紀年。如不從赴告,不應僖公以後晉事最詳,僖公以前晉乃不載一事。此蓋掇拾雜說,不考正經。
紀大煙袋一臉鄙夷的把「百二十國」的說法扣上了個「不正經」的帽子。
謝邀。
這種事情很正常。
就像現在媒體經常把一些二三流公司奉為座上賓,將來來一次人類大災難,後人看了這些史料還以為這些公司就是現在商界的全貌推薦閱讀:
※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國力和版圖的詳盡分析?
※請問春秋時期蘇國的詳細的史料去哪裡找啊?
※我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進入了文明,同時期歐洲除了古希臘都還在吃土,為什麼後面西方文明可以反超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