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一個省份,一座城市,立馬能想起的美食有哪些?
每次去旅行,很重要的就是品嘗當地的各種美食,網上的信息查了不少,但總覺得還是很混亂,
我家是廣州的,但是看不少網站上介紹的廣州美食,我都感覺很陌生,不知道是我孤陋寡聞,還是好多網站不靠譜,胡亂推薦。因為,希望在萬能的知乎,發揮眾人的力量,大家都來分享一下,「說起一個省份,一座城市,立馬能想起的美食有哪些?」可能每個人想到的都不一樣,最好是當地的特產食材、特色做法,出了此地,再難尋覓:)
2005年的時候,牛肉麵還是2塊5一碗。
狀若寬粉的透明塑料門帘下,桌子後坐著頭戴白帽的回族中老年男子,蘭州話總是說的帶點牛肉湯味兒。兩條面、肉票排列整齊,隨客人點單的剎那,白帽爺爺左手持廢磁卡緊壓票條,右手乾淨利落地撕下票據,同時迅速找好零錢,和面票嘩啦一齊推在客人面前。
小時候總是爸爸帶我吃牛肉麵,於是購買、端面這一流程我通通無緣接觸,從來只是乖乖抱著書包尋找空位,或是在有人端著面妄圖坐在我對面時,脆生生地喊一句:「這裡有人了!」
於是在我第一次獨自買面時就出了差錯。我把兩塊五數好放在白帽爺爺面前,不但乾脆利落地說道「一個小碗牛肉麵」,還語重心長地叮囑道:「二細,辣子少些!」
白帽爺爺眯著眼抬頭看看我,努力調整了語調以配合我稚氣十足的普通話:「姑娘,這個你要和那個窗口裡的哥哥fē呢。」
後來我爸告訴我,牛肉麵分為毛細、細的、二細、三細、韭葉、薄寬、大寬等型號,但我從未在任何一家店裡見過有關上述型號的文字表述。
每個蘭州人都生來已將這牛肉麵的種種規則瞭然於胸,即使是早午高峰期也依然有序地排隊站在拉麵窗口,等到拉麵小哥投來目光時,默契地將票放在撕去消毒薄膜的碗中遞過去,同時報上一切要求,語速迅捷卻利落。而拉麵小哥更是海納百川,將無論是天水口音還是張掖方言的要求分揀清楚,轉身扯著嗓子向氤氳在麵湯熱氣中的幕後拉麵師傅吶喊一句:「一個韭葉!」
幼兒園的時候,一家人常常同去吃牛肉麵。爸爸依慣例要一碗薄寬一碗毛細,媽媽再索要一隻盛麵湯的白瓷碗,把麵條分揀出來餵給我吃。喂完後再自己匆匆吃掉剩下的面,殊不知一碗毛細歷經如此折騰早該拖成了什麼樣子,但我年幼無知,只知道肚皮渾圓地得意洋洋到:「牛大!」
小學高年級時,班裡有頑劣男生,買好幾盒威力巨大的擦炮來放。街邊放得無趣,他們竟三兩成群,將擦炮擦燃後丟進牛肉麵店前那裝滿廢湯紅油的鐵桶里,然後轉身便逃。我不知道那1米多高的大鐵桶最後是否如噴泉般炸起、飛濺再熊熊燃燒,只是每次路過那家店時,我都要低頭加速遁走,生怕白帽子爺爺衝出來,把我當做同夥抓個現行。
初三的時候,學校旁邊的市場中部新開了一家牛肉麵館。有一天站在窗口前等面,忽然心血來潮,對小哥說到:「要一個大寬!」小哥疑惑地看著我:「大寬?」「嗯,就是那種最寬的!」
爸爸吃牛肉麵的標配永遠是薄寬,媽媽偶爾吃韭葉,而我則永遠被設定成細的。這種安排令我誤以為面的寬度是和階級地位相關的,於是趁爸爸不在,我便如竊取政權般迫不及待地點了比爸爸更高一級的麵條。
但等面端來時,我才傻了眼。寬度約5厘米的巨大麵條儼然一碗忘記被揪斷的面片,厚度更是令人咋舌。在白帽子爺爺費解的眼光下,我面色凝重地看著那碗大寬,非常艱難地向嘴裡塞了幾寸,然後迅速敗下陣來。
那碗作為逞強惡果的大寬直到現在還令我記憶猶新,不光是因為那是唯一一碗我沒有湯麵俱盡的牛肉麵,更是因為,它似乎攜帶著某種尷尬的譬喻不時出現在我餘下的人生里。迫切渴望成長的心情作祟,整個青春期里,我做過很多隻為證明成熟卻結局寥然的事情。當時覺得決絕凜然或是豪邁異常,等到回頭想起,才覺得像是一個永遠無法平復的疤痕,或是那碗令人哭笑不得的大寬,橫亘成倔強的回憶。
高中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牛肉麵的位置再度前移,成為了我早餐的常客。三兩好友常常在前日放學時就約好地點,次日再比平常提早15分鐘左右聚在牛肉麵館前。
但往往有人更懶惰,早起失敗,睡眼惺忪地空著肚子衝進教室,固然一整個早自習都無心向學。那時我經常看到早自習下課鈴響後,教室里如脫韁野馬般衝出去一群人,身手之迅捷令人恍惚是否因為缺覺而花了眼。後來才反應過來,他們是跑去吃牛肉麵了。
10分鐘的課間休息,穿過五彩廣場,為躲避班主任的目光穿過爬滿藤蔓的小路,再狂奔到校門口的牛肉麵館。這樣的早飯來不及細細品嘗,只有筷面交錯的悶聲和吸溜作響以驅散滾燙的的「交談」,面容上寫滿焦急和極度愉悅的矛盾表情。
整場早餐沒有八卦與閑聊,最嫻熟的學生已經能將吃面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再用相對悠閑的步伐,慢慢踱回教室。在經過那些購買雞蛋灌餅和裡脊扒餅的人們時,狂奔的牛肉麵者眼神里彷彿帶了一絲睥睨。是的,在如此緊張的時間裡,仍然堅持吃一碗牛肉麵,彷彿是某種奢侈的、高貴異常的儀式性盛宴。
冬日裡的麵館永遠熱氣騰騰,高三生們摘下眼鏡以防白霧,動作嫻熟優雅,即使高度近視也能完成這一場唇舌間的幽會。那應當是特殊歲月里,幾乎唯一的無憂時光。教室、課本、試卷在那10分鐘里被完完全全地拋諸腦後,一碗只能生長在這座城市的麵條,偷出至今令人回想仍感慨萬千的回憶。
那樣疾速專註的奔跑彷彿整個生命都不會再有。它們只能屬於這樣沉重,卻不減絲毫熱血澎湃的青春。
假期第一次在酒店實習,面對一眾比自己還小兩三歲的服務員們,頭一次覺得捉襟見肘。
被安排跟著一個天水來的姑娘學習,主管指著她說:「這就是你師父了。」笨手笨腳地跟了她一天,下班時禮貌地告別道:「姐那我走了」,姑娘表情複雜地笑了笑,「其實我是95年的,比你還小。」
1個月的實習期里,學的比兩年還要多。婚宴里上菜倒水時用不到旅遊經濟學,然而即使旅遊學導論考過高分,也依然面對客人的刁鑽要求一籌莫展。
但周圍的姑娘們都對我很好。16歲的迎賓姑娘在我上第一個湯鍋時主動幫我分擺好菜品,隔壁包廂曾經學體育的姑娘在我有事要提前走時,主動跑去跟主管說承擔我的任務。實習的地方在廣場,而我晚上仍要回橋南的家,於是更有數不清的人幫我頂崗,當我遇到滔滔不絕直到10點仍沒有離去之意的客人時,便催促我快點回去,而自己依然打著哈欠站在包廂里,忍受著沒完沒了的煙熏酒氣。
又是一個推遲下班的夜晚,我和師父一起等在包廂外加水添茶云云。這時師父眼中突然靈光一閃:「徒弟,你有沒有吃過咱們酒店的牛肉麵?」
「沒有啊,怎麼了?」我一臉疑惑。師父並未說話,反倒拿起操作間的電話撥通後廚,低聲叮囑了幾句。沒過5分鐘,傳菜的小哥便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麵進來。我吃驚地看著師父,她笑得一臉憨厚:「今天后廚值班的是我男朋友,我讓他加了一碗面給你嘗嘗。」看我依然有點驚訝回不過神來,師父二話不說把我推進隔壁無人的包廂里,手指放在雙唇間做了一個不要出聲的姿勢,悄聲說「快吃,我先看著客人」,然後便拿著茶壺進了包廂。
那天我坐在包廂里用不到5分鐘的時間吃完了那碗面,卻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我不知道後來師父有沒有看見碗里眼淚的痕迹。實習的日子真是非常辛苦,生物鐘紊亂,身心俱疲且經常遭人不尊重對待,但至少有了那碗牛肉麵,以至於我如今回想起來,只剩下滿滿的溫暖回憶。
大學遠離家鄉,跨越沙漠、城市和平原,考去了祖國東北的半島。雖然我明白,對牛肉麵而言,出了蘭州一步和一千里的意義是一樣的,但仍然心懷僥倖,期盼在未來的街頭巷尾,還能發現鄉音的佳肴。
生日的時候,跑去學校門口的「蘭州正宗牛肉拉麵」店點了一碗牛肉麵。售票的依然是白帽子爺爺,卻沒有兩色小票,只有完全自動的純白色機打收銀單據。服務生小妹拿過我手中的票遞給後廚,不容我說一句「細的,辣子少些。」
被剝奪選擇和自助的權利,我等在座位上反而如坐針氈。那時擁擠在面窗口時的抱怨反而令人懷念,而當面最終端上來時,我的希望才終於完完全全的破滅了。
那碗牛肉麵固然是沒有大錯,可它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甚至那白底藍字的粗瓷碗,都少了幾分感覺。我草草填飽肚子,多少有些失落地離開。經過白帽爺爺時,突然不甚甘心:「爺爺,您是蘭州人嗎?」
白帽爺爺眯著眼看我:「你是蘭州的?」
「是呀!」我一下子激動起來,努力調動起太久不說的蘭州辭彙,準備用鄉音寒暄。
「呵呵,我們一家是青海的。」白帽子爺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不過,也離得挺近的啊。」
「嗯,是啊。」我將那呼之欲出的激動心情重新掖進心底,訕訕地笑道。
我再未在蘭州以外的任何地方,懷著僥倖心理,吃過任何一碗「正宗蘭州拉麵。」
但偶爾在看到它們的時候,我仍然會想到故鄉那些綠底白字的塑料招牌和從不加「蘭州拉麵」字樣,只大大方方寫個「牛肉麵」便有信心用味道吸引來一眾顧客的店鋪。
我又想起很久很久之前的一天下午,那時我剛上高中,三兩好友照例相聚。忽然有人提議到:「不如中午一起吃牛肉麵吧?」
「好啊。」我贊同道,「去哪兒?」
「北街的占國辣子油很香,西站的馬有布牛肉一絕,還有你家樓下的磨溝沿絕對可以排進牛肉麵綜合榜單前三……」男生們立刻來了精神,眉飛色舞地細數道。
「喲,一個牛肉麵還研究得這麼仔細。」我揶揄道。
「那是當然,」他們的表情得意卻又鄭重,「因為牛肉麵,是蘭州的魂呀。」
————————————————轉載署名及來源即可。新年快樂,要回家啦~(≧▽≦)/【已更新】新疆美食來襲!!!【多圖】
這些圖片都是我吃的時候自己用手機拍的w比較丑不要介意嘻嘻w(看評論有人說看著就沒食慾,這是我拍的太渣了QAQ但東西是真的好吃!千萬不要因為我的照片就對我們新疆的好吃的失去信心啊啊啊!)
1.大盤雞4.下野地西瓜
下野地的西瓜便宜又好吃!上大學以後都是一牙一牙吃西瓜,以前在家都是抱著半個挖著吃嗚嗚嗚嗚還可以自己榨西瓜汁,新鮮的!一定要喝新鮮的!最好是冰鎮的,夏天喝起來特別攢勁!5.四十九丸子湯丸子湯的湯可是很講究的,要把牛肉的牛骨頭一起熬制很久才能出來如此美味的高湯。湯里是各種食材,阿魏菇、牛肉、粉塊、粉條、小油白菜~營養價值很高的。白色的是油塔子,牛油做的,一般吃丸子湯都會送,想吃多少吃多少~6.抓飯
來新疆必吃的就是抓飯,小羊排抓飯碎肉抓飯,上面撒點葡萄乾,再配上酸酸的小菜。7.新疆老酸奶這個老酸奶可能各個地方都有,但新疆的牛奶本身就好,所以做出的酸奶也比別的地方的好喝。酸奶稠稠的,還附贈花生芝麻碎~(我把花生芝麻碎提前吃掉了…所以沒拍上)8.乾果巴旦木紅棗葡萄乾什麼的都不用多說了,薄皮核桃我一手能捏碎倆!(皮真的薄ˊ_&>ˋ
因為現在在四川上學,所以手裡的圖不多,接下來是網上找的圖,賣相絕對比上面的好!9.拉條子/拌面這個是主食,每家每天都會吃,小夥子中午一個拌面飽飽的~我覺得過油肉拌面最好吃啦!別的地方的拌面就沒有新疆的筋道,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天山麵粉比較勞道哈哈哈哈哈哈哈!10.烤肉在別的答案也看到了新疆羊肉串,看來大家對新疆美食主要的印象就是羊肉串嘛。一般晚上大家坐夜市上,要幾杯烏蘇,涼皮涼麵對半,再來幾串羊心羊腰子羊肉串,喧(就是聊天…)到十二點再回家。11.烤包子烤包子是在饢坑裡烤,烤好了是金黃色的,皮酥肉嫩,油香油香的。裡面就是羊肉,洋蔥。我覺得烏魯木齊二工BRT站旁邊的烤包子好吃,推薦一下。12.扁豆面旗子比較有名的是四十九扁豆面旗子,和上面的四十九丸子湯是連鎖的。裡面有扁豆、羊肉丁、土豆丁、西紅柿丁和小小的面旗子。我小時候發燒不想吃飯,我姥姥就會給我做這個,我只喜歡吃姥姥做的,超級懷念QAQ13.烤全羊我的烤全羊,時尚時尚最時尚!外焦里嫩,香酥可口~14.米腸子面肺子用羊內臟做的,因為不喜歡吃內臟所以幾乎不吃這個,所以不太了解。但口碑很好。15.皮辣紅念「皮辣hong(四聲)」皮:皮芽子,就是洋蔥。辣:辣子紅:西紅柿一般吃抓飯會吃這個當配菜。差不多就這麼多啦~接下來講一些新疆本土生產的零食。【香巴拉牛肉乾】【巴旦木聖乳】【西域春牛奶】【麥趣爾牛奶】新疆的牛奶比你想像中的還好喝!!這些隨便淘寶一搜就出來了~如果上面有錯誤的或者大家有更好的推薦可以評論告訴我,我會加進來。評論我都有看的^_^我沒有饞你們!我現在也不在新疆,只能吃包辣條了。最後謝謝大家的贊啦(捂臉謝邀。
我女朋友是重慶人。所以拿這個開始:
重慶小面。我所見過調料陣容最恐怖的早飯。僅僅我認得出的,是花椒粉、辣椒粉、味精、鹽、碎花生末、豬油、醬油、蔥花、榨菜末,以上還只是必需的,趕上藝術家細胞的小麵攤兒,調味料還能多出幾倍。面煮完,調料擱碗里,先下豬骨湯沖調一下,面和青菜舀進,再來一勺鮮湯。剩下的就是拌,香料滋味全起來了,不得了。牛油火鍋。
重慶火鍋牛油極重。紅湯滴在餐桌檯布上,能凝成蠟狀。濃香撲鼻。幾個東西,在別處等閑吃不到:鴨腸、黃喉、菌花。口感之脆韌,無與倫比。川西康定:酥油茶和氂牛肉。
許多人家信佛,不殺生。氂牛放出去,有時失足,山上摔下來,摔死了,就收來吃了。多的氂牛肉,吃不完,拌鹽風乾了,掛在屋檐上,想吃時摘下來,可以生吃——一綹一綹,咸鮮韌勁,非常好吃;如果是肥牛,肉肌理還有點凝結的油脂,很滑口。酥油茶,是放一個大壺,咕嘟嘟煮著磚茶,酥油和鹽,在另一個罐里攪,便濃渾了;等茶開,便拿起壺,往罐里一倒,香氣被燙出來,厚而且濃;稍等,便將這罐酥油茶另倒在一個大茶壺裡,小火微煮,以免冷了。要喝時,便用茶壺倒在碗里。大碗飲茶,喝著爽快濃郁。烏魯木齊:二道橋的烤串和抓飯。
烤串焦黃油亮不提了。抓飯配碗肉湯喝,大夏天都能讓人不避油膩。貴州:酸辣粉和夜市烤串。
貴州(確切說是都勻一帶)的夜市烤串是我見過烤串蘸料最豐富多彩的,跟調色盤一樣。吃了酸辣粉,一早上就興沖沖的。那個勁兒就是,明知道辣,還會從湯里意猶未盡撈榨菜末和花生碎粒兒吃。廣東:腸粉。
不用介紹了。神一樣的存在。海南:抱羅粉。
在海口一個河邊吃的,我吃過最滑的粉,簡直來不及咀嚼。吃完抱羅粉再找一份清補涼。湖南:衡陽的蒸米飯?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正宗衡陽菜,我是路過衡陽在一個小店吃的。大缽悶的米飯,撒上辣子,飯粒飽滿,香得要命。陝西:肉夾饃和燴麻什。被西安朋友上課:饃饃要九成麵粉加一成發酵的麵粉,烤個「虎背花心兒」狀,黑黃白參差斑斕,才酥才脆才香才嫩,才配得上臘汁肉;吃肉夾饃須得橫持,才能吃出連脆帶酥的鮮味,不辜負了好饃好肉汁。一開始吃,當然總希望肉夾饃里,肉夾得越多越好。本來嘛,這類麵粉夾餡,不都該這般吃么?金槍魚三明治如是;饅頭卷紅燒肉如是;夾心餅乾如是。肉夾饃嘛,最好是兩片饃薄如紙,中間夾一厚墩湯水淋漓的肉,火車進隧道那樣,整塊進嗓子眼。吃多了,慢慢熟了,才覺得饃是咚咚鑼鼓,肉是哇哇嗩吶,互相滲著搭著才好吃。肉多了,頭兩口解饞,後面就覺得嘴巴寂寞,沒聲音噼啪就和,這才醒悟:得有饃,不然太寂寞。我去西安時吃的一次,反而印象不深,在西安印象最深的是酸湯水餃。以前寫過的:2006年秋天,那是我最窮的時候:我女朋友若,那年剛到上海來,兩人不知算計,稀里糊塗把錢花個精光。於是每天買早餐,都得滿家裡沙發底床腳揀硬幣湊數;出去吃個飯,兩個人點一個菜就叫米飯,惹老闆頻頻回頭看;買麻辣燙都不敢點葷的——那時上海的價碼,麻辣燙一份葷的一元,素的五角,於是多點些素的,就能頂餓了。
到那年十一月,我等來了筆稿費,也不大敢大用。十一月中旬,她得回學校考試。臨走前,我們先把她回學校的車票錢算罷,最後剩了些紙幣,珍而重之的收著。那是周六午後,倆人沒吃早飯,都餓了大半天,就用剩的錢,買了兩個肉夾饃,人手一個,分著吃。那是十一月的午間,陽光晴暖,兩個已經窮了一個多月,不知道什麼時候日子才能寬限些,決定就這樣天不怕地不怕過窮日子的人,在丁字路口的馬路牙子邊,背靠背坐在消防栓上,邊曬太陽,邊歡天喜地,雙手捧著,一口口吃得腮幫鼓起努著、滿嘴是油,就這樣高高興興分掉了各自的肉夾饃。我後來吃過的一切,沒一樣能和當時的肉夾饃相比。
杭州:蒓菜羹。
每次到杭州必須吃的東西。湖北:豆皮?
其實應該是武漢菜吧?我在戶部巷吃的比較簡單,就是香脆豆皮,加糯米和青豆。吃習慣了,當主食。以後在其他地方下湖北館子,只吃豆皮。上海有一家,炸得很周正,豆皮香脆,糯米柔軟,油不重,豆皮里除了常見的筍丁、肉粒和榨菜,甚至還有小蝦肉碎,咬上去脆得「刺」一聲,然後就是口感紛呈,老闆說是「為了上海客人愛吃」。河北:驢肉火燒再找碗炸醬麵。
當然了……天津:嘎巴菜。
我一直沒確認是嘎巴菜還是鍋巴菜。以為是菜,吃起來像揪面,知道是豆面兒弄的。老鹵湯拌著,特別香。北京:爆肚。
而且比較認滿廣記。河南:餄餎面。
在洛陽一個鋪子吃的,老闆還給切了盤牛肉。我一直沒弄明白該是餄餎面還是河漏面。西班牙:海鮮飯(PAELLA)、火腿和sangria。
歐洲其他地方的海鮮飯都會加許多東西,法國的甚至加雞腿。西班牙本地的比較老實,就是大量的海鮮,藏紅花。
伊比利亞火腿不用多誇了。Sangria在巴塞羅那老城區是用阿拉伯式陶罐裝的,四季都能喝——西班牙太暖和了。瑞士:乳酪火鍋。
最傳統的瑞士乾酪鍋,一片純黃的酪半融狀,上口有一點兒苦,之後就是很厚潤的香味。配乾酪煮的須是白葡萄酒,到乾酪融化,酒香與酪香融匯相得益彰;正經用來蘸酪的麵包,須切成小方塊兒。老闆還叮囑說,千萬不能等乾酪太熱了吃:太軟不中吃,應當看乾酪剛進入流質狀態時,就蘸來吃,味道最是正宗。乾酪初融時的那一下,味道最清和純正,麵包捲起如絲乳酪吃了,嗯,確實要飽滿有層次得多。
乾酪冷卻之後,脆結鍋底的那層,老闆說也有術語,叫做religieuse——法語「修女」之意。一時吃不完,老闆就借冰箱出來,先放著。凍結的酪干可以當餅乾吃。整塊的瑞士乾酪鍋底凍結實了,放了一周,依然不壞。當零食下酒、端來招待客人,皆相宜。義大利:T骨牛排。
佛羅倫薩一個叫LA TINA還是什麼的店的T骨牛排。外層焦黑脆,切開紅心,肉頭厚,汁水香濃。吃過那個之後,義大利所有吃的我都記不住了……布列塔尼與諾曼底:海鮮煎蛋和蘋果酒。
法國北部的煎蛋比較咸,比較緊緻,但真可以當主食。蘋果酒很地道,酒味不重。德國:酸菜香腸。
法國人每天嘲笑這個……末了:江蘇:餛飩和小籠湯包。沒法子。我是江蘇無錫人……我們那裡的湯包太甜了,肉餡太大了,湯汁有點濃;我們那裡的餛飩肉餡蝦仁打的,沒什麼複雜變化,湯頭也普通。但沒法子,我是江蘇無錫人。離開無錫我就沒法吃餛飩和湯包了……許多人都認老家這一口的。西安,羊肉泡饃。
西安,肉夾饃。一口下去,滿滿的都是餅與臘汁肉的纏綿。西安,biang biang 面。粉巷的面,每次回去都要去吃。真愛。——————————————
大學四年在南方讀書,記得第一學期寒假坐K318經過34小時,晚上9點10分到達西安,呼吸到冷空氣的一刻,出站看到火車站廣場城牆的一刻,覺得心裡真踏實。於是立刻一份三秦套餐,這才緩過來。羊肉泡饃,不說哪家店好吃了,著名的什麼老米家云云,大家都很熟悉,很多小店也不錯的,走累了,進一家泡饃店,掰個饃,更餓了,然後一碗熱騰騰的泡饃,簡直美味。
肉夾膜,曾經在大差市一個巷子里吃過一家,忘記名字了,但是味道真是好…印象至今,下次再去尋。以及麵條,有名的也很多,柳巷面等等,當然,油潑面也是西安忒色,但是我還是更愛biang biang 面一些。前幾天去發現又漲價了……&>_&<還有評論里很多朋友說到的許多小吃,都是西安味道。不過說到西安兩個字,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開頭的三種了,有人一樣嗎?——————————
順便,再補個圖:這個也愛……———————————再添加一個,在手機里找到了一張舊圖,今年6月份拍的,【槐花麥飯】。除了陝西我沒有再在其他地方吃過了。拍出來沒什麼特別的色彩,但是懂它的人自然知道其中的美味和奧妙。用剛剛開放的洋槐花,加麵粉,做法未知,因為通常都是我媽動手。每次蒸好開鍋的時候,都是滿廚房的槐花味兒。就這樣什麼都不加,或者放點調料汁進去都是甚好甚好。我媽說,吃槐花麥飯,吃到嘴裡的不是飯,是清香。【此問題已經變成拉仇恨帖……在南在外的鄉黨請無視我吧】【圖轉自微博】 天津 煎餅果子 老豆腐倆雞蛋 一根餜子 多來點兒醬豆腐!老豆腐 鹹的!!泡窩頭或者發麵餑餑吃!p.s.煎餅果子加火腿腸的都是邪教!!!p.p.s. 吃飯別bia ji嘴!!
其實很早就看到這道題了,但是一直沒有回答,今天還是忍不住了~
如今身在三亞,看看杭州的那些吃食,真是肚子咕咕叫啊。1. 蔥包燴
說到杭州,哪裡能不提起蔥包燴,這個食物絕對是出了杭州就再尋不到的了。蔥包燴兒是我杭州的一種傳統小吃。製作方法就是將油條和小蔥裹在麵餅內,在鐵鍋上壓烤或油炸至春餅脆黃,配上甜麵醬和辣醬;最早是用餅鐺用力壓癟,現在大媽大爺們可聰明了,改用電的鐵熨斗,省力省心!
蔥包燴的起源與南宋奸臣秦檜有關,岳飛被殺害於杭州風波亭,百姓與愛國軍將士莫不痛心疾首。杭州有位點心師傅,他用麵粉搓捏成兩個象徵秦檜夫妻的面人,把它們扭在一起,丟進油鍋中壓烤,以解心中之恨,並稱其為「油炸燴兒」。一時,市民爭相購買,恨不得一口吞下「油炸燴兒」。這一方式很快被各地仿效。為了避免秦檜起疑,把木字旁的檜改成火字旁的燴。「蔥包燴兒」也是同樣的寓意啦!以前工作的地方旁邊的小巷弄里就有一個胖乎乎的大媽,每天下午2點開始賣蔥包燴,而且蔥包燴是一對對賣的喲,一雙是3元(2012年價格),下午經常溜出去買個幾對,分給辦公室的眾人當下午茶,哈哈,再加上旁邊星巴克打包來的各種咖啡,真是愉快的時光!恩~對,又漲價了,現在不知道多少了。待我今年過年回去探尋一下~2. 片兒川 - 樓外樓+菊英
(當然啦,大概慧娟也是常去的地方,只是我覺得那碗片兒川還是早餐的樓外樓以及菊英家的美味。)「片兒川」,只要是在杭城,各大餐店的點菜本上,它的名字必會出現。
話說「片兒川」,相傳是從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寫的時寫的「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中得到的啟示。煮麵時,筍片、肉片與雪裡蕻菜均要用沸水汆煮,再加麵條燒制。由於 「汆」與「川」在杭州話中語音相近,所以,時間一長,「片兒汆」便成了「片兒川」,羊頭掛到馬身上,遂混淆而成一種真正具有杭州特色的現實主義麵條。有人嘗後,曾無限感嘆地說:「有筍有肉不瘦不俗,雪菜燒面神仙口福。」每天早上都有大爺大媽以及像我這樣不會睡懶覺的人,鍛煉著溜達著就到樓外樓外,等著開門吃上一碗新鮮的片兒川,面要吃每天最早的那幾晚才好,煮麵的水還是清爽的,面味道自然好。樓外樓的片兒川一直都是5元一碗,自然從來都是重視「性價比」的大爺大媽們心頭好;不過樓外樓也扛不住物價的飛漲,2010年的時候,片兒川漲成了7元一碗 =。=菊英麵店一直都是杭州的傳奇,位於雄鎮樓附近,一家門臉破落得毫不起眼的小麵館,從凌晨五點半開始營業一直到下午兩點,門口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很多人運用各種交通工具慕名而來,其中不乏傳說中的賓士、寶馬等車。吃面的人都無一例外地,要領號子排隊,到了麵館面前,一律老老實實坐下……菊英麵館有三個標誌性的符號:一是店家老闆,一個長得很像香港演員元華的男人;二是負責叫號子、收錢的老闆娘,這對夫妻是地道的杭州人;三就是這麵館還有寒暑假,過年前後和大熱天總有一段固定的時間是關門休息的(一年只做9個月,夏天休息2個月,春節休息一個月,平時也就只做上午、中午兩場生意,而非全天候營業)。這家店還有一個特色,是我在杭州知道的唯一一家可以自己選擇佐料加在面里的一家店,你可以選擇時令蔬菜加到你的面里,增加面的鮮味。3. 東坡肉
這個名聲在外了,但是真正做的好吃的卻沒幾個地方。知味觀的東坡肉要看運氣,有時候味道不錯。我的老東家杭州凱悅的中餐廳- 「湖濱28」的「金牌扣肉」算是一絕,每次ENT的時候都要點此來「驚艷」一下客人:)其實還有很多,」定勝糕「 」貓耳朵「 」宋嫂魚羹「 」龍井蝦仁」 「叫花雞」「虎皮鳳爪」,只是這些都不是我第一反應能想起來的。
我看見已有答案寫了「西湖醋魚」,不過這道菜還真是要本事,我極少吃到味美的,總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果你來杭州,希望你能有機會嘗嘗這些:)你們不能明白廣東狗的痛 回廣東我要吃鳳爪 排骨 豬肚 牛肉丸 牛百葉 牛肚 牛筋 腐皮卷 牛仔骨 蝦餃 干蒸燒賣 帶子餃 牛肉乾蒸 叉燒包 奶黃包 流沙包 蓮蓉包 馬拉糕 千層糕 糯米雞 牛肉腸 鮮蝦腸 叉燒腸粉 魚片粥 滑雞粥 及第粥 皮蛋瘦肉粥 煎餃 鹹水餃 芋角 煎馬蹄糕 煎芋絲糕 炸春卷 炸雲吞 煎年糕 煎蘿蔔糕 咸煎餅 牛脷酥 干炒牛河 蒸陳村粉 豉油王炒麵 星洲炒米 生炒牛肉飯 糯米糍 老婆餅 豆腐花 蛋撻 椰撻 椰絲球 水晶餅 甜薄鐣 綠豆糖水 紅豆糖水 燉蛋 蝦菇鹹水角 銀芽雞絲春卷 涼瓜湯丸 蜜汁叉燒包 時菜生肉包 香滑麻容包 水果甜腸粉 魚滑釀尖椒 潮州蒸粉果 客家糯米糍 蛋黃蓮容包 空心大煎堆 菊花鯪魚球 羅漢齋腸粉 蜜汁叉燒粉 鮮菇牛肉腸 沙灣姜撞奶 順德雙皮奶紅豆奶凍糕 水果忌廉撻 松化雞蛋散 蚝汁叉燒酥 嶺南雞蛋撻 叉燒焗餐包 薑汁奶蛋撻 腊味蘿蔔糕 五香芋頭糕 椰汁紅豆糕 泮塘馬蹄糕 鴻運年年糕 薑汁綠茶糕 香麻芋絲糕 香草綠豆糕 上湯灼豬紅 安蝦煎腸粉 特色粟米餅 酥皮焗水牛奶 豉油皇珍珠腸 濃醬蒸鳳爪 面豉蒸排骨 濃湯小籠包 果仁馬拉糕 面醬豬大腸 海苔鮮竹卷 蛋皇奶皇包 水晶香茜餃 蜂花蜜糖盞 上海白菜餃 欖仁千層糕 家鄉蒸粉卷 香草綠豆餅 順德淋糖糕 腐皮羅漢卷 鮮蝦水晶包 瑤柱蘿酥 飄香榴槤酥 冬菇肉片腸 綠茶蛋糕仔 金沙水晶果 香芒凍布甸 銀絲肉鬆包 鮮奶焗泡芙 雪山焗餐包 酥皮菠蘿包 柴魚花生粥 菜心咸雞粥 雙飛魚片粥 咸骨菜乾粥京都鍋貼餃 泰式煎魚餅 蚝皇大腸面 肇慶果蒸粽 紫蘇南海生腸 蚝皇銀芽炒麵 特點鮑魚糯米雞 黑椒牛仔骨 百味金錢肚 鳳爪排骨飯 濃味牛坑腩 蘿蔔炆錢肚 芥辣鮮蝦果 特色釀炸面 金絲芋蝦卷 沙律明蝦餃 酸甜炸雲吞 瑤柱銀杏粥 皮蛋瘦肉粥 狀元及弟粥 荔灣艇仔粥 蟹子云吞面 上湯牛腩面 生炒糯米飯…
別問我為什麼,有錢,任性。
而這些,都僅僅只是早餐……
最喜歡腸粉了。在我國的西北地區有一個地不廣,但是人稀的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談到我的家鄉,首先請允許我自豪的廢話幾句:這裡有沙漠、黃河和綠洲,這裡有牛羊、馬匹和駱駝,這裡的人們熱情豪爽,這裡在夏天可以作為避暑聖地。但是我知道,在這個被吃貨充斥著的世界裡,風景遠不如美食重要,所以言歸正傳。
寧夏的省會——銀川
童年的記憶里,有這樣一種美食。在銀川的西軸大院那裡,一家小小的店鋪,一對年邁慈溪的夫婦,他們每天都認真的把一個個土豆削皮洗凈,切成薄片,用鐵簽串串後烤,待烤成脆而不焦的金黃色後,刷上紅紅的特製辣醬,噴上孜然,一盤美味的烤土豆就新鮮出爐了。小店只有這一種吃的,卻吸引了很多的人,他們在這間狹小的店鋪里,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圍坐在一張小桌前吃的不亦樂乎。我上一次吃烤土豆片還是在去年寒假,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熟悉的環境,那辣爽,根本停不下來。(原諒我只顧著吃沒有拍照,大家有機會還是親自去嘗一嘗吧~)不可否認銀川的美食很多,但是下面介紹的這種小吃在我看來卻是美食之首——辣糊糊。有點像火鍋,都是涮菜,但是鍋底不同,火鍋的鍋底是湯,它的鍋底是糊。偏愛辣椒的寧夏人用辣椒面調製的鍋底,濃濃的一鍋,菜煮好後,每一個空間都被辣椒填滿,濃郁的辣味充斥在舌尖,對於愛吃辣的人來說,無異於人間美味。一提起拉麵,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蘭州,但是銀川的拉麵同樣美味。毛細、細、二細、寬、韭葉…麵條由細到粗的分類可以滿足各種人群的需要,煮的恰到好處的麵條,澆上清澈的湯,幾片牛肉,一撮蒜苗,一撮香菜,再飯點辣椒和醋,便是寧夏人最愛的早餐。沙漠之城——中衛看過《爸爸去哪兒》么?還記得沙坡頭么?沒錯,那就在中衛,也是我生活了20年的地方,說到寧夏的特色美食,大部分其實都在這裡。石頭縫裡長出來的西瓜。見過一個西瓜30+斤么?在中衛隨處可見,硒砂瓜近幾年來名聲大振,水分多、味道甜,皮兒薄,富含微量元素,是居家旅行必備良品。寧夏人都是愛吃面的,中衛人更是把面做出了精髓。炒拉條蒿籽面羊肉炒刀削扁豆子面豆腐。和南方那種水嫩嫩的豆腐不同,常樂鎮的滷水豆腐老、磁實,豆香味十足,生吃帶一點甜味,因為有小孔,做燴菜、湯麵、火鍋時非常入味。枸杞。補血養顏聖品,也是中衛和硒砂瓜齊名的特產,這個不用贅述。拉拉粉。和南方的黑白涼粉不同,寧夏的涼粉是粉芡做出來的,乳白略透明,筋道Q滑,可以炒、做湯,但是涼拌才是最美味的。用小刮勺把涼粉刮成細長條,用醋、辣椒等涼拌,即能當菜又能當飯。酸辣粳粉。彈性十足,酸爽美味,可惜不知道那個粉是怎麼做出來的。爆炒羊羔肉。寧夏的羊肉很好吃,尤其是中衛的,鮮嫩的羊羔爆炒,羊肉的膻味被遮蓋的恰到好處。--------------------------------------------------寧夏的美食遠不止這些,但是因為我多年的活動範圍就在銀川和中衛,所以針對這兩個地方的特色做了簡介,熱情的寧夏人民隨時歡迎各位的到來~PS.還有很多自己拍的圖,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一放上來知乎就自動系統崩潰,所以勉強放幾張下載的圖片。以後有機會再補充。汕頭總是讓人閑得有點可怕。可是,汕頭有著太多讓我留戀的東西。
以前家裡樓下有一間腸粉店,一對老夫妻開的,歲數快上70了。自打我在這裡住,他們就在這裡開著,十幾二十年了。 腸粉店上面的招牌是用油漆寫的「小區腸粉」四個字,男人負責端茶倒水送外賣,女的負責蒸腸粉煮粥。 去年,這家店關門了。新開了其他的腸粉店,但是味道還是不如老夫妻的。
腸粉這種東西,其實不算這兒的特色。廣州有拉腸,也有腸粉,潮汕地區每個地方都有腸粉。不過,細節方面汕頭腸粉還是有一些相對不同於其他腸粉的地方,比如佐料配料,吃得多了,久而久之就覺得汕頭腸粉是最好吃的。 其實這只是個人口味。
汕頭腸粉大致只分兩類(印象中很多潮汕地區的腸粉也是,可是沒吃過太多不敢斷定)。一種是牛肉腸粉,裡面加的是生菜,牛肉和菜脯(即蘿蔔乾);一種是豬肉腸粉,裡面加的是豬肉,雞蛋,蝦,生菜和菜脯。 而這兩種就是我們從小吃到大的腸粉。這一家是我們汕頭非常有名的一家腸粉店。周末睡到自然醒,穿著睡衣下樓吃腸粉,看著市場買菜的人大聲砍價大聲吆喝,吃完上樓喝功夫茶。
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午打算吃什麼好?
吃完早餐也就九點多,開著車跟朋友一起到球場踢球。踢完球不到下午一點,正是去吃的好時候。吃什麼?吃牛肉火鍋。
牛肉火鍋是肉食者的天堂,這麼說好像不恰當,可是相比其他種類的火鍋,汕頭牛肉火鍋的主角永遠是肉,而且只是牛肉。
傳統的湯底是清湯,加點白蘿蔔,土豆,要的就是這種原汁原味。現在的湯底多種多樣,牛骨湯底,葯膳湯底,卻有種喧賓奪主的意思。
傳統的配料是沙茶醬或者辣椒醬。(下圖為沙茶醬)
而老吃貨通常有幾種必點的東西。- 首先是牛肉丸。牛肉丸分兩種,一種是肉丸,一種是筋丸。
圖一是牛肉丸。
圖二是牛筋丸。這兩種有什麼區別呢?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了一些嫩筋,有嚼頭。 所以,通常我更喜歡吃筋丸。
在吃牛肉火鍋的時候,我們通常在湯鍋端上來的時候就把牛肉丸放進去一起煮,畢竟熟的沒牛肉快。熟了之後,牛肉丸把湯汁全部吸收在裡面,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湯汁。
手打,是潮汕牛肉丸的傳統。工人手握鐵棍不聽的敲打,這樣做出來的牛肉丸口感更好,更有嚼勁。將牛肉捶打,直到不見一點纖維,這時的肉漿抓起後是不會掉落的。隨後,用手將肉泥擠成丸子,放入90°C的水中,讓肉丸慢慢成型。- 肥牛
- 牛展肉(牛小腿上的肌肉)
- 吊龍伴(牛的脊椎骨肉)
- 五花趾
- 胸口朥(胸口油)
粿條,類似於河粉又不同於河粉。吃過的人就知道,口感其實是有區別的。聽過東南亞菜系裡的一種菜叫做「貴刁」么?其實就是粿條。當時老一輩傳了過去,而當地就沿襲了潮汕人的叫法,音譯為貴刁。
通常在牛肉火鍋吃完後,我們會讓服務員上了盤生粿條,加上一點生菜,一起放在鍋里煮。這些湯煮出來的粿條,絕對美味。
而粿條又有很多種做法。 牛肉芥藍炒粿條,粿汁,等等。兩個小時風捲殘雲,吃飽了,睡個午覺,一個周六就過去了一半。喝點小茶解解膩,畢竟今晚還要繼續吃。
神馬???還沒結束?????????
晚上,幾個好朋友一起出來,二三十公里的速度開著車,你就能發現滿大街都是喝夜粥的地方。這些大排檔不像普通的大排檔,它們經營的主要產品是粥。
不是潮汕砂鍋粥。是夜粥,即夜糜。糜是潮汕話里粥的意思,又與粥有所不同。眾所周知,廣州的粥非常出名,它們將米粒熬爛,香甜可口。可是糜不同,它保留了米粒,不會完全熬爛,而這真是潮汕粥的特色。
光喝白粥,怎麼能吃得飽,又怎麼能吃得好?
當然,這還不算。如果你說,在汕頭喝白粥需要什麼配菜?我還能給你一個新的世界。在汕頭,喝白粥吃的東西,在我們那稱為「雜菜」 or 「雜咸」。
「雜」意為:各種各樣,不是主菜。 「咸」指他的味道,還有「咸」在潮汕話里有一個平時吃的肉·菜這些。好吧正式介紹。雜咸是潮汕地區特有的美食,它的做法多種多樣,種類更是多得難以計數,品種絕不會少於100個。1.蔬果類。主要有菜脯、鹹菜、貢菜、橄欖菜、脆瓜、烏欖、香菜心、橄欖糝、醬瓜、甜瓜脯、咸瓜脯等。 【菜就可以跟各種肉類、魚類、貝殼類以煮、炒、燜、燉的烹調方法做出多種菜肴,如:鹹菜豬肚湯、鹹菜炒豬肚、鹹菜燜鯊魚、鹹菜花蛤湯、鹹菜燉響螺湯.】
2.水產類。主要有魚仔、魚脯、錢螺鮭、腌蝦姑(瀨尿蝦)、咸蟹、薄殼、紅肉米(一種細小的貝類)等。3.豆類。主要有貢腐(腐乳)、烏豆、豆仁(花生)、甜豆、豆乾條等。接下來介紹幾種最常見的,並附圖。【真的不是想耗你們手機黨的流量·······】
1.貢菜。2.橄欖菜。3.烏欖。4.「橄欖散」【散 為音譯】 這貨放得越久越好,放的久了吃了可以治胃脹胃氣胃不消化。我家有一瓶放了20出年的,真的,放心它還能可以吃。都放出油了,變黑了。5.菜脯。6.沙丁魚。7.薄殼。8.鹹菜。9.豆腐乳。這只是普通的,常見的,還有各式各樣因地區不同風俗不同水土不同而不同的小菜。
你要知道,很多潮汕華僑,到晚年都要從世界各地飛回來,只是喝一碗白粥,還有這些小菜。這些常見的,在海外唐人街都有得賣。本來是想找一張祥記的小菜的圖片po上來的,找不到。下次補吧。那家店每次吃東西會每人一碗粥加N碟小菜,場面壯觀,我記得小時候去吃是十幾二十碟吧。
-------------------------------------------------------------------------------------------------------------------------------------
猥瑣的做個小廣告吧。
新開的牛肉丸微店,把好吃的東西與大家分享。
微店搜索」潮味「或者」18923981818「吧,或者wechat添加18923981818.
要,就「丸」真的!山西!生在大同長在太原,現在國外。其實說起這些地方特色食品,對於外地人來說,有的也不一定是特別好吃的,但是對於從小長在山西,現在身在他鄉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家鄉的味道,家鄉的回憶。
經常想念這個莜麵栲栳栳,哈哈貌似很多人都沒見過。
羊雜割,太原人都知道這裡!
太原頭腦,
有名的早點,據說有三百多年歷史。其實就是在湯糊里放三大塊羊肉,一塊蓮菜,一個長山藥,湯里加黃酒酒糟黃芪,有滋補活血的功效。豆角燜面媽媽常做的山西飯
六味齋的醬肉太美味了,可惜很久沒吃了山西稍梅也應該說一下,和南方的燒賣不太一樣,一般我們吃的是羊肉餡,麵皮是要特別擀成花褶像梅花形,因此得名稍梅:)另外還有刀削麵剔尖揪片撥魚餄烙貓耳朵反正山西就是各種吃不完的麵食。南京,鴨血粉絲
湖南的米粉。
貼上叫獸文章一篇
米粉之於湖南人,猶如熱乾麵之於湖北人。蔥油粑粑配一碗熱騰騰的米粉,吃得滿臉油汗,飽嗝連連,就是大部分湖南人一天生活的開始。
許多人會把湖南米粉和廣東河粉及陝西涼皮混淆,甚至有認為它是桂林米粉的一個分支,或是雲南過橋米線的變種。其實從原料上來說,都是以大米製成,但製作手法上的少許變化,比如寬扁的米粉和線狀的米線只是形狀不同,都會造成口感的差別,再加上湯汁和澆頭相佐,以及料理手法的區分,出來的成品就會風味迥異,大相徑庭,或軟糯回香,或嚼勁彈牙,或爽口通透,或湯汁連綿。
湖南米粉,嫩滑天下無二。長沙人說吃飯不叫吃飯,叫「呷飯」,念作「恰飯」,有種鴨子叼食的奇特萌感,但說到吃米粉時,則說「唆粉」,雖然聽上去很有違法犯罪的嫌疑,但正是因為湖南米粉無比嫩滑,嘬起嘴來便可將整碗連湯帶粉吸溜得乾乾淨淨,所以與「唆螺」一樣,算是非常形象生動的辭彙。
湖南米粉也會有不同的流派,出名的是常德牛肉粉,講究重油重辣重咸,大量醬色的牛肉塊鋪滿整碗,肥厚白嫩的米粉面上再卧一個虎皮圓蛋,牛肉濃湯的香味撲鼻而入,霸道不可擋。由於知名度高,許多人會說牛肉米粉是湖南最好吃的米粉,但在我記憶里,最好吃的米粉還是三鮮米粉。
我讀小學的時候住在鄉下奶奶家,對面是一家沒有招牌的米粉店。
從懂事起,我早飯就是吃這家店的米粉,倒不全因為離得近。須知這家店每天早晨六點就排起長隊,許多人步行一個鐘頭來吃早餐,就為了他家的一碗三鮮米粉。
有多好吃呢?先說他家的米粉是純手工切制的,寬約一指,說薄如蟬翼有點誇張,但也就三四張紙疊起來那樣薄,用筷子搛起來,看見每一根米粉都是半透明的,如脂玉般,待入口時,以舌尖相觸,米粉條彷彿是一層溫潤膠凍,微微彈跳,與舌尖唱和呼應,再稍稍用力時,它卻斷了,留下一抹細膩沙糯的觸感在口舌之間,融在湯汁之中,不需要咀嚼,又比咀嚼多出更多回味。都說最好的湖南米粉一定是手工切制,但這麼多年過去,我未曾再見過那麼薄軟嫩糯的米粉。
其次,他家的湯料極鮮。在那個年代,雞精之類的調味料還未大行其道,甚至有廚師以使用醬油味精為恥,所有的高湯都必須熬出原材料本身的鮮味和精華,苦心吊制方可。他家的湯,清澈見底,漂幾個油星,浮幾片蔥花,品嘗之下卻排骨味濃香十足,與米粉相合,好像不是把米粉放進了湯里,倒像是從湯里長出了米粉一般。不少食客捨不得剩下湯來,吃完米粉,連碗底都要吮得乾乾淨淨。
最後說到澆頭,各地的三鮮都有不同,他家的三鮮澆頭是用普通的蘑菇、瘦肉和木耳調製。蘑菇切成和米粉條一樣薄的蘑菇片,小小一片韌勁兒十足,咬在嘴裡,先擠出了濃香的排骨湯來,再濺出了鮮甜可口的蘑菇汁,瞬間就有了兩重味道。小小的幾朵木耳點綴其中,與米粉一起入口時,爽脆的口感為米粉的嫩糯提供了最佳的襯托。至於瘦肉,他家的做法也與別家不同,瘦肉被製作成了松綿的肉茸,高高堆在米粉上,稍一攪拌,就像雲霧般懸在了湯汁裡面。奶奶告訴我,做肉茸要用刀背反覆敲剁,用機器是做不來的,而且剁得好的肉茸,會吸收湯汁里的浮油,讓湯汁更為清澈,味道更為通透。
那時候,奶奶每天清晨都踮著小腳,踩著露水,端來兩碗三鮮米粉,我吃一碗,她吃一碗。她把自己碗里所有的三鮮澆頭都撥拉到我的碗里,一邊笑一邊看我吃,有時候看我吃得急了,就又連忙勻出半碗米粉,搛到我碗里。
乖孫我再給你端一碗,你要吃兩碗。奶奶說。
我只吃得下一碗。我說。後來知道,這家不掛牌的米粉店,老闆之前在北京給首長做菜,是湖南最好的特級廚師之一,後來好像是因為什麼事受牽連,在我出生前就搬到了這裡,開了這家米粉店,每天只做三鮮米粉,一做二十多年,同樣的手工粉,同樣的湯頭,同樣的澆頭,也不大和鄰居們來往。
難怪是這麼厲害的廚師,才能做出這麼好吃的米粉。
九八年左右我讀著初中,學校旁邊是一家巨大的工廠,我每天上學要從這工廠穿過,路邊是鏽蝕斑駁的淺綠色鍋爐,傾倒的鋼桁架和像山一樣高的粉煤堆,清晨的陽光就從它們之中的縫隙里擠出來,艱難地灑在路上,直走到廠里的工人宿舍樓才顯得敞亮些。樓底下,就有工人家屬支了米粉攤,給往來的中學生做早點。
米粉攤很常見,因為湖南米粉就是這麼簡單的食材,只需要用竹笊籬撈起一掬米粉——湘人土話,一人分量就是一掬——稍微放進開水鍋里燙一燙,用北方的說法是在鍋里汆一汆,再撈起來就可以盛入湯碗了,從老闆娘端起湯碗,到放在我的桌上,這走幾步路的時間裡,米粉就會被湯浸潤,完成它的入味。
老闆娘是一個下崗女工,她說她的兒子比我大兩個年級,和我一個學校並且成績不錯。
他考了大學,參加工作,就可以為家裡減輕負擔了。老闆娘說。
長身體的時候,再多吃一份。老闆娘總是用笊籬再燙一掬米粉放進我碗里,免費的。
你要好好學習,別讓家裡爹娘操心。老闆娘還經常一邊炒碼一邊回頭看著我說。
炒碼是湖南米粉的一種特殊澆頭,簡單來說就是把調配好的澆頭炒熱,然後淋在米粉上,滾油帶著熱辣澆頭的濃郁香味融入湯汁當中,會讓一碗平靜的米粉擁有沸騰般的激烈。老闆娘拿手的是三鮮炒碼米粉,豬肝片被她先用滾油炸過一道,外皮酥脆之後,再和上青椒絲、鮮豆皮、鮮筍絲一起炒,炒得鮮香四溢、鍋里嗶剝作響時,她再起鍋,嘩啦一下全部倒在剛盛入湯碗的米粉上。醬色的熱油汁在白嫩的米粉上緩緩淌過,流進湯里,上面再被蓋上一個焦黃煎蛋。
快吃快吃,過一會兒米粉就燙爛了不好吃了。她緊趕著把米粉端上桌,然後擦擦汗準備下一碗米粉。
其實老闆娘用的米粉是機制米粉,口感一般,湯頭也普通,但炒碼驚艷,所以生意一直不錯,手裡也攢了筆小錢,後來她老公也下崗之後,兩人合計了一下就把米粉攤撤了,在學校門口附近開了個小小的漁具店。
中學門口附近的漁具店,生意自然不會太好,我每次路過時,不是看到老闆在打瞌睡,就是看到老闆娘在打瞌睡,或者兩人一起打瞌睡,手裡捏著蒼蠅拍。
我路過時,看他們幾乎都是在打瞌睡,直到有一天一個高中男生被兩個保安架著出來。
那個高中生是學校里有名的混混,他表情痛苦,閉著眼像是昏厥了過去,兩條腿垂在地面上拖著,褲子被血液浸透了,草綠色的校褲變成了墨綠色。保安一左一右吃力地抬著他胳膊往校門外走,他的兩條血腿在水泥地面上拖出了長長的血跡,我從來沒想過一個人會流這麼多的血,我看到長長的血痕後面是老闆娘在嚎啕大哭著追趕,老闆在忙著拉上漁具店的捲簾門。後來那個漁具店就再也沒開過門了,老闆娘在原來的地方又支起了米粉攤,繼續賣炒碼三鮮米粉,仍然很好吃,我每天早上都吃,她也還是每次都免費給我多加一份,她的老公則在米粉攤旁邊架起一口小鍋,滋滋滋地煎一種叫做糖油粑粑的甜點,學生們都很喜歡。
我去其他學校讀高中後,過兩年偶爾再回到這兒,老闆娘還認得我,熱情地招呼我吃一碗炒碼三鮮粉。
你考了大學,參加工作,就可以為家裡減輕負擔了。老闆娘說。長身體的時候,再多吃一份。老闆娘用笊籬再燙一掬米粉放進我碗里。我聽老闆娘聲音有些啞,抬頭時,就看到當年那個高中男生拄著拐,走到小鍋面前,悶不說話,滋滋滋地煎糖油粑粑。……之後的某個假期,我再回鄉下,卻發現奶奶家對面的米粉店關了門,原本門庭若市的店面,只趴著一條眼神冷漠的老狗。
鄰里有說這家老闆搬去了更遠的地方,有人說老闆回北京繼續給首長當大廚了。但就算是和老闆最熟稔的常客,也說不出確切。再也唆不到這麼好的粉了。老食客們扼腕不已。乖孫,我再也不能給你端粉了。奶奶躺在病床上,摸著我的腦袋說。我哭著說奶奶我還一碗粉都沒為你端過啊。許久後我再想起這家米粉店時,舌畔生津,猶有鮮味繚繞,只覺得神往不止,便想起那些晚上,窗外遠處響起的叮叮咚咚的砧板敲擊聲,還有那些清晨,奶奶被湯碗燙得通紅的手指。
再過些年,我走過了許多路,透過車窗,注視遠方。我看見昏黃的田野,冷漠的夕陽,以及飛馳的工廠。我看到誰的青春在沿途流浪,我看到螞蟻一樣的魂靈和目光,我看到看不到的熙熙攘攘,我看到飛鳥在空中掙扎、死亡、重生,我看到許多人和我一樣或不一樣,我看到銀色的時間在流淌。我在路上學會了遺忘。
只是有些東西你永遠忘不掉,像一碗三鮮米粉,或者是某個老味道,某個老旋律,某個眉目依稀相識的老面孔,某個被風拂過的瞬間,某個喘不上氣的心跳。你總是在向前走,記憶在原地駐足停留,你回頭招手時,它輕輕微笑,卻永遠不會,再靠近你了。齊齊哈爾的烤肉。
什麼也阻擋不了齊齊哈爾人吃烤肉。你見過哪個城市幾乎家家自備炭火烤爐嗎。很小的時候,家裡總會挑個好天氣,把烤爐支在院子里,牛上腦切大片,拌上蔥姜蒜片,撒鹽澆油煨上半個小時,再來些地瓜片土豆片,新鮮的小魚,自家拌的小菜。一家人圍坐在爐邊,牛肉在炭火上滋滋作響,香味讓門外經過的無辜路人直流口水。
時至今日,就算各種各樣的烤肉吧開遍了全城,在小區里,在江邊,或是城郊的小巷裡,也依舊會看見人們三五成群圍坐在烤爐旁,嚼著大片大片的牛肉。
說實話,這種吃法確實既不衛生又不環保。
但是東北人就是喜歡這種簡單粗暴的感覺!附上某次烤來勁了直接上整塊牛肉的場景
…其實大多數烤吧的烤肉吃起來也不錯的。哈爾濱鍋包肉,純哈爾濱菜,中西結合的經典之作。http://baike.baidu.com/view/50045.htm
「杭」在古漢語中通「航」字,古時候杭州三面環水,人們靠行舟進出此地,故稱為「杭州」。杭州的生活,快慢相生,張弛有序。在體驗它繁華都市的同時,也能品味到江南的溫婉,杭州的美食也多了一份江南山水美景的味道。
杭州人性情溫和、心思細膩,生活態度精緻閑適,而這一切都早就了杭派點心的獨特風格。
油墩兒
這種蘿蔔絲餅在江浙非常流行,各地的叫法不一樣,上海叫蘿蔔油墩子,寧波人叫油餉,杭州人叫油墩兒。有甜咸兩種口味,甜的會加豆沙,而鹹的通常包肉或者河蝦,江浙街頭巷尾除了油炸臭豆腐,就屬油墩子最常見了。這道點心也很容易做,只需要白蘿蔔和胡蘿蔔切絲、河蝦、香菜、鹽、胡椒粉和蔥油,和麵糊混在一起倒入模具內,然後在滾油中炸制兩面金黃即可。
貓耳朵
用白麵粉製成精巧的「貓耳朵」形狀的面瓣,再配上雞丁、火腿片、乾貝、香菇、筍片等煮熟即可。裝碗後,五顏六色,湯鮮味美,很是可口。
小雞酥
這是杭州的特色美食,在當地很受歡迎,選用麵粉、豆沙、清油等烤制而成。小雞酥的外形小巧可愛,香氣四溢,口感外酥內滑,甜而不膩,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精緻小點心。
杭州小籠包
杭州小籠包曾經在《舌尖上的中國》里介紹過,是極其有名的點心。用鮮肉或蝦肉拌在鮮肉里做餡,餡里再加上皮凍,包裹在麵皮里上籠蒸熟。每個小籠包都很小巧精緻,「夾起小籠包一提,皮子驟然下墜,像是嬰兒皮膚吹彈可破,可拉伸到最極致卻又紋絲不破」,入口皮薄汁多,鮮香味美。
西湖雪媚娘
這道杭州的知名點心表皮細白,入口軟糯又略帶韌性,裹著奶油和哈蜜瓜的餡料。奶油的濃郁的香氣和哈密瓜的甜爽融合在一起,吃起來雅緻清爽,甜而不膩。
吳山酥油餅
到了杭州登吳山的人,一定要嘗嘗當地的第一名點吳山酥油餅。這種餅因為外形像蓑衣,又被稱為「蓑衣餅」。用麵粉、糖和油煎制而成。成品起酥,層層疊疊,色澤金黃,脆而不碎,油而不膩,入嘴即化。
桂花定勝糕
定勝糕是杭州的特色點心,始於宋代,據說是老百姓為了鼓舞出征的將士們而特製的一種糕點。外層是細膩的香米和糯米粉,裡面包裹著豆沙、少量白糖和桂花,定勝糕的顏色緋紅,鬆軟清香,入口甜糯,也象徵著旗開得勝。
黑芝麻湯圓
杭州人也喜歡吃湯圓,尤其喜歡黑芝麻豬油餡的,有的地方會將湯圓下在西湖藕粉里一道吃,稱為當地的特色。酒釀桂花小圓子是杭州婚宴上必不可少的甜點之一。
三絲麵疙瘩
三絲麵疙瘩是將麵粉和生粉加水攪拌後,甩入沸騰的鍋里,甩出的面成條狀,湯里還要加入肉絲、鹹菜、南瓜絲等,煮熟就可以吃了,有點兒像北方的疙瘩湯。三絲麵疙瘩的外形美觀、入口香滑、口感鮮韌。
蔥包檜
蔥包燴是杭州人最喜歡的小吃之一了。據說宋代當地的老百姓痛恨秦檜夫婦,所以做成兩塊人型的面塊放在油鍋中炸,寓意「油炸秦檜」。現在的蔥包燴用麵皮包裹上油條、蔥段,然後在平鍋上反覆壓扁,烘烤到金黃色,吃的時候塗上辣醬或者甜醬。
片兒川面
杭州百年老店「奎元館」和「慧娟麵館」的招牌小吃,用麵條搭配瘦豬肉片、筍片和雪菜。麵條勁道爽滑、肉片鮮嫩、雪菜筍片翠白分明,湯汁濃香鮮美。
荷花酥
荷花酥是宴會上常用的花式點心,用油酥面製成荷花精美的外觀,裡面裹著蓮蓉餡,吃起來酥鬆香甜,由內而外給人以美的享受。
桂花糖年糕
江浙一帶將水磨年糕切片拌上紅糖,然後在放了豬油的平鍋里小火煎至金黃色,再撒上白糖粉就可以吃了。年糕軟糯有韌勁,香甜美味。
蝦爆鱔
這也是杭州「奎元館」的招牌麵條,據說金庸先生每次來杭州都要吃一碗。將新鮮的黃鱔切片之後爆炒至金黃酥脆,然後淋上麻油;再將大河蝦裹上蛋清後炒熟;最後麵條、加工後的黃鱔片、大河蝦、蔬菜等下鍋熬煮,麵條充分地吸收了黃鱔和河蝦的鮮味,順滑勁道,湯頭濃郁,讓人不禁流口水。
核桃凍
將炒熟的核桃仁壓成核桃碎,然後將蛋清液和白糖混合打成糊狀,最後將核桃碎、蛋糊、奶油和食用膠液混合後冷藏,製成凍糕。核桃凍油亮細膩,吃起來軟滑爽口,散發著桃仁的酥香。
南方迷宗大包
這是杭州人的早餐必備之一,因為在做法、口味等方面吸取了南北方各種包子的特點,無宗無派,所以被稱為迷宗大包。麵皮包裹著用鮮豬前腿肉、肉皮凍、青菜、豆沙等等餡料,然後上大籠用急火蒸成。迷宗包子雪白鬆軟,富有彈性,價廉物美。
炸響鈴
用杭州泗鄉一帶特產的豆腐皮,捲入裡脊肉末等,切成段,經油炸而成。吃起來香脆可口,所以取名炸響鈴。吃的時候蘸著甜醬或花椒鹽,再拌上小蔥,十分香甜可口。
杭幫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最大的特點就是選料新鮮、製作精細、原汁原味、清淡適口。蘇東坡曾經讚譽「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州」。如果到杭州旅行,怎麼能錯過地道的杭州地道小吃和美食呢?
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是杭州的名菜,選用西湖草魚,烹制前一般先要餓養一兩天,使其排泄腸內雜物,除去泥土味。將魚清理乾淨後在清水裡煮熟(不要煮老了),出鍋後再澆上一層平滑油亮的糖醋芡汁,胸鰭豎起,魚肉嫩美,味道鮮嫩酸甜,別具特色。
東坡肉
傳說是由蘇東坡發明的,現在是去杭州一定要品嘗的。東坡肉講究選擇上好的五花肉,經過大火沸煮,再加冷水去沫,然後再大火沸煮之後文火慢燉而成,東坡肉汁多肉嫩,肥而不膩,酥而不爛,入口帶有淡淡的甜味,可謂色香味俱全,任你是面對肥肉如何的巋然不動,也很難抵禦這樣美味的誘惑。
龍井蝦仁
相傳也是吃貨蘇東坡發明的一道菜。是以杭州特產西湖龍井的嫩芽和新鮮蝦仁製成的一道杭州地方特色名菜。蝦仁粉白、肉質鮮嫩;龍井茶的嫩芽碧綠清香,色澤雅麗。將這兩種極品放在一起烹制出來的菜肴,色如翡翠白玉,散發著淡淡的茶香,口感鮮嫩絲滑,而且營養豐富。
叫化童子雞
傳說是一個流落到江南的叫化子在饑寒交迫、缺鍋少灶的情況下,無意間想到的烹飪雞的方法。現在的叫化雞就是將去除內髒的雞洗凈後,全身塗抹各種調味品,並且把烹飪好的肉絲填入雞腹中,再用荷葉包紮好,最外層再包上泥巴,在火上煨烤幾個小時。叫化雞香氣四溢,肉質白嫩,非常美味。
宋嫂魚羹
這道湯羹是杭州的傳統名菜,已經有800多年歷史了。是由一個叫宋嫂的人做給自己生病的小叔吃的,後來宋高宗御舟閒遊西湖,品嘗了宋嫂的魚羹,大為讚賞。這道魚羹是用鱖魚或鱸魚蒸熟取肉撥碎,再加上火腿絲、香菇、竹筍,在雞湯中熬制而成。色澤黃亮,鮮嫩滑潤。
西湖蒓菜湯
西湖蒓菜場又叫雞火蒓菜場,據說是乾隆帝每次下江南都會品嘗的杭州美食。這道湯是用西湖蒓菜、火腿絲、雞脯絲烹制而成。蒓菜本身含有白色透明的膠狀物,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蔬菜,雞肉嫩滑,湯味清香美味,營養豐富。
腌篤鮮
相比蘇州人來說,大多數杭州人的口味更偏好咸鮮。腌篤鮮屬於上海菜,但在江浙非常受歡迎。每年春天春筍上市的時候一定要做這道菜,將鮮肉、鹹肉和鮮嫩的春筍放在一起慢慢燉,湯頭乳白,肉嫩筍香,非常鮮美。
杭州醬鴨
民間認為鴨子是報春的生靈,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所以過新年杭州人一定會吃醬鴨,不僅滿足口福,還逐漸演化成了當地飲食文化的一部分。這道醬鴨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要用鹽腌制36個小時,然後用醬油浸泡48個小時,再用煮沸的醬油滷水不斷地澆在鴨子上,等鴨子表面變成醬紅色後撈出來,在太陽底下曬2-3天才製成。肉色棗紅,芳香油潤,咸中帶甜。
老鴨煲
杭州人很愛吃鴨子,到了杭州,一定要去吃一次「張生記」的筍乾老鴨煲,肚子里塞了火腿片的鴨子搭配新鮮的筍乾、紅棗、枸杞、桂圓,慢燉之後湯味濃郁,鴨肉入味,而且很有營養。還有些人會將老鴨和蟲草一起煲湯。
蜜汁火方
這道菜因為容易消化很受老人的歡迎,將金華火腿切片,浸入冰糖水後蒸熟,再用蓮子、南瓜、櫻桃、青梅、桂花等點綴在周圍。蜜汁火方色澤鮮艷,湯汁稠濃,咸甜適中。
杭三鮮
以肉皮、火腿、魚蓉、蝦、雞肉、豬肚、竹筍等為原料,放在一起烹制而成,菜品很豐盛,柔軟滑嫩,鮮香可口。
油爆河蝦
這道菜在江南水鄉都非常受歡迎,特別是在每年的春夏交季時期,河蝦個大鮮美,母蝦還帶著蝦子。油爆之後的河蝦紅潤發亮、外脆里嫩、咸甜適中,可以連殼帶肉一起吃,下酒最好了。營養價值非常高。
油燜春筍
將春筍剝凈切成寸段狀,加油加糖爆炒,再用小火燜透,筍塊會充分地吸收調味品。色澤紅亮,鮮嫩爽口,有微微的甜味。
蟹釀橙
用鮮活的湖蟹肉、橙汁、白菊花和各種調味料烹制而成,曾獲得過全國烹任大賽的金獎,而且已經入選了《中國名菜譜》。這道菜外形精美,菊香蟹肥。
乾隆魚頭
也是乾隆下江南時在一戶貧困人家吃到的菜肴。現在改良後的乾隆魚頭就是用新鮮的大花鰱魚頭和豆腐、調味料燉出來的,魚肉滑嫩鮮美,湯味濃郁,香味四溢。
清湯魚圓
做法比較像火鍋店的魚滑,將鰱魚去皮刮肉剁碎,加油、薑汁、鹽和水攪勻,放在冰箱里冷藏15—20分鐘,然後取出來用調羹一勺勺舀到冷水鍋里,加熱即成魚圓,和火腿片、冬菇等配料一起燒熟。上桌的清湯魚圓色澤鮮艷,滑嫩鮮美。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內容為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官方網站:樂鼠基地 | 國內外精品美食資訊分享
吃貨集中營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ε???)寧夏 手抓 羊羔肉 羊雜…羊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