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的經濟面和俾斯麥統一德意志帝國後的經濟面有什麼相同點?它們的結果會在多大程度上相似?


更新下第二問的亂答:

一開始的想法,是提到教育,基本就能夠看出兩者結果必然存在的巨大差異。

至於差異是什麼, 其實無法預測得很準確。

不過仔細想了想,其實也能看出一二:

首先,俾斯麥時期奠定了德意志的社會保障體系,其價值觀貫穿德國發展始終,比如東西德合併後強行將兩德馬克匯率統一為1:1( @陳程 指出這一說法不準確,完整版:當年東、西馬克實際幣值約為1:4,統一時規定個人一定限額內的東馬克可以按一比一兌換西馬克,限額外的東馬克則按2:1兌換。實際全部存量東馬克的平均兌換率約為1.8:1。但是同時還規定東德一切日常支付工資、納稅等,今後都改按1:1支付西馬克,這比存量馬克的兌換率影響更大,因為過去東德一般工資按面額與西德的水平相近,但實際價值就只有西德的四分之一。現在改支付同面額西馬克,等於基本拉平了東西德的工資水平——1:1是經常被提及的籠統說法,因為這是整個匯率統一過程中最高的極值,比較能夠表達力度,並且並不影響原結論),相當於一次性向東德居民進行財富輸送,力度之大,縱觀文明史實屬罕見。比如,德國最富裕的20%人與最貧窮的20%,財富相差3倍而已。

以市場催動效率,以政治解決公平,德國人做得沒法再好了。

其次,奠定了重工業,輕金融的經濟體系。2000年左右,也就是兩德合併後的10年,德國經濟其實頹廢過一段,被重視金融的英國人嘲笑為保守的歐洲大叔。可2008經濟危機一出,誰在裸泳一目了然,而德國人逆勢走出了3%的年增長——無論以什麼標準衡量,這都是奇蹟。

第三,其實我是想說說歌德來著。這個早年狂飆突進、無腦發春的荷爾蒙青年,晚年的高冷影響了德國人的幾乎全部觀念,在法國人熱血沖頭不停革著命(回頭來看真的是各種逗比和鬧著玩),歌德在不停的為德國人的大腦降溫,諷刺著法國革命(羅曼·羅蘭這個大歌德黑——沒錯,法國人)。

第四,教育,第一次回答提到了:遭遇歐美列強近百年的全民義務教育,直到今天都不收費的大學教育。提個近些年的梗:德國教育部給德國大學排十大名校什麼的,結果反倒被德國的大學們噴成了篩子,認為是德國教育之恥。

以上,在目測可及的短期甚至中期,我大TC恐是無法實現的。

原因:教育程度不同,價值觀念差距甚遠。

在教育體系、價值觀念的基礎之上,高效率的德意志才能一次次崛起。

同樣的制度設計,同樣的經濟策略,為何會有不同的結果?

非商之罪。

————————————————————————————————————————

偽德國粉,經濟愛好者,非專業人士,亂答一記。

先給個鏈接,以此文章為參考樣本。

俾斯麥時代的德國:通過經濟建設趕超世界霸主英國

姑且將現代中國理解為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之前百年的中國經濟——不能說沒有,說不堪入目是沒什麼問題的。

細節上的相似之處不少:

1.統一市場、建立法規什麼的,都是規定動作。

2.國家主導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德意志是鐵路為主,天朝更豐富些。(所謂GDP三駕馬車中的「投資」)

3.企業與銀行的關係。

4.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但是根本上講,完全是兩回事,重點是初心和效率的不一致,按文章出現的順序排序吧。

不同之處:

1.德意志的金本位,時代特色。

2.巨額戰爭賠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天朝沒這東西。

3.基礎設施建設的模式,天朝主力部隊是國資、國有、國營,近年來地方融資平台躺在土地財政(拜房地產泡沫所賜)身上逐漸搶班奪權,本質上也還是國營模式。而德意志當年是「政府規劃建設,私人進行投資,在政府的擔保下,銀行的貸款使德國鐵路建設從未遇到過資金短缺的問題」。這是巨大的不同,政府規劃保證效率,政府擔保下的私人投資解決資金問題,一味的國資投入、開印鈔機會產生什麼效果?參考四萬億。

4.德意志重視工業,求的是國力。天朝的經濟發展,首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初心不同,決定了很多事,因此這一條雖然形而上,但直接導致了若干年發展後,二者的結果看上去差別巨大。

5.企業與銀行走得近,在德意志催生了西門子這樣的跨國公司,在天朝催生了一票好吃懶做靠壟斷也好意思賺1%利潤甚至賠錢的國企——實際上拿著貸款在灰色地帶玩金融的國企很多。

6.社會保障制度,在天朝很多制度建設都強調「逐步」二字,滿滿的深意歸結成一個字,「哎」。

實在忍不住抓一條:1883年6月,帝國議會通過了《疾病保險法》。規定;凡年薪2000馬克以下的農業工人、僕役、小學和家庭教師、劇場僱工、船員以及從事家庭工業者都必須進行強制保險。保險費由僱主和僱工共同籌措,一般僱主負擔l/3,工人負擔2/3。基金由僱主和工人兩方代表管理。凡繳納保險費者都有權參加代表的選舉。保險內容包括免費診治、醫療護理、死亡喪葬費和養病費,養病費從生病第3天起開始支付,如果疾病延續半年,其後的養病費就轉由意外事故保險基金支出。

總結:

德意志的經濟建設高度集中奔放,頂層設計的執行力之高、效率之高、效果之好,令人稱奇。

而改革開放摸石頭過河,贏在小心,難在速度。並且當某一種經濟模式起到效果後,改革立刻有停滯不前的跡象,進而累積了泡沫與風險,利益集團板結等等。比如房地產黃金十年之後的停滯,立刻對實體經濟產生了連鎖反應的影響。

PS:

實際上,人類歷史上,偉大領袖與頂層設計出現的次數很多,真正成功的很少。

將功勞歸結於俾斯麥?不如送給德國的人民,而德意志民智的開啟,又要歸功於教育。

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法令,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諸如此類的例子就太多了,比西方列強早了100多年的義務教育,讓後來的德國幾次迅猛崛起,效率之高、執行力之強、戰鬥力之猛,均令世人驚嘆不已。


我一直覺得,認為天朝會因為向外擴張或許外界敵對被人揍趴所以藥丸,有點傻啊,現在誰不是一屁股屎? TG高層那幫老狐狸會傻到真激化與外界的矛盾? 再者弄垮世界第二大經濟哪個國家有好處?


推薦閱讀:

中國現在的空中力量,能否完成當年的柏林空運?
求告訴幾個帥氣的德國男星?或者好看的德國電影?

TAG:德國 | 中國經濟 | 奧托·馮·俾斯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