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 : 中國是個沒有資格談論歷史的民族
1、
一個不懂得尊重歷史的民族,是沒資格談論歷史的。
中國人集體就是這麼個民族。
但有違邏輯的是,他們特別喜歡談論歷史。
他們談論的並非實實在在的歷史內容,他們只是喜歡像喊口號一樣大聲嚷嚷著「歷史」這兩個字罷了,哦,對了,還得在前面加上「銘記」。
他們比誰都喜歡假裝銘記歷史。
他們喜歡在朋友圈裡銘記歷史,喜歡在微博貼吧上銘記歷史,喜歡轉發各種各樣的燈光蠟燭、二流寫手蹭熱點寫的文章,以此來證明自己沒有忘卻歷史。
你會發現,網上總是一片熱鬧,但那些陳舊的博物館、典藏室卻蒙著厚厚的一層灰。
皓首窮經的人,已經快要被世人淡忘。
人們更喜歡戲子。
2、
崔永元曾做過一檔節目——《口述歷史》
這是他的心路歷程,「中國人淺薄,沒有文化,不重視歷史。我說這話根本不怕得罪誰,就這麼淺薄。」
這是他曾親口說過的一段話。
有興趣,你們可以再看看書里對他的這段記述:
我想他沒有必要這樣去詆毀自己的民族。說這種得罪13億人的話,他能落著什麼好呢?
刻意標新立異?以彰顯自己身為一個知識分子獨有的風骨?
非也,這只是直男的特點罷了。
直男最大的善意和美,就在於他倔,不輕易撒謊。
中國人的確就是這麼個秉性。
每當聽見國人談及銘記歷史這四個字,我就忍不住想發笑。
記得一位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老醫生在被記者問及往事時曾有過這樣一番對話。
記者問,「您是否把地震往事告訴您的後代?」
老醫生搖搖頭。
記者問,「您不怕被遺忘嗎?」
老醫生反問,「不記得的事情多了,大饑荒你知道多少?反右你知道多少?」
記者嗆嗆嘴,沒說話。
老醫生一笑,也把話給收住了。
我想,等到有一天連南京大屠殺這種重要的國難紀念日,人們都逐漸忘卻,那就真的是什麼都不記得了。
現在還好,我們忘的並不多。
還可以再忘一些。
3、
如果要打個形象點的比喻。
中國舉國上下,現在就像一輛加滿油快跑的小車。
在發展經濟這條道路上狂奔時,我們落下了太多。
整個社會是浮躁的。這一代年輕人,往回追溯,也是沒有根的。
除了高中考試大綱里規定要背的那些,他們不會記得什麼歷史。
畢業以後,多半也都忘光了。
城市化帶給人生存上的壓力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暇顧及其他。
科技發展也像一把剪刀,硬生生將這條文化斷層給撕扯的更大。
我請你們再看一段話:
歷史,只是人們自我催眠、自我感動的玩具。
人們同情《二十二》里那些慰安婦,和他們同情羅爾身患白血病的女兒是一個道理。
跟銘記歷史沒有半毛錢關係。
不然一個具有歷史秉性的民族,怎麼會對慰安婦這種N年前早就存在的問題茫然不曉,需要靠一部爆冷走紅的記錄片來警醒大眾?
馮小剛拍《1942》這部歷史題材的電影時也曾說,這是他拿過去20年積攢下來的商業片品牌做的一次賭博。
賭什麼?
賭觀眾的文化和審美,賭觀眾會不會好這口。
馮導說,他就是輸了也不後悔。
不出所料,他輸了。
4、
銘記歷史並不能幫你漲工資,也不能讓別人多對刮目相看幾分。
大家都在忙生活,埋頭一天天過,你不銘記歷史,放心,沒人會因此而怪罪你。
因為沒什麼人會真正銘記歷史,大家都一樣。
每逢國難,發發朋友圈轉轉微博就行了。
與其費事費神去皓首窮經、去呼籲、去公益....不如多關心下房價和股票。
如果銘記歷史能在買房時兌換成二十萬優惠券,那歷史老師的飯碗怕是要丟了。
因為舉國民眾個個都會是歷史老師。
中國會成為歷史積澱最為深厚的文化大國。
5、
沒辦法,書袋掉了就是掉了。
中國早就沒有那個文化氛圍了。
如果不是看到你們一個個在朋友圈裡刷頻,我都快忘了今天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感謝,一路有你們,真好~
6、
最後,請你們看一封信,來自日本曾經一位17歲的女高中生,小林范子。
------------------------------------
我的私人公眾號:
維也納金色書店
正兒八經寫點小文章,時評乾貨啥的,歡迎你來關注一下~
推薦閱讀:
※陳赫張子萱產女,此時許婧最想說的是……
※為什麼懂得許多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去你媽的上帝!劉鑫江歌案:咪蒙的「上帝體」暴力,還是烏合之眾的狂歡?
※殺狗的何興麗,差點成為一個虐殺幼童的變態!細思極恐
※你報書名,我寫指南,還不是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