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開篇:生命和精神的秘密真相

作者:譚無稽

來源:微信公眾號「大陰陽論」(ID:dayinyanglun),專註佛、道、易、王陽明的高品質原創。

【一】

梁冬《覺者》系列節目有一期,對話的對象是生物學家尹燁。這期節目的第四輯也是最後,談的是微生物的話題,看過後讓人深受衝擊和啟發。

這輯節目的主題是說,人類並不是地球之王,微生物才是,甚至人不過是細菌所結出的一個果。節目中說,細菌的存在歷史已經有34億年,人類從古猿算起也僅僅只有700萬年,地球上遍布細菌,人身上各處也都長滿了細菌。一個100斤的人,肚子里就有兩到三公斤細菌。從細胞來看,細菌佔到90%,人只佔10%。人的很多自以為是自我意識的東西,其實也都是來自細菌。比如你喜歡吃辣,並不是你想吃,而是你肚子里的細菌想吃。又比如生長於海邊的你喜歡吃海鮮,卻因為遷徙很久沒有吃到了,心裡老是惦記著特別想吃,也是因為你肚子里吃慣了海鮮的細菌不爽了,開始發育的不好,並分泌內毒素傳遞到你的下丘腦,告訴你它們想吃海鮮,這就是水土不服的原因。再比如減肥,最大的困難也在於克服你肚子里細菌的想吃,而不是你自己想吃。所以細菌才是人身的主宰,甚至在很多時候決定了人的意識。

這些都顛覆了我們通常的認知,也非常有意思。但光是這些還不足以說明微生物是地球之王,更重要的是微生物要比人強大。人類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發明了抗生素,自以為對細菌的戰鬥取得了勝利。而近百年過後,卻發現細菌全都耐葯了。細菌是有著極為無私的品質的,只要有一個細菌有了耐藥性,就會把自己的耐葯基因以髮指令的方式傳遞給所有細菌,哪怕跟自己不是一家的,然後所有細菌都會把耐葯基因裝入自己身上。用節目中的一句話說,人是不可能幹掉細菌的,但細菌能幹掉人。

總結起來,在生命的層面,你就是你身上菌群的投射,你以為有個獨立的你在主導一切,只是個妄想。人的身體和大地一樣都是培養基,我們和萬物都是其中生長出來的東西。所以節目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人的身體像自然界一樣是個生態系統,這個系統內的生態多樣性和和諧程度決定了人的健康。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些想到什麼,我看到後立馬想到的是,生命的真相是基於微生物的生態系統,精神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精神中那些微小、海量、複雜的意念,不正有如我們精神中的微生物嗎?我們經常對意念的調節和抑制,不也正如人類對微生物的戰鬥嗎?最終的徒勞無功甚至加劇乃至意念的變異,不也正如人對微生物戰鬥的失敗嗎?微生物的生態平衡關係著身體健康,不也正如意念系統的平衡關係著精神健康嗎?生命的真相和精神的真相,其實是一樣的。由此也可以推導出一個萬物普適的法則:越微觀的層面,便越強大,越具有主宰性,因為是基礎。

看清這些,可以帶給我們一系列重大啟示。而一切,都要從《金剛經》中的一段話說起。

【二】

《金剛經》中對上面生物學如今才發現的道理,其實早就說明白了。

《金剛經》的說法緣起,是弟子須菩提請佛陀開示:「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應該安住何處?應該如何降服自己這顆心?

佛陀正式回答的一開始,就說了這樣一段話: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服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很多人都只將佛陀的這段話當作正文的引子和鋪墊,於是就大大忽視了其中暗藏的深邃意義——實際上,這段話才是金剛全經的總綱,以及下文無量妙法的總頭腦所在。

因為這段話,所構建的就是上文所說的那樣的生態系統。卵生是鳥類和爬行動物等卵中所生的生物,胎生是人類等胎中所生的生物,濕生是蚊子蒼蠅等潮濕環境中生出的生物。化生在佛教中指因業力而本無忽生的生物,鬼、天神、神獸、中陰身等一般均屬化生。而《覺者》節目中恰好說到,人類歷史上很多歸因於鬼狐仙怪、惡魔幽靈的身體和精神問題,正是源自微生物所造成的感染以及精神上的致幻,所以化生正好可以對應微生物。佛教中化生為四生之最勝,生物學中微生物在諸物種中也是最勝。至於後面的有想、無想等,則也是從現實轉向了精神,指向精神也是一個同樣的生態。「若有色、若無色」,所指也正是有形和神識。所以佛陀的這段話,與《覺者》所說基本一致,佛陀本是覺者。

對這生命和精神的生態系統,佛陀的態度是「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全部滅度,皆入無餘涅槃。但是,「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實際上什麼也沒有滅度。其中的道理,也正是在這生態系統中,需要的只是實現生態的平衡運行,這平衡則來自物種的多樣性與和諧,而不是滅絕什麼留下什麼。就像蚊子蒼蠅是人所厭惡,卻在生態平衡中有著重要作用,如果蚊蠅滅絕了,青蛙、壁虎等吃蚊蠅的生物就會面臨食物短缺而同樣面臨滅絕危機,進而引發連鎖的負面效應。生態系統平衡才有自然界,道家所以重視自然,佛家所以強調如如,《金剛經》所以反覆說到如是和如來。所謂滅度只是使萬物從相剋走向相生,所謂無餘涅槃並非死寂而恰是勃勃生機的源頭,所謂沒有得滅度者萬物只是進入如如。

落在人的精神上也同樣如此,有些念頭你覺得骯髒低級於是排斥厭惡,有些念頭契合你的追求於是一再固守逢迎,無論如何都落在取此舍彼、困守一隅,精神的困境就是這麼來的。而什麼念頭都應該在,什麼念頭都可以有,這才是生態多樣性。問題不在這些念頭如何,而在能否使自己的精神成為一個生態系統,使各種念頭能夠各安其位而有序運行,能如此就是無礙自在,而不是別有一個自在需要覓求。我們的每一念都是我們精神壯大的構成和成長的一環,就算低級幼稚卻無負便無正,沒有構成和環節就談不上壯大和成長,就像食物鏈的底端和頂端。

我們的取捨拒迎,就像想滅絕蒼蠅蚊子一樣在破壞著生態系統,逐漸陷入封閉和僵化,使我們的精神像死水一樣越來越狹隘單調沒有生機,這就是我執。細菌為什麼強大?就在於無私傳遞耐葯基因那樣的開放性。停止這種破壞,不再進行干涉擾亂,精神系統就會自我調節而歸於平衡和諧,因為精神的生態系統是人本有的原生態,這便是本自具足的佛性和自性。看過一個紀錄片,說假如人類從地球上消失,一千年後無論環境被我們破壞得多厲害,都會回復原始的原貌,人類存在過的痕迹將蕩然無存,就是這個道理。身體和精神都是有著自愈性的,只要你停止持續的破壞。

但《金剛經》所說比之生物學要更加殊勝,殊勝在自然界與精神的天人一如觀,佛陀的合說就是明白體現。從生物學的角度,是以微生物為基,而有卵生、胎生、濕生。從心理學的角度,則是以微細意念為基,而有了種種可觀的慾望、追求、觀念之類。卵生是破殼而生,殼壁脆薄,就如我們那些暫時隱藏而很快顯用的通常意識。胎生是長時間孕育而來,有如我們精神中那些逐漸生長壯大起來的三觀之類。我們每個人內心也都有潮濕陰暗之處,那同樣是濕生的滋生處。天道和心道本是一道,物理和心理本是一理。

《金剛經》的主旨是破相,反覆宣說的是無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等眾多珠玉法句,都圍繞無相展開。何為無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是離而不是滅。離就是相都還在,只是自己這顆心不染著。如果染著就會受其所制而生好惡取捨的造作,正是在破壞生態系統。只要不染著,則諸相如如運化,正如生態系統的自然運作,便是自在。破相則顯空,空性就蘊含在生態系統的不息運化之中,正如《易經》的易有變化義,易傳則說「神無方而易無體」。這些都包含在佛陀最開始被忽視的那段話里,只有這段話對此才有著明白直接的開示,這段話的最後也正是落在無相上,這就是我為什麼說它是金剛全經的總綱和頭腦。無相是法則,生態則是機制。

禪宗六祖慧能是因《金剛經》而開悟,他是最推崇也最懂金剛經的人。他也說:「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道是通流,而不是截流,水的凈濁無不可,只要通流便是活水,是死水還是活水看得是通滯而不是清濁。這種通流正是生態系統的運行,截流則是凡夫眾生在做的事,所以是自縛,堵不如疏。對於無相的真諦,六祖也說「於相而離相」,離相則法體清凈,「見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這就是無念境界,如此就能萬法盡通、見諸佛境界、至佛地位。六祖特彆強調,「一念絕即死」,乃學道大錯,也明白告誡我們生態建設和生態破壞的根本區別。

如何回復精神的生態系統,如何心不染著,「心不住法」便是六祖指給我們的法門,也就是無住。《金剛經》中讓六祖開悟的那句話,也正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整部《六祖壇經》就是圍繞「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的中心,三者一體三面,分居內、外、中而相輔相成。無相是金剛經的至理,無住正是金剛經的根本心法。如何是無住?六祖又說:「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心上對一切不取不舍,則自然無住,這便是心法中的心法。最終抵達的,就是無法可得、當體即空的無念之境。

《心經》說「不垢不凈」,一切只是個生態系統,無住則自然回復,這便是《金剛經》開篇所揭示的生命和精神的秘密真相。

【三】

啟示還沒有就此結束。

《華嚴經》和《易經》所揭示的天地萬物的實相,是天地大宇宙,天地間的一切存在都是小宇宙。其中真諦,就在無論天地還是萬物自身,都是相似的生態系統,遵循一致的本性和運行法則,並因這本性和法則化合一體。於是你或許就能更深地體悟到萬物同體的義境。

人的精神是個生態系統,精神中的一切意念、觀念、慾望、動機之類,那都不是你的,而是這個生態中的生物,藉此你也能真正體會到無我的真意。所謂覺悟,就是你去普渡你精神生態中的這些生物;所謂慈悲,就是善待你精神生態中的這些生物;覺悟和慈悲的真諦,也能從中直接體知。佛說普度眾生和慈悲有情,只是因為他抵達了萬物同體的境界,而以眾生為自己精神生態中的生物。

《覺者》中說,達爾文的理論準確的翻譯是演化而不是進化,演化是太極,進化和退化則是其中的陰陽。適者生存的含義,是生物只有拚命適應環境,才能與環境結成共同體,不變就只能被環境拋棄,《周易》也說「唯變所適」、「生生之謂易」。環境共同體就是生態,變就是無住。所以,當一個人開始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必須去主動地接受變化和演化的時候,他就充滿了一種生命的覺知性,心無住則靈覺起。

節目中又說,什麼是生命,生命就是能夠覺知有機和無機、也就是生命性和物質性界限的族群,生物有親生命性和親自然性,這種親就源於能感知到他活我就能活,大家生態一體化。有機就是生態,無機就是死態,向身無機你便無機會,身處有機你才有機會。不能生態平衡,便是生化危機,就像這個時代的環境和人心一樣。

這世間沒有任何存在,而只有種種生態。


推薦閱讀:

今晚,為夢參老和尚點亮萬盞燈
諸事不順,世上是否真的存在詛咒?
極好的心經直說
【發明宗教】淑娟部佛教
歷代高僧大德與《楞嚴經》(下)

TAG:金刚经 | 佛教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