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心中的月宮——《彩雲追月》
音頻鏈接:http://url.cn/5VfMgWc
文/Alex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文明中產生了無數璀璨的文化瑰寶,而其中音樂也是我國古典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今天的內容是關於我國古典音樂中一首膾炙人口的曲目——《彩雲追月》。
彩雲追月誕生於清朝時期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因其本身節奏明朗輕快頗受當時兩廣人民喜愛,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找專人謄抄後送入內廷演奏,而當時所運用的樂器全部為我國民樂器如琵琶,揚琴,古箏,葫蘆絲和笛子。
其中琵琶的彈撥清新脫俗;古箏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大氣恢宏;而揚琴的表現我本人認為是點睛之筆,因為揚琴慢的時候猶如泉水叮咚一般,而快的時候快而不失清晰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可見當時我國已經展現出了這首曲子的魅力!
到了1935年由我國作曲家任光和聶耳以管弦樂重新編曲之後鋼琴作曲家王建中將此曲改為一首鋼琴曲。
任光(1900-1941)中國革命音樂家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入里昂大學音樂系學習樂理和作曲。大學畢業後,到越南河內亞佛琴行任經理。
1927年,應聘就任上海法商創辦的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主任。不久,與進步文藝團體「南國社」發生聯繫。1933年,在田漢的領導下,與安娥、聶耳、張曙、呂驥等,在上海組織左翼音樂組織——「蘇聯之友社」音樂組和「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創作革命群眾歌曲和抒情歌曲,開拓了左翼電影音樂陣地。(摘自百度百科)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他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摘自百度百科)
這首由西洋樂器改變的《彩雲追月》絲毫沒有失去我國傳統音樂的特點,可以說王建中先生將其與鋼琴的技法完美的融入在了一起。
其中第一小節以和弦充當中國民樂中弦樂中彈撥的部分;第二小節的琶音與顫音的部分有著濃郁的中國色彩讓整首曲目開頭彷彿像一個畫卷徐徐展開;
三四小節和一二小節一樣的方式使整首曲子感情層次進一步上升;
五六小節採用托卡塔式的表現手法左右手交錯進行,給人一種月亮印在水面上與水面波光粼粼的感覺。
總體來說前七個小節算是一個完美的開頭也是中國曲目與西方樂器的完美合璧。
接下來主題樂句第一第二小節並沒有用很華麗的展現方式,但節奏卻時而舒緩時而緊湊,
而我認為最經典的便是運用了復調創作手法把曲目改變的活靈活現,由我國傳統五聲音階組成的琶音的彈奏完美的展現出了《彩雲追月》中「追」字的特色,與此同時右手的彈奏活靈活現的展現我國民族樂器的撥彈特色,這樣的改變使得整首曲子不再單調。
而這一段我認為是給後面的情感的遞進所做的鋪墊。
來到樂曲的中段,其演奏的狀態依然沒有太大的轉變,整段的演奏給人的感覺一氣呵成,沒有阻礙有一種在空中飛行的感覺,旋律從右手轉到左手彈奏出的聲音猶如一股清泉流入心間,而這時復調的運用使曲目有你追我趕的感覺。(中段太長了只節選了一部分)
一段間奏之後接下來是一段與主題樂段非常相似的一個樂段整體聽上去比之前更加的緊湊並且改為八度音,加重了彈奏方式琶音的彈奏由輕到重給人一種追的緊頗感,
這也是我全曲中最喜歡的一個部分,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感覺有一種萬馬奔騰波濤洶湧的氣勢。(這次同樣也只截取了一部分的曲譜)
尾聲部分與樂曲開頭遙相呼應,彈奏的速度與力量也隨著情感的轉移而漸漸的變緩變慢,可不同的是這首曲子的一個特色也是在結尾處表現出來,
在曲子的最後一小節是一個琶音彷彿又把整首樂曲延續了下去,感覺這場追逐永不停歇,永無止境!
到這裡我的整首曲目就介紹完畢了,
由於自身沒有經過專業與系統的學習(只有一年半的鋼琴學習經歷,目前還在學習),導致在樂理方面沒有給大家太多的去講解,只能是去引導大家如何聽懂或者說給大家一個意境去思考這首膾炙人口的中國古典名曲,希望能對大家在彈奏的時情感把控方面有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給我更多的建議。
謝謝!
參考資料:聶耳(人民音樂家)_百度百科
任光(革命音樂家)_百度百科
《彩雲追月鋼琴譜》
推薦閱讀:
※巴赫《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大提琴放射出的閃耀光芒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苦難靈魂的深處
※杜達梅爾關注國內形勢,為民眾發聲
※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TAG:古典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