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這台腎移植手術賭上了醫生生涯,意外奪得了諾獎

網路總是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謠言傳說,「割腎謠言」便是其一。

故事一般發生在夜晚,一名男子禁不住誘惑,和陌生女孩到酒店共商人生大計。

聊到興起,幾杯酒下肚竟昏睡過去,再醒來發現自己赤裸地躺在滿是冰塊的浴缸中。

這才剛恢復意識,頓時感到後腰一陣劇痛,只見浴缸旁一張紙條:快報警,否則你會死!

這故事想必大家都曾耳聞,但只要稍微了解腎移植技術都會知道這是徹頭徹尾的謠言。

取出腎臟不僅需要先進的儀器,而且移植過程也非常複雜,若是讓腎臟離開機體,不過數個小時就會壞死。

最重要的是,供體和受體必須先配型,再進行移植,不匹配的器官移植只能為病人爭取換個方法離世

如果按謠言的操作取腎,這夥人最多就只是想炒個腰花。

早在20世紀,器官配型的重要性通過眾多的器官移植手術就已經反映出來。

在1936年,蘇聯醫生伏羅諾伊就成功將一位腦炎死者的腎,移植給一位26歲的汞中毒的急性腎功能衰竭病人。

這是世界上首例人與人之間的腎移植手術成功案例,不過病人最終還是沒有挨過一周

科學發展至如今,我們都已知道醫學上,器官移植主要難題是異體排斥現象

人體天然存在著一種排斥外來組織的傾向,部分移植手術後,受體還可能遭到供體的猛烈攻擊,這便是異體排斥現象。

但人體器官是極易受到損傷的,器官移植是一條為了挽救生命必須嘗試的道路。

約瑟夫·默里

在這條道路上第一個創造的奇蹟,是來自美國的醫生約瑟夫·默里

他抱著「使更多的人活著」的想法,成功為一對親兄弟進行了腎移植手術,5個小時半的手術,他為病人爭取到了8年的生命。

默里的腎移植療法是20世紀醫學最大的突破之一,為他摘得199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因此被譽為「器官移植之父」

這是一個在與死神拔河中無意間獲得的諾獎,可謂醫者仁心最大的回報。

__________

1919年4月1日,默里降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愛爾蘭籍移民家庭。

喜悅的父母迫切為默里傳達他們的感悟,其中影響默里一生的,便是教會他對知識的追求,還有為他人服務的必要性。

默里不是那種驚艷的天才,但他對事物總保持著不尋常的熱情。

當他接觸到體育時,他便迷上了運動,積极參加籃球、滑雪、棒球和網球。

當他在聖十字學院接觸到語言時,他便專註於拉丁文、希臘文、哲學和英語學習。

但這些都不敵科學給他的震撼,那是一張決定他一生的元素周期表:

在高中二年級的化學課上,他第一次看到元素周期表時就深深為此興奮。

所有常見、不常見的元素都整整齊齊地填充在一張表中,彷彿宇宙的秩序就靠這一張表呈現了出來。

他感慨著前賢驚人的智慧,更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探尋真理的道路。

他順應內心,來到哈佛醫學院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

在這裡,他盡情地遨遊在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的海洋里。

各種各樣的俱樂部、休閑設施更是滿足了他偶爾跑偏的興趣。

他還在畢業前夕,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他就算將哈佛醫學院喚作視作天堂也不為過。

默里、妻子與其中兩個女兒

從哈佛醫學院取得醫學學位後,他來到哈佛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實習一年。

1944年,他應徵入伍,分派到賓夕法尼亞州的福吉谷綜合醫院工作。

在這裡,戰爭傷員中有著大量燒傷病人,許多大面積燒傷病人甚至沒有完好的皮膚可用來移植治療燒傷。

默里跟隨著布朗醫生(上校)一起開展異體皮膚移植手術,在這過程中發生的排異反應引起了他的注意。

福吉谷綜合醫院,唯一被命名為美國陸軍總醫院的地方

他敏銳的發現,有些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排異反應會大大滯後;不同供體皮膚移植後的排異反應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隨後,他從布朗醫生處得知,早在數年前,布朗醫生為一對同卵雙胞胎交叉移植皮膚,結果兩人都沒有出現排異反應。

結合這些情況,默里認為對免疫系統的控制能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這個想法成了他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核心思想。

默里曾接手一位腎損傷病人手術,他根據前人經驗用屍體腎臟移植到病人身上,但結果病人卻在短短數個小時後宣告死亡。

這時期的器官移植早已被提出,但實踐上遲遲未有令人信服的成功案例。

他意識到器官移植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工作,但他卻在道德倫理層面遭受阻力。

幾個要好的同事勸他儘快放棄研究,以免損害他將來的職業生涯,而一些偏激的醫生則認為他「當自己是個上帝」

默里站在最右

然而默里卻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目標,他開始以狗為試驗動物來探索腎臟移植。

默里根據早前自己對免疫系統的猜測,開始尋找排異反應的邊界。

他在多次動物試驗之後發現,當血緣關係越相近,遺傳基因越相似時,排異反應竟變弱。

隨即他得出一個嶄新的結論,如果在同卵雙胞胎*之間進行腎移植,那麼病人應該可以長期存活。

*註:同卵雙胞胎之間的遺傳基因幾乎相同,就好比多了一個臟器備份。

赫里克兄弟

1954年的聖誕節前夕,醫院接收到了一對同卵雙胞胎兄弟,年僅23歲的哥哥羅納德·赫里克和弟弟理查德·赫里克。

兩人在朝鮮戰爭時一同入伍,哥哥分派到陸軍,而弟弟則在海岸警衛隊。

隨著服役期結束,兩人一同退伍準備開始新生活,但就在這時,弟弟被檢測出了嚴重的腎炎

弟弟病情不斷惡化,如果得不到治療很快就會死亡。

但治療方法只有當時成功案例寥寥的腎移植,所有醫生都清楚這次手術不是行醫而更像行兇。

哥哥不懂這些內情,反覆懇求醫生們救救弟弟,主動提出捐獻自己的腎,還保證了後果自負。

在場的人中,默里對實施手術是最心動的。

同卵雙胞胎間的腎移植,這不就是上天給他的機會嗎?

但他也清楚,動物試驗階段的技術運用在人的身上成功率是很難保證的。

經過漫長的天人交戰,默里還是決定試一試,怎麼能夠直接放棄一條鮮活的生命?

隨後以默里為首的醫療小組先為兩人做小型植皮手術,確認了不會發生排異反應。

接下來的時間,默里積極備戰手術,繼續翻看文獻確認自己的猜想,不斷構思手術的細節。

就當默里準備好實施手術時,道德倫理方面的阻力再次出現,這次手術竟演化成社會級別的問題。

手術小組和赫里克兄弟

一部分醫生堅決反對進行器官移植,他們認為從健康人體摘取器官本就違反倫理,何況這樣移植不會給受體帶來任何好處。

而公眾中反對實驗的聲音也很多,他們冷嘲熱諷默里等人是為了出風頭而不顧病人生死

默里沒有反駁,他理解他們的反對,但哪個醫生願意奮力救活的生命在數個小時後再度枯竭?

這樣的事情是殘酷的,對患者而言是一種折磨,對醫生而言同樣殘忍。

無論技術層面還是倫理層面他都理虧,他只能堅持要求,要履行一名外科醫生的本職工作。

在與當地其他醫生、神職人員乃至政治代表進行長時間的爭論後,他終於拿到了最高法院簽署的特別法令,獲得批准進行手術。

此時,默里清楚他的這一場手術,不僅關乎人命,還包括了他的職業生涯。

手術在波士頓的布里漢姆婦科醫院進行,在等待5個半小時後,手術最終宣布進展順利。

隨後養護觀察過程中,也沒有發現任何不良反應,所有人懸著的心終於放鬆了下來。

據記載,哥哥羅納德健康地活到了79歲,而弟弟理查德也續命8年之久。

弟弟還在住院期間與一名護士相愛,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孩子。

最終弟弟因為心血管疾病離世,而那隻從哥哥那移植來的腎直至他離世還在正常工作。

這次手術的成功昭示著器官移植邁入新紀元,默里的醫者仁心創造了歷史。

但不可忽視的是,排異反應仍然是器官移植手術最大的難點。

為了尋找方法,早在1959年,默里便嘗試用放射線殺死免疫系統內的T細胞,成功抑制了排異反應。

後來,劍橋大學的羅伊·卡勒發現了硫唑嘌呤能防止動物身上的組織排異反應。

默里隨即用這一藥物進行人體器官移植試驗,成功率很高,60~80年代世界各國在器官移植時都使用這種藥物。

硫唑嘌呤100毫克注射液

但硫唑嘌呤對腎臟和其他器官有毒害作用,會導致腎衰竭,仍需要更好的藥物。

新的抗排異反應藥物在1970年免疫學家吉恩·博雷爾偶然發現。

在土壤中有一種帶有不尋常的化學特性的真菌,它的代謝產物能選擇性地抑制細胞免疫系統中的T輔助淋巴細胞。

博雷爾還進一步發現了環旋菌素A能抑制機體免疫系統的抗感染能力,能夠促進手術創口癒合,利於提高手術成功率。

T細胞正在擊殺癌細胞

抗排異反應的藥物逐漸完善,移植手術實施成功率越來越高,這讓默里感到興奮。

而更大的驚喜則在1990年,默里被通知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對這一個「意外之喜」,默里自己的想法卻是:我們當時只想著要救一名病人而已。

在默里諾獎官網的自傳中,他說到他還有著一個願望,是在這個星球上再過多十幾輩子。

他希望自己能當一次鋼琴家、網球運動員或是國家地理作家,再在胚胎學、遺傳學、物理學、天文學和地質學方面各花一輩子。

而最後,他還希望作為一個外科醫生再次懸壺濟世一輩子

因為不是天才,所以他才希望能有許多次輪迴,能讓他體驗夠所有興趣,但他卻真真實實地偉大了一次。

而事實上,偉大本就不是天才的專屬。

*參考資料

Joseph E. Murray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吳志強. 腎移植的開闢者:約瑟夫·默里[J]. 生命世界,2016,(02):88-93.

劉德明. 與器官移植中排異反應的鬥爭[J]. 生物學教學,1993,(10):36-37.

柏乃慶. 為人類器官和細胞移植鋪平了道路[J]. 科學,1991,(02):148-150.


推薦閱讀:

中國器官移植手術的器官是從哪裡來的?
為什麼活體器官買賣是違法行為?
如何看待10月4日無錫人民醫院醫生攜移植肺源登機晚到被拒一事?
如果一個老年人所有內臟器官都換成18歲的器官,他的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TAG:器官移植 | 外科医生 | 临床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