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線: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毀滅於蒙古人的西征,然而誰都沒有想到,一個新的阿拉伯帝國將在近代重新崛起。

直到19世紀初,埃及仍然是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一個行省,然而拿破崙的入侵卻徹底改變了它。拿破崙的大軍不但摧毀了奧斯曼帝國對埃及的統治,還把西方先進的政治,思想,科學技術都帶給了埃及。等到法軍被迫從埃及撤出時,埃及的一切都不一樣了。

穆罕默德·阿里原本是奧斯曼帝國軍里的一名阿爾巴尼亞裔軍官,被派遣前往擊退拿破崙在埃及的軍隊。因能征善戰,被擢升為阿爾巴尼亞軍團主要將領之一,留駐埃及。1804年開羅人民不滿馬木路克統治,發動了第三次起義。穆罕默德 阿里趁機站在起義者一方,起義取得勝利。1805年,埃及人們召開會議,擁戴阿里為埃及帕夏,這一天,以後將被視為近代新的阿拉伯帝國的起點。

穆罕默德·阿里雖然早年是個文盲,45歲才開始學習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經籍。但銳意改革,勵精圖治。他開始興建埃及近代的灌溉系統;引進棉花的栽培,棉花迅速地成為國家最大的資源;重新開放亞歷山大港;鼓勵對外貿易;派學生到國外去學習;開辦各種學校;建立了第一所翻譯學校,在1835至1848年間將大約2000本歐洲的著作譯成阿拉伯語。穆罕默德·阿里還聘請外國專家幫助他建立起中東第一支新式的陸海軍。他甚至勇敢地在埃及建立一個現代工業結構,而且他的確在開羅和亞歷山大興建了大批工廠。總而言之,他開啟了埃及近代化的進程。在他的手中,埃及變成了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世俗國家,新的仿照西方的國務會議與中央政府建立了起來,新的工業體系也飛速發展起來。當然,作為一個偉大帝國的奠基者,對外擴張也是少不了的。

在30年間,他鎮壓了阿拉伯半島瓦哈比教派的起義,武裝入侵蘇丹,出兵佔領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甚至越過托羅斯山脈,佔領土耳其部分領土。1833年阿里的勢力達到了頂點,版圖東起敘利亞沙漠,西至利比亞沙漠,北至地中海和托羅斯山脈,南至阿拉伯海和蘇丹北部,一個地跨亞非兩洲的帝國勃然興起。

但是,歐洲列強憑藉雄厚的經濟實力,絕不允許有一個強大的帝國來妨礙他們的殖民擴張。1840年,英國拉攏俄、奧、普、土四國召開倫敦會議,以武力相挾,妄圖迫使埃及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接著土耳其於1840年入侵埃及,但馬上就被埃及的近代化軍隊打得潰不成軍,隨後埃及軍隊一鼓作氣一直攻打到了君士坦丁堡附近,隨後英國試圖在埃及登陸的行動也在各種因素之下慘遭失敗而俄羅斯帝國與奧地利最終權衡利弊後又決定不直接參戰,再加上埃及最終找到了法國來支持它,最終各方達成了以下妥協:埃及交出利比亞與敘利亞給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承認埃及獨立,埃及從土耳其撤軍。至此,阿里的擴張結束了。他給埃及帶來了真正的獨立,在1841年最終阿里簽署了埃及獨立文件後,埃及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作為一名世俗君主,阿里最終選擇了「埃及國王」這一頭銜。隨後在1848年,埃及立法會議通過決議,宣布成立阿拉伯帝國。同時給阿里加上了「聖地守護者」的稱號(「哈里發」這一稱號仍然歸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有)。在他逝世的時候,新的阿拉伯帝國已經是一個控制著埃及,巴勒斯坦,約旦,以及阿拉伯半島廣大地區的一個真正的帝國了。

但在對外關係上埃及嚴重依賴於法國的支持,而且對法國的資本依賴也很嚴重。但即便如此,阿拉伯帝國為了工業化還是向西方列強欠下了天文數字般的債務。為了償還債務。阿拉伯帝國不得不允許西方列強在阿拉伯帝國修建蘇伊士運河。因為在美洲的殖民地失於英國,所以法國重點向東方發展,打通蘇伊士運河對法國意義更為重大,所以在修築運河問題上,法國向阿拉伯帝國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最終在1858年,蘇伊士運河開挖。在經過10年左右的工期後,蘇伊士運河通航。在整個工程期間,阿拉伯帝國為了修建運河以及完成國家近代化又拖欠下另外一大筆根本就無法償還的欠款,最終阿拉伯帝國只能向英國賣掉自己在蘇伊士運河公司里的全部股份來換取資金,而運河區的領土也以99年的期限作為租界出租給了西方列強。在隨後英國又成功買下了法國手上全部租界,因此最後,這條由法國人最初主持修建的蘇伊士運河竟然變成了英國一家獨大的地盤。而阿拉伯帝國也因此逐漸被英國影響。在整個十九世紀中後期,阿拉伯帝國的財政都處於危機之中,它的政府不得不靠舉債度日。大量的工廠與礦產被抵押給了西方,阿拉伯帝國雖然在政治上取得了獨立,但在經濟上卻日益成為英法的附庸。

進入二十世紀之後,趁著巴爾幹戰爭的機會,阿拉伯帝國乘機吞併了其垂涎已久的敘利亞地區。等到世界大戰開始之後,阿拉伯帝國又順理成章的隨從英國加入了協約國陣營。在戰爭中阿拉伯帝國的軍隊一度攻入安納托利亞高原,但卻被奧斯曼帝國的救星——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土克將軍擊敗。但在中東戰場上,協約國軍隊仍舊佔有巨大優勢。

然而隨著英,法,俄革命,中東戰局急轉直下。在雙方都無力再戰的情況下,阿拉伯帝國接受了德國提出的「榮譽換和平」的提議,阿拉伯帝國退出了世界大戰。在1919年,當協約國內各列強都分崩離析的時候。阿拉伯帝國卻得以保全自己的國土,經管在德意志帝國的干涉下,雙方簽署補充條款,敘利亞成為一塊主阿拉伯帝國管轄下的非武裝自治區,並「自願」接受了一系列裁軍條款。但總的來說阿拉伯帝國還是在一戰中受損不大。趁著一戰之後義大利革命的機會,阿拉伯帝國還接管了義大利的利比亞殖民地並奪取了原來英阿共管的蘇丹北部,從自己的前盟友身上獲取了一大塊的領土。

1920年阿拉伯帝國領土全貌

就這樣,當歷史走到1920時,阿拉伯帝國仍然是一個地跨兩洲的龐大帝國,在一戰當中阿拉伯帝國損失了很多,受到一戰後裁軍條約的限制,海軍幾乎被全部報銷,陸軍被嚴格限制在10萬之內。但伴隨著協約國的崩潰,阿拉伯帝國反而擺脫了英法經濟附庸的地位。此時的阿拉伯帝國雖然仍然然比不上西方主流國家,而且工業主要還只是在沿海地區,尼羅河三角洲與尼羅河沿岸地區。但在北非與中東,阿拉伯帝國的工業規模仍然稱得上是龐大,僅僅只有流亡到北非的國民法國流亡政府比其強大。

一戰之後,經過憲法改革的阿拉伯帝國成為了二元君主立憲制世俗國家。執行西方三權分立體制,雖然君主權利任然很大,但議會已經有了對君主的立法否決權,財政權等。在1920年,阿拉伯帝國的政局是穩定的,但這種穩定又會持續多久呢?泛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的要求還沒得到完全滿足,伊斯蘭復興運動也在挑戰帝國的世俗化,而那些受到西方影響的年輕人,也將一系列紅色口號帶到了帝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戰略地位?美國為什麼要死挺以色列?
中東各地有哪些不可錯過的美食?
中東戰爭時埃及曾是蘇聯的親密盟友,為什麼後來卻拋棄蘇聯,跟美國走到了一起?
巴列維時期的伊朗有世俗化成功的可能么?如果有,會給如今的伊朗、阿拉伯、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怎麼評價薩達特和納賽爾?

TAG:阿拉伯国家 | 中东 | 架空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