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交互暗戰迭起,開放生態成競爭賽點
作為早於人工智慧大潮出現的產品形態,AI助手某種程度上並不是什麼新奇事物,但隨著人工智慧的日趨火熱,圍繞智能終端的AI助手之爭又再度成為焦點。
一直以來,各大巨頭,無論新舊對此領域都非常關注,前赴後繼地加入這個戰場,就在11月21日,三星旗下的人工智慧平台Bixby中文(普通話)版正式在中國發布。之前就聽說Bixby的定位是「作為用戶設備生態的控制中樞」,即除了面向智能手機的功能升級,Bixby還能連接智能家電,這無疑標誌著AI交互領域的對抗強度又被加碼。
那麼,人工智慧時代到來、AI技術競爭成為科技主旋律後,在智能手機、PAD、PC甚至智能家居上大行其道的AI交互產品,究竟要靠什麼構建核心競爭力贏得市場,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開闢出硬體之外的另一片江山呢?
從「助手」到「平台」,AI交互競爭持續加碼
在回答「什麼才是核心競爭力」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硬體廠商、互聯網大佬等都對AI交互如此熱衷。
事實上,軟體領域競爭的興起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硬體領域競爭的白熱化,軟體能力不再只是過去智能硬體剛剛興起時的錦上添花,而成為了主導消費者選購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PC時代初期,IBM、蘋果電腦的硬體本身就自帶光環,適配的軟體不過是讓它更亮眼;在智能手機時代初期,擁有一台iOS或Android設備就足夠吸引人,搭載的軟體實現更多功能讓消費者更滿意;在智能家居出現時,一個可以被信息化控制的家電也已經十分新奇。
後來,這些硬體領域的競爭逐漸升級,當硬體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時,消費者的目光就轉到了軟體交互上,軟體成為支撐他們做出消費決策的重要因素,「恰逢」人工智慧大潮來襲,這一波提升用戶體驗的軟體改造任務就落在了人工智慧身上,「萬物智能」成為消費升級的核心追求之一,加碼本已存在的AI助手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
上得了檯面的最早的AI助手應算是蘋果的Siri了,這個老牌的語音助手在市場的褒貶不一中創世,又在用戶的「調戲」中走過6個年頭,如今已經成為領域的「競爭標杆」,面對重重威脅,Siri加緊了升級步伐,例如最近蘋果就計劃在iMac Pro上支持通過「Hey, Siri」快速喚醒。
在PC領域吊打蘋果的微軟自然不會放過做PC上的AI助手的機會,2014年Cortana登錄Win系統,初試市場反響良好後,隨後又登錄iOS與Android,直接瞄準Siri。目前微軟宣布Cortana每月的活躍用戶已達1.48億,除了跨系統,還深度嵌入到Skype中。
Amazon Alexa與微軟Cortana同年發布,但輿論更喜歡拿它與2016年才出生的Google assistant對比,兩者都希望利用內置的特點來吸引第三方開發者,通過應用的增加來賦予自家AI助手更強大的功能,目前看來戰情的焦灼度在不斷升級。
而2017年隨著三星S8推出的Bixby則有點姍姍來遲,不過AI領域後來居上的事發生太多了,Bixby也不例外。
從定義上來說,Bixby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AI平台,因為其他產品多數都是只有智能語音控制功能,而Bixby包含了Vision, Voice, Home, Reminder四大功能服務,語音只是其中一項。在交互方式上,Bixby具備多種方式,不僅僅可以用語音和它進行對話,還可以使用文本、觸摸、視覺對它下達命令,按需選擇較為方便的方式與其溝通。毫無疑問,Bixby打破了「助手」的概念,而變成了一個人工智慧交互平台。
也許是作為後來者看到了太多的成功與失敗,Bixby的出品一開始就帶有建立開放生態的意味,除了支持內置應用,還開放了主流APP的CP融合,這次Bixby中文(普通話)版更是直接跳出智能手機,面向貼近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家電。
可以認為,作為後來者,至少在生態開放態度上Bixby從一開始就超越了其他助手。而從AI交互肩負的「使命」和本質屬性來看,通過CP兼容開放生態的程度,可能恰恰決定了AI交互產品所能獲得競爭優勢的程度。
交互立身,開放生態才是應有之義
交互的本質不過是「發出指令-執行操作-獲得反饋」的過程,AI在交互上所能做的,應當是使得用戶指令發出更便捷、操作執行更到位、反饋更簡潔有效。從這個角度去看AI交互產品的應有之義也就十分明朗了。
1、「裘千尺模式」是用戶的最終需求
電視劇《神鵰俠侶》中,被其夫挑斷手筋腳筋的角色裘千尺,幾乎所有的生活「交互」都靠嘴巴指令來完成,所謂裘千尺模式,指的是在完全沒有雙手雙腳介入情況下也能實現操控。
也即,如果用戶想要,他憑藉一張嘴就能完全控制智能終端。從Siri開始,智能終端上的人工智慧交互之所以出現這麼多年,消費者都並沒有形成一致的好評,原因就在於它們的交互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用戶的智能交互體驗是「量變」的,限定在各處存在,用戶始終覺得離智能還差那麼一點。
「裘千尺模式」實際是一種體驗的「質變」,讓用戶真正自由、真正感受到智能,這也應該是人工智慧交互的最終追求,否則人工智慧的意義就存在疑問。本次Bixby發布會上,三星方面表示,Bixby是人工智慧的一次變革,旨在代替Touch交互,此前能夠用手操作的功能,用戶都可以利用Bixby來實現,這大概就是對體驗「質變」的追求。
2、開放兼容助推「質變」的用戶體驗
在得出結論前,我們先對比一下兩款典型產品的智能化交互體驗,再深挖其背後的原因。這兩款產品就是最知名、最老牌的Siri和最新出的Bixby,智能終端採用最新的iPhone8及三星Note8。
場景1:解鎖手機。喚醒Siri與Bixby後,語言指令要求解鎖手機,iPhone8的Siri反饋無法解鎖手機,Bixby則可以設置語音密碼用於喚醒。
場景2:QQ發送消息。兩款產品實測都能夠直接要求在QQ里向指定的聯繫人發送指定內容的信息,非常方便。但Siri無法理解要求「撤回剛剛發送的消息」指令而卡住,Bixby徑直找到了最新發的消息進行了撤回。
場景3:QQ發紅包。發出打開QQ給某人發送1塊錢紅包的指令時,Bixby把紅包準備好,等你輸入密碼即可發出,而Siri則略「搞笑」,正準備把「1塊錢紅包」這句話發給指定的聯繫人。
場景4:天氣。這是最常規的生活場景互動,詢問後,二者都能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提供詳細的天氣,所不同的是Bixby還能精確到區域,且天氣是動態的。
場景5:隨意玩法。Siri相對「正統」,只會盡自己所能去回答,而除了和Siri一樣可以被「調戲」,Bixby還能自定義問題和答案,玩法相對更為豐富。而且,基於Innoetics (被三星收購的一家義大利創業公司)能夠聽取講話來模擬真人聲音的技術,Bixby的聲音是自然人聲,不是其他助手一樣的機器人生硬的聲音,且還有男聲可供選擇(雖然一般沒人選),未來,也許讓周杰倫給你講個笑話、讓宋慧喬報個天氣都將成為可能。
對比發現,通過Bixby用戶幾乎不用動手,操作「全憑一張嘴」,隨性、自由,相較於Siri的卡殼(Cortana、Alexa、Assistant等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用戶體驗有著質的不同。
從實測可以看出,Bixby和Siri等一系列產品不同的是,Bixby有更強的語義理解能力,識別中文的能力更強,複雜的中文一般都難不倒它,並可根據識別完成多步驟操作。
細究Bixby背後的產品戰略,就發現這種質的不同來源於其CP融合的程度的差異。這種融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深度,要深挖應用可能涉及的操作內容並內化到Bixby中,覆蓋掉用戶所有可能的操作,這是響應複雜操作必然的要求;二是廣度,除了儘可能多去覆蓋手機中本地應用之外,Bixby目前也支持將近20個第三方中文應用,都是主流APP,比如QQ/微博/支付寶,這些應用都能通過Bixby進行各種語音操作,CP兼容遠超領域內其他產品。
正因為如此,開放的姿態又讓Bixby有了更多學習素材,通過內置的學習型AI不斷練習理解力與執行反饋的準確性,配合後台深度學習機制,Bixby又能夠更快實現迭代更新,從而實現了產品自我提升的「良性循環」。
3、AI交互要做的是平台系統,而不是額外組件
開放兼容的背後,實際上還有一個理念上的不同:把AI交互做成平台系統,而不是額外組件。
例如,Bixby除了發簡訊,還能在微博上發文字加圖片;除了語音識別,還能夠記錄使用習慣,經過自主學習後,能快速準確的識別用戶的語音指令;除了文本之外,還支持圖像輸入,包括從攝像頭、相冊直接啟動來查找或搜索網頁上的圖片;還能根據上下文語境自動提供有用的信息,甚至還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來採集信息。
在截圖、上下滑動、左右滑動、語音解鎖屏幕、攝像這些動作上,Bixby都超越Siri等產品。究其原因,Bixby的定位是「人工智慧平台」,做的是系統層級的整合,也只有如此,AI交互才能更深、更廣,否則只是以一個額外APP的形式出現,系統操作上能做的有限,應用的CP融合也將面臨諸多商務上、技術上的困難。
走出語音和手機,AI交互還可以有更多可能
誠然,語音功能是用戶直觀上最喜歡採用的交互方式,智能手機在當今時代也是與用戶關係最為密切的智能化產品。
但實際上,一方面,交互的含義包含很多種,提升用戶體驗也有不同的路徑,另一方面,智能終端的類型和產品越來越多,AI交互的發展空間也隨之擴大,這就給了AI交互走出語音和手機的動力和必要性。
例如,Bixby的AI交互平台上,語音助手只是一部分,其他功能同樣亮眼,Bixby視覺通過攝像頭可以檢測文本並提取、翻譯,是出國旅行利器,還能搜索類似圖片、搜索購物信息;還增加了場景感知功能,可以進行實體街景對比並定位,在街景的相機視窗中即能看到相關功能的電子信標,十分「酷炫」。未來,除了語音,圍繞AI交互Bixby計劃實現更多亮眼功能,把「人工智慧」坐實。
另外,在智能終端的擴展上,各個AI交互產品都有延伸動作,例如Amazon的Echo爆款智能音箱,全球賣瘋,Google推出的Home智能音箱也同樣收穫頗豐,連一向「引領潮流」的蘋果最後也不得不跟隨式地推出Siri智能音箱。
但我們發現,這些終端擴展,還是以智能音箱為主。同樣是大佬的三星似乎不願意跟風,而是劍指「作為用戶設備生態的控制中樞」,直指物聯網智能功能系統,包含三星智能電視、冰箱等家電上都將預裝Bixby。除此之外,三星還將以開放態度向第三方完全公開開發者工具。
推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設計成完整體系的Bixby現在不但能控制三星手機,還能連接其他三星家電,實際上,Bixby已經成為三星打造互聯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超出了為智能手機增添功能的範疇,其磨礪的更簡單、方便、直觀的操作方式,也能更好地操作所有可適配的設備。
可以預見到的是,未來的AI交互產品將滲透所有的智能電子設備,成為物聯網智能的「基礎設施」,而誰能在這個潮流中以更開放、更兼容姿態營造出互聯生態,誰就能在AI交互的大戰中勝出。
推薦閱讀:
※《皇室戰爭》中,多個 AI 碰撞、避讓、推人是怎麼做的?
※支持向量機SVM - 從入門到放棄
※AlphaPerform將終結演藝圈?震驚,他們竟然是這麼說的……
※向匯川學習,你的公司會更有力量
※CS231n課程筆記翻譯:神經網路筆記3(上)
TAG: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