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不想吃寒食——二戰海軍後勤艦艇(1)補給艦
一提起海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多鉚蒸剛的戰列艦,飄逸迅捷的巡洋艦,或者是敲打巨人王的驅逐艦。但是很少有人會過多關注海軍的輔助艦艇,比如說修理船,補給船,起重船外加拖輪。雖然他們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正是這些艦艇組成了艦隊的日常,成為了艦隊後勤保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海上後勤決定了一支遠洋海軍能走多遠,能走多久。所以我準備連續寫一些關於海上後勤裝備的事情,那麼首先我們來聊些什麼呢?自然先從開創海軍後勤這一個概念的補給艦開始說起啦。
首先一開始,在風帆戰艦時代,是沒有海上補給這麼一說的風帆戰艦寬大的艦體和簡易的海上食物使得戰艦的自持力能達到很長很長的時間,並且由於船舶的主要動力是風帆,所以海上航行的時候不需要考慮動力問題。所以風帆戰艦戰鬥的時候完全不需要考慮補給這一個事項。在船塢補給好鏟掉海底水生生物就行了,並且除了中國的商船以外,世界各國的海上航行,食物都特別簡單(畢竟中國能在海上種菜,其他國家能做得到嗎?(doge))所以海上的食物保證時間長方便儲存不會得壞血病就已經是特別牛的了。但是自從將蒸汽機搬到船上之後,麻煩就已經開始漸漸顯露出來:首先,動力的革新帶來燃料的問題,一艘戰艦不可能全部裝滿煤進行驅動,否則那不是戰鬥性船舶。其次食物的補給也成為了航海補給的一個大問題。於是逐漸的,航海的第一個要點課題:海上補給,就成為了但是各國海軍的重中之重。但是那會的思想卻是:船隻裝夠從一個港口抵達另一個港口的煤量和食物量,不過自從卡諾循環和焦耳-湯姆遜定律被人們發現以及巴斯德大爺的不懈努力之下,食物冷凍運輸和罐頭運輸就沒有多少問題,因為罐頭食物和冷凍食物保存時間長且比腌制物品更加富有營養,況且冷凍食物和罐頭搬運簡單攜帶方便。食物補給船迅速出現並且成為了大洋航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例如威震日本的大白艦隊,就帶上了2艘食物補給艦(store ship,又稱商店船,在船上你甚至可以買賣東西))。
不過雖然食物補給問題倒是解決了,但是燃料補給卻沒有正常的解決下來,雖然各國海軍都在努力的做著艦船補給,但是卻依舊無功而返,以至於當年為了保證遠洋航行,甲板上堆滿了煤包,一旦開戰,就地扔掉準備戰鬥(在坂上之雲里有這麼一段)。這樣的情況直到動力革新之後才有了很大的改觀。
總所周知,在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第一(海霧(劃掉))海務大臣約翰·阿巴斯諾特·費舍爾元帥的建議下,英國皇家海軍率先將鍋爐從煤鍋爐逐步更換成燃油鍋爐,與煤相比,燃油鍋爐啟動快,熱值高,廢棄燃料損耗率低,更何況補給方便。所以迅速的,更換重油鍋爐是一種主流之事,隨即海上燃料補給最大的問題:如何在航行時進行油料補給成為了可能,畢竟液體補給的難度比起固體來說要簡單得多了,於是油料補給艦率先在一戰前正式服役,第一艘油料補給艦是英國的 RFA(Royal Navy Fleet Auxiliary皇家海軍輔助艦隊) Kharki。很遺憾,我找了很多地方的網站,並沒有找到這艘船的資料,或許可能是wiki上面對於這艘船的介紹太少,如果有dalao幫忙找到資料的話請告訴我一聲,鄙人感激不盡。
總之,當動力系統革新和卡諾循環被揭示之後,補給艦的兩大流派:油料補給艦和食物補給艦(日語是給糧艦和給油艦)就分別在這個時候確立起來並且開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和建造,恰巧這個時候正逢海軍假日,海軍這時候對油料補給艦的改造工作也是加緊不斷的進行中:原先的油料補給採用的是縱向編隊補給,也就是戰爭前後實驗得出來的一向結果:油料補給艦在前,海軍需要補給的艦船在後,油料補給船先倒車,拋出帶有浮標的軟管後往前開,受補給艦在後面撈起軟管,軟管通過纜繩滑到油料補給口對接補給,但是這樣帶來的問題在於航行縱向補給的缺點是只能補給液貨,輸油軟管較長,而且浸於水中,這樣就大大增加了艦船運動的阻力,傳遞和撈收油管比較麻煩。並且由於縱向補給的時候對軟管材料要求極為嚴格,以至於舊日本帝國海軍採用英國縱向補給方式時拉斷過補油軟管。(別笑,真事。也是因為要襲擊蚌(Pearl)埠(Harbor),為了解決補給,IJN才採用了以補給艦在後,受油艦在前的奇葩補給方式。)
海軍假日時期,補給艦的試驗開始率先採用了現在大家更加熟知的橫向補給方式:也就是油料補給艦在中間以12-16節左右時速航行,受補給艦慢慢的接近補給艦並且進行並排航行,此時補給艦會用射纜槍發射纜繩,經過受補給艦的滑輪之後導引軟管滑向受補給艦,將軟管接入受補給艦的接入口後進行補給,這樣一來,橫向補給所帶來的好處和優勢就開始顯露出來:一來橫向補給需要纜繩引導,而空置纜繩恰巧能補給乾貨(即食物,彈藥)和淡水,並且補給艦在進行航行橫向補給可在一舷向一艘船或多艘船補給;也可在兩舷同時進行多船補給。更何況橫向補給所需索具和輸油軟管短,並且空懸於水面之上。這樣,可以在較高的航速下進行海上補給作業,軟管對接和解脫方便,易於溝通聯絡。於是這又倒逼了油料補給艦的改良,此時的補給艦從單一的補給油料,外加上了補給彈藥這一項工作(在USN和RN的海軍序列中,油料彈藥補給艦和食物淡水補給艦是分開的,而在日本的補給艦上,雖然也有獨立的油料補給艦,但是食物補給艦同時能攜帶燃油和煤,不得不說日本的「一艦多用」思想真是刻畫了日本的窮困啊)。不過艦隊的橫向補給雖然已經是一種主流方式,但是擁有大型艦船橫向補給技術的國家只有美英兩國,因為橫向補給對於艦船要求和給油設施要求極高,並且補給時兩艦距離較近,相對位置不能有大的變化,所以要求指揮員有較高的操縱水平,一旦操縱失誤或機械發生故障,容易造成嚴重事故。所以在那時採用橫向補給對大型艦船補給耗時遠遠超過技術成熟的縱向補給,故而弗萊徹選擇橫向補給之後支援威克島的做法其實並沒有失誤,如果採用技術成熟的縱向補給則艦隊的整體耗時會導致威克島戰局更加不確定,而如果放棄補給選擇直接前往威克島,以弗萊徹這種打仗如同林總一般穩如泰山的性格,是絕對不能讓航空母艦因為沒有油料而導致沉沒。至於貽誤戰機······這個我真不知道怎麼說,反正弗萊徹叔侄兩人對於美利堅海軍的貢獻有目共睹,只能說打仗太穩也有的時候是一種錯啊。嗯嗯扯遠了。
總之,大型橫向補給技術直到專門的補給設施被設計出來之後,補給速度大為加強,補給速度也比原來快了不少,補給艦的經典造型(煙囪和艦橋在後,大型補給設施擺在前甲板)也隨之固定。尤其是在1945年,梯隊更新了更為先進的梯度線型加油機(Span-wire fueling rig ),使得加油速度大為提升,成為如今我們所見到的經典橫向液料補給方式,既滿足了連續補給,補給艦航速也可以提升到了艦隊能夠需要的航速。
雖然油料補給船的技術是在不斷革新,不過食物補給艦倒是沒有什麼變化,依舊是補給乾貨食物和必要的淡水等重要資源。甚至乾貨補給艦沉沒了也能掉一波士氣(沒錯,間宮我說的就是你)
不過再此之後,由於艦船技術的革新,將油料彈藥補給艦和食物淡水補給艦統合在一起成為了艦隊的迫近要求,於是在戰後,新的補給艦——即大型綜合補給艦被設計建造了出來,此時的補給艦,已經不再是單獨的分開設計,成為了綜合型號成為新型遠洋海軍的標配,並且為了跟上核動力航母艦隊,快速戰鬥支援艦也同時設計建造出來,開始和航母艦隊一起飆船。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技術改變戰爭,戰爭改變技術,遠洋海軍補給艦,任重道遠。
(不過乾貨補給艦現在依舊存在呢~畢竟艦隊太大綜合補給艦不一定能補給的過來哦~)
(~ ̄▽ ̄)~
By 王翊
11-23-2017 於因查資料死機4次的電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