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欲來,再看現金貸的興與衰

  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整治辦下發特急文件《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明確要求

  「自即日起,各級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路(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

  一石激起千層浪,暫停牌照發放本身對已有玩家的影響有限,市場關注的是通知背後的信號意義,可能意味著圍繞現金貸的系統性監管和整頓大幕開啟。屆時,當前現金貸行業的資金渠道、獲客模式、定價模式等都會受到影響,也不排除市場進行一次洗牌,當前的一些頭部公司因為某些合規問題或模式問題,在新規之後或一蹶不起。受此消息影響,近期赴美上市的幾家平台,股價再次出現大跌,有幾家平台股價已經破發,行業監管的威懾力可見一斑。

  就著即將來臨的監管政策組合拳,我們不妨對現金貸行業做個集中回顧,行業如何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成長為一個風口?爆髮式增長的背後,究竟有何風險?監管的來臨,對行業究竟意味著什麼?不妨一起來做個梳理。

天時地利與人和,現金貸迎來爆髮式增長

  在討論現金貸問題之前,需要先對概念進行界定,廣義上看,不基於具體消費場景和受託支付的個人貸款產品,都可視作現金貸,從業機構涵蓋了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機構,也包括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P2P借款、現金貸平台等非持牌機構,利率定價有高有低、金額有大有小、期限有長有短;而狹義上看,當前引起熱議的現金貸產品主要指期限短、金額小、利率高的特定產品,經營方以非持牌機構為主,是行業潛在風險的始作俑者。在本文中,我們就以狹義的現金貸口徑進行討論。

  現金貸的崛起以至於成為一個風口,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原因:早期互聯網消費金融圍繞場景進行的大數據風控探索積累了風控基礎和種子用戶基礎,以銀行為代表的持牌機構轉型為現金貸行業開放了資金渠道,P2P行業小額普惠的監管定位促使全行業發力消費金融和現金貸業務,政策層面鼓勵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的信號創造了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再加上一直在努力尋找新風口的風險資本加持等,種種因素集中在一起,共同催生了現金貸的大風口。

  具體來看一下:

  大數據風控與業務模式的建立。在很多人看來,典型的現金貸平台是零風控,依靠高利率來覆蓋壞賬風險,那就要反問了,這麼簡單的商業模式,之前怎麼沒人做?高利率就能覆蓋壞賬風險,暴力催收的輿論風波從何而來?事實上,互聯網金融一直是欺詐風險高發領域,若沒有較為完備的風控手段,再高的利率也無法彌補騙貸團伙帶來的損失。所以,大數據風控手段的逐步成熟,是現金貸業務得以放量增長的先決條件。

  自2011年央行發布第一批支付牌照以來,第三方支付迎來高速發展期,期間積累了大量關於大數據反欺詐的經驗教訓;而2013年以來P2P和互聯網場景分期的崛起,也加速推動大數據反欺詐技術走向商用和成熟。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正是大數據風控的成熟使得現金貸的業務模式得以建立,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轉型壓力下,資金方打開了水龍頭。放貸需要資金,自P2P進入整頓期以來,各類變相募集公眾資金的行為門檻和成本大幅提高,沒有機構資金的注入,現金貸行業起不來。恰恰傳統持牌機構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一方面要調整業務結構,提高消費金融佔比,又不懂互聯網消費金融那一套,本質上也不信那一套,於是就做起了現金貸平台的資金方,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提供擔保,本質上還是對公授信那一套,輕車熟路,消費貸款數據也很好看,何樂不為;另一方面則要進行互聯網化轉型,與互聯網化的現金貸平台合作,便是轉型的標誌和起點。

  於是乎,從小到大,從局部到全面,資金方與現金貸平台的合作越來越深入,水龍頭管道越來越粗,助力部分平台在短短一年內實現數十倍的增長,風口真正起來了。

  政策層面對消費升級的鼓勵,為消費金融創造了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金融是個強監管行業,2016年以來,互聯網金融整體又處於集中整治期,很難有新的風口起來。不過,消費金融可以助力消費升級,本身又不涉及公眾資金,當時主流的基於場景的消費金融業態並無大的風險隱患,所以,在對校園貸進行重點整治後,政策層面並未對消費金融業態進行過度的管制,仍然以鼓勵為主。在這種行業整體整頓、局部寬鬆的背景下,各種資源開始加速湧入現金貸領域,風口便形成了。

  此外,P2P新政對於大額標的限制,促使兩千多家P2P平台把經營重心轉向消費金融。相比現金貸平台,P2P平台的經營歷史更久、客戶基礎更雄厚、技術實力也更紮實,成為現金貸行業的一股重要力量。而資本的湧入,也為行業起飛加了一把油。

事關兩個層面的風險,此次現金貸不同於校園貸

  哪裡有風險,哪裡便有監管。如果不是存在潛在的風險隱患,現金貸的風口不會這麼短,政策環境也不會轉向。那麼,蓬勃發展的現金貸行業背後,究竟有何問題呢?

  結合當前的行業現狀來看,現金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

  一個是借款人層面,主要的問題是畸高利率加重借款人負擔、非法催收影響借款人人身財產安全且擾亂社會秩序、多頭借貸大幅提高借款人槓桿率等。

  校園貸的問題主要便是集中於借款人層面,主要的表現是高利率和暴力催收,出現了很多負面輿情事件。不過校園貸整體規模有限,校園貸平台與傳統持牌機構聯繫也不緊密,風險在行業層面不具有太多的傳染性,監管的處理措施也很直接,開正門、堵偏門,非持牌機構一律禁止從事校園貸業務,同時鼓勵銀行等持牌機構進入校園市場。

  在政策層面上,也主要圍繞借款人層面,關注畸高利率、暴力催收等帶來的不良影響。

另一個是金融體系安全性層面,主要的問題是資金來源渠道有待規範、業務發展缺乏實質槓桿率監管、潛在不良風險突出、風險可能經由助貸模式轉移至持牌機構等等。

  與校園貸不同,此次現金貸的問題,便已經上升至行業層面。除了P2P機構的現金貸業務資金來源於網貸投資者外,其他現金貸平台的資金主要來自持牌機構,雖然引入了保證金、第三方擔保或保險等風險緩釋手段,但一旦現金貸平台本身出現問題,保證金機制將形同虛設,持牌機構將不得不直面風險。屆時,風險,便傳導至持牌機構。

  那麼,現金貸行業究竟會不會出現大範圍的風險事件呢?起碼從現在的不良數據看,頭部平台的損失率基本能穩定在5%左右,並不高,完全可以承擔。不過,現金貸行業的兩個特點加劇了這一擔憂:

  一是槓桿率問題。作為非持牌機構,現金貸平台不受槓桿率的監管。在這種情況下,1億的資本金甚至可以放百億的貸款,意味著平台主要靠經營過程中的利息收入來承擔風險,一旦出現局部系統性事件,導致不良率陡升,擊穿了貸款利率定價,屆時,平台並無充足的資本金來對衝風險,唯有倒閉一途,風險便傳導給了資金方。

  從這個角度看,看上去風光無限的現金貸平台,很多並不具備承受局部系統性風險的能力,規模大而底子薄,讓人不得不憂慮。

  二是多頭借貸問題。借款人層面的多頭借貸問題,某種程度上會加劇局部系統性問題的暴露,使得這些高槓桿率的現金貸平台分分鐘倒閉。

  所以,此次現金貸的問題不同於校園貸,不僅僅是高利率、暴力催收的問題,某種程度上事關行業安全,所以,監管的方式與力度,也將不同。

關於現金貸監管的預測與建議

  基於上面的分析,除了延續4月份《關於開展「現金貸」業務活動清理整頓工作的補充說明》中提到的利率定價、催收方式等要求外,資金來源、槓桿率、撥備政策都會成為重點的監管內容。

  其中,利率定價、催收、撥備政策等手段都比較容易落地,衍生性影響也小,可以參考對於持牌機構的監管規定進行處理。而對於資金來源、槓桿率的要求,則既要設定監管目標要求,也要給予一個過渡期,避免激化風險。

  現金貸風險的傳播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經由現金貸平台的資金渠道向持牌機構傳播,表現為當現金貸平台不足以兌付不良資產時,作為資金方的持牌機構將不得不承擔實質性風險;二是經由借款人向其他現金貸平台傳播,表現為當存在多頭借貸行為的借款人在一個平台出現實質違約時,大概率也會在其他平台上違約,從而引發行業性不良的集中性爆發。風險的傳染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現金貸風險的整治宜循序漸進,盡量避免可能在短期內激化風險的一刀切措施。

  此外,還應堅持「開正門、堵偏門」的原則。系統性的信用風險很多時候是由流動性危機導致的,而借款人的流動性危機多來自於集中抽貸行為。所以,在對非持牌現金貸平台集中整治的同時,要鼓勵持牌機構加大投入、填補市場空白,避免借款人因為短期流動性問題演變成信用風險問題。

  最後,對於市場關注的多頭借貸行為,這個結要慢慢解,是個系統工程,急不得,處理不當就成了抽貸,會引發一些問題。現在要做的,是要控制增量,然後留下存量慢慢去化解。

  集中整頓之後,小額、短期限的現金貸也有望成為一個新的業態,被主流金融機構接納,只是,暴利不再、爆髮式增長也不再。這樣的明天,其實也蠻好的。

  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微信公號:洪言微語

——————————————————————————————————————

PS:歡迎去我的LIVE分享頁,系統了解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 相關知識

推薦閱讀:

現金貸現在還能不能搞?
揭秘現金貸背後的「擼口子」人群:以債為生,無法上岸
想做現金貸,不知道哪家現金貸系統性價比高?

TAG:现金贷 | 校园贷 | 互联网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