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中東,哪裡有麻煩,哪裡就有……
近期,沙特要求11月19日在開羅召開「阿盟外長緊急會議」,對所謂的「伊朗干涉他國事務、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展開磋商,而持續發酵的「哈里里辭職危機」也迎來轉機:黎巴嫩總理哈里里11月18日上午從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乘飛機到達巴黎,並於中午在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和馬克龍會晤。
阿盟外長緊急會議 來源:Arab News
為何沙特反覆強調伊朗威脅?
伊朗到底如何威脅沙特?伊朗的夢想到底是什麼?
伊朗為何屢屢「搶鏡」
自2010年阿拉伯世界的劇變與動蕩——「阿拉伯之春」爆發以來,屬於波斯主體民族的伊朗便屢屢「搶鏡」,從敘利亞內戰到打擊「伊斯蘭國」,從卡達斷交危機再到庫爾德人獨立問題,處處可以看到伊朗的身影,以至於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驚呼:在中東,哪裡有麻煩,哪裡就有伊朗。沙特甚至直接將伊朗描述為像「伊斯蘭國」一樣的恐怖主義勢力。
無論西方國家和沙特如何描述,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伊朗積極介入中東地區事務,「有抓手」(抓手包括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政府,葉門胡塞武裝等)、「有肌肉」(伊斯蘭革命衛隊等)去製造麻煩,那麼伊朗到底要達到何種目的?
一直以來,伊朗的中東政策就和沙特、美國、俄羅斯一樣,努力在中東尋找代理人去實現自身利益,並且尋找機會去填補權力真空,隨時準備在中東與各國爭奪勢力範圍。而從黎巴嫩南部經過敘利亞到達伊拉克、最後回到伊朗的「什葉派新月」地帶一直是伊朗打造的核心戰略,這三國的主要居民或政府是什葉派,更為重要的是伊朗對這三國經營已久:
伊朗國旗 來源:shutterstock
在伊拉克:
親伊朗的「人民動員軍」一直在伊拉克政治生活和社會治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早在薩達姆時期伊朗就支持伊拉克南部的什葉派群體,伊拉克戰爭之後什葉派上台,伊朗自然而然地成為對伊拉克影響最大的中東國家,現在的阿巴迪政府在「剿滅庫爾德公投」問題上十分依賴伊朗,而且在打擊境內「伊斯蘭國」極端分子問題上也極力尋求伊朗幫助,某種程度上來說,伊朗正在伊拉克「垂簾聽政」。
在黎巴嫩:
伊朗的利益主要由黎巴嫩真主黨來體現和實現。1982年成立的黎巴嫩真主黨本身就是伊朗「輸出革命」的產物,伊朗長久以來的大力扶持使得真主黨成為黎巴嫩最大的政黨和軍政實體。黎巴嫩南部實際上已被真主黨「管控」,而其在議會和內閣中更是佔有重要地位,真主黨直接參与敘利亞危機又使得其大展身手。
對於敘利亞:
伊朗更是將巴沙爾政府的穩固與伊朗利益直接捆綁起來。伊朗早在兩伊戰爭中就與敘利亞結成互助同盟,敘利亞危機以來更是直接派出軍事顧問和強悍的什葉派民兵去幫助巴沙爾打內戰,伊朗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多年來巴沙爾政府屹立不倒。伊朗在葉門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葉門胡塞武裝信仰的什葉派分支栽德派,便與伊朗的正統什葉派沒有多少區別,2015年沙特糾集多國聯軍對葉門的空襲直接將胡塞武裝推向伊朗的「懷抱」。
所以說,無論在伊拉克還是敘利亞、葉門還是黎巴嫩,伊朗的影響力體現在方方面面。自「阿拉伯之春」以來爆發的每次中東熱點都能看到「伊朗的魔影」,所以伊朗的屢屢「搶鏡」也就不足為奇。
為何成為「大夢想家」?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伊朗就在不遺餘力地拓展什葉派勢力範圍,兩伊戰爭爆發的一個原因便是伊拉克對伊朗此種拓展的「不耐煩」。而其如此強烈的拓展願望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現實背景:
第一,波斯帝國的宏大夢想與輝煌一直纏繞著每一個波斯人的內心。曾經統治整個西亞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及波斯第二帝國薩珊波斯,再加上16世紀之後確立什葉派為國教的伊朗薩法維王朝,都在世界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且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在伊朗歷史上,從薩法維王朝及其後的愷加王朝都與信仰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爭奪過伊拉克。所以說,伊朗當前拓展什葉派勢力範圍與歷史上的帝國擴張極其相似。
第二,宗教的「激情」與「鍾愛」使得伊朗儘可能的推廣、宣傳自身的理念。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什葉派勢力範圍就在不斷形成。伊朗向周邊國家「輸出革命」的主要執行者就是強大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這支堅定擁護什葉派教法學家治國的武裝力量以自身為模板,在中東打造了像黎巴嫩真主黨等「翻版革命衛隊」,這成為伊朗「爭霸中東」的強有力工具,使得伊朗能夠更好、更快地在中東推行和維護其政治利益和宗教利益。
伊朗及周圍國家 來源:tvi.com.pk
第三,伊朗自身安全和反恐的需要使得伊朗必須這樣做。恐怖主義與美國的威脅使得伊朗產生深深的不安全感,伊朗的國防和安全政策便是圍繞「打造前沿征地」、「緩衝帶」、「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核心思想所制定的,具體內容便是在中東扶持像黎巴嫩真主黨一樣的代理人,讓自己認為絕對可靠的代理人去與自己的敵人去「硬碰硬」,而伊朗則躲在幕後去間接實現自身利益。
這種政策在敘利亞危機和庫爾德人問題以及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都得到了體現,最近的黎巴嫩總理辭職風波更是將伊朗的代理人政策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伊朗看來,如果不向敘利亞輸入什葉派民兵武裝,不讓真主党參與敘利亞危機,不支持伊拉克的「人民動員軍」,不支持葉門胡塞武裝,就根本不可能保障伊朗的國家利益。
沙特「惱怒」與伊朗的底線
伊朗強力打造「什葉派新月」的行動必然引起以沙特為「老大」的遜尼派聯盟的警覺,11月4日遜尼派的總理哈里里就直接將矛頭對準伊朗:伊朗干涉他國內政。遜尼派與什葉派的教派爭端上升到國家利益之後就必然存在「攻與守」的兩方權力博弈:大體上說,從1979年到2011年,伊朗處於攻勢,伊朗伊斯蘭革命的「熱情」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
而從2011年阿拉伯之春持續至今,伊朗無可奈何地處以守勢。歷史上一直遭受打擊的什葉派勢力的迅猛擴張使得沙特無法容忍,從2011年開始,沙特「領銜」打擊伊朗:從出兵巴林平定叛亂,2015年組織多國聯盟空中打擊葉門,2016年殺什葉派教士並與伊朗斷交以及今年持續數月的卡達斷交事件,無不體現著沙特的「掐斷什葉派呼吸」的夢想。
伊朗總統魯哈尼 來源:lechodalgerie-dz
伊朗卻在沙特的「猛攻」之下一直保持著克制與冷靜。在巴林事件中,伊朗沒有出兵巴林;2015年葉門戰爭中,也沒有主動與沙特斷交;卡達斷交事件中,「審時度勢」,與卡達保持距離。這正體現了伊朗的國家現實與「智慧」。
魯哈尼溫和派的外交底色決定了伊朗的剋制。魯哈尼政策的核心便是與世界進行建設性良性互動,全面緩和與美國、歐盟以及周邊國家的關係,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協議」便體現了這一點。儘管目前美國「奇葩」總統特朗普在聯合國上「呲牙咧嘴」猛轟伊朗的時候,魯哈尼仍「忍辱負重」,全力維護「伊核協議」。
「伊核協議」的達成使得伊朗經濟迅速發展,全面帶動了伊朗綜合國力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魯哈尼外交政策的核心目的便是為了振興國內經濟,寧願在沙特的「頻繁挑釁」中忍辱負重,也不願意在教派與勢力範圍爭奪中耗費太多資源與精力,甘願做「守成」的一方。
而伊朗的剋制也不是無底線的,伊朗的底線便是敘利亞。敘利亞不僅是「什葉派新月」的脊樑,更因為敘利亞獨特的戰略地位對伊朗至關重要。如果敘利亞的巴沙爾政府被反對派、「伊斯蘭國」或者美國推翻,則德黑蘭到達貝魯特的路上橋樑就無從談起,不僅在關鍵時刻「出招」困難,更要命的是這些伊朗支持的什葉派力量遲早被「各個擊破」,這是伊朗絕不願意看到的。而沙特、美國等在敘利亞危機中持續發力,就是為了打斷敘利亞這根「伊朗的什葉脊樑」。
結 語
伊朗的持續「坐大」以及沙特的「多方挑釁」使得本已緊張的地區形勢「雪上加霜」,而面對沙特等國的不斷「騷擾」,伊朗的反常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什葉派在幾十年的一路「寶馬狂飆」之後,必須要放緩腳步去鞏固、消化已有成果,伊朗已建立自身的什葉派優勢,「不急於出牌」。
可以預見到的是,無論哈里里辭職危機會發酵多久,沙特始終無法顛覆伊朗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的代理人,伊朗背後更是有俄羅斯這個「壯熊」的支持,而沙特的「後台老板」美國,此時也不願意在其制定的「選擇性介入」中東局勢的政策之下去「逼反」伊朗,美國更看中的是「後伊斯蘭國」時代敘利亞勢力範圍的劃分與爭奪。
目前法國為哈里里辭職事件解圍的做法正是體現了西方國家不想把事件「搞大」的想法,沙特雖然「大筆撒錢」,內心卻非常焦慮與無奈。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政府抽身中東的政策雖然在特朗普時代有所改變,但特朗普的商人背景使得其「出招」中東並不是完全護著沙特,沙特「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慮的形態還會持續很久,而其前幾天不斷發酵的反腐風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讓美國看到一個「變革向上」的沙特。可以預見到的是,沙特會在不久的將來繼續製造針對伊朗的「麻煩」。
參考資料:
1. http://www.fjii.com/a/guoji/20171118/118567.html
2. http://www.0575ok.com/gjxw/20171118/384588.html
3. 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71117071825082.html
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f61a7c0101jqg2.html
5.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special/aiji/detail_2011_01/27/4481858_0.shtml
6. https://www.msn.com/zh-hk/news/watch/lebanese-pm-hariri-resigns-citing-assassination-plot/vp-AAurNCn
今日主筆 申浪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推薦閱讀:
※去了以色列,還能去伊朗嗎?去了伊朗,還能去美國嗎?
※就如今伊朗局勢,談談1935年「波斯易名」的問題
※波斯鋼鐵雄心:中資進入伊朗鋼鐵行業,都有哪些投資機會
※重生的波斯鐵騎(一)——生於魔改的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