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九州已死」,《海上牧雲記》 會成為九州復興的契機嗎?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江宇琦

在經歷了今年五月的「退片」風波後,改編自今何在同名小說的《九州·海上牧雲記》終於將在今日(11月21日)和觀眾見面了。

對於關心九州世界的人來說,這是繼改編自江南同名小說的《九州縹緲錄》於月初正式開機後,本月發生的關於九州的第二件大事。在很多粉絲和九州從業者看來,相比於此前一些僅以九州作為口號的影視作品而言,這兩部作品才算真正意義上的「九州故事」。一位多年的九州粉絲則告訴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無論是兩位原作者還是這兩個故事本身,都承載了太多九州粉絲的記憶。

然而還沒等這股喜悅散去,被九州粉戲稱為「一年一度打孩子」的江南、今何在互撕就又上演了。11月16日,有粉絲髮微博稱網易出品的手游《海上牧雲記》涉嫌盜用了《九州縹緲錄》的相關元素,江南先是轉發了該微博聲明《九州縹緲錄》內容「不共享」,此後又多次對此發聲,並說出「你們抄不到它的靈魂,抄它的皮相又有什麼用?」

儘管江南並未直指今何在而是對網易遊戲發出了質問,但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他對後者的隔空喊話,今何在不久後也發微博回應,針對九州設定的版權、《海上牧雲記》被曝退片期間江南的言論等問題向江南發問,並引發了二人後續的「論戰」。

有網友質疑《海上牧雲記》被退片是江南作梗,目前此微博已被刪除

之所以說這是一年一度的互撕,是因為自2006年因經營理念不合以及公司賬務問題,江南和今何在等人關係破裂、江南北上創辦《九州志》以來,幾乎每每九州有大的動作,都會牽扯出江今等人的一番論戰。在這一場場的爭吵中,誕生於2001年的開放創作架構「九州」歷經波折,創立於2005年的九州(香港)有限公司和《九州幻想》雜誌陸續消亡,直至後來甚至有人說出「九州已死」的言論。

而這些無休止的摩擦背後,是九州這個幻想世界必須正視的殘酷現實:即便到了今天,複雜的版權問題、不成熟的商業化模式、相對小眾的圈子和缺少立得住的作品,仍舊是九州發展道路上的一道道枷鎖。九州的成功商業化,真的只能是理想主義者們的一份希冀么?

缺少運營者、市場不看好,幻想中的九州敗給了沒錢的現實

「沒錢」,是許多老九州人共同的記憶,從《九州幻想》創立到分裂,再到老九州時代的「完結」,九州歷史上的每一個大的節點,似乎都繞不開「錢」這個字。

《九州幻想》創刊之初,憑藉著獨特且富有魅力的世界觀設定和眾多有才氣的作者加持,在短時間內就聚集了一批忠實的粉絲,一年之後雜誌本身和相關單行本圖書更是躍升為了中國市場最暢銷的幻想圖書系列。但由於彼時互聯網還不像今日這般發達,所能輻射到的受眾範圍極其有限,加上幻想類文學也相對小眾,因而儘管九州的誕生在小範圍內產生了不小的轟動,可普羅大眾對此卻知之甚少,對市場的吸引力更是無從談起。

《九州幻想》創刊號「破軍號」

被稱作「九州一姐」的前《九州幻想》編輯、現出版策劃人蘇冰告訴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九州幻想》雜誌創立之初,沒有拿到任何正式投資,辦公室和辦公設備全由遊戲代理商第九城市免費提供,稿費、印刷費都要等到銷售回款後才能支付,遇到回款不及時的時候,她和其他創始人還得墊付稿費。「宣傳活動一般局限於大學校園,因為根本就沒有餘力做更多商業化嘗試。」

除了當時的大環境外,九州內部的問題同樣也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關鍵一點的在於公司缺少合適的運營者。無論是創世的「七位天神」(早設定東方奇幻世界九州的七位作者,分別是江南、今何在、大角(潘海天)、遙控Shakespace、多事、斬鞍和水泡),還是雜誌創立前後陸續加入到九州團隊里的人,在當時都是更優秀的內容創作者而非經營者。

用蘇冰的話來說,以今何在為代表的大多數創作者,「是一幫小說寫得比商業計劃書來勁的人」,即使坐在公司管理者的位置上,他們也更多是內容開發者而不是商人,並沒有將九州當做是「我的生意」。而真正將九州當成一門生意的江南,則在日後被很多人指出在當時缺少長線發展的意願,他的這種「不合群」,也為九州的分裂埋下了隱患。

「七位天神」共同設定的地理

因為缺少資本支持和合適的經營者,九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能找到合適的商業化入口和建立起完善的盈利模式。2006年之前,九州希望能通過和第九城市合作來開發遊戲,彼時擁有《魔獸世界》代理權的九城對新遊戲開發興趣不高,遲遲沒有推進九州相關的項目,進而導致了此後江南的離開。

離開九州後的江南,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了他早就開始布局的新雜誌和出版業上。或許是因為在他看來郭敬明的商業模式是值得借鑒的,那段時間裡他也不斷和身邊人的提起郭敬明。

留守在《九州幻想》的九州人,則仍希望能通過遊戲來幫助九州商業化。2010年,九州終於拿到了投資,成立了遊戲公司,準備著手相關遊戲的開發。但是據蘇冰透露,當時資方更看重的是遊戲開發,雜誌本身卻被邊緣化了。尤其是到了遊戲開發的後期,隨著投資款快要見底,被投資方視為可有可無產品的《九州幻想》率先成了壓縮成本的犧牲品,被迫停刊。

而這款犧牲《九州幻想》後做出來的端游《九州世界》命運也不太好。前《九州幻想》編輯、新九州的創始人之一的恰好(註:昵稱)向壹娛觀察回憶稱,遊戲2012年才投入內測,但彼時已經是「端游末年」了,市場前景並不樂觀,加上資金鏈斷裂,《九州世界》遊戲最終也沒能正式投入運營。

《九州世界》相關報道

「遊戲前後做了兩年,中間還大改過一次,主要是因為最初呈現的那版質量不是特別好。其實那些年中國有很多頁游化、世俗化的端游,如果我們選擇先把它做出來並投到市場上,或許也能賺錢並將團隊持續維持下去,但我們認為這樣一款不倫不類的遊戲會毀掉九州世界質感的傳達。」恰好說。

《九州世界》失敗的節點,對於仍舊迷茫、彷徨的九州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擊,2012年前後影視化的浪潮還沒有興起,在失去了雜誌這箇舊平台(2013年江南的《九州志》也停刊了)的情況下,遊戲化的失敗意味著九州徹底失去了立足點。此後,不少作者陸續脫離了九州,部分人甚至還淡出了文壇,九州也就此沉寂了下來。

「後來我才明白,當時我們確實是想當然了,遊戲層面未必是遊戲開發者的錯,也未必是我們的錯,雙方都有問題。」恰好覺得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九州其實是一個過於領先的概念」,一來「多人協作」、「架空奇幻」等概念近年來才大規模興起,十多年前商業化寫作在中國還沒有真正穩定下來;二來當時沒有IP這個概念,資本對於九州的關注度也較低,九城等公司不願在IP開發上投入過多精力,以至於籌資花了太多時間,讓九州錯過了遊戲化的黃金時間,也錯過了延續這個奇幻世界的機會。

想打造中國的漫威宇宙?分散的版權成了九州邁不過去的坎

2006年的決裂,讓九州分裂成了以江南等人為主的北九州和以今何在等人為主的南九州,導致原本發表在《九州幻想》上的各作品版權難以集中。井水不犯河水、各寫各的,成了各作者之間的「共識」。

此後,在九州商業化的過程中,以《九州幻想》為主的班底曾和完美世界有過短暫的接觸與合作。為了能夠順利推動九州相關的商業化進程,完美世界一度希望能搞定因分裂而分散的九州作品的版權,但最終因為作者關係等多方面因素而不了了之,雙方的在遊戲等方面的合作也隨之而告終。

彼時的人們或許不會想到,九州的版權問題影響到的不僅僅是一次合作,在影視化浪潮席捲九州世界的今天,這一問題又再次被擺到了檯面上。

2015年初,有人在知乎上提問:「九州還有重新崛起的可能么?」在眾多回答里,一篇來自《九州幻想》的創始人之一、九州作者潘海天(大角)的回答各位惹人注目,他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發了一則公司的招聘啟事,號召關心九州崛起的人來一起做點事。他說:「其實九州已經很幸運,原本我一直以為九州需要50年時間才能從紙面走向其他媒體,但這個時代突然進入一個強兌現的時代,我們此刻就站在驚人一躍的起跳點上。」

大角所說的強兌現時代和起跳點,其實都連接到了一點上,那就是IP改編熱。2014年前後,隨著影視產業的飛速發展,對於精緻內容的需求開始顯現,IP改編熱潮由此興起,人們終於看到了九州作品背後所蘊藏的商業價值。

2014年,上影寰亞與專門運作九州IP的九州夢工廠合作,買下了包括大角、唐缺作品在內的多部九州作品版權,正式開啟了九州的影視化進程。後來雙方合作終止,作品版權按照協議歸了九州夢工廠,上影寰亞便聯合唐缺開始打造原創九州故事《九州·天空城》。據不完全統計,現階段已經對外出售或達成相關合作的九州IP接近三十部,包括江南、今何在、大角、唐缺、唐七公子等諸多著名九州作者的作品。當年那些失意的九州人或許想不到,幾年前還不被資本所青睞的「九州世界」,在短短几年後的今天會為他們帶來如此大一筆財富。

許多九州人也藉此機會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和工作室:2016年,江南成立靈龍文化, 收穫了奧飛娛樂一億元的注資,他本人則對外宣稱「有個IP光電視劇版權費就有近億元」,而這很有可能就是《九州縹緲錄》;大角在《九州幻想》工作室的基礎上成立了竺燦文化,並與優酷達成了1000萬的合作協議;恰好和曾任《超好看》主編和《盜墓筆記》產品經理羅斐一同成立了新九州公司,創作、開發完整的全新的龐大且統一的九州內容;蘇冰則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一面進行老九州作品的出版,一面推動相關作品的影視化工作……

蘇冰和恰好都認為,比起文字或者遊戲,以影視為代表的視覺化傳播的確更容易擴大九州的影響力,無論對作者還是對題材都有好處。唐缺更是表示:「影視化也許就是目前唯一一個可能讓更多人知道九州存在的載體了。

受這股浪潮的影響,有不少人開始構想,九州能否像同樣由多部風格各異作品組成、擁有龐大且統一的世界觀架構的漫威作品一樣,生產出一系列互呼應的影視作品,將九州作為一個影視品牌打出去呢?

這樣的想法很美好,但卻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絕大多數漫威IP都掌握在漫威自己手中,從第一部電影《鋼鐵俠》開始,漫威就對旗下作品的影視化有一個整體的規劃方向,並按照規劃有序推進,可以細細打磨每一個環節。而當下有影視化改編計劃的九州作品有數十部,共涉及十餘名作者和大大小小好幾家公司,因為不涉及共同利益,過長的開周期遠不及儘快變現對公司的益處更大。因而在九州影視化的過程中,無論是單部作品的質感還是對九州整個世界觀的開發與塑造,都難像漫威一樣有一個統一的把關和管理,導致製作出的效果良莠不齊。

目前已經與觀眾見面的《華胥引之絕愛之城》、《九州·天空城》、《鮫珠傳》(採用了《華胥引》的故事背景)豆瓣評分分別只有6.1、5.1和4.4分,其中《華胥引之絕愛之城》收視率僅在0.3-0.5%之間徘徊,投資2.5億的《鮫珠傳》更是只有1.2億元票房。更為關鍵的是,這些作品雖然都打著九州的招牌,但是不僅相互之間毫無聯繫與呼應,對於「九州」本身影響力的擴大和受眾基礎的培養也沒有起到特別明顯的作用,甚至有九州作者和讀者向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抱怨,這些並算不得真正的九州作品。

鄭嘉穎、蔣欣主演的《華胥引之絕愛之城》

「有的資本喜歡九州的架構內容,有的喜歡九州的熱度與話題點,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最容易拍出來的一定是深度最淺的。據我所知,現階段找一個有專業水準的團隊來做九州,光拍攝和後期就需要兩到三年,當然也有人說半年就行,但能明顯感受到那種不靠譜。這不光是技術問題,鋪墊等也都需要花時間,就連漫威做《復聯》,幾部之間都隔了很長時間。」恰好和羅斐介紹說,考慮到故事的架構、深度等因素,如果從現在開始認真打磨一部九州的影視作品,要三到五年才能見得成效,但不管是當年做遊戲還是現在做電影,都存在資方拚命砸錢、希望靠用戶紅利賺快錢的情況,真正專註於內容挖掘、維持用戶群的人並不算多。

「即便版權不分散在不同作者手裡,也很難有一家大公司把所有作品都吃進並加以開發。」蘇冰解釋說,因為各作品題材不同,一家理性的製作方肯定會有所選擇,沒被選擇的作者不會希望自己的作品閑置,很大可能會找別的公司,最終還是會走向多開發者的結果。

而除了影響整體的規劃,因為九州本身設定比較複雜,所以對並不真正了解九州的人來說,很容易出現此次手游版《海上牧雲記》的情況,即在一部作品裡不慎用到其他作者的作品中的設定,從而引發版權爭議。

江南微博發聲:「不共享」

蘇冰擔心,版權問題會導致資本對於九州的「熱情」降低,因為越是大公司,越擔心版權風險和「跟風」問題,不願意自己投了大量真金白銀之後,陷入「版權歸屬不清」的泥淖或者為其他公司做了嫁衣。手游事件後,她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或許會看到一些資本為了避免法律風險而索性抹掉九州二字甚至抹掉九州的痕迹。

這種變化,對於資本來說是最穩妥和最方便的,但對於九州人和關注九州的人來說,卻也是最無奈的。

一個IP「偽命題」:九州需要一部標誌性作品

雖然版權分散是一個門檻,但是更現實的問題是,九州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部「全民級」的作品。前九州作者A向壹娛觀察指出,《九州幻想》在分裂之前的巔峰銷量也不過八萬冊,即使每一冊雜誌傳閱率能達到一比三甚至更高,讀者圈子也是非常小,比不過現在任何一個網文大神的單本作品,而那時候九州背後是十幾個主力作者和他們的所有作品。儘管九州近年來被資本炒為「中國版《冰與火之歌》」,但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就是,受紙媒時代發展不順所帶來的限制,九州更多還只是一個小圈子文化。A十分直白地說:「現階段九州的影響力應該說是沒有影響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市場和創作的博弈間,資本會選擇犧牲掉九州元素,背後折射出的是九州改編中的另一重無奈:一部九州作品,最受人關注的可能並非九州本身。在和資本打交道的這些年裡,蘇冰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很少有人單純為了「九州」而去關注一部九州作品,大多數人看的還是故事中的其他商業元素,她坦言,所謂九州IP還只是一個「偽命題」。

事實上,無論九州的創作者們是否樂於接受,粉絲轉化才是傳統IP影視化的最底層邏輯,粉絲數量越多、類型越集中,IP的影響力就越大,原作者對作品影視化的把控也更強。

這種現象,並未隨著影視化的到來有所好轉,想「利用九州影視來吸引九州粉」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受圈子壁壘影響,九州的世界對於路人並不是那麼「友好」,而所謂老粉非但難為影視作品貢獻較高的熱度,還有可能因為粉絲內部的「互掐」而產生一些內耗與負面影響。唐缺甚至曾表示:「靠老粉沒能拯救過去的九州,光靠老粉更加無法帶動未來的九州。

一部在影視化的過程中,受眾範圍過窄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首當其衝的就是作品的收視成績。除了作品自身質量存在一定問題外,九州本身熱度偏低,在極度依賴口碑傳播、網路輿論的當下,也是其收視、票房成績不佳的原因。現階段包括《九州·天空城》在內的許多奇幻IP劇都會以中學、大學的年輕女性作為目標受眾,這部分觀眾同時還是互聯網上發聲最積極的人群。然而「九州」的用戶畫像則顯示其受眾多在30歲以上且有不少男性,在A看來這些人早就不屬於目前影視市場上的主要消費人群了。

2017年暑期檔,《鮫珠傳》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狹路相逢,對比同一時間段兩部片子的百度搜索指數後可以看到,前者搜索指數僅為後者的十分之一;《華胥引之絕愛之城》的豆瓣評論人數也僅為同檔期統統題材的《花千骨》的六分之一。這種熱度上的差距,也都體現在了票房和收視率上。

作品影響力小的另一個結果就是原作者的話語權太低。有業內人士向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指出,現如今很多IP作品影視化之所以難讓人滿意,主要是因為很多甲方比較看重流量,有時為了流量甚至會對劇情改動有硬性要求。而一旦作者本身影響力不夠,很多時候很難爭取到話語權,「經原著作者同意」的條款不少情況下更像是一句空話。在版權難統一、沒有合適把關人的情況下,原作者話語權的喪失,令作品在最後的呈現上,失去了最後的保護傘。

相反,江南、今何在之所以對自己作品影視化的把控了相對較強,恰是因為作者自身的影響力較大,儘管這份影響力是由《龍族》、《悟空傳》等非九州作品帶來的,但確實賦予了其更多話語權。蘇冰就說:「想要真正改變這種情況,要等到作者們有了一定有影響力的作品後才行,屆時他們才能比較平等地和甲方對話。」

更有影響力的作品,意味著更少的讓步與妥協,在被大環境改變之前,九州人也在學著自我改變。靠作品「翻身」已成為很多九州人的共識,「九州不必承載那麼多」的概念開始被提出。A認為九州此刻真正需要的是一部立得住的作品,這個作品不要太端著,而需要超越本身的圈子,具有更普世的東西,從而像金庸、西遊記一樣可以打動任何背景的普通人,如此一來討論讓九州重新獲得關注才是有意義的。

這一理念也正好是羅斐與恰好做新九州的初衷,他們希望能在下一個黃金五年、黃金十年到來之前,為九州打造一些合適新的作品。恰好說:「影視化涉及到的東西很多,好的影視作品需要專業的世界設定,讓這個世界真實自洽、有延展性;需要專業的故事作者,讓故事感染人;需要專業的影視製作者,來將作品的理念傳達出去。只有這三個東西都做好了,這個作品才能做好。作為九州創作者,我們要努力做好第一步和第二步,然後去尋找合適的影視化人才,放權給他們,但前提是第一第二步你得做好。」

有影響力的作品的出現,不僅僅能夠提升作者的話語權,從而對影視改編有一個更強的把控,對於整個九州在商業化過程中的種種不適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海上牧雲記》片花曾獲得輿論好評

恰好和羅斐都十分期待與新九州存在競爭關係的九州夢工廠所出品的《海上牧雲記》,這種期待甚至超越了商業競爭本身。「需要有一部作品讓市場和資本看到九州的世界感,在這個環節上達標了、成功了,那麼九州就有路可走了,至於是不是刷新了影視行業,反倒不那麼重要。九州作品的影響力起來了,很多問題都會有好轉的機會,比如版權問題,一旦九州的牌子立起來了,市場號召力越來越強了,大家就真有可能歸在一個統一的版權體系之下,一起去運作。漫威也是在電影做好後,才把《蜘蛛俠》的版權拿回來的。」

都說現在時機不好,可都不去做、都在抱怨,下一個黃金期到來的時候,九州有拿得出手的東西么?

(實習生楊麗婭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壹娛觀察,想做中國電影產業和泛娛樂產業的望遠鏡和聲吶

推薦閱讀:

如果江南突然向猴子道歉,猴子的反應?
有沒有好看的九州主題的桌面壁紙?
怎樣能夠請天羅的殺手?
同時給北九州和南九州供稿是怎樣一種體驗?
如何給同學安利九州的小說?

TAG:九州幻想 | 九州 | 九州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