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二的悲歌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344-湖北黃石
作者:冷夜寒星
製圖 / 編輯:孫綠 / 校稿:貓斯圖
在湖北省江漢平原的東端,有這樣一座曾經赫赫有名、而今亟待振興的城市。這裡曾是《磁湖安流亭》詩中「華閣相輝」的繁榮之處、這裡有我國近代第一座機器開採的大型露天鐵礦、這裡有中國第一個國家級乒乓球訓練基地、這裡是中國三千年礦冶古都,這裡便是湖北省黃石市。
圖為黃石磁湖
跨過港區便是長江
進入21世紀,隨著資源的枯竭、全球冶金製品市場的價格波動,黃石坐了幾十年的湖北「老二」的交椅也被迫讓出。
今天的文章讓我們一起走近湖北黃石。
一湖如碧鑲黃石
白浪粼粼逸趣興
從湖北鄂州沿長江直下,至江西九江瑞昌,這條一百多公里的地帶密集的分布著大量的銅礦、鐵礦、煤炭等資源,中國古代四大銅鏡鑄造中心之一鄂州、三千年礦冶古都黃石(大冶)、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礦冶遺址瑞昌銅陵銅礦等均分布於此,因此稱之為「冶金走廊」。
「冶金走廊」與周邊
黃石就位於這條冶金走廊的中間地帶。作為走廊中資源最富集、種類最多樣的城市,黃石在古代和近現代冶金工業發展中無疑是冶金走廊中的明珠。
在黃石大冶的銅綠山上,有一種野花叫銅草花。商周時期的先民在沒有先進的勘礦技術情況下,逐漸發現了銅草花與銅礦間的微妙聯繫,用這個天然尋礦「路標」發現了銅綠山上的礦石。黃石三千年礦冶古都的歷史也由此拉開帷幕。
銅綠山
銅綠山礦周圍被考古發掘出的五里界城、鄂王城、草王嘴城三座古城,正是當時為了管理黃石大冶地區銅礦的采冶而修築的城址。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中,黃石地區的銅礦、鐵礦冶煉一直是封建國家的武器和貨幣的重要鑄造地之一。
立國於長江中游的楚人,對於黃石地區的銅礦資源可謂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從而有了楚莊王面對周王室使者時,「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的豪言,這底氣便來自黃石地區豐富的銅礦資源。
強盛時期的楚國
後來銅綠山古銅礦一流的採礦冶煉技術被成功嫁接到煉鐵上,三國時鼎足天下的吳王孫權、唐末農民起義中轉戰南北的梟雄黃巢都曾在此鑄造劍戟,隋煬帝更曾在黃石鐵山置爐鑄造錢幣。
可以說黃石大冶就是古代中國的金屬之都。
五銖白錢—隋
西塞山前水似藍
亂雲如絮滿澄潭
明嘉靖年間,黃石地區的煤炭資源被發現,和銅礦鐵礦一起構成了黃石的礦產底蘊。
明末清初,黃石還成為了武漢至九江間唯一的港口,因港口磯石「石色黃」,故名黃石港。
沿長江分布的黃石港
左側水域即為「黃石磁湖」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湖北省因其通達四方的戰略位置、便利的交通和豐饒的物產,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逐漸成為中國的要地和腹心之一。黃石地區既有礦產又有港口,自然是整個湖北的重地,開發潛力巨大。
湖北、江西、安徽沿江城市
(徽京好像亂入了)
(可橫屏觀看)
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作為清末洋務派後期的代表人物,他指出要「開闢利源」、「用己之鐵」,上任後他經過一番勘察,確定了「採鐵山之鐵,煉中國之鋼」的決心。
1890年,張之洞開始主持興建湖北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標誌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1893年,大冶鐵礦正式投入生產,成為我國近代第一座機器開採的大型露天鐵礦。
晚清大冶(黃石)
1908年,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江西萍鄉煤礦聯合組成了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從此,黃石地區的近代重工業開啟了高歌猛進的發展勢頭。
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江西萍鄉煤礦
雖然相距頗遠,卻能以水路連接
(萍鄉雖屬江西,卻離長沙更近)
豐富的礦產資源為黃石的發展打下了殷實的「家底」,目前,黃石已發現礦產76種,其中探明資源儲量的有37種,是全國六大銅礦基地、十大鐵礦基地之一。
新中國的大冶(黃石)
建國後,全國十大特鋼之一的大冶鋼廠、全國十大鐵礦之一的大冶鐵礦、全國三大水泥生產基地的華新水泥廠、全國六大銅礦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屬公司、湖北省黃石煤炭礦務局等27個重點工業項目先後建立,成為黃石乃至全省工業的脊樑。
新中國的大冶(黃石)X2
改革開放以來,黃石更是以其雄厚的工業基礎,一度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光環中大放異彩,一路抒寫著『黃老二』的輝煌。歷史最高時期,黃石採掘業及其加工業生產總值佔GDP總量的62%,整體經濟實力僅次於武漢,成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但是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改革越發深入,黃石原有的礦業生產實力開始顯現出短板。面對全球能源市場、鋼材市場和有色金屬市場的低迷,在資源逐漸枯竭的背景下,礦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果也在減弱。
面對省內宜昌、襄陽等市的迅猛發展,黃石不僅丟掉了自己的湖北「老二」的交椅,甚至陷入了經濟困境。2016年,黃石的GDP總量和人均GDP在整個湖北省都居於中下游水平,曾經被黃石鄙夷幾十年的下游江西九江也在GDP總量上大大超越了黃石。
夾在九江與強大的武漢之間
且不論與更加下游的地方比較
(可橫屏觀看)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黃石的發展困境除了與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相似的產業結構落後、傳統工礦企業效益下滑等因素外,還有自身地緣方面的突出困擾。
首先是現今鄂東城市格局制約了黃石發展的外部空間。
鄂東諸城
建國以來,鄂東的地區行政區劃經過數度調整,最終形成了今天黃石、鄂州和黃岡三個地級市。但是三個地級市的中心城區距離太近:黃岡和鄂州隔江相望,黃石與鄂州相隔也才20多公里。
這裡很擁擠
黃石主城之一的黃石港區已經延伸至了黃石、鄂州兩市交界的花湖鎮,而再向北發展就到了人家的地界,這對大型企業的空間拓展造成了阻礙。
鄂州的手臂很長...
其次是黃石內部的與大冶市的整合困難又限制了黃石的內部發展空間。
黃石地區歷史上一直延續著大冶縣制。日軍侵華後,1938年大冶淪陷,日軍在石灰窯和黃石港兩鎮建置「石黃示範區」。
1945年日本投降後,復置石灰窯和黃石港兩鎮。1948年將石灰窯和黃石港兩鎮合併為石黃鎮,隸屬於大冶縣。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黃鎮。1950年8月,成立省轄黃石市。1959年,大冶縣開始劃歸黃石市。1995年大冶撤縣設市(縣級)後仍由黃石市代管,這才發軔了黃石管轄大冶的歷史。
黃石市在當代城市發展中一直力圖將大冶市撤市設區成為自己的市轄區,從而能夠全面統籌地區資源。但是地名歷史更為悠久,且作為湖北唯一的全國百強縣市的大冶市,出於自身發展被撤市設區後邊緣化、從屬化的憂慮,一直反對黃石對大冶撤市設區。
幫大家理清思路
因這一矛盾還激發過群體性事件,以至於黃石對大冶的撤市設區一直沒能實現。最後的妥協是,大冶將其境內的金山街道交由黃石市開發區管轄。但是這離黃石全面整合大冶的目標還有些距離。
最後是武漢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發展對其他的城市的虹吸作用顯著。
黃石想要的就是擺脫「礦坑深一層、資源少一點」的低附加值的資源依賴性工業。但是湖北鋼鐵、機械製造等行業高附加值、高產能企業或設備又都布局武漢,留給黃石的,只有原始的開採粗加工或高污染的落後產能。
因採礦和冶煉造成的環境惡化進一步給黃石引進高新產業帶來障礙。
在黃石有很多
黃石目前針對自身發展困局,尋求突破的方式也與其他資源枯竭型城市雷同,主要是圍繞產業提升價值鏈、產品邁向中高端,著力振興製造業,以及發展金融業、旅遊業、會展經濟等現代服務業等。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美國也有一個黃石
黃石目前的經濟崛起的突破方式雖然找准了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一般規律,但還是難以破除地緣空間帶來的限制。黃石目前所培育壯大的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引進難度不小,實際落戶的產業仍多是武漢此類的產業的附屬。黃石另一主推的新港多式聯運為龍頭的現代物流業,也面臨著武漢港及其新港的激烈競爭。
有的城市很大
有的城市很小
向東看,長江下游安徽省行政區劃的優化調整或許能給湖北省鄂東地區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2011年,安徽省撤銷了地級巢湖市,安徽省第二大城市蕪湖由此獲得了長江對岸的無為縣、和縣沈巷鎮;2015年,還做出了將安慶市樅陽縣劃入銅陵市等行政區劃調整。
這些調整做大了區域中心城市,破除了長江對一些城市發展的空間限制和阻隔,對於省內經濟格局的平衡作用和意義已經開始得到體現。
安徽沿江諸城
也許黃石的崛起需要的不僅僅是當地人民的埋頭苦幹和另闢蹊徑,還需要湖北省對省域內經濟勢力布局的優化統籌。無論是融城聚力還是百花齊放,都好過現今僵持的格局。
無論是鐘樓老街間晨練的老人,還是廠礦里揮汗如雨的工人,亦或是磁湖畔高校中的年輕人,每一個出生、駐足在這裡的人們,提起黃石時,不應只是對過去歷史的自豪和對今天現實的哀嘆,還應看到一個觸手可及的美好未來。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在荊州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武漢人過早喜歡邊走邊吃?
※如何看待湖北各市的行政劃分?
※為什麼武漢話和天門話會一起劃成「西南官話-武天片」?
※鄂州和黃岡的關係如何?修城際列車時,為什麼沒有將兩者直接連接而是分開修了兩條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