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小編要失業?未來人工智慧小編每秒可能排版800篇!
自2015年以來,人工智慧不斷挑戰人類,創下了許多看似不可能的「奇蹟」。AlphaGo 連續挑戰包括聶衛平、柯潔、朴廷桓在內的中韓頂尖圍棋選手,三天內取得的戰績為令人咋舌的 60 勝 0 負。震驚了圍棋圈和....全世界!
看到標題,再聯想到令人震驚甚至細思生畏的阿爾法狗,是不是感覺有點心虛?
這種危機感並不是空穴來風,AI目前已經開始跟人類搶工作了,未來也可能會取代大多數的工種,包括咱們運營小編。
先來看看,AI最近都搶了哪些人的飯碗。
1設計師
你的雙11,買買買。
設計師的雙11,加班、改稿、再改稿。
每年雙11,都是設計師們的大考:海量的設計需求,需要保證所有人都統一規範,遇到緊急設計需求,還要快速出稿,對每一個設計師都是腦力、體力雙重考驗。
海報圖上改字、換商品、調設計、發布上線都是人肉點對點溝通,每天海量的設計需求,相似風格不同配色不同尺寸的廣告.....這些設計難度不高,卻都是重複性的工作,十分煩人。
變革發生在2016年,那一年,阿里人工設計師魯班首次服務雙11,那一年,魯班為雙11製作了1.7億張商品展示廣告,商品的點擊率還提升了100%。
如果全靠設計師人手來完成,假設每張圖需要耗時20分鐘,滿打滿算需要100個設計師連續做300年。
今年,魯班更是進行了大升級,平均1秒鐘就能完成8000張海報設計,一天可以製作4000萬張。整個雙11期間完成4億張商品展示廣告設計。並且每張海報會根據商品圖像特徵專門設計,換句話說說,魯班設計出的海報,沒有一張會完全一樣的。
按照當前阿里內部對技術崗位的評判體系,海報設計AI魯班,已經達到了P6水準,後續進階也只會越來越快。
咱們自己的公眾號,每天也需要大量的設計內容,你們每天都會花多少時間做圖呢,在不久的將來,這些都有可能讓機器人代勞。
2內容生產
在內容生產方面,人工智慧目前已經非常成熟的應用於體育、金融等領域的文章、資訊和報告製作中了。
美通社曾經報道過,美國一家出版機構將出版季度財報機械化。在與人工智慧合作的季度財報之前,人工報告每月只能產生幾百篇,同時還有數千報告需要完成。由於人工智慧的加入,出版機構這方面的報告完成數量增長了12倍。
在國內,各大媒體和互聯網公司也都開始使用AI寫稿。比如騰訊的「Dream Writer」,新華社的「快筆小新」、今日頭條的「xiaomingbot」等。這種和人工智慧合作的創新方式,極大地釋放媒體等機構的編輯部資源,讓大家可以不再進行重複枯燥的基礎性工作。
在此之外,AI不僅能進行常規基礎內容生產,甚至可以寫段子和詩歌。曾經,我們以為幽默是人類獨有的特質, 我們能識別出有趣的場景、事件、圖片,但又很難說出它們為什麼好笑。但是目前最先進的AI可以識別和製造幽默場景,雖然它不能get到笑點,也不理解各種好笑的「梗」,但是可以通過演算法準確預測一個場景是否有趣。
我們比較熟悉的人工智慧「微軟小冰」也可以寫詩呢。
3精準營銷投放
目前,幫助客戶進行精準營銷投放的AI技術也開始服務於品牌。它們能夠幫助品牌進行尋找「潛在消費群體」、意圖預測、精準投放、創意交互等多種工作,並獲得超乎預期的市場效果。
比如科大訊飛的語音、人臉、體感等人機交互技術,結合應用了場景和深度學習技術。其廣告平台研發上線的H5互動廣告、明星特色合成、AI智能廣告等智能營銷產品,讓廣告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既讓用戶體驗了廣告的生動有趣,使得品牌與用戶更親近,提升了品牌認知度和提及率,同時廣告產品的互動信息也是不可多得的用戶調查報告,可以為營銷策劃人員提供更多的市場宣傳側重點和產品改進參考。
此外,加盟百度的李叫獸李靖也表示,希望在百度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與大數據,開發出幫助營銷人洞察消費者行為,並啟發創意、生成方案的工具。李叫獸團隊擅長的是研究規律和方法,本質上更像是營銷的科研公司。和百度合作的效果,明顯「1+1>2」,因為他們有很多人工智慧技術和數據需要在各種領域運用。
可見,人工智慧正在「入侵」到各個行業,不只是上面提到的設計、內容生產、營銷廣告,教育、醫療、法律、金融等傳統行業也正在被AI改變。
李開復也在2017年初預言,十年後50%工作將被AI取代,這其中,很可能包括運營人的工作。
那麼,運營人面對將要「被失業」的未來,該如何應對呢?
李開復認為,我們現在「一定要選機器不能做的事情」,做那些有深度,機器不能取代的事情。
比如我們運營小編,如果花了三天時間採訪了十個自媒體達人,寫了非常深度的乾貨文章,這種工作機器不能做,人類是不會被取代的,但如果小編們僅僅是在網上拼湊整理,從而完成一篇稿件,那麼,很可能馬上就要被取代了。
以及目前每個小編都在做的公眾號圖文排版,未來很可能會出現設計師級別的AI排版機器人,一鍵即可精美排版。在策劃營銷活動方面也是如此,根據大數據和精準分析,AI機器人可以基於大量的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提供更適合公號粉絲的營銷活動,讓轉化率轉發率都大大提升。比如像今日頭條這種基於演算法的智能個性化推薦信息APP,目前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精準度也很高,完全可以取代海量的編輯。
像上網拼湊整理資料這種耗費大量時間和經歷,無聊,重複性的事情,一旦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人類就不需要再做這些了。
所以,具備憂患意識的運營人們,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自己,打造AI時代的運營競爭力:
一、在執行工作的基礎上多想一步
目前,可能被AI取代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礎性的執行工作,新媒體運營小編如果只是進行微信內容推送這項工作,僅僅是初級的基礎性工作執行者,那就很可能被AI取代。但是如果可以在完成好基礎性工作之餘,多想一步,開始進行內容定位、新媒體渠道的內容與營銷推廣、運營創意等更高階的工作,就屬於提高了自己的競爭力,不太可能被AI取代。
二、產出深度內容
執行是有可能被取代的。但是創意、藝術之類的是不太可能被取代的,小編們可以往這方面發展。比如寫深度故事,做行業評論分析等等。很多成功運營人是媒體人轉型,比如六神磊磊、咪蒙、黎貝卡,他們的採訪、寫作技能經過實戰千錘百鍊,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並通過自媒體為自己創出了一片天地。但是同時,還有很多小編屬於「半路出家」,採訪和寫作技能尚需錘鍊。大家需要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深度內容產出能力,不滿足於「拼湊」資料寫稿的現狀。
三、豐富自身技能,做斜杠運營
目前大部分AI系統都專精於單一領域,比如圍棋、法律、醫療等,跨領域的深度思考,是AI所不具備的,人類獨有的能力。如果一個人不滿足於「專一職業」,開始對自身職業和身份進行多元化塑造,比如在做好自媒體運營的同時,還是一位優秀的攝影師、設計師,同時是汽車領域的專家,並且對電影行業十分精通,那麼這種「斜杠運營人」就具備了在AI時代特別的特別優勢。機器人不善於跨界,但做跨界融合是人類的長項。
推薦閱讀:
※有沒有什麼貌似別人做得很輕鬆,你做卻感覺很吃力的事?
※如何評價三節課黃有璨新書《運營之光》?
※新媒體或產品運營面試前該知道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