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戰線——一戰北冰洋戰線簡史
對於白海這片處於北極圈內的海域,俄國海軍長期以來並沒有將其作為戰區而予以重視,即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在這片北方海戰區也沒有進行任何軍事工程建設。開戰之時,那裡只有幾艘小型巡邏船隻和輔助艦艇,配置的人員也是相對比較次要的。當地唯一可以使用的港口是位於德維納河上的阿爾漢格爾斯克,這個港口距離公海大約30海里。1914 年以前,這裡還不是一個海軍基地。
不過,戰爭爆發之後,由於土耳其參戰,俄國最主要的海上交通線被截斷。因此,到1914年底,阿爾漢格爾斯克成了俄國從英法輸入軍需物資最為直接的港口。到這時,俄國當局這才意識到北方航線的價值,於是開始對白海的港口進行開發。最初的工程就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展開,在1914年到1915 年,這裡進行了一些大規模的擴建工程,其航道被加深到7.4 米,碼頭數最也有原來的七個劇增到五十個。此外在巴卡利茨建立軍用碼頭,同時擴建倉庫,並改建阿爾漢格爾斯克到沃洛格達的鐵路。為了保證在冬季航行,還從加拿大購買了兩艘破冰船,並定製了七艘。不過,阿爾漢格爾斯克這個港口航行季節有限,一年中只有五個月,因此,根據勘察決定在科拉灣的開闢一個新的港口。之所以選擇此地是因為這裡雖然地處北方,但是由於墨西哥灣流能將暖流帶人這片海域,因此在一年中封凍的時間並不長,大部分時間都能被使用。這個港口在1916年10月4日正式建市,當時的名稱為摩爾曼人的羅曼諾夫,以後則改為摩爾曼斯克。不過由於當地還沒有鐵路和俄國主要地區相連接,因此在這片凍土地帶修築鐵路,成了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棘手的課題。在這些港口開始擴建以及開發之際,簡單的防禦設施以及海軍設施也開始逐步建立,同時少數的漁業保護船、拖網船以及各種其他輔助船隻前去服務。但是由於當時俄國的整個體制還是效率低下,官僚作風嚴重,所以發展的進度還是非常緩慢的。
戰時的發展
由於北冰洋距離德國基地非常遙遠,因此德國海軍當局對這個地區也並沒有立即加以重視。1914年中,偶然才會有德國潛艇會在此偷偷敷設若干水雷。不過到了1915年春天可航期到來之前,德國海軍將輔助巡洋艦「流星」號派往白海海灣的狹窄處,布下了不少獨立的雷群,共計285 枚。因此,從6月到9月,共有九艘商船觸雷沉沒或者受傷,英國輔助巡洋艦「阿爾朗扎(Arlanza)"號也被炸傷。不過,由於當時俄國以及協約國艦艇在那裡力量單薄,幾乎一無所有,因此無法進行有效的掃雷以及反潛巡邏工作。
1915年2月,英國首先派遣前無畏艦「朱庇特」號前往北冰洋。到6月,又派遣了六艘裝備12 磅炮以及掃雷設備的武裝拖網船,並和俄國海軍達成協議,協助俄軍開展雷以及反潛巡邏工作。俄國也建立了一支掃雷隊,到9月,這支隊伍已經擁有了十八艘掃雷艦和九艘輔助船隻,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不過,由於俄國海軍從波羅的海或者從黑海已經無法對北方戰區的海軍進行支援,不得不首先從遠東的西伯利亞分艦隊調去了兩艘損壞的雷擊艦,萬里迢迢首先到達英國進行修繕,然後再前往北方。
1915 年8 月底,烏格柳莫夫中將受命指揮建立新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和白海方面分艦隊。在他的指揮下,還包括英國海軍准將肯普(ThomasW.Kemp) 指揮的英俄掃雷艦艇部隊。到1915 年航運季節結束之前,俄國以及英國海軍一共在北方水域護送了198艘商船,並將德國敷設的水雷基本除清。
隨著作戰規模的擴大,為了彌補艦艇的不足,俄國又花了1500 萬盧布的黃金,從日本買回了當年在日俄戰爭中沉沒、後被日本打撈修復的原俄國艦艇「相模」號一等海防艦(恥辱)、「丹後」號戰列艦以及「宗谷」號二等巡洋艦。三艘艦在1916年4 月4 日註銷了日本海軍艦籍,併到達海參威。「相模」和「宗谷」號恢復了舊名以及舊艦種「佩列斯維特(lepccer)」戰列艦以及「瓦良格(Bapar)" 號巡洋艦,而「丹後」號的原名「波爾塔瓦」之名已經冠於新的無畏艦,因此該艦被改名為「切斯馬(HecMa)號岸防裝甲艦,然後再度繞大半個地球向白海歸航。不過在1917年1月4 日17點30分,原定擔任分艦隊旗艦的「佩列斯維特」號不幸在蘇伊士運河觸及德國潛艇U-73 號布設的水雷而沉沒,其他兩艦則經過漫漫回國之途,返回了闊別了十多年的俄國故鄉。除此以外,俄國向義大利定購了1艘潛艇,向英國定購了20艘掃雷艦,向美國定購了3艘掃雷艦,當然這些艦艇要到達並形成戰力還要花費相當的時間。
1916年,北方航線的航運量繼續猛增,阿爾漢格爾斯克可以航行的幾個月中,共有600艘船隻入港,卸下煤炭以及軍用物質多達250 萬噸,相當於1915 年的5倍。由於當時俄國薄弱的港口設施以及鐵路系統根本無力消化這些物資,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內的積壓物資堆積如山。
隨著摩爾曼斯克的拓建,對科拉灣以及周圍港口的防禦也採取了相應的對策。首先,由佈雷艦「烏蘇里」號、兩艘輔助巡洋艦、一艘雷艦以及一艘軍用運輸船編成的一個艦艇中隊被組建,同時,英國派遣了老式戰列艦「阿爾比馬爾(Albemarle)" 號、老式防護巡洋艦「勇猛(Intrepid)".「伊菲革尼亞(Iphigenia) 」號以及一些拖網漁船,法國則派出輔助巡洋艦「香巴尼(Champagne)"號,並開始組建聯合護航編隊。
在凍土地帶施工的通往摩爾曼斯克的鐵道建設困難重重,這條鐵路是一段一段進行修建的。當俄國動用德國和奧匈戰俘進行這條鐵路的修築工作之時,有人提出了反對。於是他們動用了幾乎一萬名中國勞工投入這段鐵路的修築工作。(神邏輯)當時,沙俄政府為了補充奇缺的勞動力,通過其設在中國的義成、秦茂兩家俄羅斯公司直接招募華工,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60 萬至70 萬中國勞工在俄羅斯工作。僅根據遺留下的檔案,摩爾曼斯克鐵路公司便動用了9133 名華工進行勞作。不過在這個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工地上,俄國當局支付的報酬以及勞動條件與當初承諾的完全不一-致。面對國際觀察員的視察則大加粉飾,事實上卻通迫中國勞工在近乎非人道的工作條件下進行這條鐵路建設,最後連逆來順受慣了的中國勞工也不堪忍受。最後,歷經種種苦難和死亡的折磨,在北極白夜中艱辛勞動了一年半之後,這條橫貫冰凍平原和沼澤,通往白海海岸的終年不凍港摩爾曼斯克的雙軌寬距鐵路歷的主要部分在1916 年11月6 日終於得以建成了。
這條鐵路其中最主要的北線,從科拉鎮到彼得羅扎沃斯克的那一段長1052 公里,從彼得羅扎沃斯克再到彼得格勒則全長1448 公里,整個與其他俄國鐵路的聯絡工程的完成則要等到1917年4月。
通過這條來之不易的交通線,俄國又一次得以與協約國保持永久性的聯繫,物資的供應也開始持續進行。但是就在這條輸血管道接通之時,垂危的病人卻已經陷人不治。
極光下的戰事
對不斷擴展的北方航行規模,德國人這才派遣了五艘潛艇前去攻擊。並在1916 年的下半年擴大了潛艇對北方航路的活動力度。8月4日到10月2日,德國布雷潛艇在靠近白海海灣峽口的入口之處布設了七十二枚水雷。從9 月份開始,德國潛艇又開始潛入科拉灣的航道上,還以多艘潛艇組成集群,來攻擊這條航行上的商船。這一年在北方航線上,被德國潛艇擊沉的協約國以及中立國商船總數達到36艘,另外還有4艘商船擱淺,3艘被水雷炸傷。在北方海域最早被擊沉的潛艇是U-56 號,這艘潛艇一共擊沉了5艘協約國船隻。在10 月26 日,U-56 號在挪威北部沿海一度遭到俄國驅逐艦「雷雨」號的炮擊而險些被擊沉,到11月2 日又遭到四艘俄國巡邏艇的攻擊受到損傷,並在次日以後就此失去了消息,全部35 名艇員都沒能倖免。
俄軍為了加強這條航線的護航兵力,已經竭力從西伯利亞分艦隊徵調艦艇,甚至用鐵路從那裡將一些小型船舶運過來,最終從遠東調來了十八艘艦艇以及輔助船隻。此外俄軍還從美國得到了一部分獵潛艇,但當時在北冰洋海域的大部分雷以及巡邏任務,依然主要由英國海軍承擔。
1916年7月19日,北冰洋分艦隊正式被組建,其最初的編成有一個巡洋艦中隊、一個雷總隊,一個科拉灣警戒隊以及阿爾漢格爾斯克港的水警區等。分艦隊司令官則在10 月份正式由克爾伯海軍中將擔任,雖然他的頭銜不是艦隊司令官而是分艦隊司令官,但是由於他直屬海軍總參謀長魯辛上將的節制,因此事實上其地位與艦隊司令官相當。他同時還兼任阿爾漢格爾斯克以及白海區域的最高指揮官,不但控制著海軍部隊,還掌握著當地的陸軍、港口、內河航道、道路以及守各部隊的指揮權,為了針對日益增加的潛艇威脅,俄國海軍採取了以下對策: 加強在進人科拉灣和白海海灣狹口的航道的巡邏,對從挪威邊境到約坎加這一地帶運載貴重物資的船隻進行護航,宣布某些海域為航行禁區,同時補充構築海岸炮台,加強從岸上對敵人潛艇的觀察等等。這些措施都取得了比較好的結果,在10月份商船幾乎沒有遭到損失。由於艦艇絕對數量的不足,尤其是驅逐艦的不足給反潛作戰帶來的不利因素還是成為長期困擾北冰洋分艦隊的課題。
到1917 年,北冰洋分艦隊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規模,一共擁有13000噸的老式「切斯馬」號戰列艦、6000噸級的「瓦良格」和「阿斯科爾特」號巡洋艦、4艘350噸級小型驅逐艦、2艘雷擊艦、2艘小型潛艇與2艘不足50噸的袖珍潛艇、1艘佈雷艦、43艘掃雷艦艇、4艘小供應船、2 艘破冰船以及20 多艘輔助船隻。不過由於北冰洋分艦隊缺乏足夠的人員,很多艦艇實際上是由當時駐紮在俄國北部的英美海軍人員操縱的。
由於北冰洋分艦隊的活動區域與俄國的核心地帶相距遇遠,因此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遜位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微弱,協約國對俄國的物資供應還是繼續進行著,分艦隊的艦艇也繼續為其擔任護航。在新港口摩爾曼斯克開闢後不久的1917 年1月22 日,德國潛艇U-76曾想潛入附近的科拉灣佈雷。不幸的是,該艇與一艘俄國拖網船發生了碰撞而造成了艇殼損傷,隨後又在北角外的一次風暴中沉沒。同時擊過42 艘船隻,成績高達93401噸U-28 號也在北角附近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該艇在施密特(Georg Schmidt) 上尉的指揮下,於8 月19 日離開埃姆登,9月2日,該艇用魚雷擊中了前往阿爾漢格爾斯克的英國船「奧利弗,布蘭奇(Olive Branch)」號,但是這艘4649噸的貨輪卻沒有沉沒。在船上的水手撤離之後,U-28 號上浮用甲板炮擊射擊。不幸的是,這艘貨輪運載都是彈藥,U-28 號發射的第二發炮彈擊中了其中一個彈藥箱,這艘貨輪頓時發生巨大的爆炸,這個爆炸也將這艘過於接近的潛艇炸沉。雖然艇上有人逃生,但是「奧利弗·布蘭奇」號的倖存人員未能來得及將其打撈上救生艇,全艇上39 名官兵全部陣亡,而這艘彈藥船的人員奇蹟般的只有1人傷亡。
隨著德國宜布無限制潛艇戰的開始,德軍統帥部也在3 月23 日將巴倫支海以及白海也列人了無限制潛艇戰的作戰區域。因此,協約國的運輸船隻的損害開始有所上升。在這一區域德國有潛艇U-45 以及U-75 號在活動,儘管俄國海軍以及英國海軍在那裡集中進行雷以及護航任務,但是摩爾曼斯克附近還是有不少商船受到損失。
由於當地俄國海軍的兵力始終不足,在阿爾漢格爾斯克以及摩爾曼斯克為基地的船隻實際上更多的是由英國人、法國人以及後來的美國人操縱。到1917 年,英國在白海的兵力則增加了老式戰列艦「光榮」號、3艘老式巡洋艦、4艘武裝商船、2艘武裝遊艇、23艘拖網漁船以及4艘漂網漁船,由肯普將軍指揮。然而隨著俄國革命的進一步發展,本來就不多的俄國水兵又出現大量出走的問題,因而此後一段時期「阿斯科爾特」號和四艘驅逐艦都由協約國人員駕駛。與此同時,由於鐵路運行陷於停頓,大量的物資開始在港口積壓。並且由於新政權急於和德國媾和,協約國就更不願意將這些物資放手。為了支持俄國國內繼續堅持對德作戰的派別,那個海域還成了協約國的干涉行動的舞台。
在整個大戰中,協約國在北方航線中,。一共給俄國運輸了5475000噸的物資,這些物資包括武器、彈藥、汽車,工業設備、煤炭等等。同時也從那裡將4047000噸的穀物以及其他糧食產品、木材、工業原料運輸出去。在北冰洋分艦隊的協助下,還在1916 年到1917 年完成了將俄國遠征軍及其補充人員、戰俘以及難民共計45848 人運往法國的任務。在北方海域,協約國以及中立國損失受到德國各種武器襲擊而損失的運輸船為61艘,占那裡船舶總數的1.6%,而德國則在那裡損失了U-56,U-76 以及U-28 三艘潛艇。
由於俄國在戰前未能對北方海戰區的作用以及戰略意義加以認識,沒有及時進行相應的準備,只是由於德國方面也同樣缺乏類似的認識,故而並未造成更大的損失。不過,雖然在戰爭期間,俄國當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興建的摩爾曼斯克港口以及將其與俄國要部相連的鐵路,並未挽救俄羅斯帝國覆滅的命運,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條北方航線以及浸透了中國勞工血汗的摩爾曼斯克鐵路卻成了擊潰納粹德國的原動力,最終還是發揮出了其不可磨滅的作用。
推薦閱讀:
※軍事——德國海軍航空兵發展史(上)
※1914年6月斐迪南大公為什麼要去薩拉熱窩
※農奴、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同樣剝削勞動力,分配不均。為什麼農奴社會持續久,而資本主義只能依靠一戰存活?
※德國世紀之戰,結果屌絲逆襲高富帥,造就歐洲第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