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式刺刀的前世今生

說起「日本鬼子」,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頭戴鋼盔,手持上了刺刀的「三八大蓋」,無惡不作的日本兵形象。儘管刺刀這一兵器在二戰的戰場上已經用處不大,但對於缺乏彈藥的中國抗日軍隊,以及淪陷區受日軍殘害的百姓而言,刺刀仍然是一件威力十足的兵器。實際上,日軍的刺刀相比同時期的西方國家刺刀,也顯得十分「另類」。究其原因,恐怕還是要從近代日軍的發展史說起。

眾所周知,二戰中的「日本鬼子」,即所謂的「大日本帝國陸軍」,相對英美列強的軍隊,只是一支十分年輕,或者說十分「短命」的軍隊。其從1871年建軍,到1945年解散,僅僅存在了70多年。這支軍隊伴隨著明治維新後的「新日本」誕生,在此之前,日本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幾乎還處在冷兵器時代,主流火器不過是一些被稱作「鐵炮」的火繩槍或燧發槍。為了鞏固天皇的統治,日本急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新軍,便全盤模仿了西方列強的軍制,小到軍服,大到戰艦,一律與西方國家接軌。

▲村田13式刺刀

最初,這些武器裝備都是從國外進口,但日本並不滿足於此,開始建設自己的工業體系。1880年,由村田経芳設計的,參考了西方國家先進步槍的新型後膛步槍裝備了日本陸軍,即村田13式步槍。同時裝備的還有相配套的村田13式刺刀。由於村田13式是單發步槍,每次發射後,都要用手向槍膛內裝填一發子彈,因此射速極慢。在近距離接戰的時候,刺刀就派上了用場。此時的村田13式刺刀還有著老式前裝槍的影子,是裝在槍口右側的。這一型號的刺刀刃長達到了驚人的57厘米,其形制也很獨特,後方是普通的刺刀形狀,而前方則是雙劍刃,和古代日本武士刀的「諸刃造」接近。這種刺刀除了配備於村田13式步槍,也配備於後來裝備的村田18式步槍。

▲村田13式步槍的刺刀卡榫

村田13式步槍發射的是11mm的大口徑黑火藥槍彈,雖然威力較大,但後坐力也很大,而且沒有彈倉,射速極慢。此時的歐洲正流行8mm口徑的槍彈和彈倉供彈,因此日本也很快隨之研發了8mm口徑的新型連發步槍,即村田22式步槍。同時也設計了新刺刀——村田22式刺刀。這種刺刀相比村田13式短了很多,刃長只有28厘米,同時由於安裝位置改為彈倉下方,刀柄的設計也隨之進行了改變,刀身仍然是劍式,但是只有單刃,同時開有血槽。

▲村田22式步槍

▲村田22式刺刀

到了1897年,日本東京炮兵工廠的友坂成章大佐研製的新型步槍:友坂三十年式步槍裝備了日軍,成為了日本陸海軍的制式步槍。同時裝備的還有三十年式刺刀。三十年式步槍僅僅在日軍中裝備了數年,即被三八式步槍取代。

但三十年式刺刀卻被一直保留下來,直到日本戰敗都在使用,裝備時間長達48年,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三十年式刺刀確實性能優異。三十年式刺刀全長52厘米,刃長40厘米,使用「陸軍刀劍鋼」打造,長度介於村田13式和村田22式刺刀之間,刀尖改為單刃刀型,刀身開有血槽。刀柄進行了優化設計,適合手持使用。

▲三十年式步槍

▲三十年式刺刀

三十年式刺刀除裝備三十年式步槍,還裝備了三八式步槍,九九式步槍,三八式騎槍,九六式輕機槍,九九式輕機槍等武器。由於生產時間極長,三十年式刺刀的產量巨大,不同時期生產的三十年式刺刀之間的區別也相當大。其中以戰前東京炮兵工廠生產的三十年式刺刀為最佳,其做工精美,刀身進行了發藍處理,反射光線較少,不易暴露目標。

▲最早的三十年式刺刀,在收藏品中可謂是上佳水準

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日本需要大量的步槍,刺刀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三十年式刺刀的做工也越來越差,刀身的表面處理進行了簡化,做工也大不如前。到了戰爭末期,由於日本的資源極度短缺,熟練工人也極為稀少,這一時期的三十年式刺刀做工極差,甚至刀鞘都由鐵質改成了木製。

▲最後一型三十年式刺刀,生產於中國天津的90兵工廠

▲這是專門安裝在竹竿上的三十年式,這種刀恐怕已經不能叫做「刺刀」了,叫「矛頭」或許更合適

其實,在二戰中,除了三十年式刺刀,日軍還裝備有其他幾種刺刀,如四四式騎槍使用的摺疊式槍刺和百式衝鋒槍、二式傘兵步槍使用的短刺刀。

▲四四式騎槍

最早,日軍的騎兵裝備的是三八式騎槍,裝備的刺刀也和三八式步槍一樣,為標準的三十年式刺刀。但日軍裝備這種騎槍後反映,在馬上作戰時,經常需要單手持槍作戰,根本無法完成加裝刺刀的動作。因此,日軍很快換裝了四四式騎槍。四四式騎槍裝備了一種摺疊式三棱槍刺,在戰鬥時可輕易單手打開使用,方便馬上作戰,但無法直接從槍口取下,不能作為普通短刀使用。

▲四四式騎槍的摺疊槍刺

而短刺刀則是專門配用於傘兵部隊的特殊型號,最初配用於百式衝鋒槍。此時的短刺刀還沒有制式名稱,陸軍和海軍分別將其非正式的稱為「百式刺刀」和「零式刺刀」。直到1942年,這種短刺刀才被正式定型為二式刺刀。二式刺刀的刃長僅有19.6厘米,全長也只有32.3厘米,是日本刺刀里最短的一種,護手也短了許多。這種刺刀被配用於百式衝鋒槍和二式傘兵步槍上,據說也有裝備四式自動步槍的計劃,但沒等四式步槍量產,日本就戰敗了,這一說法也永遠無法得到證實。

▲定型的二式刺刀,儘管是戰爭中後期生產的,但做工仍然十分精良

▲攜行狀態的短刺刀

▲百式衝鋒槍安裝的短刺刀

▲二式傘兵步槍與短刺刀

▲安裝三十年式刺刀的四式自動步槍,這種步槍基本仿製自M1加蘭德步槍

戰後,日本新組建的自衛隊裝備的64式自動步槍雖然和舊日軍關係不大,但是仍然繼承了一點舊日本步槍的設計思路——超長的刺刀。64式自動步槍的刺刀刃長25.5厘米,在二戰後的步槍刺刀里也是獨樹一幟了。

▲上了刺刀的64式自動步槍

如今,那場給中國和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的戰爭離我們已經遠去,但這些靜靜躺在博物館或收藏家的手中,做工精良的日式刺刀卻仍然鋒利如新。它們彷彿在提醒著我們,70多年前的那場戰爭,是多麼的殘酷,以及我們今日和平的珍貴......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八重櫻,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徐焰在《講武堂》提到日軍的地域動員制,就是一個師團都是同鄉,一個小隊甚至是同村的,請問一下利弊?
二戰時的日軍中有沒有真正「有素質」的軍人,即不殺平民、俘虜,不三光、不奸淫擄掠的軍人?
如果二戰時日本跟德國善待被佔領區,那麼有可能贏得戰爭嗎?
日軍的「三光」政策為什麼失敗了?
二戰時期日本軍帽後面的帘子是做什麼的?

TAG:抗日战争 | 日军 | 刺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