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珠峰困難的山峰註定承載著傳奇——祝賀阿左、昊昕幺妹峰2017年度首登(同時紀念嚴冬冬)
01-25
兩小時前,《戶外探險》雜誌發布了一條知乎想法。
11月9日,兩位民間登山者阿左、昊昕成功登頂幺妹峰,完成了今年的該峰首登。
這座海拔僅6250米的山峰,有著類似艾格峰北壁的誘人外貌,對攀登技術要求極高。故自1981年人類首登迄今,登頂人數極少。(封面為阿左與昊昕11月10日晚7時59分下撤時的頭燈光亮。攝影:領航員)
看到這條消息時,內心難以掩飾的激動,這五年來,中國登山界傷痛不斷,先後失去了幾位思想境界和專業技術都舉世無雙的登山家。
在慶賀這次成功登頂之餘,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楊春風,饒劍峰,嚴冬冬。
很多戶外圈之外的人都曾經反覆問過我一個問題:
「小貝,像高海拔登山,徒步穿越,皮划艇漂流,帆船航海這些你接觸的戶外運動,大多危險重重,生死一線。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前赴後繼的從事。」
我相信,這個問題,每一個戶外人都遇到過,但卻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可以選擇沉默,一笑而過;
可以選擇解釋,隻言片語;
我知道上世紀初有一位著名的登山家同樣遇到了這個問題。
美國紐約大禮堂,人頭攢動,講台上是一位剛從珠峰探險歸來的英國登山家。
人們聚精會神的聽著他分享的傳奇故事,像是在聽著來自地球之外的見聞。在場的一位《紐約時報》記者追問道:「你為什麼要攀登珠峰?」弦外之音就是既然像你描述的那麼危險,那麼寒冷,為什麼你還要義無反顧的攀登呢?
「因為山在那裡」
「Because it is there」
世上本沒有那麼多為什麼,疲於奔命,苦苦尋求意義只會辜負韶華。就像是語文閱讀理解一樣,一段話,一個句子有時可能出自作者無心之言,但果真非要把它強行附加上所謂的中心思想就很讓考生傷腦筋。
記得今年有一部國產動畫電影特別好,《大魚海棠》。
開篇說道: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他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