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纏中說禪炮轟王安石的時候,他到底在影射什麼?
原文鏈接:一場酒,一場恨。_纏中說禪_新浪博客
又喝了老多,和幾個某方面的老前輩在一起,邊喝邊聊,說些老皇曆,越說越有氣,本ID從來不會為自己的得失生氣,但一想到某些地方,想到某些人的蠢行造成的後果,就火大。
這個世界上,最壞的人就是王安石之類的,沒半點本事,又要謀一大名,卻屢屢因為蠢行而使得N年後的今天依然受到影響。如果沒有某些腦子進水的行為,某水能這麼囂張了N年?這個責任,難道不需要有人來負責?難道宋朝的時候,就沒有一些特殊的領域?連宋朝都有的東西,怎麼還有這樣蠢的人?
蜘蛛,本來可以吃進一切垃圾害蟲,但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本ID不願意用最壞的想法去探討這個問題,但可能本ID還是太善良了。不說了,說多了生氣。
原文如上,以下是本女的解讀,也請各位洗耳恭聽:
引文加黑的字句有很大的情緒在裡邊,基本上對王安石的歷史地位作了最否定的批判。
「這個世界上」,先框定範圍,纏師這種句式基本上就是要傳授人生經驗了。
「最壞的就是...」哈哈,怨念夠深吧,這其實是下文中對蜘蛛恨意的前置。
「沒半點本事,又要謀一大名」,可以聯繫王安石的光輝事迹,來做一對照。王安石的青苗法,計劃設想的挺好,實際執行一塌糊塗。很多人會說王安石用錯了人,其實是沒看透事情。根本在於,青苗法本身存在嚴重的漏洞,讓執行來背鍋,和老蔣失敗讓將領背鍋,有什麼區別?
王安石當時有很大可能,是以商鞅為榜樣,意圖富國強兵,成為大改革家,垂名青史,流芳百世,謀大名的。
其實謀大名後期還有一層含義,變法失敗後,王安石徹底甩手不管了,跑到江南做起了隱者,成天與和尚們廝混在一起,談經論道,這屬不屬於另一種形式的「謀大名」?清名也是名,急流勇退,淡泊名利沒問題,關鍵是你變法失敗了呀?爛攤子還沒收拾乾淨,退位讓賢是不是也忒可惡了點?
之後的歷史,爛攤子始終沒有得到清理,黨爭不斷,嚴重損耗著大宋本已衰微的國力。從蔡京到賈似道,他的這些出類拔萃的門徒,一個比一個能幹,一個比一個奸賊,最終徹底葬送了宋王朝。再往後,作為主體民族的漢族,徹底淪為異族不斷蹂躪的對象。幾千年的歷史高峰,唐宋段,徹底走到了盡頭,轉頭向下,明朝的黑暗就別說了,直到現在,還沒徹底偉大復興。
恨啊,在我看來,造成唐宋這段完蛋的,有兩個人最不可饒恕。
一個是石敬瑭這個垃圾,把幽燕(北京地區)割讓給異族,始終讓中原王朝在地緣戰略上被卡脖子,後周明君柴世宗,幾番對幽州用兵,卻病倒功敗垂成,真是可惜、可惜。如果拿下了幽州,哪裡有後面元清的屈辱?
另一個就是王安石這個水貨。沒半點本事,又要謀一大名,掏空了國本,嗚呼哀哉至今。
這倆貨,在某種程度上比秦檜都更可惡,一個是在政治層面,一個是在經濟層面,讓宋王朝在戰略上吃了大虧,徹底黯淡了華夏唐宋盛世的榮光。
借古不諷今,扯淡不舒服。
那麼問題來了,在當今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有沒有王安石這種,讓華夏在戰略上吃虧的糊塗蛋呢?
有,就是這個叫蜘蛛的傢伙。他名牌大學畢業,學生會幹部出身,個人長相十分威嚴冷峻,一看就是個大公無私的包青天。
但在重要的歷史關頭,這種人是要壞大事的。因為這廝他謀清名啊,比謀利壞處更大啊。
謀利、貪官,利益之網,總有辦法通過利益來制衡,但丫是一個好名之輩,什麼辦法對他都不奏效啊,偏偏丫還身居大位,決定著萬噸巨輪的世紀航向,決定著萬千百姓的身家性命。
分稅制,稅收上交,賣地財政,地方債高企,08年放水,房地產毒瘤,一環緊扣一環,頭痛醫頭,病根腐爛,直到現在的領導還在艱難地去庫存、去庫存。
這一地的雞毛鴨血,全是丫一手造成!
沒半點本事,又要謀一大名!
看似視死如歸,實則糊塗蛋一個!全部下崗減負,東北滿目瘡痍。
「大改革家」,千古罪人!
如果華夏的復興國運,最終栽在了「盎格魯-薩克森」手裡,那麼這人就是罪魁禍首!
一場酒,一場恨。一場秋風,一場寒啊。
推薦閱讀:
※如何以古人聽得懂的方式駁倒古人萬事孝為先的思想?
※現代戰爭的五行與古代軍事的四行
※宋朝軍隊對外戰爭勝率怎麼刷出來的?
※到底誰說宋朝的武器管制很嚴格?
※如果南宋滅亡前臨安城郊整體平移到美洲,會對後世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