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裡,我最不希望你成為這種人

1,

之前看《奇葩說》,有一期是關於婚前應不應該啪啪啪的話題,黃執中提到在這場辯論之中,保守派和自由派都能各得其所,因為他們堅守著各自的原則和信條,都能獲得他們想要的幸福,只有這種人最不幸福——半吊子。

所謂的半吊子就是完全沒有自己所堅守的原則,一旦遇到別人提出自己不想接受的條件,想到的不是拒絕,從而捍衛自己的原則,而是退縮,甚至夾在中間,兩邊為難,四處搖擺不定。

黃執中提到的這種人,在大學校園中,更是常見。

他們想要成為學霸,過上理想中充實美好的大學生活,但總是三分鐘熱度,一遇到什麼困難就敗下陣來;在學霸當不成的時候,他們就想著要不就自暴自棄吧,當一個學渣也挺好的,翹課、通宵玩遊戲、抽煙喝酒等等,但在做學渣的時候,總有一絲絲的內疚感浮現起來。

總結起來,就是想追求美好事物,但缺乏必要的毅力和方法,想要完全消極墮落,又心生不甘,膽小怕死。

他們夾在兩條路的中間,每一天都在尋思應該走哪一條路,但就是下不定決心,也拿不出具體行動,結果日子在猶猶豫豫,膽戰心驚中消逝掉了。

很多人把自己的這種心態歸結於所謂的迷茫,做為一個過來人,我最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的起因還有對應的解決方法。

2,不容忽視的情境力量

很多人無論自己多麼不喜歡學習和讀書,在高中,尤其是高三的時候,都能迎來歷史性的突破。有些人把成績取得突破歸結於自己的智商突然間就上去,更有些人覺得自己的成績,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與外在環境一點關係都沒有。

心理學家早就發現,一件事情之所以會發生,除了我們個人因素之外,情境的力量也不容忽視。

關於情境對人影響的研究,最出名的應該就是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隨意選定了一些大學生,給了他們一定的報酬,讓他們模擬「犯人」和「看守」兩種不同的角色。

實驗時間原定是兩個星期,但出乎津巴多意料的是,這些扮演「犯人」和「看守」的大學生,很快進入了相應的角色,「犯人」表現出唯唯諾諾,不敢反抗的行為舉止,而「看守」則表現出極端虐待「犯人」的傾向,津巴多害怕事情繼續惡化下去,不得不提前終止了這一實驗。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明白,一個人之所以會表現出某種行為,除了跟他的特質有關係之外,情境對人的影響,也同樣不可忽視。

人置身於某種情境之中,主要會受到兩種影響,第一種是規範性影響,這種影響指的是,我們在這個情境之中,想通過做這件事情來博得大家的喜愛。

高中時代,讀書是父母和老師眼中最為政治正確的事情,只要你讀書成績好,就能成為他們眼中的香餑餑,最重要的是,成為了香餑餑,可以讓你得到他們即時的各種獎賞,口頭上的,物質上的,不一而足。

第二種影響是信息性影響,這種影響指的是,當我們身處一個情境之中,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正確的,哪些事情是錯誤的,我們就會通過觀察模仿他人來獲得所謂的正確事情。

高中時代,尤其是高三,每個人眼中就只有高考這座獨木橋,在大部人眼裡,學習是現在應該做得最正確的事情,當你身處在這個情境之中,你也會跟著認為拚命學習是當下最應該去做的事情,不會有其他什麼負面消極的想法。

很多人抱怨自己進了大學這座象牙塔,得到的不是憧憬和滿懷的希望,而是迷茫和半吊子的行為舉止,說到底,是因為脫離高中時代那一種情境之後,你完全喪失了原本應具備的方向感。

3,什麼樣才是正確的事情?

上面我們提到了信息性影響,當我們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我們總會看看別人正在做些什麼,以此來得知正確與否。

高中時代的唯學習正確論,到了大學之後,你會發現這一觀點,正在遭受不斷的挑戰和坍塌。

而且這個觀點隨著你認識越多的人,讀過越多的文章,你對什麼是正確的事情,越是迷惑不解。

考研成功的人,會跟你講,大學不要玩樂,一刻也不要荒廢,要拚命讀書才對;

創業成功的人,會跟你講,大學讀什麼書!賺錢才是最重要的!趕緊積累人脈,多看看有沒有創業的點子才是王道;

能歌善舞的人,會跟你講,讀大學,必須有個拿得出手的技能,你看我沒事玩玩直播,照樣賺了不少錢......

但他們這些都是在做事後歸因,也就是說,他們所說的所有東西,給你灌的所有雞湯和勵志的對白,都是當他們一一到達B、C、D、E、F點之後,往前回溯總結出來的。

他們不會跟你講當他們從A出發時,也面臨著百般糾結,萬般苦楚;他們也不會跟你說,他們的成功,有運氣和機會在裡面;他們更不會跟你說,故事聽聽就好,最終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條路。

但很多人就喜歡這種熱血沸騰的逆襲故事,這種故事,越是不可能,越能顯得自己與眾不同,越能彰顯出自己的能力。

所以你可以看到校園裡很多人隨隨便便聽了場創業講座,就火急火燎地想拉團隊創業;看到別人做公眾號賺了點錢,就放下自己手頭的單詞本,跑去註冊公眾號;聽到別人說考研以後,對自己的將來很有幫助,於是就想著自己也去考個研。

他們沒有一點思考能力,做不做一件事情,完全要看別人的故事是否曲折動人,要看別人的經歷是不是簡單可以複製,一下子就能到達人生的巔峰。

至於適不適合自己,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自己可不可以承擔失敗的後果,他們完全不在乎。

4,怎麼破

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感,即使找到了也不想去堅持,喜歡走捷徑,喜歡和別人隨波逐流,這樣的一種生活態度,不會讓你犯下什麼重大錯誤,至少可以讓你成為平庸的大多數。

但我相信很多人上大學,並不想過上這種被人牽著鼻子走,或者想做一件事情,都畏畏縮縮的生活。

怎麼樣才能避免自己成為半吊子,有幾點建議可以供你參考參考。

1)做最壞的打算

我們在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的一種狀況,就是對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有著過高的估計。

比如說你打算去考研究生,或者想要換一份工作,在這個想法剛剛冒出來的時候,你通常會過於樂觀,就如同你每次買書,都想著通過這一次讀書,讓自己一舉成為滿肚子墨水的人。

但事實上,你買回來的書,很有可能是拿到手之後,就放起來吃灰了,連封面你都懶得去拆。

這就是一時衝動帶來的盲目樂觀。

做最壞的打算,就是當你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把這件事情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給一一列舉出來,如果這些列舉的後果,你都能一一接受,那你大可開始去做。

比如說你現在決定考研,在準備考研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的幾種負面情況:

  • 壓力過大,怕自己堅持不下去;
  • 沒有時間社交和娛樂,寂寞空虛冷;
  • 考不上要浪費大量的複習時間,心有不甘;
  • 家人或許不會支持,考上了家裡可能給不了學費。

當你把可能出現的負面後果給一一列舉出來,而且能夠清楚地認識並接受的話,那你就可以開始去做這件事情了。

盲目的樂觀並不可取,做一名積極的悲觀主義者,能夠讓你看清楚現在所處的局面,不會因為在實踐的過程中,一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立刻就風聲鶴唳,接著落荒而逃。

2)脫離目前的路徑依賴

我們之所以想做一件事情,不敢去做,或者做一件事情,做著做著就又回到原點的原因,是因為你對舊的事物,產生了路徑依賴。

如果你經常解數學題,你應該有這種感覺,就是當你知道了這道題的解答方法之後,你下次遇到這類難題時,也會繼續用老的思路來解答,每當你把種解答方法給用多一次,你腦中的記憶聯結,就強化多一次,如此反覆之後,你就脫離不了這種解答方式了。

這和每次當你立下決心想要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比如說把英語給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沒過幾天,你又回到自己原有的狀態是一個道理。

想要脫離你現有的路徑依賴,你可以從小的事情開始做起。

比如說這道數學題你已經知道了一種解答方法,你可以嘗試再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想想有沒有更好、更快的解答思路,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之中,你才能強迫自己走出已有的舒適區,並脫離目前依賴的路徑。

為什麼同樣都是做飯和炒菜,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不能和專業的廚師相提並論?除了彼此的職業不同之外,最為關鍵的是,我們普通人,如果學會做一道菜之後,從此就對炒成這道菜的路徑產生了依賴,無論你做多少次,你都是在重複重複再重複而已,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的改變和提升。

不想成為半吊子,首先你得脫離已有的路徑依賴。

3)跳出別人設置的框架

一個人之所以隨波逐流,不善於自己做決策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經常陷入到別人的框架裡面。

所謂的框架,就是有人利用各種人性的弱點,對同樣一個選擇進行避重就輕的描述,從而讓你做出非理性的決策。

如果你每天都有花一定的時間在互聯網上,那你對框架效應應該就不會感到陌生。

心理學家發現,人類特別害怕損失,失去100塊錢帶來的痛苦感,要比得到100塊錢的快感強烈兩倍。

基於這樣的一個人性弱點,很多自媒體人在起文章標題的時候,特別喜歡用各種「錯過」、「失去」、「拉開」等帶有損失感的字眼,因為人們看到這些字眼之後,本能上就被他人帶入到相應的框架裡面,而在整個過程之中,很少有人能意識得到。

人類其實是一種很矛盾的物種,極其害怕損失,但卻對各種可以速成的方法和雞湯樂此不疲,我們巴不得現在插進土裡的稻苗,明天就能收割,最好是一丁點努力都不用付出。

基於這樣的一種人性弱點,很多自媒體人在起標題的時候,往往也會使用「速成」、「快速」、「又好又快」的字眼,因為他們深知他們的讀者,喜歡快速且高效的方法論,最好是現在就能實現成功,就現在,一刻都等不了。

別人設置的框架,會限制你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全面性。

想要跳出別人設置的框架,除了多看思維類和心理學的書籍,比如《思考,快與慢》、《社會心理學》和《決策與判斷》之外,另外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對自己的行為保持察覺。

只有自己對自己現在的行為舉止保持察覺,你才能知曉你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是什麼,才能讓在你做決定的時候,不會經常開自動擋,從而做出非理性的事情。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只有通過反覆地刻意練習,你才能意識到自己有進步的空間。

希望對你們有用!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曾少賢」,現在關注,後台回復「成長」,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曾少為你精心準備的電子書——《大學生成長通關指南》,我在那裡等你!

推薦閱讀:

當身體跟不上夢想的時候該怎麼辦?
德國大學的中國學生學生會是個怎樣的組織?
國家勵志獎學金為什麼只能貧困生申請?
我是gay,我接受並且喜歡我的性向。但就目前的狀態應該如何計劃安排?(兩個問題:學習與戀愛)

TAG:大学 | 大学生 | 自我提升 |